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孙正岚 马瑛 苏向辉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130-133,共4页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疆农业不断向现代化、绿色化农业发展。虽然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农业绿色机制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促进了新疆农业增产增收,但还存在农业要素投入产...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疆农业不断向现代化、绿色化农业发展。虽然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农业绿色机制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促进了新疆农业增产增收,但还存在农业要素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阻碍了新疆农业的绿色发展。为进一步改善以上问题,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新疆农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绿色发展 问题 对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索
2
作者 史雨琛 徐烁 张檀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5-228,239,共5页
从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多元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扩面提质,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筑牢保障、补齐短板、添注动能,纵深推动乡村... 从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多元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扩面提质,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筑牢保障、补齐短板、添注动能,纵深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新时代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蓄势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数智化是主攻方向。对数智技术、农业数智化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指出高...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数智化是主攻方向。对数智技术、农业数智化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指出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和范围更广的农业劳动对象、高技术含量的农业劳动资料、农业科技和管理创新构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科学内涵。同时,从提供基础性资源、创造高水平人才支撑、夯实科技保障、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四方面构建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通过数智化优化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立农业数智人才培育体系和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等路径,以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数智技术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系的研究
4
作者 刘军 刘文武 +4 位作者 杨庆 王金娜 王俊华 彭承胜 向城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76-278,282,共4页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在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技术培训是兴农强农的前提、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在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技术培训是兴农强农的前提、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统筹整合农业培训主管部门与机构、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等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构建一体化体系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体系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产业人才链建设措施探析
5
作者 王乐 祝芳馨 张洋洋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8期87-89,共3页
加快农业产业建设是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链能够赋能产业链,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结人才链建设要点,论述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加人力资本产出;创新人... 加快农业产业建设是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链能够赋能产业链,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结人才链建设要点,论述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加人力资本产出;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健全人才管理体制,调配农村人才合理流动;增加社会资产投入,满足人才各项发展需求等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 人才链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
6
作者 苏桂青 《现代营销(下)》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被征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地开发项目而失去耕地、居住地和生计来源的农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 被征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地开发项目而失去耕地、居住地和生计来源的农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社会保障 政策研究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7
作者 符建华 张金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10—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环境、基础资源、人力资源、绿色发展和服务数字化5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 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10—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环境、基础资源、人力资源、绿色发展和服务数字化5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服务数字化对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业绿色发展和基础资源,农业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对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影响较小。2010—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笔者对此提出黑龙江省应深化数字农业发展战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绿色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指标体系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军 庄春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80,共22页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种植业信息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晨洁 付绘澄 +2 位作者 童倩倩 李莉婕 赵泽英 《农技服务》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引导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纳与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为贵州省种植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借鉴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模型及相关研究文献,从技术特性、资源特性、组织...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引导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纳与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为贵州省种植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借鉴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模型及相关研究文献,从技术特性、资源特性、组织特性维度分析贵州省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纳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从提高技术实用性、降低技术的应用成本及风险、强化信息技术多元应用、加强信息技术示范推广方面提出促进贵州省种植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信息技术 采纳行为 影响因素 技术特性 资源特性 组织特性 农业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契机与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晓丽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4-106,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字农业的概念、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字农业的概念、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农业 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冰玉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存在物流配送不便、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商人才短缺、供应链管理不善以及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存在物流配送不便、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商人才短缺、供应链管理不善以及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电商人才、优化供应链管理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有望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电商 物流配送 电商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
12
作者 毛婉祯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8期86-89,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亟需注入新的要素与生产力动能。生产力发展因时而变,新质生产力应时而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能与更多可能性。新质生产力作...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亟需注入新的要素与生产力动能。生产力发展因时而变,新质生产力应时而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能与更多可能性。新质生产力作为更具创新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对助推乡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都起有重要驱动作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要通过创新技术人才机制、形成多元投资格局、注重因地制宜、坚持绿色发展等实践路径,使新质生产力作用最大化发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或抑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永琦 池泽新 +1 位作者 黄微 彭柳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8-1980,共13页
为明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理,本研究基于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发... 为明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理,本研究基于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呈现非均衡的发展特征。2)农村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发展,其抑制效应在低老龄化区域更为突出;分维度异质性检验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会抑制资源节约和经济效应,而对环境友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生态保育不具有影响。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样本量主要分布在转折点左侧,边际影响以负向为主。4)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抑制效应。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议因地施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断缩小各地发展差异;着力提升老龄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和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积极引导老龄农户有序融入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老龄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农村人口老龄化 非线性关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影响
14
作者 王琴梅 罗嘉毅 《物流技术》 2024年第6期146-160,共15页
在界定核心概念和深入分析数字技术推动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西藏由于数据不全未列入)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然后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技术推动两业融合发展... 在界定核心概念和深入分析数字技术推动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西藏由于数据不全未列入)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然后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技术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两业融合发展总体上呈稳步上升态势,其中东部融合水平最高,其后依次是中部和西部,且其两业融合水平正在快速上升;数字技术对两业融合发展的作用在全国总体显著为正,其中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最大,其后依次是西部、东部地区。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通过刺激创新活力和促进城乡对接来助推两业的融合。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物流业 现代农业 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15
作者 胡笑梅 刘凡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利用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3大地区的角度考察二者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收敛性。研究运用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和收敛模型。研究发现,全国... 利用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3大地区的角度考察二者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收敛性。研究运用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和收敛模型。研究发现,全国整体以及3大地区内部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提高,差距也在逐渐变小;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在整体上大于东部地区;3大地区内部尚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极化特征,但从全国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的极化现象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在空间上分布集中,较低水平的地区能受到高水平地区的辐射效应;全国整体和3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存在β收敛,东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因此,未来要继续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完善区域发展机制,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特色民俗文化推动农村产业创新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欣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业态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数字要素与农业要素融合水平不高、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匮乏、农业生产经营布局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数字农...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业态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数字要素与农业要素融合水平不高、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匮乏、农业生产经营布局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数字农业与特色民俗文化融合视角,探索创新农村产业业态的方案,以期对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特色民俗文化 农村 产业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分析
17
作者 许进龙 潘慧 +2 位作者 李瑞红 温雪 欧胜彬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38,共10页
资源、服务、经济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并进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了广西14个地级市2010—2021年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探究旅游产业三大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呈... 资源、服务、经济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并进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了广西14个地级市2010—2021年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探究旅游产业三大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明显,始终保持桂林、南宁“两枝独秀”的格局。(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缓慢改善态势,但仅有南宁、桂林、柳州3市达到协调状态,其余11市始终在失调状态徘徊。(3)经济子系统具有负空间相关性且呈加强趋势,各市旅游经济面临此消彼长的困境;资源和服务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未通过统计学检验。(4)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广西旅游产业经济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但对资源子系统的影响较小。(5)广西旅游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旅游强区建设目标仍任重道远。未来应着力构建空间相互联通、要素相互匹配、景点相互串联、服务相互促进、游客相互流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与政策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飞 覃桂才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央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农村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央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农村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集体经济组织造血能力不强等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和政策优化,才能整体统筹城乡要素融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评价
19
作者 李超然 卢智增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91-98,共8页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在政策样本中,有2项政策达到完美等级,5项政策表现良好,只有1项政策处于良好水平以下,这说明粮食主产区各省、市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具体而言,各项政策在政策内容、政策措施和政策功能三方面表现较好,政策时效和政策涉及部门是政策优化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现代化 PMC指数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果雅静 高尚宾 +3 位作者 吴华杰 刘中蔚 吴文良 张军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95-501,共7页
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典型特征,建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3个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 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典型特征,建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3个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灰色评估法。以此方法为基础,初步评价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1990~2004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跨入发展阶段,且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 综合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多维灰色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