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菏泽牡丹引种到长沙地区后的花芽分化 被引量:9
1
作者 莫宁捷 吕长平 +1 位作者 成明亮 徐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195,共3页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层剥法,对从山东菏泽市引种到长沙地区的2个北方牡丹品种锦袍红和紫霞绫(以下简称为"南移牡丹)"进行了芽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初步摸清了南移牡丹的花芽分化进程,发现南移后牡丹的花芽分化比在菏泽地区提早约1个...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层剥法,对从山东菏泽市引种到长沙地区的2个北方牡丹品种锦袍红和紫霞绫(以下简称为"南移牡丹)"进行了芽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初步摸清了南移牡丹的花芽分化进程,发现南移后牡丹的花芽分化比在菏泽地区提早约1个月,且花芽分化的各阶段完整,可分为花芽分化初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雄雌蕊原基瓣化期7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引种 菏泽 长沙 花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与蔬菜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207-9208,共2页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野生种 栽培种 亲缘关系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牡丹PEP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袁秀云 田云芳 +2 位作者 张燕 马杰 崔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8-886,共9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调控植物种子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用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中克隆得到1个PEPC基因PaPEPC2(GenBank登录号为MK606450)。其cDNA全长为3201 bp,包含2898 bp开放阅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调控植物种子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用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中克隆得到1个PEPC基因PaPEPC2(GenBank登录号为MK606450)。其cDNA全长为3201 bp,包含289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965个氨基酸。PaPEPC2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10.3 kD,理论等电点为5.65,属于酸性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的主要结构为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PaPEPC2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C3型PEPC,与葡萄的C3型PEPC蛋白(XP002280569.1)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PaPEPC2基因在茎、叶、花芽和子房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和子房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花芽中表达水平最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发育42 d时表达水平最高;在种子收获后,常温存放7 d时,该基因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由此推测,PaPEPC2基因在油用牡丹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对油脂和蛋白的合成起阶段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种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天麻·栽培天麻的RAPD和AFLP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永亮 傅体华 +1 位作者 范巧佳 任正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19-7123,共5页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2.10s软件的UPGMA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结果]用RAPD和AFLP数据得到的聚类图相似,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品在聚类图上得以区分。天麻与蜜环菌之间没有共同条带。[结论]包括海拔在内的地域隔阂,而非人工种植可能是产生天麻种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天麻靠消化侵入其皮层内部的蜜环菌菌丝提供营养而进行发育,但是它们之间没有DNA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蜜环菌 RAPD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对牡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吕长平 徐艳 成明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0-583,共4页
以鲁荷红、藏娇、脂红、胡红4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牡丹叶片的脯氨酸(Proline)含量、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 以鲁荷红、藏娇、脂红、胡红4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牡丹叶片的脯氨酸(Proline)含量、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SOD变化不稳定.高土壤水分胁迫下,牡丹的叶绿素合成受阻.总体而言,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牡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CAT活性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可作为牡丹耐土壤含水率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牡丹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楠叶总黄酮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晓冬 黄晓昆 张月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382-4385,共4页
[目的]探索赤楠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赤楠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正交优选,以优选工艺条件提取不同月份的赤楠叶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考察其含量动态变化。... [目的]探索赤楠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赤楠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正交优选,以优选工艺条件提取不同月份的赤楠叶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考察其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微波功率对赤楠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碱水pH值有极显著影响,优化的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以原料50倍量的pH值为12的碱水,在微波功率300 W的条件下提取8 min,提取次数为1次;赤楠叶总黄酮含量在11月份左右达到最高,8月份左右降到最低。[结论]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是一种高效的、节约成本的赤楠叶黄酮提取方法,叶黄酮提取的最佳采叶期以11~12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楠 黄酮 微波-碱水法 含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优化提取工艺 被引量:8
8
作者 孟庆焕 祖元刚 +5 位作者 王化 王洪政 路祺 吴薇薇 钟晨 段喜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68-71,共4页
[目的]采用乙醇匀浆法优选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匀浆时间、提取次数对芍药苷和丹皮酚提取得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条件。[结果... [目的]采用乙醇匀浆法优选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匀浆时间、提取次数对芍药苷和丹皮酚提取得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匀浆时间4 min、提取1次。[结论]采用乙醇匀浆正交试验法优化的提取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种皮 芍药苷 丹皮酚 匀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德晶 焦晓旭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为探讨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前景和制约因素,促进油用牡丹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调查我国油用牡丹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摸清资源本底,培育优良品系,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为探讨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前景和制约因素,促进油用牡丹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调查我国油用牡丹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摸清资源本底,培育优良品系,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应用研究,加强科技支撑,提供政策支持,构建产业体系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对策,以及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油用牡丹产业化生产体系、拓展组织形式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木本油料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0
作者 成晓霞 孙蓉蓉 +1 位作者 欧阳浩楠 肖娅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792-6794,共3页
[目的]确定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比较了超声提取、索氏提取、沸水回流提取和常温浸提法时常春藤皂苷的得率,优选出超声提取方法,接着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考察甲醇浓度、甲醇体积、超声时间、提取次数及... [目的]确定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比较了超声提取、索氏提取、沸水回流提取和常温浸提法时常春藤皂苷的得率,优选出超声提取方法,接着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考察甲醇浓度、甲醇体积、超声时间、提取次数及酸解条件时的盐酸体积、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提取的影响程度的顺序为提取时间(C)>甲醇浓度(A)>甲醇体积(B)>提取次数(D),水解时间对常春藤皂苷元得率影响明显。[结论]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甲醇溶液80 ml超声提取90 min,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36%盐酸4 ml,70℃水浴回流水解4 h,氯仿萃取2次,合并氯仿层,旋转蒸干后甲醇溶解定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常春藤皂苷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枸杞子质量的灰色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永丽 吴启勋 董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38-3739,共2页
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模式识别模型,并将其用于不同地区枸杞子质量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与统计模式识别模型比较,灰色模式识别具有计算简便、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关键词 枸杞子 灰色系统 灰色关联分析 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多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丽娇 佟巨慧 费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01-4502,共2页
[目的]明确银杏叶多糖(PGBL)对白血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干燥银杏叶为材料,提取PGBL;向100μl对数增长期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100μl含PGBL50、100、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以加入100μlRPMI-1640纯培养... [目的]明确银杏叶多糖(PGBL)对白血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干燥银杏叶为材料,提取PGBL;向100μl对数增长期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100μl含PGBL50、100、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以加入100μlRPMI-1640纯培养液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50、100、200μg/ml PGBL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即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GBL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PGBL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多糖 HL-60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野牡丹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秀香 黄阿凤 +2 位作者 林秋金 余智诚 陈振东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25-28,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引种、试种和查阅相关资料,论述福建省野牡丹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等特点,介绍它们的主要药用功能和繁殖技术,同时提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野牡丹科 药用植物 种质资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牡丹中3个类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原晓龙 李云琴 王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8-1484,共7页
从开黄花的滇牡丹转录组中分离了3个CH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基因功能,并比较不同花发育时期CH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3个CHS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1173、1185、1128bp,依次命名为PdCHS1(GenBank登录号MK516264)、PdCHS2(GenBank... 从开黄花的滇牡丹转录组中分离了3个CH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基因功能,并比较不同花发育时期CH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3个CHS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1173、1185、1128bp,依次命名为PdCHS1(GenBank登录号MK516264)、PdCHS2(GenBank登录号MK516265)和PdCHS3(GenBank登录号MK516266),分别编码390、394和375个氨基酸;这3个CHS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为无信号肽的非分泌蛋白,均含查尔酮合成酶活性位点基序(G/A)FGPG。聚类结果显示,滇牡丹中的3个CHS蛋白归属于不同分支。基因表达结果显示,PdCHS1基因在花蕾期和花蕊中表达量较高,PdCHS2基因在末花期和初花期表达量较高,PdCHS3基因在末花期和花蕾期表达量较高。这3个CHS基因分别参与不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推测PdCHS1参与柚皮素查尔酮,PdCHS2参与芪类化合物,PdCHS3参与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芦荟多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94-5795,共2页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静萃取最佳时间为6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在最优条件下,芦荟多糖得率为85.10%。[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温和、环保、节能,适用于芦荟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芦荟多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牡丹果荚化学组成与冷热水抽提物GC/MS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开蒙 叶倩 +2 位作者 胡谦 王岩峰 王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有效扩大牡丹在全产业链中的应用范围,提升牡丹经济价值,着眼于牡丹果荚废弃物利用,对比研究了两种牡丹果荚(凤丹和滇牡丹)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冷热水抽提物种类与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凤丹和滇牡丹果荚纤维素、半纤维和木质素的总量... 为有效扩大牡丹在全产业链中的应用范围,提升牡丹经济价值,着眼于牡丹果荚废弃物利用,对比研究了两种牡丹果荚(凤丹和滇牡丹)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冷热水抽提物种类与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凤丹和滇牡丹果荚纤维素、半纤维和木质素的总量分别为72.10%和59.35%,两者木质素含量接近,但前者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高于后者;前者抽提物种类低于后者。探讨了冷热水抽提方式对提取物的影响,发现抽提方式的改变对抽提物的种类影响不大,但热水抽提更有利于提高抽提物含量。牡丹果荚在生物基材料、能源和化学品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优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凤丹 果荚 化学组成 抽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皮中多糖提取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利霞 常青山 +4 位作者 侯小改 侯典云 薛俊鹏 徐凯锋 李亚鸽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为高效提取中药材牡丹皮中的多糖,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回流提取牡丹皮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进行三因子三水平试验,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 为高效提取中药材牡丹皮中的多糖,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回流提取牡丹皮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进行三因子三水平试验,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均显著影响牡丹皮多糖提取得率,三因子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牡丹皮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4℃、提取时间1.1 h、水料比31∶1,牡丹皮多糖提取得率预测值为3.732%,验证后得率为3.727%,与预测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为0.134%。本研究为牡丹皮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牡丹皮多糖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多糖 响应面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华梅 原晓龙 +6 位作者 王毅 杨卫 陈剑 马惠芬 呼延丽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的9个新鲜牡丹花瓣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牡丹花瓣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条件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8m... 以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的9个新鲜牡丹花瓣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牡丹花瓣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条件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为35℃。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9个样品牡丹花瓣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牡丹花瓣产品质量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9个引种牡丹花瓣样品指纹图谱共有6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引种地牡丹花瓣质量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瓣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与丝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少宗 柳新红 方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049-10051,共3页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栽培品种"湘蕾一号"(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与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方法]设1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中灰毡毛忍冬与丝瓜利用大棚棚架进行套种,灰毡...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栽培品种"湘蕾一号"(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与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方法]设1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中灰毡毛忍冬与丝瓜利用大棚棚架进行套种,灰毡毛忍冬株行距为1.5 m×2.0 m,丝瓜栽种于棚架两侧,株距0.3 m;对照组单独种植灰毡毛忍冬,株行距为1.5 m×2.0 m。[结果]套种丝瓜明显促进灰毡毛忍冬的生长,试验组比对照组叶长增加了28.2%,叶宽增加了29.1%,花冠长增加了58.9%,千花蕾鲜重增加了59.1%,绿原酸含量增加了26.0%,鲜花产量增加了36.4%,由于增加了丝瓜收入,最终收益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92.0%。[结论]综上所述,利用废弃的大棚设施,灰毡毛忍冬和丝瓜实施立体套种,不仅产量得到了提高,还大幅度增加了种植效益,最终效益可达12.766 5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丝瓜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皮本草学考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052-1053,1127,共3页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符。古本草中记载的"牡丹"即现在的中药"牡丹皮"。古文献记载其产地、原植物、药性及功效主治与现代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MOUTAN CORTEX) 牡丹 本草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