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进入中国社会生活的中心并成为重要的政治议题,战局发展促使作家融入全民抗战的时代洪流,现代散文的岗位意识逐步明晰。抗战通过其强大的吸附作用使创作与政治形成深度关联,促使作家明确了以抗日救亡为价值核心的抗战立场。抗战强化了作家作为一类责任主体的自我认知,促使他们立足反侵略语境进行文化身份的重新塑造,进而形成基于知识、信仰与坚强意志的文化战士的自我身份定位。抗战强化了作家心灵与现实碰撞的激烈程度,促使他们用怒火与血表达对侵略者暴虐行径的愤怒,对战火纷飞中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死存亡之际民族灵魂的自省,使他们将对侵略者的仇恨化为文字从笔端倾泻而出。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报告化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9BZW128)
作者简介
魏继洲(1968-),河南禹州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