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博斯腾湖北岸芦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蓉 海米提.依米提 +2 位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洪波 张一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247-250,256,共5页
[目的]研究新疆博斯腾湖北岸芦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大气蒸气压亏缺(VPD)、空气温度(Ta)、叶片温度(Tl)等指标... [目的]研究新疆博斯腾湖北岸芦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大气蒸气压亏缺(VPD)、空气温度(Ta)、叶片温度(Tl)等指标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这些光合指标的日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相关分析对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主要光合因子进行了归类,来探究该湖区芦苇光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明造成芦苇光合午休的原因。[结果]博斯腾湖北岸芦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现不规则的双峰曲线,出现时间均为10:30和16:30;在14:3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限制是主要原因;胞间CO2浓度在14:30出现最低值,主要由气孔限制因素控制。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与气孔限制值呈现显著相关。博斯腾湖流域芦苇叶片众多光合因子主要归为两类,PC1(Pn、Cs、Par、Tr、Ls)为生态因素;PC2(VPD、Ci)为生理因素,其中生态因素所占的贡献率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区域植物叶片生理特性的理解提供依据,并可为流域湖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湿地边缘带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阿吉古丽.马木提 +1 位作者 买托合提.阿那依提 艾尼瓦尔.买买提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9-375,共7页
对新疆博斯腾湖湿地边缘带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Mn、Ni、Pb和Zn)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对新疆博斯腾湖湿地边缘带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Mn、Ni、Pb和Zn)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湿地边缘带农田土壤Pb和Zn呈现重度污染,As、Cd、Cr和Ni轻度污染,Cu轻微污染,Mn无污染。土壤As、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处于轻微风险水平。Cd是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等级最高的重金属元素;(2)湿地边缘带农田土壤PLI平均值为1.43,呈现轻度污染,RI平均值为20.62,呈现轻微生态风险状态,IER的平均值为–4.53,呈现无警态势。湿地边缘带PLI、RI与IER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3)湿地边缘带农田土壤Pb与Zn来源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r、Cu、Mn与Ni来源主要受到土壤地球化学作用的控制,As与Cd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预警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李建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1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2)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1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2)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821 4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867 300.0万元,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5.59%,达45 900.0万元,每年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达30.23元/hm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加主要来自水域、湿地总面积的增加,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动最大,其变化率高达14.94%;(3)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娱乐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原材料;(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城市化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以吐曼河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艾尼瓦尔.买买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主导的城市化过程带来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城市内河水质的恶化。采用1996~2000年喀什市吐曼河水质观测数据、1990年与1999年卫星遥感图像和城市发展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土地利用资...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主导的城市化过程带来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城市内河水质的恶化。采用1996~2000年喀什市吐曼河水质观测数据、1990年与1999年卫星遥感图像和城市发展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土地利用资料,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地表水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吐曼河水质进行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干旱区城市化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是导致吐曼河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城市化所带来得人口增加、工业化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吐曼河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曼河 城市化 水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克里雅绿洲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及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李建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利用1950—2008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克里雅绿洲近6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了耕地动态变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50—2008年克里雅绿洲耕... 利用1950—2008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克里雅绿洲近6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了耕地动态变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50—2008年克里雅绿洲耕地面积经历了急剧增加(1950—1961年)→缓慢减少(1962—1990年)→快速增加(1991—2008年)的变化过程,耕地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影响克里雅绿洲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政策变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等四大因素;(3)耕地动态变化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克里雅绿洲生态环境的同时,导致了绿洲外围沙漠化,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湿地减少,河道缩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了绿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生态效应 克里雅洲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绿洲土壤盐渍化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米热古力.艾尼瓦尔 +1 位作者 古丽孜巴.艾尼瓦尔 麦尔丹.阿布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3-200,257,共9页
根据2009年伊犁河流域土壤盐分与地下水条件的监测和取样分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伊犁河流域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电导率、p H值与主要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强... 根据2009年伊犁河流域土壤盐分与地下水条件的监测和取样分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伊犁河流域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电导率、p H值与主要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强烈表聚性;研究区内58.18%地下水样为淡水,40.00%为微咸水,1.82%为咸水,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为2.50 g·L-1左右,属于微咸水;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电导率与主要离子组成呈现强烈的空间变异性。2研究区垂直河道方向的各采样线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受到灌区农业活动的影响,导致研究区土壤次生盐渍化。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地下水环境因子可以归纳为地下水矿化度、EC、Cl-、Mg2+、Na+与地下水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 统计分析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市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瓦哈甫.哈力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荒等的影响下喀什市的大气环境受到了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的严重污染.大气污染成为制约喀什市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喀什市1991-2000年10年的大气污染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喀什市大气污染进行初步分析,阐... 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荒等的影响下喀什市的大气环境受到了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的严重污染.大气污染成为制约喀什市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喀什市1991-2000年10年的大气污染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喀什市大气污染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了喀什市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状况,总结出市内尘类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阐明尘类污染是影响喀什市大气环境的重要指标,最后分析了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总悬浮颗粒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市 总悬浮颗粒 时空分布 防止对策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米热古丽.艾尼瓦尔 +1 位作者 麦尔丹.阿不拉 古丽孜巴.艾尼瓦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268,共6页
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新疆焉耆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从开都河上游向盆地中部灌溉区,地下水矿化度由0.21g/L增加到37.45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型、HCO_3-SO_4型、SO_4-Cl型以及Cl-SO_4型。研究区... 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新疆焉耆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从开都河上游向盆地中部灌溉区,地下水矿化度由0.21g/L增加到37.45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型、HCO_3-SO_4型、SO_4-Cl型以及Cl-SO_4型。研究区各时期地下水阳离子主要以Mg^(2+)与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SO_4^(2-)与Cl^-为主。地下水矿化度,电导率,Mg^(2+),Ca^(2+),SO_4^(2-)与Cl^-均呈现强烈的空间变异性,pH值呈现非常弱的空间变异性。草地的地下水矿化度最高,荒漠地下水矿化度最低。地下水矿化度与主要离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荒漠。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与Mg^(2+),Ca^(2+),SO_4^(2-),Cl^-,HCO_3^-等离子含量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球化学特征 统计分析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耕地数量时空变化驱动力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9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张一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利用1988—2011年统计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方法,分析焉耆盆地近20多年来耕地时空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耕地动态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8—2011年间,焉耆盆地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存在着明显的波动... 利用1988—2011年统计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方法,分析焉耆盆地近20多年来耕地时空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耕地动态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8—2011年间,焉耆盆地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存在着明显的波动状态,大体上呈增加趋势。耕地面积从1988年的76.25×104hm2增加至2011年的135.70×104hm2,增加幅度为178%,净增加59.45×104hm2,各县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影响焉耆盆地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政策变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等四大因素;(3)耕地动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焉耆盆地生态环境同时,导致了绿洲外围沙漠化,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了绿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生态效应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农田耕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维维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1 位作者 艾提业古丽.热西提 艾尼瓦尔.买买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从新疆焉耆盆地采集195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H值、含盐量以及电导率(EC)的含量,采用地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对含盐量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农田土壤pH值的变异小于1... 从新疆焉耆盆地采集195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H值、含盐量以及电导率(EC)的含量,采用地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对含盐量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农田土壤pH值的变异小于10%,属于弱空间变异,电导率呈强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102,含盐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发现,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高值区分布于博斯腾湖湖滨低洼地带及和静县南部的农田土壤,主要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pH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博斯腾湖西南部湖滨湿地北部的农田,且从南到北呈阶梯状分布。(3)研究区土壤pH值、电导率和含盐量的Moran’s I分别介于-0.0494~0.2585、-0.0627~0.1406和-0.0624~0.0702,其中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变异范围较窄;土壤pH和电导率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表现出相似的Moran’s I系数变化趋势。(4)研究区农田土壤以非盐渍化土和轻度盐渍化土为主。土壤含盐量在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概率分布图对农田土壤盐渍化现状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耕层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分布格局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开都河径流变化周期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夏库热.塔依尔 海米提.依米提 +2 位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米热古丽.艾尼瓦尔 李建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6,151,共6页
基于开都河19562010年径流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开都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开都河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时频分布特征及其丰、枯交替变化的周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都河年径流变化具有同步性,现正处于偏丰期... 基于开都河19562010年径流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开都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开都河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时频分布特征及其丰、枯交替变化的周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都河年径流变化具有同步性,现正处于偏丰期;年内径流分配主要集中于6—8月,各站点最大月径流量均出现在7月。55a来开都河流域大山口站年径流量呈现递增趋势,变化率为1.382m3/s,、焉耆站年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113m3/s。开都河大山口和焉耆两站20~30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显著,其次,11~17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也较为显著;开都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为27a,次周期为1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小波分析 开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县耕地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与污染风险 被引量:13
12
作者 阿吉古丽.马木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艾尼瓦尔.买买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7-373,共7页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新疆焉耆县耕地不同土层(0—20,20—40cm)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焉耆县耕地土壤中As,Cd,Cr,Cu,Mn,Ni,Pb与Zn含量有一定的积累。0...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新疆焉耆县耕地不同土层(0—20,20—40cm)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焉耆县耕地土壤中As,Cd,Cr,Cu,Mn,Ni,Pb与Zn含量有一定的积累。0—20cm土层的Cd,Cr,Ni,Pb和Z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超出新疆灌耕土背景值的1.50,1.39,1.37,2.13,4.14倍。两个土层Zn均呈现重度污染,Pb呈现中度污染,Cd,Ni和Cr呈现轻度污染,Cu和As呈现轻微污染,Mn无污染。两个土层NPI平均值均呈现轻度污染态势,RI平均值均呈现轻微生态风险态势,IER平均值均呈现无警态势。研究区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等级差异不明显。0—20cm土层As,Cd,Ni,Pb和Zn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Cu和Mn主要受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Cr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Cd是研究区0—20cm和20—40cm土层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和生态风险因子,耕地土壤Cd污染风险必须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焉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都河下游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阿吉古丽.马木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1 位作者 艾尼瓦尔.买买提 迪力夏提.司马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2-2149,共8页
从新疆开都河下游绿洲农田土壤采集98个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水平,采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 从新疆开都河下游绿洲农田土壤采集98个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水平,采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Zn呈现轻度污染,Cd与Pb呈现轻微污染,As、Cr、Cu与Ni呈现无污染态势。研究区农田土壤中7种微量元素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商(HQ)从大到小依次为HQ_(Pb)>HQ_(As)>HQ_(Cr)>HQ_(Cd)>HQ_(Cu)>HQ_(Ni)>HQ_(Zn);HQ与潜在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HI略小于成人。As和Cd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单项致癌风险指数CR_(As)大于CR_(Cd)。CR与总致癌风险指数(TCR)均小于10-4,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潜在致癌风险略高于成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As、Cr与Pb是最主要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因子,As是最主要的潜在致癌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量元素 健康风险 绿洲 开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海米提.依米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化学分析和地统计学法,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以及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为2.37 g/L,pH值平均值为7.63,地下水中各阴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l->SO42->HCO3->CO32-,阳离子含... 利用化学分析和地统计学法,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以及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为2.37 g/L,pH值平均值为7.63,地下水中各阴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l->SO42->HCO3->CO32-,阳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2+>Na+>Mg2+>K+,地下水属于Cl--Ca2+型水;各层土壤pH值表现出随土壤盐分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较明显的表聚性;在空间尺度上,各层土壤与地下水盐分含量呈现了从研究区边缘向研究区中心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土壤 盐分 空间分布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哈丽旦.司地克 玉素甫江.如素力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4-694,共11页
环境变化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非参数气候变化突变点检验(MK,Mann-Kendall-Sneyers... 环境变化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非参数气候变化突变点检验(MK,Mann-Kendall-Sneyers test)、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MK),通过计算生态服务价值(ESV)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动态度,对新疆焉耆盆地近40 a(1973—2014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山区冰川面积的缩小是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3)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973年85.86×108元、1977年94.46×108元、1994年84.15×108元、2004年89.40×108元和2014年96.47×108元,这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趋势吻合。人类活动如长期开垦、扩大绿洲面积和有益的气候变化支撑(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是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山区,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绿洲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是人类开荒耕地、还林、还耕,以及人工栽培芦苇等活动和气候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1956-2010年焉耆盆地清水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古丽孜巴.艾尼瓦尔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1 位作者 米热古丽.艾尼瓦尔 麦尔丹.阿不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0-214,220,共6页
基于焉耆盆地清水河1956—2010年径流量实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清水河平均径流量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径流量分别为4.38,24.98,11.98,5.11m3/s。清水河四季平均径流量变化趋势有较大... 基于焉耆盆地清水河1956—2010年径流量实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清水河平均径流量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径流量分别为4.38,24.98,11.98,5.11m3/s。清水河四季平均径流量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差别;清水河四季平均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多重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嵌套结构,在不同的尺度周期中,表现出不同的丰、枯振荡规律,总体表现为由小尺度无明显规律的剧烈振荡向大尺度有明显规律的振荡变化;1956—2010年四季平均径流量变化周期总体上呈现15~22a大尺度的变化周期以及7~12,4~5a小尺度的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小波分析 清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伊塞克湖水位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米热古力.艾尼瓦尔 海米提.依米提 +2 位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夏库热.塔依尔 Yorov.Hasan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8-172,共5页
根据伊塞克湖1950—2010年期间的年平均水位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对伊塞克湖年平均水位变化时间序列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伊塞克湖水位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50—2010年期间,伊塞克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伊塞克湖1950—2010年期间的年平均水位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对伊塞克湖年平均水位变化时间序列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伊塞克湖水位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50—2010年期间,伊塞克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共下降1.27m,1950—1997年水位持续下降,1998年开始转为上升。(2)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类活动是引起湖泊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因子;20世纪90年代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下,该地区降水量的增加影响到径流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湖泊水位的缓慢上升。(3)1950—2010年间的周期性分析结果显示,伊塞克湖年平均水位存在21a的主周期,并且201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伊塞克湖水位处于偏高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小波分析 伊塞克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1957-2013年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凯丽比努尔.克热木 海米提.依米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7-251,258,共6页
基于喀什地区4个气象站点1957—2013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一元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非线性突变检验法,分析其年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变... 基于喀什地区4个气象站点1957—2013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一元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非线性突变检验法,分析其年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7a来,喀什和巴楚的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7.53mm/10a,-7.47mm/10a;塔什库尔干与莎车的潜在蒸散量呈现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8.27mm/10a,6.25mm/10a;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喀什地区潜在蒸散量突变点存在明显差异:喀什年潜在蒸散量突变点为1981年,巴楚的为1962年,塔什库尔干的为1974年和1983年,莎车年潜在蒸散量突变点为1961年、1965年、1968年和1978年;喀什地区年蒸散量最主要受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喀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焉耆盆地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迪拉娜.尼加提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祖皮艳木.买买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571-4575,共5页
基于3S技术,采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利用1990、2000与2011年卫星遥感图,分析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②生态服务价值从1... 基于3S技术,采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利用1990、2000与2011年卫星遥感图,分析了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焉耆盆地在1990~20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很明显;②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952 881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 012 946万元,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6.30%,达60 065万元。生态服务总价值的增加主要是由水体和耕地总面积的增加而导致的;③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娱乐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原材料。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阿吉古丽.阿卜力米提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53-3056,3136,共5页
基于3S技术,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与2009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域面积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小湖水域面积从1990年的2 385.58 hm2扩张到... 基于3S技术,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与2009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域面积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小湖水域面积从1990年的2 385.58 hm2扩张到2002年的3 138.12 hm2,又从2002年的3 138.12 hm2减小到2009年的2 413.53 hm2,总体上呈现萎缩的趋势。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景观分离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有加深趋势。气温的升高与降水量的增大是博斯腾湖小湖湖泊水域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人类活动对湖泊的作用开始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小湖面积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