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电网在线动态安全评估系统电网模型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丁平 徐友平 +6 位作者 汪剑波 黄羽鹏 王俊梅 高波 陆俊 严剑峰 于之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32-139,共8页
总结了目前大电网在线动态安全评估数据中电网模型的两个特点,即负荷挂在220 kV母线及将主变高压侧为110 kV的发电机(简称110 kV发电机)等值成恒阻抗负荷。论证了这种特征对几种分析计算的影响:大扰动动态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变化随故障位... 总结了目前大电网在线动态安全评估数据中电网模型的两个特点,即负荷挂在220 kV母线及将主变高压侧为110 kV的发电机(简称110 kV发电机)等值成恒阻抗负荷。论证了这种特征对几种分析计算的影响:大扰动动态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变化随故障位置、电网状况不同改变;消除了小扰动稳定分析中与110 kV发电机相关的振荡模式;基于方案方式的短路电流计算值偏小;负荷等值使基于潮流的短路电流计算值偏大,发电机等值使基于潮流的短路电流计算值偏小。结论的有效性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在华中电网数据上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动态安全评估 电网模型 大扰动动态稳定 小扰动动态稳定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撞性拓扑优化的防撞垫吸能盒稳健性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羽鹏 宋洁 雷正保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提高防撞垫吸能盒的耐撞性,首先,依法规建立正碰,斜碰,偏碰和正侧碰四种工况的车辆-防撞垫有限元模型,运用元胞自动机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分别在横向和纵向拉伸约束下对吸能盒进行拓扑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纵向拉伸约束下得到的梁... 为了提高防撞垫吸能盒的耐撞性,首先,依法规建立正碰,斜碰,偏碰和正侧碰四种工况的车辆-防撞垫有限元模型,运用元胞自动机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分别在横向和纵向拉伸约束下对吸能盒进行拓扑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纵向拉伸约束下得到的梁式拓扑构型不同于横向拉伸约束得到的桶式拓扑构型,其中纵向拉伸约束下的梁式拓扑构型耐撞性更优;其次,考虑设计变量不确定因素对耐撞性目标响应的影响,结合田口方法和满意度函数对新型梁式吸能盒进行多目标稳健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吸能盒的加速度为106.6 m/s^2,小于200 m/s^2,安全性能良好;比吸能为2.54 kJ/kg,较优化前提高32.8%;总满意度提高30.4%,稳健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垫吸能盒 耐撞性 拓扑优化 纵向拉伸 多目标稳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满意度函数的新型逃生管道多目标稳健性设计
3
作者 黄羽鹏 张家波 雷正保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
新型逃生管道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且单目标优化存在局限性,为了实现新型逃生管道多目标稳健性设计,结合田口稳健性设计方法与满意度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满意度函数的多目标稳健性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产品质量特性的信噪比转换为具有田口稳... 新型逃生管道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且单目标优化存在局限性,为了实现新型逃生管道多目标稳健性设计,结合田口稳健性设计方法与满意度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满意度函数的多目标稳健性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产品质量特性的信噪比转换为具有田口稳健性设计的望大特性的满意度,然后通过加权几何均值实现结构的多目标稳健性设计。通过使用Hypermesh和LS-DYNA建立新型逃生管道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新型逃生管道进行多目标稳健性设计。结果表明,稳健性设计后新型逃生管道的信噪比提升了5.3%,说明管道抵抗噪声因子的干扰能力增强,结构更稳健;新型逃生管道质量降低了9.6%,实现了管道轻量化的目的。研究结果对提高新型逃生管道的稳健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生管道 多目标 田口稳健性设计 满意度函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流场性能提升的地铁送风风道拓扑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月昊 孙峪鹏 +3 位作者 尉洋 黄羽鹏 周亿莉 姚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63-4569,共7页
为确保地铁送风风道可以合理调节车厢内气流分布,采用流体拓扑优化理论对地铁送风风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优化问题的控制方程需同时适应于流体区域与固体区域,考虑到送风风道内部的气流为湍流,对标准k-ε湍流模型的动量方程、湍流动能... 为确保地铁送风风道可以合理调节车厢内气流分布,采用流体拓扑优化理论对地铁送风风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优化问题的控制方程需同时适应于流体区域与固体区域,考虑到送风风道内部的气流为湍流,对标准k-ε湍流模型的动量方程、湍流动能方程以及湍流耗散率方程添加惩罚项来实现拓扑演化过程,实现设计域内反渗透固体区域与流体区域的相互转化。以送风风道出口处气流均匀性偏差与进出口平均压差的加权函数最小化为优化设计目标,并采用伴随法求解灵敏度,挖掘用于送风风道优化设计的新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重建后的送风风道相较初始风道送风情况改善明显,消除了送风风道出口处存在的进口侧回流现象与尖端侧风速过高的情况,出口处速度均匀性系数与法向速度均匀性系数分别提高12%与34%,进出口平均压差降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送风风道 拓扑优化 速度均匀性系数 进出口平均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