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民健身背景下超大城市室外体育场地配置格局与高效利用研究——以北京、上海为例
1
作者 武一双 肖彦 +2 位作者 蔡军 陶冶 武文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面对我国城市体育健身人口不断增加,健身空间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促进体育场地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以北京、上海为例,选取室外篮球、足球、网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度与暴... 面对我国城市体育健身人口不断增加,健身空间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促进体育场地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以北京、上海为例,选取室外篮球、足球、网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度与暴露度、不一致指数、OD成本矩阵等方法,分析场地分异格局与空间配置,提出场地高效利用模式。结果表明:①高职院校、基础教育设施场地对室外体育场地整体分异格局影响较大,北京的场地分异程度高于上海;②上海室外体育场地空间配置略优于北京,优势单元集中在内城和中城区,受基础教育设施、社会场地影响较大,外城和近郊区北京优势更显著,高职院校、企业与商业文化设施场地作用明显;③按照北京、上海不同类型室外体育场地配置格局及开放潜力差异,提出以基础教育设施场地为主的开放策略,将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开发体育场地数字管理平台,整合场地供给、运营管理、资金提供与监管、场地使用,构建权责清晰的开放体育场地运维模式。针对北京、上海的研究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体育场地空间配置一般特征,提出的场地开放与高效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体育健身空间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体育场地 空间配置 高效利用 北京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4
2
作者 丁国生 唐立根 +14 位作者 丁一宸 阮金凤 朱华银 鲍清英 司光 陶野 张国辉 刘晓卓 初广震 王云 钟荣 裴根 李东旭 李霞 李天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为了延长化石能源行业的生命周期,亟需进行大规模碳减排的重大革命,其中CO_(2)地质封存(CCS)这一大规模碳减排的托底技术,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为此,系统梳理了全球CCS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CCS地质特点...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为了延长化石能源行业的生命周期,亟需进行大规模碳减排的重大革命,其中CO_(2)地质封存(CCS)这一大规模碳减排的托底技术,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为此,系统梳理了全球CCS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CCS地质特点和工程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水层CCS面临的挑战和难点,提出了中国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层CCS起步早,当前正在开展世界级规模水层CCS先导试验,技术水平与国外并行,CCS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大规模碳减排的主要手段;②鉴于中国水层多无法回避陆相沉积、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等先天条件,中国未来建设大规模水层CCS将面临封存规模大、封存成本高和长期封存安全性等3个方面关键技术的挑战;③从推动和形成CCS负碳新产业角度,中国未来水层CCS碳埋存需要攻克CCS地质体评估、CO_(2)高速注入、低浓度CO_(2)封存、降低成本和地质监测等5个关键技术。结论认为,该研究认识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发展水层CCS技术的信心,提出的5个方面关键技术为快速形成负碳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了攻关方向,同时为后续推动大规模地下储氢、储氦、压缩空气储能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双碳战略 大规模碳减排 水层CO_(2)地质封存 CCS地质体 CCS攻关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irc-NDRG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陶冶 肖锋 +1 位作者 杨文宇 徐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究circ-NDRG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靶向miR-127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NDRG1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相... 目的:探究circ-NDRG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靶向miR-127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NDRG1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circ-NDRG1在永生化口腔角质细胞(HO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SCC-25、CAL-27、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NC inhibitor、circ-NDRG1 inhibitor分别转染HSC-3细胞,分别为Anti-NC组和Anti-circ-NDRG1组。MTT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HSC-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SC-3细胞增殖蛋白(CDK3、Cyclin C)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蛋白(ZLF8、Notch、SIX1)表达。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与miR-1271表达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NDRG1和miR-1271的靶向关系。qPCR检测各组HSC-3细胞中miR-1271的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期与circ-NDRG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HOK细胞相比,HSC-3、SCC-25、CAL-27、Tca-8113细胞中circ-NDRG1呈高表达(P<0.01)。与Anti-NC组相比,低表达circ-NDRG1能够抑制HSC-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和侵袭能力(P<0.01)。与Anti-NC组相比,低表达circ-NDRG1能够下调HSC-3细胞中CDK3、Cyclin C、ZLF8、Notch、SIX1蛋白的表达(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表达水平与miR-127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circ-NDRG1能够靶向结合miR-1271(P<0.01)。与Anti-NC组相比,低表达circ-NDRG1能够上调HSC-3细胞中miR-1271的表达(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呈高表达,沉默circ-NDRG1通过靶向调控miR-1271表达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irc-NDRG1 miR-1271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婧 陶冶 徐秀敏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分析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来合肥市口腔医院问诊的154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资料,根据口腔健康状况分为有龋组(n=124名)和无龋组(n=30... 目的分析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来合肥市口腔医院问诊的154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资料,根据口腔健康状况分为有龋组(n=124名)和无龋组(n=30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入组154名儿童,龋病率为80.52%。有龋组年龄和女性、喜食甜食、公立医院就诊占比均高于无龋组,父母从事医疗工作、具备口腔知识以及定期口腔检查占比低于无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646,95%CI:1.158~2.341)、喜食甜食(OR=0.226,95%CI:0.066~0.775)和在公立医院就诊(OR=3.377,95%CI:1.037~1.173)是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父母具备口腔知识(OR=3.268,95%CI:1.072~9.96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率较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于女性,可从加强儿童饮食控制、提高父母口腔知识水平、提升非公立医院诊疗能力等方面对龋病进行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学龄前儿童 流行病学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与油脂水平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冶 崔一博 +6 位作者 甄艳 张鑫 万达 周帅 栗文钰 郭耀棋 郑鑫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研究饲料中代谢能(能量)及油脂用量对海兰褐蛋鸡产蛋中后期生产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不同能量及油脂饲养的蛋鸡所产鸡蛋的蛋品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30周龄海兰褐蛋鸡1080只,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6个重复,A组... 为研究饲料中代谢能(能量)及油脂用量对海兰褐蛋鸡产蛋中后期生产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不同能量及油脂饲养的蛋鸡所产鸡蛋的蛋品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30周龄海兰褐蛋鸡1080只,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6个重复,A组到D组饲喂饲料所含代谢能分别为11.10、11.10、11.30、11.30 MJ/kg以及油脂含量分别为1%、2.5%、1%、2.5%。在53周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个鸡蛋进行蛋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C组的产蛋率与产蛋量分别显著高于A组2.08%和2.59%(P<0.05),D组的产蛋率、产蛋量分别显著高于B组2.50%和2.71%(P<0.05)。D组蛋黄颜色分别显著低于B组和C组10.32%和14.86%(P<0.05)。C组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分别显著低于A组8.11%和4.84%(P<0.05),D组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分别显著低于B组13.73%和7.26%(P<0.05)。B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A组25.00%,而B组的甘油三酯显著高于A组81.40%(P<0.05),D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B组50.00%(P<0.05)。D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组133.33%(P<0.05)。C组溶菌酶含量显著低于A组27.25%(P<0.05);D组溶菌酶含量显著低于B组33.72%(P<0.05)。在53周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9只蛋鸡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C组的蛋鸡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114.38%(P<0.05)。B组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A组30.18%(P<0.05)。由此可见,高能量高油脂的饲料能够改善蛋鸡产蛋性能,提高产蛋量,但是会使蛋品质下降;低能量低油脂的饲料虽然产蛋量少,但是能保障蛋的新鲜程度,蛋品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兰褐蛋鸡 饲料能量 饲料油脂 产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断裂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优选——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6
作者 陶叶 何幼斌 +3 位作者 吴东胜 马福康 李奕添 鲍志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4,I0005,共14页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的巨厚黑色页岩,TOC质量分数为4%~7%,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储层为坎潘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水道、堤岸、朵叶亚相砂岩;主要盖层为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泥岩与物性较差的巨厚粉砂岩。盆地陆坡区发育砂体叠置—断层斜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水道聚集”的成藏模式;深水区发育砂体叠置—裂缝垂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分离、缝—砂匹配、高点聚集”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心深水区烃源岩发育与水道发育叠合区为勘探首选目标,北部堤岸发育与烃源岩发育叠合区或未与烃源岩重合的水道发育地区为勘探的第二选择。该结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盆地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断裂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有利区优选 圭亚那盆地 上白垩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热线法测量高温熔体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陈珂 李会东 +4 位作者 陶冶 潘秀红 曹成成 杨莉萍 刘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46,共7页
为提高微重力条件下热线法对熔体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探究电压引线位置、热丝温升变化和样品物性变化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热丝在腔体内的传热过程,研究陶瓷管内导线发热对热丝端部的影响,分析热丝电阻变化和熔体导... 为提高微重力条件下热线法对熔体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探究电压引线位置、热丝温升变化和样品物性变化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热丝在腔体内的传热过程,研究陶瓷管内导线发热对热丝端部的影响,分析热丝电阻变化和熔体导热系数增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热系数越大,陶瓷管内导线对端部的传热影响越小;通过比较各监测点温度的一致性,确定电压引线可接在距离端部5~7 mm的位置;热丝温升在4 K以内时,热丝电阻变化引起的导热系数偏差在2%以内;针对所研究的样品,加热功率在8 W以下时,样品导热系数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思考
8
作者 陶冶 徐新房 +8 位作者 魏锋 张亚中 李向日 李千 张海霞 张欣悦 姜水蓝 刘艺淇 杨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443-1451,共9页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由来已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政策以来,各地区陆续发布趁鲜切制工作方案及品种目录,并开展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趁鲜切制品种和...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由来已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政策以来,各地区陆续发布趁鲜切制工作方案及品种目录,并开展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趁鲜切制品种和全国各地发布的趁鲜切制品种进行分析,立足趁鲜切制品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现状,发现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存在加工不规范、区域间缺乏流通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评估趁鲜切制品种的加工技术规范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趁鲜切制 安全性 有效性 存在问题 质量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升对水稻纹枯病侵染后的相关蛋白和防御酶的影响
9
作者 沈敏 蔡创 +6 位作者 宋练 张继双 陶冶 王东明 杨雄 韦薇 朱春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6-1076,共11页
纹枯病(sheath blight)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到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产。目前,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升高如何影响感病植株内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PR蛋白)和防御酶尚不清楚。本... 纹枯病(sheath blight)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到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产。目前,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升高如何影响感病植株内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PR蛋白)和防御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纹枯病易感品种(Lemont)和抗性品种(YSBR1)为实验材料,利用田间开放式自由大气[CO_(2)]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设置四个处理:对照、[CO_(2)]升高([CO_(2)]升高至590μmol·mol^(-1))、温升(冠层温度升高2℃)及[CO_(2)]升高和温升交互,通过人工接种Rhizoctonia.solani,探究不同抗性品种叶片和茎鞘PR蛋白与防御酶活性,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CO_(2)]和温升下耕作土制成的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中R.solani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接种R.solani后病斑发展速率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无关。水稻植株感病后,两个品种叶片和茎鞘中PR蛋白和相关防御酶表现出明显差异,且在高[CO_(2)]和温升条件下,该差异进一步增大。对于茎鞘中的PR蛋白和防御酶,高[CO_(2)]和温升交互处理明显增加Lemont和YSBR1茎鞘中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于两个水稻品种,当R.solani入侵后,在各处理下,YSBR1叶片中PR蛋白和相关防御酶以及茎鞘中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Lemont,且YSBR1病斑发展速率显著低于Lemont。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温升处理及其与高[CO_(2)]互作处理均显著增加易感品种Lemont的病斑发展速率(增加了21%~45%),而对抗性品种YSBR1的病斑发展速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Lemont和YSBR1植株纹枯病病斑的发展速率均与其茎鞘中GLU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因而,在R.solani侵染后,抗病品种中较高的PR蛋白和防御酶活性形成的防卫反应,能够有效减轻未来高[CO_(2)]和温升条件对纹枯病病斑发展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选育纹枯病抗性品种来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稻生产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病程相关蛋白 防御酶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状态估计算法
10
作者 臧红岩 谢晓龙 +2 位作者 徐亚周 陶业 高长生 《空天防御》 2024年第4期88-98,共11页
针对高超声速机动目标运动状态的实时、高精确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状态估计算法。首先,将气动参数作为缓变量引入半速度系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运动模型中,建立了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状态估计模型,并给出... 针对高超声速机动目标运动状态的实时、高精确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状态估计算法。首先,将气动参数作为缓变量引入半速度系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运动模型中,建立了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状态估计模型,并给出了地面雷达测量模型;其次,考虑到高超目标的策略性机动带来的模型不确定性会超出常规滤波方法的处理能力,基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运动模型建立目标机动行为数据集,对其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行为进行模拟;然后,将多模型滤波与循环神经网络相结合设计了多滤波器联合估计算法;最后,在多种仿真条件下对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状态估计算法可实现对高超声速目标机动变化的快速响应,并且算法的估计结果平滑、精度高,有利于后续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机动目标 状态估计 循环神经网络 多模型 多滤波器联合估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烟羽模型和ISSA算法的油气站场泄漏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若兮 陶野 +3 位作者 赵元东 李彦华 王婷婷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71-76,81,共7页
为提高油气站场泄漏检测的预测精度,降低事后处理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将高斯烟羽模型作为前向气体扩散模型,通过Circle混沌映射初始化麻雀种群,将蝴蝶算法加入麻雀发现者搜索策略中,随后利用算法实现质量浓度误差最小化的迭代计算... 为提高油气站场泄漏检测的预测精度,降低事后处理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将高斯烟羽模型作为前向气体扩散模型,通过Circle混沌映射初始化麻雀种群,将蝴蝶算法加入麻雀发现者搜索策略中,随后利用算法实现质量浓度误差最小化的迭代计算,并从迭代次数、种群规模、网格尺寸和噪声强度等方面衡量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算法在时间算法复杂度上与SSA算法一致,优化后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开发能力增强;通过将地理坐标系转化为标准风向坐标系,简化了计算过程;在最大迭代次数100、种群规模100、网格尺寸0.5 m×0.5 m×0.5 m的设置下,当站场内存在2个监测点受噪声影响时,3个方向上泄漏位置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37%、1.02%、9.70%,泄漏速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22%,符合现场定位检测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烟羽模型 SSA 泄漏 反演模型 噪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neutron,proton,deuteron,^(3)He,andαfor the p+^(6) Li reaction
12
作者 Fang-Lei Zou Xiao-Jun Sun +10 位作者 Jing-Shang Zhang Hai-Rui Guo Yin-Lu Han Rui-Rui Xu Xi tao Ji-Min Wang Xiao-Dong Sun Yuan Tian tao ye Yong-Li Xu Chun-Tian L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1-197,共17页
Based on the unified Hauser–Feshbach and exciton model,which can describe the particle emission processes between discrete energy levels with energy,angular momentum,and parity conservations,a statistical theory of l... Based on the unified Hauser–Feshbach and exciton model,which can describe the particle emission processes between discrete energy levels with energy,angular momentum,and parity conservations,a statistical theory of light nucleus reaction(STLN)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outgoing neutron and light charged particles for the proton-induced^(6) Li reaction.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observed between the p+^(6) Li and p+^(7) Li reactions owing to the discrepancies in the energy-level structures of the targets.The reaction channels,including sequential and simultaneous emission processes,are analyzed in detail.Taking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outgoing proton as an example,the influence of contaminations(such as^(1) H,^(7)Li,^(12)C,and^(16)O)on the target is identified in terms of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first emitted particles.The optical potential parameters of the proton a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lastic scattering 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The calculated total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outgoing proton and deuteron at E_(p)=14 MeV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different outgoing angles.Simultaneously,the mixed double 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3) He andα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d data and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two-body and three-body breakup reactions need to be considered,and the pre-equilibrium reaction mechanism dominates the reaction processes.Based on the STLN model,a PLUNF code for the p+^(6) Li reaction is developed to obtain an ENDF-6-formatted file of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nucleon and light composite charged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al theory of light nucleus reaction p+^(6)Li reaction Light composite charged particl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Two-body breakup Three-body break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ction to: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neutron,proton,deuteron,^(3)He,and α for the p+^(6)Li reaction
13
作者 Fang-Lei Zou Xiao-Jun Sun +10 位作者 Jing-Shang Zhang Hai-Rui Guo Yin-Lu Han Rui-Rui Xu Xi tao Ji-Min Wang Xiao-Dong Sun Yuan Tian tao ye Yong-Li Xu Chun-Tian L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39-139,共1页
Correction to: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24)35:61 https://doi.org/10.1007/s41365-024-01421-5 In this article,the figures were wrongly numbered.The Fig.7 and 8 should have been Fig.11 and 12.The Fig.9,10,11,and 1... Correction to: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24)35:61 https://doi.org/10.1007/s41365-024-01421-5 In this article,the figures were wrongly numbered.The Fig.7 and 8 should have been Fig.11 and 12.The Fig.9,10,11,and 12 should have been 7,8,9 and 10.The original article has been corr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cted double differ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光纤预警系统性能评价方法辨析
14
作者 蔡永军 王海明 +5 位作者 高义 滕振恒 陶冶 庄楠 王宁 张弢甲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油气管道光纤安全预警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已成为管道技防的重要手段。由于缺少技术指标定义及其测试方法,技术提供商宣传的指标无法横向对比,采购方无法评估现场应用效果,制约了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对监测距离、灵敏...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油气管道光纤安全预警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已成为管道技防的重要手段。由于缺少技术指标定义及其测试方法,技术提供商宣传的指标无法横向对比,采购方无法评估现场应用效果,制约了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对监测距离、灵敏度、定位精度等核心技术指标从硬件制约因素、软件功能、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辨析,给出了合理的定义方法。在软件方面,对影响系统使用效果的误报率、报警率等识别功能的相关制约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对关键指标本着标准化、可重现的原则,给出可信的室内、室外测试方法,并通过了现场可行性验证;同时对光纤安全预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预警 灵敏度 监测距离 定位精度 报警率 误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多相流磁共振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峰 熊春明 +9 位作者 陈诗雯 陈冠宏 王梦颖 刘化冰 张建军 雷群 曹刚 徐东平 陶冶 肖立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808,共11页
针对目前油气田现场广泛采用的多相流分离检测技术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数据延迟等问题,研究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多相流在线检测方法,形成硬件装置,并开展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提出“静止状态测相含率+流动状态测流速”的多相流磁共振流... 针对目前油气田现场广泛采用的多相流分离检测技术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数据延迟等问题,研究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多相流在线检测方法,形成硬件装置,并开展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提出“静止状态测相含率+流动状态测流速”的多相流磁共振流量测量方法;提出采用先计量油水比再计量含气率的方法实现油、气、水三相相含率的测量。在装置研制方面,提出可应用于流动流体测量的分段式磁体结构和双天线结构,研发了高集成磁共振谱仪系统及配套智能化软件。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研制的多相流磁共振在线检测系统存在以下优势:只依靠磁共振技术同时完成流量和相含率检测;在线原位高频率检测,实时监测油井瞬态产液波动;能实现油、气、水三相全量程高精度检测,且不受矿化度、乳化状态影响;绿色、安全、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磁共振 流量 相含率 检测方法 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压力控制地层隔离阀完井工艺技术应用
16
作者 孔德涛 宋吉明 +1 位作者 陶冶 陈志德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56-58,68,共4页
南海东部某深水油田采用天然能量衰竭式开发,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延长油井寿命,提高采收率,针对其油藏特点、基本井况及作业需求,提出了一种使用井筒压力控制地层隔离阀进行完井的完井工艺,并在现场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储层保护... 南海东部某深水油田采用天然能量衰竭式开发,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延长油井寿命,提高采收率,针对其油藏特点、基本井况及作业需求,提出了一种使用井筒压力控制地层隔离阀进行完井的完井工艺,并在现场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该工艺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深水油田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隔离阀 井筒压力控制 完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枣仁油成分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陶冶 程铭 +4 位作者 焦文佳 夏廉臣 王雪晖 王春维 祝爱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5-170,176,共7页
以酸枣仁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研究不同方法下酸枣仁油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及主要理化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的氧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亚... 以酸枣仁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研究不同方法下酸枣仁油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及主要理化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的氧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的得率分别为26.73%、28.02%、24.45%。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三种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以油酸、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亚临界丁烷萃取法(74.12%)>超声提取法(71.46%)>索氏抽提法(69.7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获得酸枣仁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品质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酸枣仁油进行VE含量测定,依次为亚临界丁烷萃取法(202.71 mg/kg油)>索氏抽提法(139.01 mg/kg油)>超声提取法(87.04 mg/kg油)。由三种方法提取的酸枣仁油的自氧化实验可知,过氧化值变化由大到小为亚临界丁烷萃取法、超声提取法、索氏抽提法。总之,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提油得率更多,品质更高,安全性好,更适宜酸枣仁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亚临界丁烷萃取 脂肪酸 VE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照对冷藏蓝莓果实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琛 高雅 +2 位作者 陶烨 崔智博 吴兴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540-8546,共7页
目的探讨60Co-γ辐照对蓝莓果实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0.5、2.5、3.0 kGy辐照剂量处理蓝莓果实,测定其在冷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果实硬度、细胞壁物质、细胞壁多糖含量以及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差异。结果0.5 kGy辐照对蓝莓... 目的探讨60Co-γ辐照对蓝莓果实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0.5、2.5、3.0 kGy辐照剂量处理蓝莓果实,测定其在冷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果实硬度、细胞壁物质、细胞壁多糖含量以及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差异。结果0.5 kGy辐照对蓝莓冷藏效果不显著,3.0 kGy辐照加速了冷藏后期果实的变软,而2.5kGy辐照通过降低果胶甲酯酶(pectinesterase,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纤维素酶(cellulase,Cx)活性,有效抑制了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升高,延缓了离子型果胶(EDTA-soluble pectin,ESP)、共价结合型果胶(covalent soluble pectin,SCSP)、连接松散半纤维素、连接紧密半纤维素的下降,贮藏35d时蓝莓果实的硬度最高(1.08N),腐烂率和失重率最低,明显推迟了果实的软化进程。结论2.5kGy60Co-γ辐照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品质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照 冷藏 “蓝丰”蓝莓 果实软化 细胞壁多糖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土地利用影响下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晓兵 陶冶 张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6,共12页
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对于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等绿洲化的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天然植被对于评估过渡带的植被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限制性营养判断和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得到了广泛利用。以... 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对于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等绿洲化的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天然植被对于评估过渡带的植被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限制性营养判断和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得到了广泛利用。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植物多枝柽柳、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对植物碳(C)、氮(N)、磷(P)、C∶N、C∶P和N∶P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植物的C、N、P、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385.94mg·g^(-1)、13.62mg·g^(-1)、1.49mg·g^(-1)、30.33、294.01和9.69。与干旱区以及全球其他群落类型相比,植物C和P处于中间水平,而N则普遍低于其他区域。土壤的利用方式、强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大部分指标。过渡带不同利用方式外围荒漠样点C、N、P及其比值差异较大,土地利用后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土地利用后,3种植物的总C呈下降趋势,而N和P整体呈增加趋势,利用程度越高,增加越明显,但也受物种差异的影响。土壤与植物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在物种间具差异性,土壤与柽柳和花花柴两种植物营养之间相关性非常低。3种植物的N和P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区域植物普遍缺少N素,土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N素缺乏。随着荒漠绿洲过渡带利用强度的变化,预计过渡带植被的化学计量将发生不同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生态化学计量学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对辐照蓝莓果实硬度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琛 陶烨 +3 位作者 韩艳秋 张锐 李莉峰 高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152-8158,共7页
目的探讨γ辐照结合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trifluoperazine,TFP)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品质特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5kGy剂量辐照处理“蓝丰”蓝莓,结合钙调素拮抗剂TFP测定各组蓝莓果实硬度、原果胶、不同溶解性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 目的探讨γ辐照结合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trifluoperazine,TFP)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品质特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5kGy剂量辐照处理“蓝丰”蓝莓,结合钙调素拮抗剂TFP测定各组蓝莓果实硬度、原果胶、不同溶解性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以及相关水解酶活性在冷藏期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辐照能够介导Ca^(2+)信号转导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和果胶甲酯酶(pectinmethylesterase,PME)活性,降低原果胶和螯合剂溶性果胶(chelator-soluble pectin,CSP)降解为水溶性果胶(water-soluble pectin,WSP)的可能性,进而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产生积极影响;TF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胞内Ca^(2+)信号的转导作用;但纤维素酶(cellulase,Cx)、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α-Af)对辐照诱导的Ca^(2+)信号响应不积极,辐照后冷藏蓝莓果实连接松散型半纤维素(4%KOH-soluble hemicellulose,4KSF)、连接紧密型半纤维素(24%KOH-soluble hemicellulose,24KSF)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与Ca^(2+)信号转导无关。结论γ辐照可以介导Ca^(2+)信号通过抑制果胶降解对冷藏蓝莓果实硬度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蓝丰”蓝莓 果实硬度 三氟啦嗪 Ca^(2+)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