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近代地震与未来地震趋势估计 被引量:94
1
作者 周荣军 闻学泽 +1 位作者 蔡长星 马声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通过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上近代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展布特征的研究,采用Nishenko和Buland(1987)发展的“特征地震复发时间通用分布”概率模型,即“NB”模型,对甘孜-玉树断裂带各段落未... 通过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上近代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展布特征的研究,采用Nishenko和Buland(1987)发展的“特征地震复发时间通用分布”概率模型,即“NB”模型,对甘孜-玉树断裂带各段落未来50a内强震趋势进行了估计。根据研究结果识别出,未来50a内本断裂带内马尼干戈断裂段具有强震复发的高危险性,当江断裂段强震复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位错 地震活动趋势 断裂带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构造类比法的应用——以川东地区华蓥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荣军 唐荣昌 +4 位作者 钱洪 文德华 马声浩 何玉林 蒲晓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年代学样品的采集与测试,对华蓥山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该断裂带可能存在的分段特征。在对川东地区为数不多的中强地震震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川东地区中强地震(Ms=47... 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年代学样品的采集与测试,对华蓥山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该断裂带可能存在的分段特征。在对川东地区为数不多的中强地震震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川东地区中强地震(Ms=47-57)的发震构造条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最大可能潜在地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构造 雪震条件 断裂带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荣昌 黄祖智 +2 位作者 马声浩 龚宇 周荣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0-396,共7页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即大致以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与北西向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显示了西强东弱的分区活动特点。断裂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与分段活动特征;晚更新世...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即大致以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与北西向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显示了西强东弱的分区活动特点。断裂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与分段活动特征;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发生的强震破裂活动大都是沿袭先存断裂进行的,从古地震研究及较短时间尺度(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来看,反映出断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脉冲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构造分析 脉冲 断裂带 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钱洪 周荣军 +1 位作者 马声浩 黎小刚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8,共6页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
关键词 叠溪地震 岷江断裂 等烈度线 发震构造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金抚边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荣军 何玉林 +1 位作者 马声浩 黎小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6-381,共6页
1989 年9 月22 日小金6-6 级地震和本次地震的前震(1989 年3 月1 日的5-0 级)及余震(1991 年2 月18 日的5-0 级) 均发生于小金两河口—木城附近, 这3 次地震的震中连线及其等烈度线长轴皆大致呈N3... 1989 年9 月22 日小金6-6 级地震和本次地震的前震(1989 年3 月1 日的5-0 级)及余震(1991 年2 月18 日的5-0 级) 均发生于小金两河口—木城附近, 这3 次地震的震中连线及其等烈度线长轴皆大致呈N30°W 方向, 暗示着该区存在北西向的活动构造。本文在航空照片判译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初步查明了抚边河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断错地貌的研究, 结合热释光(TL) 测龄结果, 首次发现了抚边河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并兼具一定倾滑分量的地质证据, 其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1-3 ±0-1mm/a 左右。最后讨论了抚边河断裂的可能地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错地貌 平均滑动速率 晚第四纪 四川 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6
作者 钱洪 伍先国 +2 位作者 马声浩 蔡长星 田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49,共7页
安宁河断裂带是四川省西部的重要强震带。史料表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一段。冕宁以北没有强烈破坏性地震的记载。本文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以北地段断错地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拖乌以西野鸡洞的探... 安宁河断裂带是四川省西部的重要强震带。史料表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一段。冕宁以北没有强烈破坏性地震的记载。本文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以北地段断错地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拖乌以西野鸡洞的探槽揭露讨论了该段的古地震事件。认为该段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根据探槽中^(14)C年代测定,古地震的平均重复间隔为940±150年。由于最近一次古地震的发生距今时间已接近其平均重复间隔,因而笔者认为该段已具备再次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而应予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岷江断裂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9
7
作者 钱洪 马声浩 龚宇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本文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年代学样品测定资料,讨论了岷江断裂的几何特征、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潜在地震能力。笔者认为,岷江断裂并不是一条单一的南北向断裂,而是由多条北东—北北东向次级断层左阶羽列而成。由于岷江断裂总体延... 本文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年代学样品测定资料,讨论了岷江断裂的几何特征、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潜在地震能力。笔者认为,岷江断裂并不是一条单一的南北向断裂,而是由多条北东—北北东向次级断层左阶羽列而成。由于岷江断裂总体延伸方向的差异,可以把它分为南、北、中三段。中段控制第四纪盆地,并具有晚第四纪活动性。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断裂几何特征导致的断层分段对断裂的潜在地震能力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断裂 断层活动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断陷区活动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判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唐荣昌 黄祖智 +4 位作者 钱洪 龚宇 文德华 马声浩 周荣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5-293,共9页
成都断陷是龙门山前缘重要的第四纪构造盆地。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对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晚第四纪时,成都断陷遭受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使断陷盆地边缘和内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具逆冲运动性质,并导... 成都断陷是龙门山前缘重要的第四纪构造盆地。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对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晚第四纪时,成都断陷遭受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使断陷盆地边缘和内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具逆冲运动性质,并导致龙门山前山断裂、龙泉山西坡断裂和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上中、强地震的发生。研究表明,上述3条断裂均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潜在地震能力 活动断裂带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70
9
作者 周荣军 马声浩 蔡长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在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经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明确了甘孜-玉树断裂带最新地表活动形迹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断错地貌及新地层变形与位错的研究,结合(14)C和热释光(TL)测龄结果,对断裂... 在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经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明确了甘孜-玉树断裂带最新地表活动形迹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断错地貌及新地层变形与位错的研究,结合(14)C和热释光(TL)测龄结果,对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甘孜段水平滑动速率为3.4±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2.2±0.1mm/a;马尼干戈段水平滑动速率为7±0.7mm/a;邓柯段为7.2±1.2mm/a;当江段为7.3±0.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活动特征 断裂带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震长观温泉水温动态类型及其形成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庆生 李介成 马声浩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57-66,共10页
文本根据川西温泉水温动态长期观测资料,提出了地震区温泉水温动态的分类方案。温泉水温动态可分为外力型与内力型两类。外力型水温动态又可分为气压型、气温型和降水型以及多因素复合型等亚类。内力类水温动态也可分为应力升型、应力... 文本根据川西温泉水温动态长期观测资料,提出了地震区温泉水温动态的分类方案。温泉水温动态可分为外力型与内力型两类。外力型水温动态又可分为气压型、气温型和降水型以及多因素复合型等亚类。内力类水温动态也可分为应力升型、应力降型和应力突变型等亚类。此外,还有内、外力复合型,也称过渡类型。本文还提出了形成温泉水温动态的“物资迁移”和“能量转换”模式。给出了龙普沟、玉科、毛垭等温泉的分类实例。利用温泉水温动态予报地震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应当从内力型水温动态曲线上识别具有典型性的地震短临前兆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温泉 水温 动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