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试验初报 被引量:13
1
作者 齐宏立 石跃进 +2 位作者 赵金仓 赵俊侠 南殿杰 《中国棉花》 1998年第8期15-15,共1页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试验初报齐宏立石跃进赵金仓赵俊侠南殿杰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目前的棉花移栽均为带土移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为探索出一项高效率的棉花移栽新方法,进行了棉花无土育苗无土移栽试验。采用5...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试验初报齐宏立石跃进赵金仓赵俊侠南殿杰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目前的棉花移栽均为带土移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为探索出一项高效率的棉花移栽新方法,进行了棉花无土育苗无土移栽试验。采用5种培养基质进行无土育苗,两个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土育苗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株行等距栽培技术初报
2
作者 齐宏立 杨苏龙 +2 位作者 石跃进 赵俊侠 史俊东 《中国棉花》 1999年第8期32-32,共1页
为探索一条中产田棉花增产新途径,1998年我们进行了棉花株行等距栽培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本所棉花试验田中,土壤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本试验设三个处理:(1)等距双株,即每穴两株,穴距... 为探索一条中产田棉花增产新途径,1998年我们进行了棉花株行等距栽培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本所棉花试验田中,土壤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本试验设三个处理:(1)等距双株,即每穴两株,穴距、行距均为60cm。(2)等距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试验基本情况 灌溉条件 穴距 果枝数 蕾期 铃重 单株 生育进程 试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覆盖栽培高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赵海祯 梁哲军 +3 位作者 齐宏立 王玉香 邵新胜 聂安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设置黑色液膜、白色液膜、普通地膜、小麦秸秆 4种覆盖物的旱地冬小麦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小麦产量影响差异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 ,4种覆盖处理除白色液膜外 ,小麦产量... 设置黑色液膜、白色液膜、普通地膜、小麦秸秆 4种覆盖物的旱地冬小麦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小麦产量影响差异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 ,4种覆盖处理除白色液膜外 ,小麦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普通地膜和黑色液膜影响最大 ,其次为小麦秸秆 ,白色液膜影响最小。旱地小麦覆盖栽培产量显著提高 ,是由于覆盖可以提高土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 ,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和促进小麦生产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盖 水分 生产效率 土壤环境 光合速率 覆膜栽培 高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籍增顺 聂安全 +3 位作者 赵海祯 齐宏立 刘建华 韩迎高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 %。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 %。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 5%以上。在覆盖补水前提下 ,将常规的一次性施肥分别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拔节期追肥产量比对照增产 1 4.3% ;越冬追肥增产 9.0 %。不同化肥施用量 ,N30 0 P30 0K2 4 0 产量较 CK增产 2 0 .0 % ;次为 N150 P30 0 K12 0 和 N150 P2 2 5K12 0 ,再次为 N2 2 5P2 2 5K180 和 N150 P150K12 0 。在不同施氮水平 (纯 N75kg/hm2 ~ 30 0 kg/hm2 )和不同施 K2 O水平 ( K2 O60 kg/hm2 ~2 4 0 kg/hm2 )中 ,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 ( P2 O575kg/hm2 ~ 30 0 kg/hm2 )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盖 补水 追肥时期 施肥量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南部季节性干旱特征及综合防御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哲军 王玉香 +7 位作者 董鹏 刘步春 张冬梅 刘园 杨印斌 高磊 南雪琴 齐宏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6,共6页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山西省运城市49年(1958—2007年)各月干旱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西南部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研究表明,干旱强度与干旱频率在不同年代际表现特征不同。与运城地区49年同期均值相比,进入20世...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山西省运城市49年(1958—2007年)各月干旱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西南部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研究表明,干旱强度与干旱频率在不同年代际表现特征不同。与运城地区49年同期均值相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春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分别提高了29.0%、5.1%;夏旱发生频率提高41.9%,干旱强度下降了7.4%;秋旱发生频率下降了23.8%,干旱强度提高了7.7%;冬旱发生频率下降了26.6%,干旱强度下降了37.5%。干旱的季节性特征为春旱和夏旱有加重趋势,秋旱和冬旱有减弱趋势。春旱(3—5月)和伏旱(7—8月)作为可预见性干旱,可采用土壤墒情监测、干旱预警、制定系统性抗旱措施等综合防御技术。对于不可预见类型干旱,可采用建立抗旱水源、储备抗旱机械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强度 综合防御技术 山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塬地集雨节水灌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苏龙 石跃进 +6 位作者 史俊东 李长青 齐宏立 马纪农 赵俊侠 耿金萍 张旭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0,112,共4页
于1998~2000年设置了天然降雨下渗与径流模拟试验,以比较本田集雨、全覆盖集雨、旱井集雨等集雨方式的效果。试验表明,本田集雨仅能收集降雨量的2.3%~5.9%,所以只能作为集雨的辅助措施,而场院、道路、山坡或全覆盖条件下能收集降雨量... 于1998~2000年设置了天然降雨下渗与径流模拟试验,以比较本田集雨、全覆盖集雨、旱井集雨等集雨方式的效果。试验表明,本田集雨仅能收集降雨量的2.3%~5.9%,所以只能作为集雨的辅助措施,而场院、道路、山坡或全覆盖条件下能收集降雨量的50%以上。利用地头旱井收集径流雨水,在小麦和玉米生育期使用现代化滴喷灌技术补灌,不仅可以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据1998年试验,小麦、玉米每666.7m2总产达733.3kg,比对照增产38.2%;1999年试验,小麦、玉米总产达440.7kg;2000年,总产432.7kg,增产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塬地 集雨节水灌溉 作物产量 旱井 覆盖面集雨 本田集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海祯 梁哲军 +2 位作者 齐宏立 王玉香 聂安全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11,共2页
通过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试验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1 )出苗时间长 ,出苗速度慢 ,但第一真叶出现时间早 ;(2 )前期结铃性较好 ,成铃早而集中 ;(3)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常规... 通过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试验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1 )出苗时间长 ,出苗速度慢 ,但第一真叶出现时间早 ;(2 )前期结铃性较好 ,成铃早而集中 ;(3)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常规棉 ,但积累速度快 ,经济系数高。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 ,铃重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取合理的水肥调控及适宜密度等相关农艺措施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特性 转基因 抗虫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组合对旱地棉花根际生态系统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哲军 赵海祯 +3 位作者 王玉香 齐宏立 刘惠民 曹美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20-623,共4页
将膜下滴灌、平衡施肥、群体控制、水肥耦合、二元覆盖等多种单项技术组合,分析了旱地条件下不同技术组合对棉花根际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技术组合可使棉花苗期根际土壤温度平均提高2.0℃,7月、... 将膜下滴灌、平衡施肥、群体控制、水肥耦合、二元覆盖等多种单项技术组合,分析了旱地条件下不同技术组合对棉花根际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技术组合可使棉花苗期根际土壤温度平均提高2.0℃,7月、8月高温胁迫时根际土壤温度降低5.3℃,棉花生长后期根际土壤温度提高3.2℃;减缓棉花根际土壤水分波动幅度,提高土壤保水性能;使0~20cm根际土壤容重降低8.1%,孔隙度提高4.8%,微生物总量提高47.1%;棉花单株根体积增加19.1%,根吸附面积增加4.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6%,氮素生产效率提高48.9%;劳动生产率提高18.5%,投入产出比提高37.9%。因此,技术组合可有效提高旱地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组合 旱地 棉花 根际生态系统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污染网络及治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哲军 齐宏立 +4 位作者 王玉香 董鹏 王慧杰 张冬梅 南雪琴 《中国棉花》 2012年第5期6-9,共4页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棉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表明:塑料地膜残留、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已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叉的立体污染网络,污染环节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系和农产品。棉田污染网络可以通过综合技术进行防治,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棉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表明:塑料地膜残留、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已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叉的立体污染网络,污染环节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系和农产品。棉田污染网络可以通过综合技术进行防治,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高质量土壤培育技术、种植高效品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等。在污染棉区实施污染监控预测制度以及生态补偿政策也可降低污染程度,棉花全程清洁生产技术是解决棉田污染网络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污染网络 综合治理 土壤修复 生态补偿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高效利用抗旱小麦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永山 张建诚 +5 位作者 齐宏立 史俊东 杨苏龙 常铁牛 黄明镜 王娟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7期45-46,54,共3页
通过旱棚和大田对12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旱鉴定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抗旱指数将12个品种分为4个类型:运旱23-35、运旱22-33属于极强类型;西农928、运旱21-30、洛旱2号、临旱51329、长6359和晋麦47属于中等类型;运旱... 通过旱棚和大田对12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旱鉴定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抗旱指数将12个品种分为4个类型:运旱23-35、运旱22-33属于极强类型;西农928、运旱21-30、洛旱2号、临旱51329、长6359和晋麦47属于中等类型;运旱20410、衡水7228属于弱类型;临旱51241、洛麦9769属于极弱类型。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抗旱品种运旱23-35、运旱22-33、临旱51329、晋麦47等4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指数 水分高效利用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应用轻便型农用车载负式移动喷灌装置初探
11
作者 史俊东 杨苏龙 +3 位作者 石跃进 齐宏立 赵俊侠 耿金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9期44-46,共3页
轻便型农用车载负式移动喷灌装置 ,能够在复杂的地块上工作 ,而且水量可以随意调控 ,节约了水资源 ,提高了水利用效率。在棉田上使用 ,塑造了合理的棉花株型 ,改善了棉株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 浓度 ,提高了棉田群... 轻便型农用车载负式移动喷灌装置 ,能够在复杂的地块上工作 ,而且水量可以随意调控 ,节约了水资源 ,提高了水利用效率。在棉田上使用 ,塑造了合理的棉花株型 ,改善了棉株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 浓度 ,提高了棉田群体生产能力 ,节水 2 0 %~4 0 % ,水分生产效率比漫灌提高了 1.2 %~ 9.8% ,皮棉产量达到 15 6 0~ 16 5 3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应用 轻便型农用车 载负式 喷灌装置 移动喷灌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短季棉花新品种晋棉17号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昕 姜艳丽 +4 位作者 马纪农 董哲生 姬翠萍 齐宏立 解翠萍 《中国棉花》 1997年第5期26-26,共1页
早熟短季棉花新品种晋棉17号选育①林昕姜艳丽马纪农董哲生姬翠萍齐宏立解翠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晋棉17号(运早88—175)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84年开始以辽棉6... 早熟短季棉花新品种晋棉17号选育①林昕姜艳丽马纪农董哲生姬翠萍齐宏立解翠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晋棉17号(运早88—175)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84年开始以辽棉6号为母本与冀棉355为父本杂交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短季棉 早熟品种 晋棉17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麦两熟 一种两用 早熟短季棉晋棉17号的选育
13
作者 林昕 姜艳丽 +4 位作者 马纪农 董哲生 姬翠萍 齐宏立 解翠萍 《农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棉花 晋棉17号 新品种 早熟 短季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棉13号选育技术及特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均 刘巷禄 +2 位作者 潘转霞 齐宏立 郝秀忍 《中国棉花》 1998年第12期22-23,共2页
晋棉13号是通过国家科技攻关育成的首批棉花耐旱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棉花耐旱育种新纪元。该品种于199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成果视同鉴定;1994年获国家“八五”攻关一等后补助;1995年被列为实现2000... 晋棉13号是通过国家科技攻关育成的首批棉花耐旱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棉花耐旱育种新纪元。该品种于199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成果视同鉴定;1994年获国家“八五”攻关一等后补助;1995年被列为实现2000年我国棉花总产增加5亿kg的技术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棉13号 棉花 选育技术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