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季晓
徐韧
+4 位作者
刘玉
刘材材
刘志国
刘守海
马永存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716,共7页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e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rain时其半致死深度最大,8d—Lc。为8.4cm(95%置信区间5.3~11.6cm)。实验表明,疏浚物处置后的粒度、沉积厚度对于底栖生物种群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物
粒度
掩埋深度
底栖生物
菲律宾蛤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术的微区光电性质测试方法和装置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艳萍
马永存
+1 位作者
魏安详
卢焕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9-712,共4页
本文以一台常规的Aglient 5500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为基础,通过配置光源及聚焦系统、研制光强度自动控制部件、研制样品台等方法将太阳光模拟器发射的光引入样品的探针扫描区域,开发了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原位测试太阳能电池材料微区光电...
本文以一台常规的Aglient 5500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为基础,通过配置光源及聚焦系统、研制光强度自动控制部件、研制样品台等方法将太阳光模拟器发射的光引入样品的探针扫描区域,开发了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原位测试太阳能电池材料微区光电性质的功能。光电性质的测试过程可在手套箱内进行,解决了有机半导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而失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镜
光电性质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土铈在Sn-Zn无铅钎料表面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慧
刘新才
+1 位作者
潘晶
马永存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69,共5页
通过俄歇电子能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Sn-9Zn-0.15Ce和Sn-9Zn-0.002Al-0.2Ga-0.25Ag-0.15Ce两种钎料表面Ce元素的分布和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铈在Sn-9Zn-0.15Ce钎料表面0~40 nm范围内的富集区浓度达到30%(原子分数)左右,是基体...
通过俄歇电子能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Sn-9Zn-0.15Ce和Sn-9Zn-0.002Al-0.2Ga-0.25Ag-0.15Ce两种钎料表面Ce元素的分布和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铈在Sn-9Zn-0.15Ce钎料表面0~40 nm范围内的富集区浓度达到30%(原子分数)左右,是基体内部的250倍,主要以CeO2和Ce2O3形态存在.在Sn-9Zn-0.15Ce钎料中复合添加镓和铝后,Ga元素在钎料表面0~6 nm范围内富集,Al元素在表面2~20 nm范围内富集并主要以氧化态形式存在.Ce元素富集在距离钎料表面2~60 nm的范围内,处于Ga,Al元素富集层的下方;由Ga,Al元素富集层构成的致密保护膜可显著降低表面铈被氧化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ZN
无铅钎料
铈
氧化
表面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泳涂装工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
3
4
作者
马永存
彭叔森
+1 位作者
卲志松
蒋利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7,共4页
将科研项目中具有教学可行性的内容仿生"砖-泥"层状结构理念引入到电泳涂装工艺综合性实验中,重新规划了该实验教学项目的内容。通过讲解仿生"砖-泥"层状结构特性,分析该结构在防腐蚀涂层中的应用前景,设计了利用...
将科研项目中具有教学可行性的内容仿生"砖-泥"层状结构理念引入到电泳涂装工艺综合性实验中,重新规划了该实验教学项目的内容。通过讲解仿生"砖-泥"层状结构特性,分析该结构在防腐蚀涂层中的应用前景,设计了利用电泳涂装工艺获取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涂层的实验方案及其表征方法,让学生掌握"砖-泥"层状结构作用机制以及电泳涂装的原理,学习了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XPS等仪器原理和操作方法。新的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电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仿生科学等知识。在提高动手实践以及分析实验数据的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涂装
综合性实验
“砖-泥”层状结构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泳沉积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材料用于防腐蚀涂层的展望
被引量:
3
5
作者
彭叔森
陈星云
+1 位作者
马永存
冯亚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178,共9页
受制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机涂层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会遭受物理及化学腐蚀作用而使防护失效。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砖-泥"层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引起人...
受制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机涂层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会遭受物理及化学腐蚀作用而使防护失效。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砖-泥"层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引起人们对该材料的广泛研究。首先,对"砖-泥"层状结构的增韧机制、材料的仿生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其次,探讨了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仿生"砖-泥"涂层和传统复合涂层在结构及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将"砖-泥"层状结构引入到涂层设计中,将充分发挥片状填料对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的增强作用,进而在提高涂层对物理和化学腐蚀破坏的抵抗的同时,增强涂层的防护性能。然后,在分析仿生"砖-泥"层状材料现有制备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电泳沉积技术制备仿生"砖-泥"层状涂层的可行性及其在防腐蚀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利用电泳沉积构建"砖-泥"层状仿生涂层的研究内容及方案,研究结果将为构建长效防护涂层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砖-泥”结构
涂层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元素偏聚对2205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明
卢焕明
+4 位作者
陈惠锋
陈国新
孙洁
马永存
李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75-481,共7页
采用金相、SEM、XRD和EBSD等分析方法,对双相不锈钢管N元素偏聚区域组织进行成分及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管有100μm宽的带状N元素偏聚区,中心开裂,该区域基本为奥氏体单相组织,内部晶粒粗大且为等轴晶,以Σ3重位点阵(CSL)晶...
采用金相、SEM、XRD和EBSD等分析方法,对双相不锈钢管N元素偏聚区域组织进行成分及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管有100μm宽的带状N元素偏聚区,中心开裂,该区域基本为奥氏体单相组织,内部晶粒粗大且为等轴晶,以Σ3重位点阵(CSL)晶界为主,出现频率约为40%。而远离偏聚区中,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的相比例正常,奥氏体晶粒细小呈条状,也以Σ3晶界为主,出现频率降为27%。N偏聚区奥氏体与正常区奥氏体组织均可形成<111>∥RD及<110>∥ND方向的织构,但偏聚区奥氏体织构强度较之正常区域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电子背散射衍射
织构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植酸锌缓蚀效果及其复合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星云
陶烨寅
+2 位作者
彭叔森
马永存
彭晓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目的考察NaCl溶液中植酸锌对Q235的缓蚀效果及其复合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方法以植酸钠和乙酸锌为原材料成功制备纳米植酸锌,并通过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
目的考察NaCl溶液中植酸锌对Q235的缓蚀效果及其复合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方法以植酸钠和乙酸锌为原材料成功制备纳米植酸锌,并通过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开路电位、极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及SEM等手段,研究了Q235在含植酸锌浸出物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形貌。利用SEM、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盐雾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植酸锌在环氧涂层中的分散性及其对环氧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SEM和TEM显示合成的植酸锌为球形颗粒,颗粒直径较为均匀,为20~40 nm。开路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显示,纳米植酸锌浸出物可以抑制Q235在1%NaCl溶液中的腐蚀。XPS显示,Q235试样表面明显吸附植酸根成膜。纳米植酸锌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状态良好,无明显团聚现象。EIS和盐雾测试显示,纳米植酸锌可以增强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结论纳米植酸锌可以用作防锈颜料,且相比于磷酸锌防锈颜料,添加相同量的纳米植酸锌的涂层的防腐效果更佳,其可能和植酸锌的小尺寸、良好的分散性以及优秀的缓蚀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涂层
防锈颜料
植酸锌
防腐蚀
NACL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季晓
徐韧
刘玉
刘材材
刘志国
刘守海
马永存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天津科技大学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716,共7页
基金
疏浚物和污水污泥倾废监测
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105010)
文摘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e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rain时其半致死深度最大,8d—Lc。为8.4cm(95%置信区间5.3~11.6cm)。实验表明,疏浚物处置后的粒度、沉积厚度对于底栖生物种群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疏浚物
粒度
掩埋深度
底栖生物
菲律宾蛤仔
Keywords
dredging materials
grain size
burying depth
benthos
Ruditapes philippinaru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术的微区光电性质测试方法和装置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艳萍
马永存
魏安详
卢焕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9-712,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
文摘
本文以一台常规的Aglient 5500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为基础,通过配置光源及聚焦系统、研制光强度自动控制部件、研制样品台等方法将太阳光模拟器发射的光引入样品的探针扫描区域,开发了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原位测试太阳能电池材料微区光电性质的功能。光电性质的测试过程可在手套箱内进行,解决了有机半导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而失效的问题。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镜
光电性质
太阳能电池
Keywords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Photoelectric property
Solar cell
分类号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土铈在Sn-Zn无铅钎料表面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慧
刘新才
潘晶
马永存
机构
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69,共5页
基金
宁波大学人才工程资助项目(201048)
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俄歇电子能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Sn-9Zn-0.15Ce和Sn-9Zn-0.002Al-0.2Ga-0.25Ag-0.15Ce两种钎料表面Ce元素的分布和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铈在Sn-9Zn-0.15Ce钎料表面0~40 nm范围内的富集区浓度达到30%(原子分数)左右,是基体内部的250倍,主要以CeO2和Ce2O3形态存在.在Sn-9Zn-0.15Ce钎料中复合添加镓和铝后,Ga元素在钎料表面0~6 nm范围内富集,Al元素在表面2~20 nm范围内富集并主要以氧化态形式存在.Ce元素富集在距离钎料表面2~60 nm的范围内,处于Ga,Al元素富集层的下方;由Ga,Al元素富集层构成的致密保护膜可显著降低表面铈被氧化的概率.
关键词
SN-ZN
无铅钎料
铈
氧化
表面富集
Keywords
Sn-Zn
lead-free solder
Ce
oxidation
surface enrichment
分类号
TG425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泳涂装工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
3
4
作者
马永存
彭叔森
卲志松
蒋利民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61028)
南昌航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项目(KCPY1760)。
文摘
将科研项目中具有教学可行性的内容仿生"砖-泥"层状结构理念引入到电泳涂装工艺综合性实验中,重新规划了该实验教学项目的内容。通过讲解仿生"砖-泥"层状结构特性,分析该结构在防腐蚀涂层中的应用前景,设计了利用电泳涂装工艺获取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涂层的实验方案及其表征方法,让学生掌握"砖-泥"层状结构作用机制以及电泳涂装的原理,学习了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XPS等仪器原理和操作方法。新的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电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仿生科学等知识。在提高动手实践以及分析实验数据的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电泳涂装
综合性实验
“砖-泥”层状结构
仿生
Keywords
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brick-and-mortar"layered structure
bionics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G642.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泳沉积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材料用于防腐蚀涂层的展望
被引量:
3
5
作者
彭叔森
陈星云
马永存
冯亚琳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17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61028,51501214)~~
文摘
受制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机涂层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会遭受物理及化学腐蚀作用而使防护失效。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砖-泥"层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引起人们对该材料的广泛研究。首先,对"砖-泥"层状结构的增韧机制、材料的仿生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其次,探讨了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仿生"砖-泥"涂层和传统复合涂层在结构及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将"砖-泥"层状结构引入到涂层设计中,将充分发挥片状填料对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的增强作用,进而在提高涂层对物理和化学腐蚀破坏的抵抗的同时,增强涂层的防护性能。然后,在分析仿生"砖-泥"层状材料现有制备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电泳沉积技术制备仿生"砖-泥"层状涂层的可行性及其在防腐蚀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利用电泳沉积构建"砖-泥"层状仿生涂层的研究内容及方案,研究结果将为构建长效防护涂层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电泳沉积
“砖-泥”结构
涂层
防腐蚀
Keywords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brick-and-mortar
coating
anti-corrosion
分类号
TG174.44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元素偏聚对2205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明
卢焕明
陈惠锋
陈国新
孙洁
马永存
李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75-481,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项目(Youth Innov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CAS)
宁波市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资助(No.2016F10012)
文摘
采用金相、SEM、XRD和EBSD等分析方法,对双相不锈钢管N元素偏聚区域组织进行成分及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管有100μm宽的带状N元素偏聚区,中心开裂,该区域基本为奥氏体单相组织,内部晶粒粗大且为等轴晶,以Σ3重位点阵(CSL)晶界为主,出现频率约为40%。而远离偏聚区中,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的相比例正常,奥氏体晶粒细小呈条状,也以Σ3晶界为主,出现频率降为27%。N偏聚区奥氏体与正常区奥氏体组织均可形成<111>∥RD及<110>∥ND方向的织构,但偏聚区奥氏体织构强度较之正常区域弱。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电子背散射衍射
织构
晶界
Keywords
duplex stainless steel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texture
grain boundary
分类号
TG142.7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O76 [理学—晶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植酸锌缓蚀效果及其复合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星云
陶烨寅
彭叔森
马永存
彭晓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61028)。
文摘
目的考察NaCl溶液中植酸锌对Q235的缓蚀效果及其复合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方法以植酸钠和乙酸锌为原材料成功制备纳米植酸锌,并通过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开路电位、极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及SEM等手段,研究了Q235在含植酸锌浸出物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形貌。利用SEM、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盐雾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植酸锌在环氧涂层中的分散性及其对环氧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SEM和TEM显示合成的植酸锌为球形颗粒,颗粒直径较为均匀,为20~40 nm。开路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显示,纳米植酸锌浸出物可以抑制Q235在1%NaCl溶液中的腐蚀。XPS显示,Q235试样表面明显吸附植酸根成膜。纳米植酸锌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状态良好,无明显团聚现象。EIS和盐雾测试显示,纳米植酸锌可以增强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结论纳米植酸锌可以用作防锈颜料,且相比于磷酸锌防锈颜料,添加相同量的纳米植酸锌的涂层的防腐效果更佳,其可能和植酸锌的小尺寸、良好的分散性以及优秀的缓蚀效果有关。
关键词
环氧涂层
防锈颜料
植酸锌
防腐蚀
NACL溶液
Keywords
epoxy coating
antirust pigment
zinc phytate
corrosion protection
NaCl solution
分类号
TG17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
季晓
徐韧
刘玉
刘材材
刘志国
刘守海
马永存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术的微区光电性质测试方法和装置
魏艳萍
马永存
魏安详
卢焕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稀土铈在Sn-Zn无铅钎料表面的高温氧化行为
王慧
刘新才
潘晶
马永存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电泳涂装工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马永存
彭叔森
卲志松
蒋利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电泳沉积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材料用于防腐蚀涂层的展望
彭叔森
陈星云
马永存
冯亚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N元素偏聚对2205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李明
卢焕明
陈惠锋
陈国新
孙洁
马永存
李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纳米植酸锌缓蚀效果及其复合环氧涂层的防护性能
陈星云
陶烨寅
彭叔森
马永存
彭晓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