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桂黔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比较分析与活化传承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军 雷明 +5 位作者 周在峰 陶章 兰青叶 庞梓新 陈婷 蔡玉结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保留了传统古法手工造纸工艺。现代造纸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统技术工艺流程更改、资源匮乏、市场低迷与经费短缺等困境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滇... 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保留了传统古法手工造纸工艺。现代造纸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统技术工艺流程更改、资源匮乏、市场低迷与经费短缺等困境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滇桂黔三省(区)传统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的比较分析,根据构树原料特点,结合构树皮纸的实际使用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提出了加强教育与培养青年传承人、建立研究团队、还原非遗构树皮造纸工艺、活态数据库档案建设等非遗技术工艺复现的活态保护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资源保障、环保工艺改造、非遗产品创新研发、文旅思维创新、非遗与新媒体融合推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市场开拓与创新活化传承策略,为非遗技术工艺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术工艺 构树皮造纸 活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
2
作者 周军 岳一姬 +5 位作者 雷明 周在峰 彭敏 申珺凯 黄春艳 黄丹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2,共5页
通过对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本课题提出构建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融合体系,采取培养非遗融合型专业教师、开发非遗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与赛创融合教学等具体措施,解决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及学生兴趣缺乏等问题。本课题... 通过对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本课题提出构建非遗技艺融入轻工类专业教学融合体系,采取培养非遗融合型专业教师、开发非遗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与赛创融合教学等具体措施,解决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及学生兴趣缺乏等问题。本课题探索的内容为非遗技艺融入高校各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非遗传承与创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非遗技能的“专非”双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艺 轻工类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配比对蛇果黄堇组培苗增殖及生根诱导的影响
3
作者 李倩 黄丽容 +5 位作者 韦莹 雷明 张占江 周翠云 潘丽梅 李翠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90-1194,共5页
为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蛇果黄堇组培苗增殖及生根诱导的影响,使用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吲哚丁酸(IBA,0.2,0.5,1.0 mg·L^(-1))、吲哚乙酸(IAA,0.1,0.2,0.5 mg·L^(-1))、6-苄基腺嘌呤(6-BA,0.3,0.6,1.0 mg·L^(-1))进行三水... 为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蛇果黄堇组培苗增殖及生根诱导的影响,使用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吲哚丁酸(IBA,0.2,0.5,1.0 mg·L^(-1))、吲哚乙酸(IAA,0.1,0.2,0.5 mg·L^(-1))、6-苄基腺嘌呤(6-BA,0.3,0.6,1.0 mg·L^(-1))进行三水平三因素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增殖培养基;采用NAA(0.5,1.0,2.0 mg·L^(-1))、IBA(0.5,1.0,2.0 mg·L^(-1)),筛选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增殖和诱导培养基以MS+0.2 mg·L^(-1)IBA+0.1 mg·L^(-1)IAA+0.3 mg·L^(-1)6-BA增殖效果最佳,增殖倍数在8倍以上,且适宜用于蛇果黄堇分化不定芽,能有效增加苗株数量;MS+0.5 mg·L^(-1)NAA(pH值5.8)是蛇果黄堇主根生根的最佳培养基,MS+1.0 mg·L^(-1)IBA(pH值5.8)是蛇果黄堇须根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本研究确定了适宜蛇果黄堇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显著提高了蛇果黄堇的增殖效率和生根质量,为蛇果黄堇的高效繁殖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果黄堇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黄连保育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彦棋 李翠 +3 位作者 雷明 张占江 肖冬 彭玉德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64-170,共7页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生于岩石隙缝中,广泛分布于喀斯特地貌。岩黄连是一种对肝脏病症有特殊疗效的中药材。为了推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岩黄连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科学保育的意识,笔者在分析岩黄连保育现状与...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生于岩石隙缝中,广泛分布于喀斯特地貌。岩黄连是一种对肝脏病症有特殊疗效的中药材。为了推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岩黄连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科学保育的意识,笔者在分析岩黄连保育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保育技术方法与应用、进展与突破展开综述。结合保育成果,分析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阐述当前保育存在的挑战与限制,展望保育研究热点,将岩黄连保育融入生态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 保育意义 保育现状 保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超低温保存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率的技术研究
5
作者 覃美 李倩 +3 位作者 韦莹 陈晓英 雷明 李翠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79-83,共5页
为提高大叶千斤拔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实现大叶千斤拔药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以瑶药大叶千斤拔干燥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超低温适宜保存方法。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未经破硬处理时发芽率仅为24%,进行磨皮90 s处理... 为提高大叶千斤拔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实现大叶千斤拔药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以瑶药大叶千斤拔干燥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超低温适宜保存方法。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未经破硬处理时发芽率仅为24%,进行磨皮90 s处理发芽率提高至76%,萌发率达最高值,为最佳磨皮时间;当大叶千斤拔种子含水量由9.2%降到6.3%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2%;进行不同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种子发芽率高,含水量为6.3%时,玻璃化冷冻法最适合大叶千斤拔种子的保存,且PVS2保护液对大叶千斤拔种子的萌发率有促进作用;复苏温度为15~55℃时,大叶千斤拔种子随着复苏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呈现下降的趋势,25℃下的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率高达69.25%,萌发效果最好,而15℃时,发芽率最低,为50.28%。超低温保存极大地延长千斤拔种子储藏的寿命,从而有效地长期保存其种质,对顽拗型、萌发率低的种子保存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种子 含水量 发芽率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拖曳式自主水下航行器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6
作者 卢冠宇 张铁栋 +3 位作者 李整林 姜大鹏 雷明 骆婉珍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相较于内置传感器的一般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拖曳式AUV具有测量设备空间限制小、有效载荷更换方便、自干扰小等优势,在中小尺度、快变过程的深海观测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拖曳式AUV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根据拖曳作业特点分析拖曳式... 相较于内置传感器的一般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拖曳式AUV具有测量设备空间限制小、有效载荷更换方便、自干扰小等优势,在中小尺度、快变过程的深海观测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拖曳式AUV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根据拖曳作业特点分析拖曳式AUV总体设计、耦合动力学分析、自主控制和智能决策规划等关键技术问题,指出专业化的拖曳载体、专用化的拖曳负载和网络化的作业场景是拖曳式AUV设计和应用的发展方向,为拖曳式AUV在水下精细探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拖曳系统 深海观测 耦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处理对La-Y-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成均 雷鸣 +2 位作者 沈秉金 张乾坤 罗永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制备了退火态A_(2)B_(7)型La_(0.33)Y_(0.67)Ni_(3.23)Mn_(0.17)Al_(0.1)储氢合金,采用磷钨酸(H_(3)PW_(12)O_(40)),(phosphotungstic acid,TPA)水溶液对该退火合金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TPA处理对合金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组成以及合金... 制备了退火态A_(2)B_(7)型La_(0.33)Y_(0.67)Ni_(3.23)Mn_(0.17)Al_(0.1)储氢合金,采用磷钨酸(H_(3)PW_(12)O_(40)),(phosphotungstic acid,TPA)水溶液对该退火合金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TPA处理对合金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组成以及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PA处理后的合金表面形成了腐蚀性凹坑或微孔,同时在合金表面形成了含有高氧化价态钨酸根离子的富Ni层.TPA处理可明显改善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TPA质量浓度为0.1 mol/L时,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_(0)最大,此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大的1 C放电容量(364 mAh/g),其容量保持率S_(100)和大电流放电性能HRD_(900)分别为93.23%和81.92%,明显优于未处理合金电极的S_(100)(88.12%)和HRD 900(76.05%).TPA处理前后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界面处的电子转移阻抗是影响电极高倍率放电动力学性能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 杂多酸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注入管柱多场耦合附加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杨振 闫伟 +5 位作者 吕伟 李楷 刘琬晴 雷鸣 李光聪 刘婷婷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3期527-539,共13页
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中,环空带压现象常被归因于封隔器密封失效,但试压验证表明其密封性完好。本文提出该现象源于CO_(2)注入过程中温压相态耦合诱发的附加应力累积,导致封隔器等效轴向载荷超过解封极限。基于流体力学... 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中,环空带压现象常被归因于封隔器密封失效,但试压验证表明其密封性完好。本文提出该现象源于CO_(2)注入过程中温压相态耦合诱发的附加应力累积,导致封隔器等效轴向载荷超过解封极限。基于流体力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结合EXP-RK相态方程,构建了温压—相态—应力多场耦合模型,系统量化了注入温度、注入压力、注入量及注入时间对井筒应力场的协同影响。通过长庆油田某注入井实测数据验证,模型预测井底压力误差为2.83%、温度误差为1.75%,显著优于传统单场模型。研究表明:(1)注入温度与注入量是相态演化主控因素,液态—超临界态转化界面随注入温度降低和注入量的增加显著下降;(2)注入温度、注入压力与注入量通过温度效应、鼓胀效应和摩阻效应主导封隔器应力累积。临界阈值分析表明:在其余两个参数保持恒定的条件下,当目标区块注入温度≤6.5℃、注入压力≥18.06 MPa或注入量≥2.61 t/h时,等效载荷超过解封极限(60 k N),触发解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注入 环空带压 相态分析 温压剖面 管柱应力 封隔器解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件流向批次的船体分段小组立工位计划工时优化
9
作者 雷明 张辉 +3 位作者 郄金波 谢子明 杨可明 张胜 《造船技术》 2025年第2期85-88,92,共5页
针对传统的船体分段小组立工位计划工时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基于部件流向批次的计划工时优化研究。以船体分段制造任务工作包在约束范围内的提前制造天数为优化变量,以计划周期内的小组立工位日计划工时与日平均工时的方差最小化为优化... 针对传统的船体分段小组立工位计划工时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基于部件流向批次的计划工时优化研究。以船体分段制造任务工作包在约束范围内的提前制造天数为优化变量,以计划周期内的小组立工位日计划工时与日平均工时的方差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遗传算法,采用造船企业的实际数据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遗传算法可辅助编制更加均衡的船体分段小组立工位计划工时,并提高计划工时的编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分段 小组立工位 计划工时 部件流向 部件批次 工作包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深基坑近接施工结构影响分析
10
作者 赵超 雷明 +5 位作者 周凯峰 刘文胜 吴亚磊 陈飞 刘思瑶 汪亦显 《工程与建设》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深入了解软土地区深基坑近接施工结构影响,加强基坑变形主动控制,本文结合宁波某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工程,基于FLAC3D修正剑桥模型分析基坑开挖诱使围护结构变形、周围地表沉降及既有车站变形特征,并将数值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 为深入了解软土地区深基坑近接施工结构影响,加强基坑变形主动控制,本文结合宁波某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工程,基于FLAC3D修正剑桥模型分析基坑开挖诱使围护结构变形、周围地表沉降及既有车站变形特征,并将数值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既有地铁车站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与实测数据拟合效果较好,误差分别为10.86%、10.75%、2.82%、9.19%,说明考虑黏性土塑性和应变硬化特征的修正剑桥模型能够很好地阐明土体弹塑性变形情况,适用于宁波软土地区类似工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深基坑 近接施工 修正剑桥模型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刘丙根 陈思锋 +2 位作者 张催 雷鸣 张管 《中国骨伤》 2025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subarachnoid block,SA)、收肌管神经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早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22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subarachnoid block,SA)、收肌管神经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早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选取接受单侧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90例ACL断裂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CB组、FNB组和SA组,每组30例。ACB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0(33.3±13.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6例;左侧13例,右侧17例。FNB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0(33.5±12.9)岁;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左侧16例,右侧14例。S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0(31.0±12.6)岁;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左侧17例,右侧13例。ACB、FNB组在SA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行ACB和FNB神经阻滞,用药为0.3%罗哌卡因15 ml。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4、8、12、16、24、48 h时3组静息状态和被动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股四头肌肌力情况,术后48 h内曲马多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神经阻滞时间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0(15.8±2.4)个月。SA组术后4、8、12、16、24及48 h静息和被动运动VAS明显高于ACB组和F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术后4、8、12、16、24及48 h静息和被动运动VAS与FN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16 h,SA组和ACB组股四头肌肌力高于F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48 h,3组股四头肌肌力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术后1例发生恶心呕吐,FNB组2例,SA组5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171)。SA组术后曲马多用量为(300.00±136.50)mg,高于FNB组(168.33±73.70)mg和ACB(163.33±70.7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和FNB组神经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物中毒、血肿形成。结论:FNB和ACB均可提供良好的ACL重建术后早期镇痛,但ACB组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患者能在无痛下及早进行术后功能训练,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安置区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贵州PQ水库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绍军 余丹阳 +2 位作者 雷鸣 孙杰 汪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5,共8页
移民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乡村振兴。运用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水库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置点社区融入状况... 移民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乡村振兴。运用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水库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置点社区融入状况,转入农地的距离,种植业等技能培训,农地价值,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机会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起着主要影响作用;非农就业水平,对土地权益受损的担忧程度,是否有闲置土地,非农就业机会,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土地流转收益预期对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2)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两两交互关系,其中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后因子解释力均明显增强。转入农地的距离与安置区融入情况的交互作用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的影响力最大;农地细碎化程度,是否有闲置土地,非农就业机会这3个因子与对土地权益受损担忧程度的交互作用对安置区居民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力最大,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安置区居民农地转出意愿具有隐形作用。(3)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存在强关联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处于农地转入意愿超前的基本协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库移民 农地流转意愿 影响因素 耦合协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文强 曾鑫 +2 位作者 雷明 尹凤至 韦星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1,共9页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是激发乡村内生性力量的关键举措。基于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是激发乡村内生性力量的关键举措。基于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两系统协调演进关系定量测定。研究结果发现:西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递增趋势且具有“西低东高,南高北低”空间布局特征;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协调互促作用愈加显著,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西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区域间协调发展建议:改革教育模式,实现供需匹配;促进创新氛围,吸引人才回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乡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拍卖算法灾后救援多无人机任务分配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可 高宏宇 +1 位作者 雷鸣 叶彩霞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9-37,44,共10页
为提高灾后无人机(UAV)救援的效率,本文研究多无人机灾后侦察任务分配问题。考虑无人机续航时间、灾区地形以及是否遇到飞行障碍等因素,以无人机执行任务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多无人机侦察任务分配模型,设计了混合动态规划的改进拍... 为提高灾后无人机(UAV)救援的效率,本文研究多无人机灾后侦察任务分配问题。考虑无人机续航时间、灾区地形以及是否遇到飞行障碍等因素,以无人机执行任务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多无人机侦察任务分配模型,设计了混合动态规划的改进拍卖算法(hybrid dynamic programming auction, HDPA)求解模型。首先将无人机执行任务所需时间价值化,以单无人机执行任务所获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设计动态规划算法获得单无人机执行任务最优序列作为初始投标方案,以防止拍卖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其次设计价格更新机制,解决投标任务之间的冲突,最终获得多无人机侦察任务分配最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各无人机执行任务较为均衡,完成任务的总时间与传统的拍卖算法、遗传算法、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s algorithm, MPA)相比平均缩短了3.5%、5.6%、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任务分配 动态规划 拍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防返贫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15
作者 郭文强 韦星羽 +1 位作者 雷明 张雯苹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9期121-140,共20页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提升农村防返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防返贫能力,通过核密度估...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提升农村防返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防返贫能力,通过核密度估计刻画两者的时空分异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防返贫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6~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防返贫能力整体上在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多极化趋势,防返贫能力两极化现象逐渐减弱。农村防返贫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聚集模式。空间杜宾溢出效应分解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防返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对未来建设数字乡村提出相关建议,并探索出提升防返贫能力的新路径,未来可尝试从溢出边界进一步探索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防返贫 投影寻踪模型 加速遗传算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H_(2)O气化反应对富氧气氛煤热解和焦炭燃烧影响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鸣 田溪 +2 位作者 洪迪坤 张倩 张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燃煤电站CO_(2)减排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_(2)和H_(2)O物理性质和气化反应的影响,煤在富氧气氛中的转化过程可能明显异于空气气氛。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发现,CO_(2)对...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燃煤电站CO_(2)减排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_(2)和H_(2)O物理性质和气化反应的影响,煤在富氧气氛中的转化过程可能明显异于空气气氛。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发现,CO_(2)对煤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率和焦炭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但较少学者关注CO_(2)和H_(2)O混合气体物性的作用。在煤或焦炭燃烧过程中,CO_(2)的高比热和低氧扩散速率对燃烧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可能是由于H_(2)O浓度差异的原因,目前对CO_(2)和H_(2)O混合气体物性在燃烧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还有争议,尤其是缺少加压下的数据。对于气化反应的影响,目前研究表明,CO_(2)单气化和CO_(2)/H_(2)O共气化提高了煤热解时挥发分轻质气体的产率,但焦炭产率却有所降低,而压力增加强化了这一影响。此外,气化作用下的煤焦可能由于表面积增加而提高了反应活性,其表面官能团结构也因气化而发生改变。关于煤或焦炭燃烧反应,目前普遍认为CO_(2)气化在温度较高和氧气浓度较低时可促进燃料碳消耗,H_(2)O的加入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CO_(2)气化反应在燃料碳消耗中占比逐渐增大,但对于加压下CO_(2)/H_(2)O共气化的影响鲜有涉及。本研究总结了富氧气氛中CO_(2)和H_(2)O气化作用下的煤热解和焦炭燃烧行为,为今后富氧燃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煤粉 CO_(2) H_(2)O 气化 焦炭 碳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采气集气工艺及管网模拟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旭鹏 王晓军 +4 位作者 韩子剑 雷鸣 李栋 王瑞 马云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苏里格气田作为我国内陆最大的整装气田,随着天然气不断开采,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采气工艺技术的革新与集气管网布局的优化成为延续气田生产寿命的核心问题。该气田通过井下节流工艺有效利用地温热能解决了水合物堵塞问题;新型锁芯式井下... 苏里格气田作为我国内陆最大的整装气田,随着天然气不断开采,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采气工艺技术的革新与集气管网布局的优化成为延续气田生产寿命的核心问题。该气田通过井下节流工艺有效利用地温热能解决了水合物堵塞问题;新型锁芯式井下节流器一次打捞成功率在90%以上;布井方案采用单井串接工艺,缩短了采气管线长度;减少运行管理费用投入,使建设投资额降低约48.8%。梳理了近年来管网模型研究的发展动态,指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以苏里格气田采气量增加30%的背景下,展示了骨架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模拟软件算法流程,利用TGNET软件模拟管网压降幅度,从而有效抑制水合物生成并避免经济损失。针对集输管网适用性评价进行讨论,指出了生产工况变化对管网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建立水力计算模型对于预测和避免潜在风险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井下节流技术 采气集气工艺 管网模型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移动单元的智能反射面辅助近场定位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斌亮 赵明敏 +2 位作者 雷鸣 刘安 李旻 《移动通信》 2024年第4期41-46,53,共7页
RIS在提高感知系统可靠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可移动天线技术可以利用天线的局部运动,动态地改变发射机和/或接收机处的天线位置,以优化信道条件,提高通信性能。因此,将可移动天线技术引入RIS,通过充分利用无线信道在有限区... RIS在提高感知系统可靠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可移动天线技术可以利用天线的局部运动,动态地改变发射机和/或接收机处的天线位置,以优化信道条件,提高通信性能。因此,将可移动天线技术引入RIS,通过充分利用无线信道在有限区域的空间变化,进一步实现智能可控的无线信道传播环境。基于此,研究了一种基于可移动单元的智能反射面辅助近场定位技术。首先,提出了基于近场模型的最大似然定位算法,并推演出衡量定位性能的CRLB。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梯度下降的交替优化算法,实现智能反射单元动态位置和波束赋形的联合优化,以获得RIS用于定位的优化结构和相位配置。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固定单元的RIS相比,通过灵活调整RIS反射单元的拓扑结构,获得更好的信道条件,能够显著降低用户位置估计的CRLB,提高系统的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单元的智能反射面 近场定位 克拉美罗下界 投影梯度下降 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工作记忆离线态表征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子媛 雷鸣 刘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420,共9页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换生成。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检验两种可能的转换加工假设:巩固假设和衰减假设。研究通过采用序列呈现提取范式来有效引导记忆表征分别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表征状态中,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刺激间隔时间和呈现时间进行调控。结果显示,当与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时间不足时,会导致记忆表征状态的转换过程与新刺激的在线加工过程叠加,从而发生资源竞争。这一结果符合记忆表征状态转换的巩固假设,即工作记忆的离线态表征通过记忆项目的在线态表征巩固进入离线态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状态模型 离线态表征 状态转换 巩固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CO_(2)共存体系气液相中P110钢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全青 张源 +2 位作者 雷鸣 夏杨 刘婉颖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
为了研究油套管在H_(2)S/CO_(2)共存体系高温高压环境气液相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理,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展开了油套管P110钢在CO_(2)/H_(2)S共存体系中的动态腐蚀模拟试验。采用失重法计算了试样的均匀腐蚀速率和点腐蚀速率,采用XRD、SE... 为了研究油套管在H_(2)S/CO_(2)共存体系高温高压环境气液相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理,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展开了油套管P110钢在CO_(2)/H_(2)S共存体系中的动态腐蚀模拟试验。采用失重法计算了试样的均匀腐蚀速率和点腐蚀速率,采用XRD、SEM/EDS、三维光学轮廓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CO_(2)/H_(2)S共存体系中P110钢处于液相和气相中的腐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液相中P110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和点腐蚀速率分别为0.0263 mm/a和0.2081 mm/a,均大于在气相环境中P110钢的均匀腐蚀速率(0.0148 mm/a)和点蚀速率(0.1569 mm/a)。液相中P110钢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红褐色粉状疏松的FeCO_(3),气相中P110钢表面所形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_(3)和黑褐色致密均匀的FeS,FeS能抑制环境介质中CO_(2)、H_(2)S及Cl-对基体材料的进一步腐蚀。P110钢在液相和气相中发生的腐蚀主要为均匀腐蚀,局部区域有点蚀,存在局部腐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S/CO_(2) 气相 液相 P110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