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童汇 谢建龙 +4 位作者 张志谋 郭忻 喻万景 郭学益 黄承焕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富锂锰基材料(LRMOs)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青睐。然而,LRMOs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为了应对这些局限,研究者们对LRMOs的制备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并且提出... 富锂锰基材料(LRMOs)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青睐。然而,LRMOs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为了应对这些局限,研究者们对LRMOs的制备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并且提出了多种改性措施,使得LRMOs的性能显著提高。本文介绍了LRMOs的组成与结构、充放电机理,总结了LRMOs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面临的挑战和常见改性策略,并指明了未来LRMOs的研究重点,为今后LRMOs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材料 锂离子电池 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承焕 涂飞跃 +1 位作者 覃事彪 周有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6-140,144,共6页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比克容量是石墨的两倍,但是纯石墨烯因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团聚,导电循环性能差.为了延长石墨烯的循环寿命,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石墨烯中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CoOx,CuOx,NiOx,FeOx和MnOx等).这些过渡金属...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比克容量是石墨的两倍,但是纯石墨烯因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团聚,导电循环性能差.为了延长石墨烯的循环寿命,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石墨烯中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CoOx,CuOx,NiOx,FeOx和MnOx等).这些过渡金属氧化物比克容量高(700~1000 mAh/g),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体积膨胀,导致其循环性能差.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后,能够弥补彼此的缺点,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综述了石墨烯/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应用,并研究了石墨烯加入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华明 黄承焕 +2 位作者 宋晓岚 金盛明 邱冠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36-39,共4页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阐述了微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是液相微波加热在制备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以及微波烧结在合成陶瓷材料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阐述了微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是液相微波加热在制备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以及微波烧结在合成陶瓷材料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作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 固相法 气相法 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Sr制备高压实型NCM523正极材料 被引量:9
4
作者 龚诚 周友元 +2 位作者 黄承焕 胡柳泉 习小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以Li2CO3和Ni0.5Co0.2Mn0.3(OH)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高压实型NCM523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实密度及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Sr元素对三元正... 以Li2CO3和Ni0.5Co0.2Mn0.3(OH)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高压实型NCM523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实密度及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Sr元素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Sr后,三元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和晶胞体积增大;掺杂样品的压实密度达到3.70 g/cm3,比未掺杂样品提高7.2%左右。掺Sr量为0.10%的样品,1C下比容量达到154 m Ah/g,体积比能量密度比未掺杂样品高8%,100周循环后,所合成的高压实型NCM523材料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NCM523 Sr掺杂 压实密度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组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华明 杜春芳 +2 位作者 杨武国 黄承焕 张向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25-28,共4页
介绍了纳米材料组装体系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分子组装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介孔材料组装精细单质、硫化物、氧化物和复合纳米颗粒的相关技术和功能化特性.总结了纳米材料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探讨了纳米材料自组装和他组... 介绍了纳米材料组装体系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分子组装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介孔材料组装精细单质、硫化物、氧化物和复合纳米颗粒的相关技术和功能化特性.总结了纳米材料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探讨了纳米材料自组装和他组装的机理,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分子组装 介孔组装 结构表征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_2O_4纳米晶的合成及焙烧动力学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华明 张向超 +2 位作者 杨武国 黄承焕 邱冠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8-371,共4页
以α Fe2O3和NiO粉体为原料,NaCl为稀释剂,利用固相机械化学反应,在高能球磨作用下合成了NiFe2O4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成NiFe2O4的过程和不同焙烧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计算了前驱体热处理过程晶粒长大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 以α Fe2O3和NiO粉体为原料,NaCl为稀释剂,利用固相机械化学反应,在高能球磨作用下合成了NiFe2O4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成NiFe2O4的过程和不同焙烧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计算了前驱体热处理过程晶粒长大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NiFe2O4纳米晶的晶粒尺寸为20~30nm;焙烧温度越高,晶粒尺寸越大;NiFe2O4晶粒长大的表观活化能为16.7kJ/mol,这表明热处理过程的晶粒长大主要以界面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 NIFE2O4 纳米晶 焙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单体对不同分子形态聚乙烯的扩散聚合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承焕 陈韵乐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8-565,共8页
采用苯乙烯(St)单体对具有不同分子形态的聚乙烯(PE)进行了扩散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比,由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长支链的存在导致其结晶度最低,因此LDPE能够为St单体扩散提供更多... 采用苯乙烯(St)单体对具有不同分子形态的聚乙烯(PE)进行了扩散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比,由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长支链的存在导致其结晶度最低,因此LDPE能够为St单体扩散提供更多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的扩散速率最快,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最高.PS在不同种类的PE颗粒中均呈现为"M"型分布,且在不同PE颗粒中PS纳米微球粒径基本相同.部分扩散到PE颗粒内部的St会对PE接枝形成PE-g-PS,这种接枝物在相界面处可作为相容剂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增加分散相和基体间的界面黏合力,同时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苯乙烯 结晶度 扩散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的扩散聚合行为
8
作者 黄承焕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2-389,共8页
针对苯乙烯(St)单体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PP)的扩散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PP由于乙丙共聚无定形区的存在,能够为St单体的扩散提供更大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扩散速率更快,达到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更大,而且共聚PP颗粒中P... 针对苯乙烯(St)单体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PP)的扩散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PP由于乙丙共聚无定形区的存在,能够为St单体的扩散提供更大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扩散速率更快,达到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更大,而且共聚PP颗粒中PS纳米微球粒径也从均聚PP的115 nm增大到150~200 nm.由于PP颗粒中的聚集态结构不同,在PP颗粒中的PS分布将从均聚PP的"M"型分布变成共聚PP的"n"型分布.扩散到PP颗粒内部的St对PP的接枝作用不仅能防止PS纳米微球在成型加工过程时的单纯聚并,而且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及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体现了PS刚性粒子对PP的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聚聚丙烯 共聚聚丙烯 乙丙共聚无定形区 扩散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酰胺树脂的吸水特征及对苯乙烯单体扩散聚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韵乐 黄承焕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25-2832,共8页
研究了不同聚酰胺(PA)树脂的吸水特征及对苯乙烯(St)单体扩散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扩散聚合法制备PA/PS纳米合金的过程中,纳米合金中的聚苯乙烯(PS)含量随着PA颗粒内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在90℃扩散聚合条件下,PA6,PA66及聚... 研究了不同聚酰胺(PA)树脂的吸水特征及对苯乙烯(St)单体扩散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扩散聚合法制备PA/PS纳米合金的过程中,纳米合金中的聚苯乙烯(PS)含量随着PA颗粒内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在90℃扩散聚合条件下,PA6,PA66及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体系相应的饱和PS含量分别为6. 7%,2. 5%和1. 6%; St单体对各PA颗粒的扩散聚合均发生在PA的非晶区,所生成的纳米PS小球尺度均在数十至100 nm左右,并呈均匀分布;由于刚性PS粒子对PA起到了较好的增强作用,可使各PA/PS纳米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扩散聚合 吸水性能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