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全株Cd、Hg、Pb分布富集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博 廖启林 +5 位作者 范健 黄顺生 任静华 崔晓丹 刘玮晶 徐宏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41,共12页
为有效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对江苏太湖地区获取的42套水稻全株样品Cd、Hg、Pb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土壤-水稻系统元素分布分配及其相关性等,探讨水稻全株(根、秆、茎、叶、枝、皮、米等全部器官)Cd、Hg、Pb分布富集特征... 为有效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对江苏太湖地区获取的42套水稻全株样品Cd、Hg、Pb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土壤-水稻系统元素分布分配及其相关性等,探讨水稻全株(根、秆、茎、叶、枝、皮、米等全部器官)Cd、Hg、Pb分布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太湖地区水稻全株Cd、Hg、Pb分布富集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器官中以稻米富集Cd、Hg、Pb的能力最弱。在Cd、Hg、Pb中,水稻吸收Cd的能力最强,水稻全株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比Hg高35倍、比Pb高42倍;水稻全株Cd分布具有显著的单向逐渐降低特征,顺序为根→秆→茎→叶→枝→皮→米,Cd均量从10.61 mg·kg^(-1)逐渐降到0.62 mg·kg^(-1),其BCF均值从5.941降到0.325,各水稻器官之间的Cd含量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稻米Cd主要受控于土壤Cd、pH、总有机碳(TOC)等及根系吸收;水稻全株Hg分布呈现叶、根相对富集特征,各水稻器官Hg均量为0.0044~0.0276 mg·kg^(-1),其BCF均值为0.020~0.124,富集能力排序为米<秆<皮<茎<枝<根<叶,稻米Hg主要受控于土壤TOC、Hg等及茎、叶吸收;水稻全株Pb分布呈现根、叶相对富集特征,各水稻器官Pb均量为0.10~8.25 mg·kg^(-1),其BCF均值为0.002~0.178,富集能力排序为米<茎=秆<枝=皮<叶<根,稻米Pb主要受控于土壤Pb、TOC等及茎、叶、根系吸收。因此,当地防控水稻Cd污染要重点关注土壤环境,而防控水稻Hg、Pb污染既要关注土壤环境,还要或更要关注大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全株 CD HG PB 分布 富集特征 江苏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自主智能运维技术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坤朋 杨文昊 +4 位作者 李文博 柴毅 姚娟 黄晓峰 王彤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31,共17页
自主智能运维技术作为确保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是提升航天器自主生存能力和智能运行水平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结合航天器的功能组成、运行环境及工作模式,深入梳理了航天器自主智能运维技术的内涵与独... 自主智能运维技术作为确保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是提升航天器自主生存能力和智能运行水平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结合航天器的功能组成、运行环境及工作模式,深入梳理了航天器自主智能运维技术的内涵与独特特点。随后,从自主状态感知、自主故障诊断、自主评估预测、自主运维决策及自主学习更新5个关键维度,系统综述了该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现状与实际应用案例。最后,针对当前面临的运维人员不可达、先验知识不完备、资源配置不充分等挑战,提炼并展望了跨时空数据融合、可信任可解释诊断、知识迁移预测、云边协同决策及持续增量学习等未来发展趋势,为航天器自主智能运维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自主智能运维 自主状态感知 自主故障诊断 自主评估预测 自主运维决策 自主学习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的合成及乳化效果
3
作者 李文波 易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与酸值滴定确定了该乳化剂的最佳合成工艺:PEG和MHHPA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进行酯化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然后加入与MHHPA等物质的量的E44,在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环氧树脂用量的1%)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开环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将合成的乳化剂应用于环氧树脂E44制备出水性环氧乳液,研究了乳液稳定性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PEG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含量、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综合考虑乳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等因素,发现采用PEG6000合成的乳化剂具有更好的乳化效果,其HLB值为16.5、浊点为90℃,优于使用PEG4000与PEG2000合成的乳化剂。当乳液固含量约为45%时,在20%的乳化剂含量下,以75℃的乳化温度、20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乳化处理,能够得到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的水性环氧乳液,其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 乳化剂 合成 相反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工艺矿物学及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分离稀土矿物研究
4
作者 王亮 辛文彬 +4 位作者 李文博 邓永春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矿在空气/氩气气氛下焙烧,独居石、磷灰石和萤石物相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物相转变的差异性主要由氟碳铈矿的反应造成。空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Ce_(11)O_(20)→CeO_(2),氩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Th_(0.5)Ce_(0.5)O_(1.84)→CeOF。稀土精矿经500℃空气气氛焙烧后稀硫酸浸出,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86.67%、1.70%,700℃氩气气氛焙烧后对应的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75.97%、13.33%,2种浸出渣中F-REO、P-RE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6.92%、26.02%和11.86%、21.81%,浸出渣均以独居石物相为主,通过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工艺达到了有效分离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氟碳铈矿 独居石 混合型稀土精矿 工艺矿物学 气氛焙烧 矿相转变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国内外油气资源形势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樊大磊 王宗礼 +5 位作者 王彧嫣 韩志强 李文博 白羽 卜小平 李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2024年,在大国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热点地区持续动荡,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巴以冲突扩大升级,以色列与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轮番对抗,中东局势持续升温。世界经济保持韧性,通胀持续下行,主要经济体开启降息通道,全球经济一... 2024年,在大国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热点地区持续动荡,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巴以冲突扩大升级,以色列与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轮番对抗,中东局势持续升温。世界经济保持韧性,通胀持续下行,主要经济体开启降息通道,全球经济一定程度实现“软着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中长期能源转型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趋缓。“欧佩克+”产油国推迟增产计划维持减产力度,非“欧佩克+”产油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石油供需从紧平衡转向宽松。国际油价在供需基本面、宏观经济形势、金融货币政策、地缘突发事件等多空因素叠加下呈现区间震荡,重心先高后低走势。全球天然气供需两端均实现增长,欧洲市场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在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俄气依赖的过程中能源安全仍然脆弱;亚洲市场天然气需求旺盛,拉动了全球消费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矿政管理改革持续推进,油气找矿成效显著,常规油气勘探在陆上大型含油气盆地、近海海域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取得多项新发现。非常规油气勘探在四川盆地及周缘、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苏北盆地等取得多项重要突破和进展。原油产量继续稳定增长,全年产量近2.13亿t。天然气(含页岩气和煤层气等)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464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石油 天然气 油价 勘探开发 形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苯系物快速分离的微型气相色谱柱
6
作者 李文博 祝雨晨 +4 位作者 李之睿 马少杰 曾睿 赵斌 冯飞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因化学性质相似、分子结构相近,通常难以快速分离。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以SE-54为固定相的含有高密度椭圆柱阵列的微型气相色谱柱(μGCC),该μGCC表面积大、深宽比高。研究结...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因化学性质相似、分子结构相近,通常难以快速分离。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以SE-54为固定相的含有高密度椭圆柱阵列的微型气相色谱柱(μGCC),该μGCC表面积大、深宽比高。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μGCC最快能在55 s内分离苯、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这四种苯系物,且四种苯系物的分离度均大于1.5,实现了对苯系物的快速基线分离,且柱前压仅为8.71 psi(1 psi≈6.895 kPa),有利于将其应用于便携式气相色谱系统。该μGCC有望在苯系物现场实时检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气相色谱柱(μGCC) 高密度椭圆柱阵列 快速分离 苯系物(BTEX)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含金硫精矿“焙烧-氰化”渣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可选性分析
7
作者 龚明辉 郑海雷 +2 位作者 高起方 李文博 戴惠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云南某含金硫精矿“焙烧—氰化”渣TFe含量为56.47%,FeO含量为2.30%,有害元素S含量为1.74%,主要脉石矿物SiO_(2)含量为6.44%。为综合利用该铁资源,研究采用化学物相分析、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 云南某含金硫精矿“焙烧—氰化”渣TFe含量为56.47%,FeO含量为2.30%,有害元素S含量为1.74%,主要脉石矿物SiO_(2)含量为6.44%。为综合利用该铁资源,研究采用化学物相分析、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多种检测手段,对该含金硫精矿焙烧后的氰化渣开展了化学组成、物相分析、矿物组成、主要元素赋存状态、产出及嵌布特征、粒度分布与解离特征以及差热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焙烧—氰化”渣的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含磁赤铁矿),含量分别为38.46%和37.11%,其次为褐铁矿,含量为5.85%,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黑云母,含量分别为4.08%和4.06%,其次为硅酸盐类矿物橄榄石、蛇纹石,含量为2.79%,其余脉石矿物种类多,含量少。富氧化焙烧处理后的矿物颗粒表面疏松,呈多孔状、蜂窝状、网眼状产出,孔隙被脉石矿物充填,结合紧密。各铁矿物嵌布粒度细微,与脉石矿物连生关系复杂,以多种形态紧密连生,该资源属典型的细粒、微细粒级复杂难选铁资源,采用传统物理方法难以实现矿物的单体解离,无法获得高质量的铁精矿。据此初步拟定“磁选—磁化焙烧—磁选”以及“磁化焙烧—磁选”工艺作为该焙烧氰化渣中铁资源高效分离富集的重点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制定和开展科学合理的铁资源高效综合回收试验方案提供关键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精矿“焙烧—氰化”渣 高温富氧焙烧制酸 复杂难选铁资源 悬浮磁化焙烧—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变分贝叶斯的复杂装备剩余寿命预测
8
作者 张毅 李文博 +2 位作者 王浩 林文乙 刘切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航天器等复杂装备的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是装备健康管理的核心技术。针对装备存在的多个反映健康状态的变量,以及多工况和数据不确定性带来的建模挑战,提出了基于稀疏变分贝叶斯的剩余使用寿命关键变量选择及建模方法。通过回归模型... 航天器等复杂装备的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是装备健康管理的核心技术。针对装备存在的多个反映健康状态的变量,以及多工况和数据不确定性带来的建模挑战,提出了基于稀疏变分贝叶斯的剩余使用寿命关键变量选择及建模方法。通过回归模型描述装备健康状态与监测变量间的关系,同时考虑测量噪声和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变分贝叶斯进行参数后验估计。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稀疏贝叶斯的健康状态变量确定方法。此方法首次将稀疏贝叶斯应用于剩余寿命建模,并在基准数据集上得到了验证。结果显示,相较于现有方法,所提方法在使用更少变量的同时,实现了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稀疏变分贝叶斯 相似性 变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S 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耐药中的应用关联研究
9
作者 李文博 张帆 +1 位作者 程云 张子轩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23S 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采集所有患儿的咽拭子样本,应用药敏试验检测常用抗... 目的:探究23S 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采集所有患儿的咽拭子样本,应用药敏试验检测常用抗菌药物对MP的敏感性,观察并分析MPP患儿的耐药情况,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患儿分为耐药组与非耐药组,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MP-DNA载量,并对其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PCR基因测序对23S rRNAⅤ区2063位点基因进行检测,并对2063位点基因型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23S rRNAⅤ区2063位点基因型与MP-DNA载量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MP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中的耐药性较高,其中在红霉素与罗红霉素药物中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1.15%、73.08%,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00%、34.62%、52.88%、55.77%,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3.85%、2.88%、0.00%;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耐药组患儿MP-DNA载量指数明显较该抗菌药物非耐药组患儿更低(P<0.05);通过分析得出,23S rRNA基因2063位点基因突变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病例分析得出,2063位点基因G型突变率>60%;突变型基因组患儿MP-DNA的载量指数较野生型基因组更低(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MP感染患儿中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23S rRNAⅤ区2063基因位点突变与MP耐药具有密切关联,因此,MP 23S rRNA基因测序能够作为临床治疗MPP患儿时进行耐药检测的有效手段,并为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S rRNA基因 儿童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冻结工况下冻土帷幕平均温度预测模型适用性研究
10
作者 李闻勃 高伟 《建井技术》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人工地层冻结技术中,冻结帷幕平均温度是评估冻结效果与结构安全的核心参数。针对现有理论模型在-50℃深冷冻结工况下的适用性,通过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了特鲁巴克模型、巴霍尔金模型、成冰公式及等效截面法等典型算法的预测精度。... 人工地层冻结技术中,冻结帷幕平均温度是评估冻结效果与结构安全的核心参数。针对现有理论模型在-50℃深冷冻结工况下的适用性,通过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了特鲁巴克模型、巴霍尔金模型、成冰公式及等效截面法等典型算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成冰公式在常规及深冷工况下预测误差普遍低于8%,但冷媒流量低于3 m^(3)/h时因热传导机制改变导致精度显著下降;巴霍尔金理论衍生模型(等效梯形法、等效三角形法等)因忽略相变潜热的时变效应,计算值较实测值系统偏低约25%。研究揭示了传统模型在深冷冻结中的适用性,研究成果为深冷冻结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 冻土帷幕平均温度 深冷冻结 成冰公式 等效截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配合比优化研究
11
作者 杨明清 胡德津 +3 位作者 许莉 林若鸣 李文勃 张广达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251-255,共5页
为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合理配合比,减少配合比对ECC性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改善ECC的工作表现,在保持聚乙烯纤维(PE纤维)体积掺量2%的基础上,以砂胶比、粉煤灰替代率和减水剂掺量为基本参数设... 为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合理配合比,减少配合比对ECC性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改善ECC的工作表现,在保持聚乙烯纤维(PE纤维)体积掺量2%的基础上,以砂胶比、粉煤灰替代率和减水剂掺量为基本参数设置9组正交试验进行流动指标、抗压、抗拉性能以及极限应变测试,并对实验结果中的影响参数进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试验强度设计要求前提下,当选择0.3、35%、0.003比例的砂胶比、粉煤灰替代率和减水剂掺量配合比时,所得到PE-ECC流动性能、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极限应变最佳,相比基础配合比显著改善了ECC的工作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ECC 正交试验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威胁等级识别
12
作者 张连炜 李文博 +2 位作者 张立东 董春曦 董阳阳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3期247-255,共9页
辐射源威胁等级识别是干扰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威胁等级判断方法,只考虑单一的方法进行指标赋权,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具备合理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威胁等级识别方法... 辐射源威胁等级识别是干扰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威胁等级判断方法,只考虑单一的方法进行指标赋权,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具备合理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威胁等级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载频、脉冲宽度、脉冲重复周期和占空比4个威胁指标建立相应的隶属度函数,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将层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权重相结合得到综合权重;将权重与隶属度相结合得到威胁等级识别结果。本文对多环境战场的雷达辐射源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基于博弈论的威胁等级评判方法相比于只使用单一的评判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合理的结果,达到了对多辐射源场景的良好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属度模型 威胁等级判定 博弈论 综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施壳寡糖对采后西梅黑斑病的控制
13
作者 李文博 张新祺 +6 位作者 赵亚婷 田瑞 吴颖颉 范雅青 张璇 李佳欣 朱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291,共9页
为探究采前喷施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COS)对采后西梅果实黑斑病的防控作用,本实验以新疆‘法兰西’西梅为试材,在西梅果实发育的4个时期(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成熟期)分别用不同质量分数(0.05%、0.10%、0.20%)COS进行... 为探究采前喷施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COS)对采后西梅果实黑斑病的防控作用,本实验以新疆‘法兰西’西梅为试材,在西梅果实发育的4个时期(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成熟期)分别用不同质量分数(0.05%、0.10%、0.20%)COS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采前COS处理的西梅果实经黑斑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损伤接种后于温度(1.0±1.0)℃、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90 d,每15 d取样并测定相关指标,并探究COS对A.alternata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S能显著抑制A.alternata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OS处理的A.alternata菌丝表面粗糙,粗细不均匀,部分出现塌陷,菌丝结构受到明显影响。采前喷施0.10%COS处理能显著抑制采后西梅果实接种A.alternata发病率与病斑直径的增加。采前喷施COS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促进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并使贮藏前期H_(2)O_(2)快速累积,后期保持较低水平。综上,采前喷施COS可能通过直接抑菌和诱导抗病性两个途径增强采后西梅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本研究可为西梅果实的病害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采前喷施 西梅 体外抑菌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董倩倩 李文波 +7 位作者 李群 马增翼 吴文明 王明辉 王静 范飞飞 孙奎林 刘晓峰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80-85,共6页
目的 探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4年2月该院10例因上消化道难治性良性狭窄行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下治疗情况、术中及术... 目的 探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4年2月该院10例因上消化道难治性良性狭窄行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下治疗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吞咽困难评分、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佩戴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接受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所有患者在佩戴球囊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球囊放置时间为60~180 d,平均佩戴时间104.9 d。术前9例狭窄段长度<2 cm,1例狭窄段长度为6 cm。术前吞咽困难评分为(3.60±0.52)分,摘除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后当天吞咽困难评分为(0.60±0.5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摘除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为(0.70±0.48)分,术后当天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助式球囊扩张前和扩张后狭窄处直径分别为(5.09±2.02)和(10.35±0.73) mm,扩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咽喉部疼痛、鼻翼痛和球囊移位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3/10)、50.0%(5/10)和70.0%(7/10)。结论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安全、有效,且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良性狭窄 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 吞咽困难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池一次浇筑无缝施工技术研究
15
作者 潘骏 李文博 +2 位作者 黄辉 赵新哲 董洋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8期75-77,共3页
混凝土一次浇筑施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施工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以某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为例,概述了一次浇筑无缝施工的优点和难点,并从混凝土配比设计、钢筋绑扎和高支模加固、浇筑和振捣施工、混凝土养护等关键环节着手,探讨了... 混凝土一次浇筑施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施工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以某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为例,概述了一次浇筑无缝施工的优点和难点,并从混凝土配比设计、钢筋绑扎和高支模加固、浇筑和振捣施工、混凝土养护等关键环节着手,探讨了大型水池一次浇筑无缝施工技术要点,以提高大型水池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池 混凝土 一次浇筑 无缝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非遗苏绣技艺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研究
16
作者 姚卓 李文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数字化时代,非遗苏绣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美育中活化非遗苏绣技艺,既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非遗苏绣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美育中活化非遗苏绣技艺,既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将探讨数字化时代非遗苏绣技艺融入高校美育中的路径,深入分析非遗苏绣技艺的文化内涵和高校美育的现状,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探索非遗苏绣技艺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模式,为高校美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非遗苏绣 高校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爆战斗部破碎形态及破片飞散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亚峰 张海林 +2 位作者 陈战旗 李文博 宁小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8,共7页
针对战斗部威力与毁伤效能评估需求,采用FEM和SPH方法基于相同的结构尺寸和材料参数构建了某型杀爆战斗部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杀爆战斗部的弹体破碎形态及破片飞散速度沿轴线分布规律,同时对爆炸能量在各物质之间的传递及分配情况进行了... 针对战斗部威力与毁伤效能评估需求,采用FEM和SPH方法基于相同的结构尺寸和材料参数构建了某型杀爆战斗部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杀爆战斗部的弹体破碎形态及破片飞散速度沿轴线分布规律,同时对爆炸能量在各物质之间的传递及分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SPH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弹体裂纹扩展和破片生成,但在破片初速计算上,SPH方法忽略了爆轰产物加载过程,而FEM方法无法计算破片速度牵连作用,两者与试验结果相比分别偏低4.4%和7.5%,SPH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爆炸能量在各物质之间的传递及分配规律,其中破片动能占爆炸总能量的36%,壳体拉伸、断裂的塑性变形能占爆炸总能量的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爆战斗部 数值模拟 有限元 光滑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苗 于明明 +1 位作者 李文博 张晓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370,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ER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而低温性能的改善主要得益于SBR的低温柔韧性,固化温度对各响应指标的影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WER掺量为16%,SBR掺量为4%,固化温度为70℃时综合性能最优,其三大指标均满足规范值,高低温性能均优于单一改性乳化沥青和基质乳化沥青;实际试验值与预测值误差均不超过1%,表明改性剂掺量及固化条件可以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设计、优化、预测,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环氧树脂 丁苯橡胶 响应曲面法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hangling fault basi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被引量:2
19
作者 Wang Jianqiang Yang Guang +3 位作者 Xue linfu Zhang Jianwei Bai Ye li wenb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3期427-432,共6页
The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 passed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evolution: a period of faulting, a period of subsidence, and an inversion period. The fault lifted the whole area and the formation was eroded during the l... The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 passed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evolution: a period of faulting, a period of subsidence, and an inversion period. The fault lifted the whole area and the formation was eroded during the late Yingcheng formation, the late Nenjiang formation, and the late Mingshui formation. The denudation quantity of eight wells located in the study area is estimated by the interval transit time method and by the formation trend extension method using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Inversion back stripping technology with de-compaction correction was used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sedimentary thickness step by step and to recover the burial history at a single well. Two profil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recovery and study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primary major gas bearing structure formed due to thermal shrinkage lifting during the late Yingcheng formation. Successive development in a pattern during the late Mingshui formatio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gas pool. Vertical differential uplift during the late Nenjiang formation formed the Fulongquan structure during the late Paleogene. At this same time a secondary gas pool formed. A large scale reverse developed late in the Mingshui formation that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formation of a secondary gas pool. It is thought that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was controlled by lithologic character, fracture, and structure. The local uplif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hydrocarbon recession is most conducive to the collection of hydrocarbon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Denudation quantityTectonic evolution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系统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研究
20
作者 马海凤 李文博 +2 位作者 蔡宗慧 刘琳 于彤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3-1985,共3页
目前能源消费与能源发展下的环保问题是我国能源研究的核心,飞轮储能功率较高且操作技术相对直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储能技术。本文综述了飞轮储能系统的核心结构,包括飞轮转子结构以及飞轮轴承结构;同时历数了当前较为... 目前能源消费与能源发展下的环保问题是我国能源研究的核心,飞轮储能功率较高且操作技术相对直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储能技术。本文综述了飞轮储能系统的核心结构,包括飞轮转子结构以及飞轮轴承结构;同时历数了当前较为先进的针对飞轮储能电机控制的计算机处理控制技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控制技术 计算机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