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死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自杀(《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编码:X60~X84、Y87)的60岁及...目的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死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自杀(《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编码:X60~X84、Y87)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个案,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不同死因构成比,比较不同性别和地区死亡率,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APC)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以年均3.54%与4.02%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6年自杀死亡率以年均4.53%上升,2016—2021年以年均8.91%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2020年与2022年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2012—2023年男性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2.86%和3.44%下降,女性分别以年均4.21%和4.69%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老年人历年自杀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23年城市地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P>0.05),而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3.44%与4.02%下降(P<0.05)。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导致的YLL率与AYLL分别由2012年的3.03‰与18.54年下降至2023年的2.26‰与17.50年,AAPC分别为-4.02%与-0.60%,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历年不同自杀方式构成发现,杀虫剂中毒死亡占比呈下降的趋势,而悬吊死亡、从高处跳下、淹溺占比均呈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重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应重视老年人自杀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展开更多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84,95%CI(-1.34,-0.34),P=0.001]、收缩压(SBP)[SMD=-0.55,95%CI(-0.86,-0.25),P=0.0004]和舒张压(DBP)[SMD=-0.99,95%CI(-1.67,-0.32),P=0.004]、LDL[SMD=-0.53,95%CI(-0.89,-0.18),P=0.003]和C-反应蛋白(CRP)[SMD=-0.53,95%CI(-0.90,-0.16),P=0.005]。CRP和HDL、LDL、DB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26和0.28;CRP与SB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有氧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且心脏功能和脂质代谢、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展开更多
目的针对传统非参数方法在等级数据分析中忽略非线性特征与极化趋势的局限,探索优势分析与ANY极化指数在量化分布差异及不平等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李克特量表模拟数据(不同中位数分布)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目的针对传统非参数方法在等级数据分析中忽略非线性特征与极化趋势的局限,探索优势分析与ANY极化指数在量化分布差异及不平等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李克特量表模拟数据(不同中位数分布)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真实数据,采用优势分析与ANY指数,对比传统秩次检验,评估方法在揭示等级数据分布特征与极化效应中的效能。结果优势分析通过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有效区分群体间整体水平差异(F-优势)与内部不平等程度(S-优势);ANY指数通过调节参数α(侧重低端分布)与β(侧重高端分布),灵活捕捉极化趋势。NHANES数据分析中,新方法成功识别男性健康评价低端极化更显著的特征,而传统Mann-Whitney U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优势分析与ANY指数突破了传统方法对等级数据的简化假设,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更精准的分布差异与极化分析工具,尤其在资源优化配置与弱势群体健康需求识别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死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自杀(《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编码:X60~X84、Y87)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个案,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不同死因构成比,比较不同性别和地区死亡率,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APC)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以年均3.54%与4.02%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6年自杀死亡率以年均4.53%上升,2016—2021年以年均8.91%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2020年与2022年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2012—2023年男性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2.86%和3.44%下降,女性分别以年均4.21%和4.69%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老年人历年自杀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23年城市地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P>0.05),而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3.44%与4.02%下降(P<0.05)。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导致的YLL率与AYLL分别由2012年的3.03‰与18.54年下降至2023年的2.26‰与17.50年,AAPC分别为-4.02%与-0.60%,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历年不同自杀方式构成发现,杀虫剂中毒死亡占比呈下降的趋势,而悬吊死亡、从高处跳下、淹溺占比均呈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重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应重视老年人自杀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文摘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84,95%CI(-1.34,-0.34),P=0.001]、收缩压(SBP)[SMD=-0.55,95%CI(-0.86,-0.25),P=0.0004]和舒张压(DBP)[SMD=-0.99,95%CI(-1.67,-0.32),P=0.004]、LDL[SMD=-0.53,95%CI(-0.89,-0.18),P=0.003]和C-反应蛋白(CRP)[SMD=-0.53,95%CI(-0.90,-0.16),P=0.005]。CRP和HDL、LDL、DB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26和0.28;CRP与SB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有氧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且心脏功能和脂质代谢、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
文摘目的针对传统非参数方法在等级数据分析中忽略非线性特征与极化趋势的局限,探索优势分析与ANY极化指数在量化分布差异及不平等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李克特量表模拟数据(不同中位数分布)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真实数据,采用优势分析与ANY指数,对比传统秩次检验,评估方法在揭示等级数据分布特征与极化效应中的效能。结果优势分析通过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有效区分群体间整体水平差异(F-优势)与内部不平等程度(S-优势);ANY指数通过调节参数α(侧重低端分布)与β(侧重高端分布),灵活捕捉极化趋势。NHANES数据分析中,新方法成功识别男性健康评价低端极化更显著的特征,而传统Mann-Whitney U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优势分析与ANY指数突破了传统方法对等级数据的简化假设,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更精准的分布差异与极化分析工具,尤其在资源优化配置与弱势群体健康需求识别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