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及实现路径探究
1
作者 魏盛 李自发 +3 位作者 耿希文 张浩 王新宇 胡明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现阶段情志病证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证素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素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 现阶段情志病证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证素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素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及方法学进步。基于此背景,系统梳理并厘清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即借助中医证素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为指导,尝试建立完整的模型评价体系。并指出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情志病证动物模型评价的实现路径,即自然状态下行为要素采集及时序分析、应激状态下异常行为表型鉴定分析、模型动物证候判别的等效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辨证理论 情志病证动物模型 理论构想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寐丹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海马药效学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孔俊虹 陈弦 +2 位作者 殷建峰 沙晨曦 龚楚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探讨安寐丹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海马的药效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冠心病模型合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的抑郁症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低剂量组(1.5 g·kg^(-1))、安寐丹高剂量组(3 g... 目的探讨安寐丹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海马的药效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冠心病模型合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的抑郁症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低剂量组(1.5 g·kg^(-1))、安寐丹高剂量组(3 g·kg^(-1))以及阿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片,0.3 g·kg^(-1))。采用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qPCR和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体CA1、CA3、DG区神经元及尼氏体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关键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率降低(P<0.01),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延长(P<0.01),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距离变化不明显;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明显(P<0.01);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明显升高(P<0.01);海马组织谷氨酸受体1(GluR1)、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的钙调蛋白质依赖的激酶(p-CaMKⅡ)表达均减少(P<0.01);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rc)表达增加(P<0.01);模型组细胞结构不规则并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尼氏体减少或消失,细胞膜破裂。与模型组相比,安寐丹各剂量组小鼠的蔗糖偏好率显著增加(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安寐丹各剂量组和阿伐他汀组小鼠TC、TG、LDL-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升高(P<0.01);IL-1β、IL-6、TNF-α含量和mRNA水平降低(P<0.01);安寐丹各剂量组海马组织GluR1、PSD-95、BDNF、p-CaMKⅡ表达均增加(P<0.05,P<0.01),Arc表达降低(P<0.01)。安寐丹组及阿伐他汀组细胞形态结构改善,尼氏体不同程度增多,细胞膜较完整。结论安寐丹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小鼠的血脂四项和其抑郁样行为,通过抑制促炎因子,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降低对神经元的损伤,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冠心病与抑郁共病现象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安寐丹 冠心病 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索红花减轻小鼠心脏低温冷保存过程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俊壹 王寒 林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探索红花对低温冷保存的小鼠心脏的保护机制,分析红花潜在的作用靶点,为中药红花改善离体心肌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红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 目的探索红花对低温冷保存的小鼠心脏的保护机制,分析红花潜在的作用靶点,为中药红花改善离体心肌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红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富集分析红花作用机制。构建小鼠离体心脏冷保存模型,采用ELISA检测、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手段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靶点。结果共获得红花活性成分22个、药物靶点421个;ICM 1812个疾病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90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包括Akt信号通路在内的共计137条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红花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炎症进程从而减轻小鼠心脏在低温冷保存过程中受到的损伤。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了红花对小鼠低温冷保存心脏的保护作用靶点和通路,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为深入探讨红花减轻低温冷保存心脏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为红花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网络药理学 心肌损伤 冷保存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
4
作者 刘莲芳 卢子涵 +3 位作者 胡霞 周勤峰 秦垠 梅宇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索益气养阴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腋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和生存率。分别使用HE染色,TUNEL... 目的探索益气养阴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腋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和生存率。分别使用HE染色,TUNEL试验和彗星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DNA损伤。ELISA法检测IFN-γ、IL-2、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CD8^(+)/CD4^(+)T、PD-1^(+)、IFN-γ^(+)、CD28^(+)细胞占比。Western blot法检测PD-1、CD69、CD28的蛋白水平。结果益气养阴解毒方具有抗肿瘤,延长生存期的作用,还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加剧肿瘤细胞DNA损伤。益气养阴解毒方促进了IFN-γ、IL-2、TNF-α的表达,提高了CD8^(+)T、CD8^(+)/CD4^(+)T、IFN-γ^(+)、CD28^(+)细胞占比,并抑制了PD-1^(+)细胞占比和蛋白表达,CD69、CD28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可以抑制肿瘤发展,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潜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解毒方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调节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分析
5
作者 马海梅 张凯 +3 位作者 姜德 郭春华 尤丽 景玉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 目的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关键靶点进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参附汤活性成分主要有山奈酚、β-谷甾醇及豆甾醇等,COPD疾病靶点有108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中筛选出ABCB1、MMP2及CCND1等19个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参附汤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54条通路影响COPD的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结论参附汤可能通过调节ABCB1、MMP2及CCND1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反应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牡丹果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分析
6
作者 张延萍 张晨曦 +4 位作者 左海超 高迪 吴琪琪 宋亚飞 赵李缘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7,共9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牡丹果荚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证明其存在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通过对牡丹果荚提取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含有88种成分,其中17种成分被选为网络药理学研究对象,对应219个靶点。...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牡丹果荚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证明其存在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通过对牡丹果荚提取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含有88种成分,其中17种成分被选为网络药理学研究对象,对应219个靶点。在基因本体论分析中,交集靶点主要涉及对异源物质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的富集结果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分子对接结合能都低于-5.0 kJ/mol,可以稳定结合。综上,牡丹果荚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来发挥抗炎和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牡丹果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牡丹果荚 抗炎和抗菌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黄汤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宫颈癌小鼠移植瘤HPV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吴荣莉 吴冬梅 林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易黄汤降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分子机制,为易黄汤治疗HR-HPV持续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0只小鼠,其中40只采用腋下接种CaSKi细胞法建立脾虚湿热证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阳性宫颈癌皮下移植瘤小鼠... [目的]探讨易黄汤降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分子机制,为易黄汤治疗HR-HPV持续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0只小鼠,其中40只采用腋下接种CaSKi细胞法建立脾虚湿热证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阳性宫颈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易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未造模的10只小鼠予以正常喂养,设为正常对照组。易黄汤低、中、高剂量组隔天灌胃给予中药1次,给药剂量分别为10 g/kg、20 g/kg、40 g/kg,连续给药4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HPV病毒载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CD4/CD8值,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移植瘤中HPV病毒载量、Ki6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CD4/CD8值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易黄汤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HPV病毒载量和Ki67蛋白表达(P<0.05),提高CD4/CD8值及cGAS、STING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易黄汤可降低脾虚湿热证宫颈癌小鼠移植瘤HPV病毒载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GAS/STING通路,从而增强免疫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黄汤 HPV 移植瘤 cGAS/STING信号通路 免疫功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礞石滚痰汤对慢性应激模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小鼠多巴胺及其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丁一芸 王雅璇 王素梅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研究加味礞石滚痰汤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模型小鼠行为学以及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疼痛调控机制。方法选取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舍曲林组及加味礞石滚痰汤高、中、... 目的研究加味礞石滚痰汤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模型小鼠行为学以及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疼痛调控机制。方法选取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舍曲林组及加味礞石滚痰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予刺激,其余5组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制备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加味礞石滚痰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悬尾实验评价小鼠行为学指标;ELISA法检测VTA及杏仁核中多巴胺(dopamine,DA)、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TA及杏仁核中DAT、Th含量。结果应激6周后,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增长,糖水偏好率明显下降。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Th含量显著下降(P<0.01),DAT表达增加(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T表达增加(P<0.01),Th的含量降低(P<0.01)。给药后,加味礞石滚痰汤中、高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小鼠的不动时间和糖水偏好明显提升(P<0.01)。ELISA结果显示,加味礞石滚痰汤低剂量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含量升高(P<0.05),杏仁核中DAT表达下降(P<0.05);加味礞石滚痰汤中剂量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含量升高(P<0.01),VTA中Th含量升高(P<0.01),杏仁核中DAT表达下降(P<0.01);加味礞石滚痰汤高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Th含量升高(P<0.01),DAT表达下降(P<0.01)。WB结果提示,加味礞石滚痰汤各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Th含量升高(P<0.01),DAT含量下降(P<0.01)。结论加味礞石滚痰汤能够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和提升动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Th含量、下调DAT表达、增加D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多巴胺 疼痛奖赏 加味礞石滚痰汤 豁痰清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莹肌方对D-半乳糖致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忠娟 安艳丽 周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莹肌方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莹肌方1号方(粉剂面膜)、莹肌方2号方(膏剂面膜)。选择45 d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利用D-半乳糖刺激建立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莹肌... 目的观察莹肌方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莹肌方1号方(粉剂面膜)、莹肌方2号方(膏剂面膜)。选择45 d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利用D-半乳糖刺激建立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莹肌方1号组(涂抹莹肌方1号),莹肌方2号组(涂抹莹肌方2号)。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给药,其余组连续处理42 d。检测小鼠皮肤水分、质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皮肤胶原纤维积分光密度(IOD)。结果治疗后,4组小鼠皮肤质量、含水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含量、SOD、MDA、真皮层厚度、IO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0.34±0.07)g、(78.45±7.04)%、(10.23±2.23)μg/mg、(0.41±0.05)μg/mg、(37.82±2.83)U/mg、(4.12±0.32)nmol/mg、(6.16±0.53)×10^(5)]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质量(0.17 g±0.03 g)、含水量(51.04%±6.32%)、透明质酸(5.87μg/mg±0.54μg/mg)、羟脯氨酸(0.15μg/mg±0.03μg/mg)、SOD含量(25.87 U/mg±2.06 U/mg)及胶原纤维IOD[(4.53±0.23)×10^(5)]均明显降低,MDA含量(8.43 nmol/mg±0.42 nmol/mg)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莹肌方1号组、莹肌方2号组小鼠皮肤质量[(0.24±0.04)g、(0.31±0.04)g]、含水量[(63.16±7.11)%、(73.28±6.53)%]、透明质酸[(8.03±1.02)μg/mg、(9.89±0.23)μg/mg]、羟脯氨酸[(0.22±0.03)μg/mg、(0.38±0.02)μg/mg]、SOD含量[(30.31±1.63)U/mg、(33.34±2.47)U/mg]及胶原纤维IOD[(5.32±0.33)×10^(5)、(6.07±0.35)×10^(5)]均明显升高,MDA含量[(6.54±0.33)nmol/mg、(4.84±0.25)nmol/mg]降低(P<0.05)。与莹肌方1号组比较,莹肌方2号组小鼠皮肤质量、含水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SOD含量及胶原纤维IOD均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莹肌方具有良好的抗皮肤衰老功效,且膏剂莹肌方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莹肌方 D-半乳糖 皮肤衰老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作用影响
10
作者 施凯舜 徐峥 +1 位作者 岳跃兵 黄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5-107,I0020,I002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机制。方法选择50只雄性小鼠进行高脂高糖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高剂量组(PUE-H)、中剂量组(PUE-M)、低剂量组(PUE-L)、模型组(HFHC)、ASK1抑制剂组(SEL)各10只,另... 目的探讨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机制。方法选择50只雄性小鼠进行高脂高糖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高剂量组(PUE-H)、中剂量组(PUE-M)、低剂量组(PUE-L)、模型组(HFHC)、ASK1抑制剂组(SEL)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做为对照组。将相应浓度的葛根素采取灌胃方法给予葛根素各组,6周后肝组织取材。分别检测6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情况、Dusp9、p-ASK1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Dusp9蛋白的表达。结果(1)Dusp9基因表达在不同剂量组中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Dusp9基因表达在中、高剂量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葛根素对Dusp9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1)。同时,Dusp9蛋白的表达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表现为剂量依赖。从P-ASK1蛋白水平看,葛根素各剂量组的P-ASK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各剂量组间差异明显(P<0.0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葛根素各剂量组的肝脏中Dusp9蛋白与模型组相比,其表达明显提高。且3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主要途径是肝脏的Dusp9-ASK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Dusp9 AS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P/CREB/HMGCR信号通路研究健脾化痰方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影响
11
作者 罗鹏 徐航 +5 位作者 阮琳 闵冬雨 高天舒 贾连群 武跃华 陈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小鼠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影响,基于cAMP/CREB/HMGC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70只,造模组予甲巯咪唑0.08mg/(kg·d)饮水喂养16...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小鼠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影响,基于cAMP/CREB/HMGC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70只,造模组予甲巯咪唑0.08mg/(kg·d)饮水喂养16周建立SCH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优甲乐组和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6周。HE染色、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脂质沉积情况,ELISA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和肝组织TC、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大小不一脂肪空泡,脂质沉积明显;血清TSH、TC、TG及肝组织TC、cAM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肝组织PKA、p-CREB、HMGC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和健脾化痰方高、中剂量组小鼠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和肝细胞结构不同程度改善,血清TSH、TC、TG及肝组织TC、cAMP含量降低(P<0.05,P<0.01);肝组织PKA、p-CREB、HMGC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能明显抑制SCH小鼠肝脏胆固醇合成,改善肝脏脂肪空泡和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cAMP/CREB/HMGCR信号通路降低SCH小鼠TS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健脾化痰方 胆固醇合成 cAMP/CREB/HMGCR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丹龙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张运辉 杨梦琳 +4 位作者 周小青 伍大华 刘霞 杨昆 程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丹龙醒脑方低、中、高剂量组(3.7...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丹龙醒脑方低、中、高剂量组(3.7、7.4、14.8g/kg),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生化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边界模糊,核仁固缩,较多神经元坏死,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海马CA1区HIF-1α、VEGF、Bax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I3K、Akt、mTOR、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减轻,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升高(P<0.05,P<0.01),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MDA含量降低(P<0.05,P<0.01),海马CA1区PI3K、Akt、mTOR、HIF-1α、VEGF、Bcl-2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Bax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血管新生,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醒脑方 血管性痴呆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血管新生 神经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GB1/CXCL12/CXCR4信号轴探讨伤科冷痛贴缓解KOA小鼠冷痛敏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魏义保 张力 +13 位作者 廖太阳 揭立士 马振源 吴鹏 黄正泉 张立 丁亮 梅伟 邢润麟 殷松江 李晓辰 张农山 茆军 王培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2,共8页
目的基于HMGB1/CXCL12/CXCR4信号轴研究伤科冷痛贴对KOA小鼠冷痛敏的干预机制。方法使用碘乙酸钠(MIA)膝关节注射以构建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提取培养小鼠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并尾静脉回输,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单核细胞募集部位。于不... 目的基于HMGB1/CXCL12/CXCR4信号轴研究伤科冷痛贴对KOA小鼠冷痛敏的干预机制。方法使用碘乙酸钠(MIA)膝关节注射以构建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提取培养小鼠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并尾静脉回输,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单核细胞募集部位。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小鼠冷刺激痛敏阈值。HE染色评估滑膜病理改变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疼痛介质CGRP、Substance P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滑膜组织中的TRPA1、TRPM8、HMGB1、CXCL12、CXCR4、CollagenⅠ、Netrin-1以及背根神经节(DRG)组织中的DCC等冷痛敏相关指标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循环单核细胞尾静脉回输至KOA小鼠后可在膝关节部位募集,且HMGB1组小鼠循环单核细胞在膝关节部位募集更多。此外,与对照组比较,KOA组和HMGB1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滑膜出现炎性病理改变,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表达升高,冷痛敏阈值降低,滑膜组织和DRG组织中冷痛敏指标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且相较于KOA组,HMGB1组小鼠上述改变更为显著(P<0.05);使用伤科冷痛贴或GL干预后,小鼠滑膜炎症减轻,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减少,冷痛敏阈值上调,且冷痛敏相关指标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被显著逆转(P<0.05)。结论伤科冷痛贴可能通过抑制HMGB1/CXCL12/CXCR4信号通路改善KOA小鼠的滑膜炎症和冷痛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伤科冷痛贴 滑膜炎症 冷痛敏 HMGB1/CXCL12/CXCR4 活体成像 训练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早期断奶广丰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及免疫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王海波 谷志勇 +7 位作者 刘远 贾浩滨 江浩筠 潘月 李文杨 赵生国 霍俊宏 占今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选择36只45d左右、健康、体质量(6.30±0.54)kg的广丰山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Q100)和200 mg/kg(Q200)的槲皮素,饲喂15 d,在60日龄断奶,断奶后再饲喂15 d,分... 选择36只45d左右、健康、体质量(6.30±0.54)kg的广丰山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Q100)和200 mg/kg(Q200)的槲皮素,饲喂15 d,在60日龄断奶,断奶后再饲喂15 d,分别于断奶前15 d、断奶当日、断奶后15 d测定羔羊体尺指标,同时,测定断奶当日和断奶15 d羔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添加槲皮素对断奶广丰羔羊的体高、胸围、体长、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2)断奶当日,Q200组羔羊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是CON组的1.89倍(P<0.05);断奶15 d,Q200组羔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是CON组的1.02倍(P<0.05)。3)断奶当日,Q100组羔羊血清IgA浓度是CON组的1.48倍(P<0.05),而IgM和IL-1β浓度则分别降低26.97%和50.81%;断奶15d,Q200组羔羊血清IgG浓度是CON组的1.28倍,而IL-1β浓度则降低46.71%(P<0.05)。4)断奶当日,Q100组和Q200组羔羊血清CAT活性分别是CON组的1.61倍和1.82倍,断奶15 d时,分别是CON组的2.98倍和2.84倍(P<0.05);断奶15 d,Q100组羔羊血清T-SOD和GSH-Px含量分别是CON组的1.59倍和1.24倍(P<0.05),Q200组羔羊血清T-SOD和GSH-Px含量分别是CON组的1.65倍和1.32倍(P<0.05)。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提高早期断奶广丰山羊羔羊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广丰山羊断奶羔羊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探讨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退热作用的影响
15
作者 刘文宇 王鑫 +3 位作者 王莹 吴瑾 相博文 裴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从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刺络拔罐法的退热机制。方法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刺络组、拔罐组和刺络拔罐组,每组12只;复制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并进行相... 目的通过观察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从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刺络拔罐法的退热机制。方法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刺络组、拔罐组和刺络拔罐组,每组12只;复制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并进行相应治疗干预。连续6 h记录家兔体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采用Oxygraph-2k系统检测线粒体功能;检测各组家兔大腿肌肉组织中ATP含量;采用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家兔大腿肌肉组织解偶联蛋白2(UCP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复制成功,4个治疗组家兔体温均低于模型组;空白组家兔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完整,其中经刺络拔罐法治疗后线粒体形态最接近正常;刺络拔罐组线粒体CII OXPHOS阶段耗氧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刺络拔罐组家兔肌肉组织ATP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刺络拔罐组肌肉组织Mfn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UC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骨骼肌中UCP2蛋白表达,促进Mfn2蛋白表达,推动骨骼肌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进程,增加线粒体内ATP合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 线粒体能量代谢 退热 UCP2 MF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T6/PPAR-γ通路探讨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肺纤维化的影响
16
作者 杨虹 周世欣 +4 位作者 李红梅 武妍琳 刘喜平 朱中博 张旭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观察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抗肺纤维化的协同效应,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STAT6/PPAR-γ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抗肺纤维化的协同效应,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STAT6/PPAR-γ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全方组、升陷组、通络组、补肾组,每组10只,全方组、升陷组、通络组、补肾组分别予相应药液12.60、7.65、3.60、2.25g/kg灌胃,阳性药组予吡非尼酮混悬液0.12g/k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28d。检测大鼠肺功能,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肺组织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CD206、精氨酸酶-1(Arg-1)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SOCS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6、p-STA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呼气峰流速(PEF)、吸气峰流速(PIF)、呼出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EF50)明显降低,血清IL-6、TGF-β1含量明显升高,Masson染色可见肺组织大量胶原纤维沉积,Ashcroft评分明显升高,CD206、Arg-1、STAT6、p-STAT6、PPAR-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SOCS1、SOCS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D68、iNOS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PEF、PIF、EF50明显升高,血清IL-6、TGF-β1含量明显降低,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不同程度减少,Ashcroft评分明显降低,CD206、Arg-1、STAT6、p-STAT6、PPAR-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D68、iNOS、SOCS1、SOCS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均以全方组变化最明显,升陷组次之(P<0.01,P<0.05)。结论升陷化纤方及其拆方均有抗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调控STAT6/PPAR-γ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全方组效果最佳,升陷组在方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组间配伍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升陷化纤方 巨噬细胞极化 STAT6/PPAR-γ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杜利莉 章丹宁 +1 位作者 薛梅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代表,总结分析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为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心气虚证 肝郁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肾阳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抑制Nrf2/HIF-1α促进缺氧肝癌细胞增敏作用
18
作者 陈源 王美慧 +1 位作者 李伟 许学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肝癌细胞缺氧耐药模型,采用MTT检测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对肝癌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及主要死亡方式。试剂盒检测胞内GSH、ROS、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肝癌细胞缺氧耐药模型,采用MTT检测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对肝癌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及主要死亡方式。试剂盒检测胞内GSH、ROS、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铁离子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加入青蒿琥酯后铁死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微环境下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敏感性下降,青蒿琥酯能有效增强这一敏感性;青蒿琥酯通过增加肝癌细胞ROS水平(P<0.05,P<0.01,P<0.001)促进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发生。进一步分析揭示青蒿琥酯能抑制Nrf2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P<0.01,P<0.001)并下调HIF-1α的表达(P<0.05,P<0.01,P<0.001)。结论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可能通过抑制Nrf2调控HIF-1α蛋白水平增加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从而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铁死亡 肝癌细胞 索拉非尼 ROS NRF2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外泌体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19
作者 范亮亮 任李梅 +5 位作者 杨松 李文婧 赵悦名 赵荣华 赵大庆 王佳雯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6,共9页
目的:旨在探讨人参外泌体(Ginseng-derived nanoparticles,GDNPs)通过改变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生长的分子机制,为人参鲜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人参外泌体对巨噬细胞(RAW264.7... 目的:旨在探讨人参外泌体(Ginseng-derived nanoparticles,GDNPs)通过改变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生长的分子机制,为人参鲜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人参外泌体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参外泌体刺激巨噬细胞M1极化相关指标IL-6、iNOS、TNF-α、MCP-1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CD80的表达。收集LPS和人参外泌体处理的RAW264.7细胞衍生的上清液,制成条件培养基(CM),并与A549共培养。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DNPs-CM对A549细胞中TLR4/MyD88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外泌体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P<0.05,P<0.01),并提高巨噬细胞M1极化相关指标IL-6、iNOS、TNF-α、MCP-1转录水平的表达(P<0.05,P<0.01,P<0.0001);人参外泌体增强了M1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CD80的表达(P<0.01)。在条件培养基作用下,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受到抑制,并发生G1期阻滞,A549细胞的凋亡率提高(P<0.05,P<0.01);同时,GDNPs-CM促进了A549细胞中TLR4、MyD88、NF-κB、iNOS、COX-2等炎症相关蛋白表达量(P<0.05,P<0.01)。结论:人参外泌体通过刺激巨噬细胞M1极化,抑制A549细胞增殖,调节A549细胞周期,激活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提高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外泌体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苦素A抑制Wnt/β-catenin抗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盛钰翔 蒋捷 +5 位作者 苑家福 包小江 郑正 秦富豪 唐一石 江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探究鸦胆子苦素A(BA)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BA(0、1、2、5、10、20、40、80μmol·L^(-1))作用于人结肠癌HT-29和HCT116细胞,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 目的探究鸦胆子苦素A(BA)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BA(0、1、2、5、10、20、40、80μmol·L^(-1))作用于人结肠癌HT-29和HCT116细胞,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BA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分子对接模拟BA与GSK-3β蛋白的结合,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建立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BA低、高剂量组(0.1、0.2 mg·kg^(-1)),每组6只,给药19 d后,处死小鼠,分离肿瘤组织。观察各组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采用Ki67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BA可显著抑制HT-29和HCT116细胞增殖,IC 50值为10.80μmol·L^(-1)和17.96μmol·L^(-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BA显著诱导HT-29细胞凋亡(P<0.01,P<0.001),并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伴随周期相关蛋白CDK2和Cyclin A表达减少(P<0.05,P<0.01,P<0.001)。BA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P<0.01,P<0.001),降低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P<0.01,P<0.001),并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此外,BA抑制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Wnt激动剂LiCl可显著拮抗BA的抗结肠癌作用;Wnt抑制剂XAV939可增强BA的抗结肠癌作用。而体内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BA低、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BA低、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显著降低(P<0.001)。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明BA在体内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论BA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活力、细胞侵袭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引发细胞周期停滞,并且在体内能显著抑制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苦素A 结肠癌 增殖 转移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