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眼“看”世界:《漫游随录图记》中的现代图式与跨文化观看
1
作者 梁君健 鲍齐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2,共12页
《漫游随录图记》自1887年起在《点石斋画报》连载,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王韬撰写的赴英两年多的考察与交游记录,由张志瀛绘制的图像则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漫游随录图记》展现了受到自身所处语境... 《漫游随录图记》自1887年起在《点石斋画报》连载,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王韬撰写的赴英两年多的考察与交游记录,由张志瀛绘制的图像则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漫游随录图记》展现了受到自身所处语境局限的画家对现代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尤其是在展现西方现代城市景观时通过要素拼装而完成的视觉上的文化嫁接。另一方面,画面的总体布局与结构借鉴了传统竖幅山水的咫尺千里的表现技法和传统构图,强调了空间的层次感与观看的流动性,营造出远观和近觑两种并行的观看方式。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漫游随录图记》中的现代世界“图式”,它绘制了处于东西之间的理想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漫游随录》 王韬 张志瀛 现代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医学与艺术的对话
2
作者 姚志彬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85-2289,共5页
医学与艺术的对话,贯穿人类文明史,展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深刻联系。医学通过理性与技术的进步维护生命健康,而艺术则通过情感表达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从医学与艺术的共同起源出发,探讨艺术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灵感、艺术治疗在医学中的应... 医学与艺术的对话,贯穿人类文明史,展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深刻联系。医学通过理性与技术的进步维护生命健康,而艺术则通过情感表达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从医学与艺术的共同起源出发,探讨艺术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灵感、艺术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以及艺术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案例分析,该文再次审视医学与艺术在生命理解、情感疗愈、伦理思考、医生培养等方面的联系,强调了二者对话对人类健康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与艺术 生命本能 医学创新 艺术治疗 艺术熏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女性空间:沈泊尘《新新百美图》的复调叙事研究
3
作者 刘秋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3,共6页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及其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泊尘 《新新百美图》 女性空间 复调叙事 共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绘画艺术为载体的纸艺传承探索
4
作者 汤志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27-I0027,共1页
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艺经历了无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但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传统手工艺术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所取代,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工艺的消亡,也让人们的文化记忆变得单薄,因此探寻新的纸艺传承方式尤为重要。随着... 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艺经历了无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但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传统手工艺术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所取代,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工艺的消亡,也让人们的文化记忆变得单薄,因此探寻新的纸艺传承方式尤为重要。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绘画艺术与纸艺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不仅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还使得纸艺得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传统手工艺术 纸艺 绘画艺术 现代工业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考古遗址“岩图”探讨中国艺术起源--以柿子滩“岩图”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倍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152,共10页
对于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七个弧... 对于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七个弧形圆点应为“北斗七星”,隐含“盖天”与“北斗”。又因天之数为七为“乾”,“人神”上半身涂实,亦属“阳”,地上六个圆点形成的“倒梯形”,为“观象台”“测影台”或望月“坎”,地之数为六,是为“阴”为“坤”,“人神”下半身(腿部)描空,为“虚”,故整个“岩图”构成天地阴阳的宇宙概念。天地、阴阳交会于“人神”,乃构成天、地、人的宇宙关系,图中“人神”应为观测天象的“天官”,故可称“天官图”。文明与艺术起源于古代天文,足见“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把精通天文、《易经》的人列入其传,是有依据的,也显示了中国艺术的本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柿子滩岩图 北斗七星 天官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质材料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连慧斌 王洋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32-I0032,共1页
纸质材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纸张不仅是文字和图像的记录媒介,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纸质材料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纸张绘画到现代的纸张拼贴艺术,纸质... 纸质材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纸张不仅是文字和图像的记录媒介,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纸质材料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纸张绘画到现代的纸张拼贴艺术,纸质材料以其独特的理化特性,支持着艺术家们的创意表达。本文就纸质材料在绘画艺术设计中的多元运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贴艺术 绘画艺术 纸质材料 艺术创作 创意表达 文化积淀 重要载体 材料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洛克宫廷画对查理一世君主形象的塑造
7
作者 王杨清雅 姜守明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2,216,共11页
英王詹姆斯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遗留下的都铎王位由他继承,从而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当政时,英国同时爆发了内战和革命,直接导致他当众被斩首,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 英王詹姆斯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遗留下的都铎王位由他继承,从而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当政时,英国同时爆发了内战和革命,直接导致他当众被斩首,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的深刻印象。究竟该如何评价17世纪英国的内战与革命?又该如何定位查理一世,是暴君还是殉道者?对这些问题,人们始终心存好奇,也产生了较多争议。在历史上,查理一世是非常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的,尤其喜欢借助巴洛克风格肖像画,营造来自先王们的那种神秘君主形象,或展现出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博爱君主或神授君主形象,而他对自我形象塑造的失败,与17世纪革命的终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一世 君主形象 自我塑造 失败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情境与无人之境——“晋宋”山水画论中的造境意识
8
作者 孔叙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南北朝时期的画论一直被学术界广泛关注,其中“晋宋”山水画论尤为突出,足以支持“山水画”概念独立成科。山水画的造境出发点,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人物情境”与“无人之境”两种方向。可以说,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是山水画“人物情境... 南北朝时期的画论一直被学术界广泛关注,其中“晋宋”山水画论尤为突出,足以支持“山水画”概念独立成科。山水画的造境出发点,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人物情境”与“无人之境”两种方向。可以说,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是山水画“人物情境”的源起,宗炳《画山水序》是山水画“无人之境”的源起。而对山水造境意识的思考,尤以宗炳《画山水序》最为突出。对以上焦点的关注,无疑能推动对于中国绘画史中“山水画”概念边界问题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宋 山水画 造境意识 人物情境 无人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与德性:波提切利《鲁克蕾提娅的故事》考论
9
作者 贺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5,共8页
《鲁克蕾提娅的故事》是波提切利的一幅晚期作品。因为现存的历史文献档案中无相关记录,传统的实证性研究无法给出有效的论证,故分析、比较“嵌套结构”成了进入其中的唯一通道。就此,与之相应的另一幅作品《弗吉尼亚的故事》提供了重... 《鲁克蕾提娅的故事》是波提切利的一幅晚期作品。因为现存的历史文献档案中无相关记录,传统的实证性研究无法给出有效的论证,故分析、比较“嵌套结构”成了进入其中的唯一通道。就此,与之相应的另一幅作品《弗吉尼亚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进而亦可探得波提切利与世纪之交佛罗伦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画 德性 文艺复兴 萨沃纳罗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质材料对绘画艺术设计的辅助
10
作者 王琪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30-I0030,共1页
纸质材料自诞生以来便成为信息记录、艺术传递的重要媒介,尤其在绘画艺术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纸质材料凭借优秀的物理特性承载着多样化的艺术内容,成为绘画艺术家表达情感和艺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不论是传统国画艺术、油画艺术,... 纸质材料自诞生以来便成为信息记录、艺术传递的重要媒介,尤其在绘画艺术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纸质材料凭借优秀的物理特性承载着多样化的艺术内容,成为绘画艺术家表达情感和艺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不论是传统国画艺术、油画艺术,亦或是现代实验性绘画艺术,纸质材料在绘画艺术设计中均肩负着重要辅助功能。本文分别以传统绘画艺术和当代绘画艺术为对象,探究纸质材料对绘画艺术设计的辅助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功能 传统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设计 纸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与审美的社会认同:以美术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骏瑶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2,共7页
女性艺术形象与社会公众审美认同的关系是中外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艺术风格嬗变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理论,女性艺术形象的风格建构不仅体现了形式本体因素特征,而且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诸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 女性艺术形象与社会公众审美认同的关系是中外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艺术风格嬗变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理论,女性艺术形象的风格建构不仅体现了形式本体因素特征,而且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诸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女性艺术形象的风格建构与审美社会认同的关系,首先,女性艺术形象风格表现出社会文化属性,社会文化环境和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共同影响着风格的建构;其次,女性艺术形象风格的演变具有关联性,表现为形式因素的传承和不同风格的借鉴;三是女性艺术形象的审美及传达既来自美的图像形式,也需要丰富的主题表达和健全的社会赞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女性形象 艺术风格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以鬯与丰子恺的交游及相关佚文考——兼谈笔名“笑雨”
12
作者 程桂婷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有“香港文学之父”之美誉的刘以鬯,在重庆时期先后担任《国民公报》和《扫荡报(重庆)》副刊编辑,与众多文化名流有过密切交往。刘以鬯在1970年代撰写的《记丰子恺》一文讲述了他在重庆时期与丰子恺的交游经历,并提到他曾为丰子恺画展... 有“香港文学之父”之美誉的刘以鬯,在重庆时期先后担任《国民公报》和《扫荡报(重庆)》副刊编辑,与众多文化名流有过密切交往。刘以鬯在1970年代撰写的《记丰子恺》一文讲述了他在重庆时期与丰子恺的交游经历,并提到他曾为丰子恺画展写过一篇评论发表。但目前已出版的各种刘以鬯作品集中,并未见有相关文章。近日,笔者在《扫荡报》发现署名“笑雨”的《看子恺画展》一文,从时间、地点和内容上考证,确为刘以鬯所作。不过,同一时期在《扫荡报》《和平日报》等报刊以“笑雨”为名发表的十多篇文章,却并非刘以鬯所为,而是另有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以鬯 丰子恺 佚文 笔名 笑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影》:作为预言的寓言
13
作者 范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16,共2页
2021年,我以绘画、观念雕塑和环境装置等多媒介互文的方式创作了个展“范勃·游弋的谜语”,这是我从空间叙事出发,将“创作-展示”视为一个整体的进一步探索。创作这个展览的初衷既是基于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生命质感、精神状态和... 2021年,我以绘画、观念雕塑和环境装置等多媒介互文的方式创作了个展“范勃·游弋的谜语”,这是我从空间叙事出发,将“创作-展示”视为一个整体的进一步探索。创作这个展览的初衷既是基于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生命质感、精神状态和身体行为的种种观察,也是对自己在此过程中切身感受的记录与表达。如果说,过去我作品中对梅洛-庞蒂“可见与不可见”问题的讨论更多的是围绕视觉障碍群体与常人之间的感官区分,那么对“游弋的谜语”的创作,则希望将这个问题置于“无形之神”与“有形之物”的转换与改造过程中去思考、游弋,以新的认知强调出个体与现实文化环境的密切关系,并在空间中营造一次“神与人”“精神与身体”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有形之物 空间叙事 谜语 多媒介 切身感受 生命质感 视觉障碍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品评中的避忌范畴探赜
14
作者 张曼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I0003,共7页
中国画论中,历代画家、理论家们探讨的避忌范畴极为繁杂,本文立足于品评标准,将其归纳为“有形病”与“无形病”二类,而“陋劣中有至好”,避忌范畴多具有向正面范畴转化的可能性。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画品评中具有代表性的避忌范... 中国画论中,历代画家、理论家们探讨的避忌范畴极为繁杂,本文立足于品评标准,将其归纳为“有形病”与“无形病”二类,而“陋劣中有至好”,避忌范畴多具有向正面范畴转化的可能性。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画品评中具有代表性的避忌范畴作大致的梳理探析,并揭示其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品评 避忌范畴 有形病 无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雍正《耕织图》中的“桃花源”情怀
15
作者 曹爱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0,共6页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身为亲王(史称雍亲王)时命人绘制的历代耕织图中最精美的图册之一。其独辟蹊径地将雍正及其家人以农家人的形象入画,画面优美恬静、充满温情。文章基于历史视野,立足雍亲王特殊的人生际遇及其矛盾纠结的“围城”心...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身为亲王(史称雍亲王)时命人绘制的历代耕织图中最精美的图册之一。其独辟蹊径地将雍正及其家人以农家人的形象入画,画面优美恬静、充满温情。文章基于历史视野,立足雍亲王特殊的人生际遇及其矛盾纠结的“围城”心态进行深入探究,论述了在争储重压之下,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雍亲王在《耕织图》中构建了抚慰孤寂心灵、没有现实纷扰的精神“桃花源”,形塑了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社会理想,表达了对孝悌仁爱、美满和谐大家庭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耕织图》 矛盾心态 精神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藏活化:美术馆典藏作品展的叙事建构
16
作者 王莉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本文探讨美术馆“典藏活化”展览的叙事建构与展陈实践,分析其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和发挥国家艺术藏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功能落点。文中概述了美术馆典藏研究作为叙事建构的基础与“典藏活化”展览的紧密关联,强调两... 本文探讨美术馆“典藏活化”展览的叙事建构与展陈实践,分析其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和发挥国家艺术藏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功能落点。文中概述了美术馆典藏研究作为叙事建构的基础与“典藏活化”展览的紧密关联,强调两者在实践中的转化与互动。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叙事策略对展览效果的影响,包括策展思路、叙事架构、展览线索、主题设定及内在结构优化等方面,对综合场域时代“典藏活化”展览策划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亦有基于实例的推导和观点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藏活化 叙事建构 展陈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画像历史故事的两种图像叙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以“赵氏孤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本文考证出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前室北横梁上存一例不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图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叙事,依时间顺序描绘了四个精彩瞬间。汉画像历史故事的图像叙事从单幕走向多幕,应受到早期青铜画像叙事传统、汉画发展内在规律、图像载体转换、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赵氏孤儿 白集汉墓 图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材料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奇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17-I0018,共2页
在绘画艺术创作领域,化工材料的使用构建起了传统绘画艺术和现代创作思想沟通的桥梁,赋予了传统绘画以现代特征。化工材料凭借其性质稳定、对作画条件要求低、色彩绚丽等特点,博得一大批艺术家的青睐。化工材料用于绘画有悠久的历史,在... 在绘画艺术创作领域,化工材料的使用构建起了传统绘画艺术和现代创作思想沟通的桥梁,赋予了传统绘画以现代特征。化工材料凭借其性质稳定、对作画条件要求低、色彩绚丽等特点,博得一大批艺术家的青睐。化工材料用于绘画有悠久的历史,在化工材料技法和材质的演变中可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转变,其在绘画创作中具有极强的色彩表现力、质感表现力、层次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画面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绘画艺术 材料技法 化工材料 绘画创作 现代创作 绘画艺术创作 深刻体会 色彩绚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绘画艺术在牛仔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评《建筑风格牛仔服装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迎春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在时尚的舞台上,牛仔服装一直以其经典、休闲和时尚的特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除了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之外,还因为其设计理念在不断创新。在这其中,建筑绘画艺术作为以建筑艺术为视觉表现对象的绘画形式,对牛仔服装设... 在时尚的舞台上,牛仔服装一直以其经典、休闲和时尚的特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除了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之外,还因为其设计理念在不断创新。在这其中,建筑绘画艺术作为以建筑艺术为视觉表现对象的绘画形式,对牛仔服装设计具有影响,并在融合应用中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由孙斌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1年11月出版的《建筑风格牛仔服装设计》一书是基于牛仔服装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探讨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理论与实践方法的专著,开拓了服装设计的审美意识、价值理念和设计思路,打破了牛仔服装设计的单调性局限,有效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让牛仔服装设计得以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设计元素及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仔服装 服装设计 中国纺织出版社 建筑风格 跨界融合 理论与实践 绘画艺术 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艺术在纸包装设计中的审美表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宇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29-I0029,共1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包装设计越来越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因素。纸包装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环保、易加工等特点备受推崇。面对纸包装设计的创新发展需求,将绘画艺术融入纸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增强包装的视觉美感...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包装设计越来越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因素。纸包装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环保、易加工等特点备受推崇。面对纸包装设计的创新发展需求,将绘画艺术融入纸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增强包装的视觉美感,还能构建品牌独特的文化形象。本文就绘画艺术在纸包装设计中的审美运用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包装设计 审美表现 绘画艺术 视觉美感 市场竞争 包装 纸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