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现代散文的岗位意识
1
作者 魏继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进入中国社会生活的中心并成为重要的政治议题,战局发展促使作家融入全民抗战的时代洪流,现代散文的岗位意识逐步明晰。抗战通过其强大的吸附作用使创作与政治形成深度关联,促使作家明确了以抗日救亡为价值核...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进入中国社会生活的中心并成为重要的政治议题,战局发展促使作家融入全民抗战的时代洪流,现代散文的岗位意识逐步明晰。抗战通过其强大的吸附作用使创作与政治形成深度关联,促使作家明确了以抗日救亡为价值核心的抗战立场。抗战强化了作家作为一类责任主体的自我认知,促使他们立足反侵略语境进行文化身份的重新塑造,进而形成基于知识、信仰与坚强意志的文化战士的自我身份定位。抗战强化了作家心灵与现实碰撞的激烈程度,促使他们用怒火与血表达对侵略者暴虐行径的愤怒,对战火纷飞中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死存亡之际民族灵魂的自省,使他们将对侵略者的仇恨化为文字从笔端倾泻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现代散文 岗位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与“解放”的距离——“五四”个人文学观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继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五四时期的"个人的崛起"应在"觉醒"与"解放"之间作出区分。在对各种权威的反叛中,个人被唤醒并试图去感知自我差异化的"心理体验"以及置于这种差异之上的个体价值。新旧交错的时代为个人提供... 五四时期的"个人的崛起"应在"觉醒"与"解放"之间作出区分。在对各种权威的反叛中,个人被唤醒并试图去感知自我差异化的"心理体验"以及置于这种差异之上的个体价值。新旧交错的时代为个人提供了价值多元、较少强制的文化氛围,但是从觉醒到解放的进程远非一帆风顺,因为预期中的解放没有如期到来,取而代之的却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茫然。究其原因,这一时期被建构的个人观念仍然歧义丛生,并因缺乏规范而存在一些先天性的方法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个人文学观 觉醒 解放 脱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生活对话——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当代性
3
作者 魏继洲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7,共4页
与生活对话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崇高理想,平民化一向被认为是走向生活的有效选择,但是百年文学的发展表明平民化的对象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是精英或者大众?是对抗还是认同?总之重新切入当下的生活是中国现代文学尚未完成的使命,而... 与生活对话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崇高理想,平民化一向被认为是走向生活的有效选择,但是百年文学的发展表明平民化的对象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是精英或者大众?是对抗还是认同?总之重新切入当下的生活是中国现代文学尚未完成的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给自身一个正确的定位,并有效地调整姿态,改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平民化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言说语境中的“偏激”修辞——以钱玄同等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古大勇 魏继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如何理解以钱玄同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先驱"反传统"的"偏激"?一方面,这确实表明了五四先驱对于传统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一种在斗争中的表达策略。其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好似一场关乎到生死存亡命运的群体... 如何理解以钱玄同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先驱"反传统"的"偏激"?一方面,这确实表明了五四先驱对于传统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一种在斗争中的表达策略。其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好似一场关乎到生死存亡命运的群体大辩论,新旧阵营各属于辩论的正反方。既为大辩论,为了取得辩论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辩论所需要的表达方式,"偏激"就成为正方辩手所采取的最佳表达方式之一,而这显然是一种特定言说语境中的修辞策略,不可以作脱离特定语境的僵化式理解。当然,在策略的层面,新文化先驱"偏激"地全盘"反传统",而在具体操作实践的层面,他们对传统文化多采取辩证取舍的态度,既有批判,也有肯定,既有破坏,也有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传统 偏激 修辞策略 钱玄同 辨证取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