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佳 赵艳 傅延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7,共4页
明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医学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影响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有7个方面:稳定的政治经济,矛盾交织的时代,儒士的向医心理,世医制度的实行,医学教育的变化,宋明理学的影响,灾疫... 明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医学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影响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有7个方面:稳定的政治经济,矛盾交织的时代,儒士的向医心理,世医制度的实行,医学教育的变化,宋明理学的影响,灾疫流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中医学 社会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吉林省中医地域分布情况及主要贡献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姝琛 崔为 宋哲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310-1312,共3页
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变革比较激烈的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在此时面临着严峻地挑战,生活在吉林这片土地上的中医医家矢志岐黄、创办药店、继承家学、师徒传授、著书立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吉林省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寿《诊家枢要》的脉学成就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会 常占杰 《现代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诊家枢要》滑寿的脉诊专著,对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从确立诊脉规范化;详论脉学大法;厘定三十脉,设六纲,统诸脉;重新建立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主病相结合的诊病方法;对相似脉的归类对比以及进一步丰富妇儿科脉诊等六个... 《诊家枢要》滑寿的脉诊专著,对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从确立诊脉规范化;详论脉学大法;厘定三十脉,设六纲,统诸脉;重新建立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主病相结合的诊病方法;对相似脉的归类对比以及进一步丰富妇儿科脉诊等六个方面对滑寿的脉学学术思想进行阐述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寿 诊家枢要 脉学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 被引量:92
4
作者 谢强 周思平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3期3-7,共5页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q...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学 医家 医籍 地域分布 中医学术史 地方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续二)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强 周思平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5期3-8,共6页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q...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学 医家 医籍 地域分布 中医学术史 地方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思、学、行统一的医者之学
6
作者 田嘉禾 《现代医院》 2004年第1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医者 医学 人类 大小 自身价值 水泥粉末 大厦 预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医家医德医风之价值
7
作者 胡紫嫣 黄强 +2 位作者 张智慧 牛凯 章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12期1694-1696,共3页
我国传统医德深受古代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医儒相通的背景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家。新安医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们深受中华传统医德文化的熏陶,大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我们从医乃仁术、惟是惟新、严己宽人这三个方面进行分... 我国传统医德深受古代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医儒相通的背景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家。新安医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们深受中华传统医德文化的熏陶,大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我们从医乃仁术、惟是惟新、严己宽人这三个方面进行分述新安先贤之核心价值观,并浅述其医德医风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医德价值 医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时期巴蜀医学繁盛原因
8
作者 潘秋平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6,共3页
两宋时期巴蜀地区名医辈出,医药著述丰富。兴盛的巴蜀文化、稳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发达的地方医学教育、丰富的药材资源等都为巴蜀地区医学的繁盛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北宋 南宋 巴蜀医学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王纶对朱丹溪杂病证治心法的发挥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韬 高僮 +2 位作者 林晓艳 郭莹 黄顺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1期21-22,共2页
明代医学家王纶私淑朱丹溪,其中医学术博采众家,主张内伤法东垣,外感法仲景,杂病用丹溪,热病用河间,是河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且是亦官亦医的典范。笔者详细探讨王纶对朱丹溪杂病证治心法的发挥:一是对郁证的辨证分析,指出郁证的发病... 明代医学家王纶私淑朱丹溪,其中医学术博采众家,主张内伤法东垣,外感法仲景,杂病用丹溪,热病用河间,是河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且是亦官亦医的典范。笔者详细探讨王纶对朱丹溪杂病证治心法的发挥:一是对郁证的辨证分析,指出郁证的发病病机不外乎气血运行失调和痰的产生。二为针对痰证的诊治:热煎寒凝则生痰,治当清火散郁、水火既济。其中为专治老痰、郁痰创立的节斋化痰丸组方独特,疗效显著。三是气血虚损的分型治疗,指明临床应依证加减。王纶的学术思想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于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纶 朱丹溪 郁证 痰证 节斋化痰丸 气血虚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应存教授治疗胃痞病常用“敦煌角药”拾粹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红 李鑫浩 +3 位作者 李俊珂 刘玲 杨佳楠 李应存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3期51-55,共5页
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敦煌医方,探求敦煌医学辨证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福人民。李应存教授博采众家之... 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敦煌医方,探求敦煌医学辨证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福人民。李应存教授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胃痞病"虚滞"理论,认为现代胃痞病的发病,病位在"胃",当责"肝""脾"二脏,与肺相关,常见病机为脾虚失运,肝气郁滞,中焦气机不利,不利则满,不荣则痛,则见痞满、胀痛的不适症状,"虚滞"理论用于指导西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其处方选药时特别强调"泻肝实脾",使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以助胃气的恢复。经过长期对胃痞病的治疗和研究,潜心钻研敦煌文献脾胃病的相关论述,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将药物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药物配伍风格,尤其是在敦煌古方中两味药组成的对药和三味药组成的角药运用方面,独具匠心,风格独特。对角药在胃痞病临床治疗上的配伍应用,不仅可以增效减毒,扩大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而且可以执简驭繁,方便辨证选药,使临床治疗有的放矢。通过对李应存教授运用角药部分经验的总结,以探索胃痞病的用药规律,从而扩展治疗思路,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角药 三味药 敦煌医学 敦煌古医方 泻肝实脾 消化系统疾病 李应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岐伯考证与岐黄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定祥 刘艳春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8期1-7,共7页
通过对岐伯故里——甘肃庆阳遗址、民间传说、姓氏等考证,对流传已久的岐黄文化进行更一步的全面探讨,概括总结出岐黄文化的概念、特性、知识内涵、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以期推动对岐黄文化的研究,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 岐伯 甘肃庆阳 岐伯文化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事难知 寤寐以求——疑难杂症浅谈
12
作者 朱炳林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杂症 临床 医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犹不及
13
作者 朱炳林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10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临证 医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