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来宾市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控建议
1
作者 陆大星 胡顺 +7 位作者 周燕 颜梅新 刘世平 李达 廖卫龙 高健 谭丽娟 卢显敏 《甘蔗糖业》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有效摸清广西来宾蔗区病虫害发生概况,提高本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水平,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影响来宾蔗区糖料蔗生产的病虫害有:甘蔗黑穗病、梢腐病和赤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甘蔗白条病和宿根... 为有效摸清广西来宾蔗区病虫害发生概况,提高本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水平,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影响来宾蔗区糖料蔗生产的病虫害有:甘蔗黑穗病、梢腐病和赤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甘蔗白条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细菌性病害,甘蔗花叶病和黄叶病等病毒性病害;甘蔗螟虫、甘蔗绵蚜和甘蔗蓟马等地上害虫,突背蔗龟和蔗根土天牛等地下害虫。本文通过分析来宾蔗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和为害特点;结合本蔗区采用的抗病虫品种的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提出抗病虫品种选育进度较缓、病虫害发生预警监测不足、农业防治措施执行不到位、物理防治措施配合有欠缺、化学防治措施运用不科学、生物防治措施推广度较低和病虫害防治反应机制不全等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科学防控对策及措施,以期为本蔗区病虫害防控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其他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穗病 螟虫 化学防治 生物防控 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花叶病SCMV调查初报 被引量:15
2
作者 颜梅新 黄伟华 +2 位作者 邓展云 黄诚华 韦金菊 《中国糖料》 2012年第1期50-51,57,共3页
为探明甘蔗花叶病SCMV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给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从广西各主要蔗区对不同品种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样品,采用1对病毒CP基因引物(SCMVF4:5′-GTTTTYCACCAAGCTGGAACAGTC-3′;Y=CorT,SCMVR3:5′-AGCTGTGTGTCT... 为探明甘蔗花叶病SCMV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给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从广西各主要蔗区对不同品种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样品,采用1对病毒CP基因引物(SCMVF4:5′-GTTTTYCACCAAGCTGGAACAGTC-3′;Y=CorT,SCMVR3:5′-AGCTGTGTGTCTCTCTGTATTCTC-3′),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表明:69.4%的样品为阳性。选取8份代表性样品,对经SCMVF4/SCMVR3扩增获得的病毒CP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所得序列经Blast比对确认均为SCMV CP序列。在所调查的品种中,主栽品种ROC22最易受SCMV侵染,其它台糖系列如台糖16、台糖28、台糖95-889、台优,柳城03-182、柳城03-1137及广西甘蔗研究所许多品系均检测到SCMV。目前甘蔗花叶病SCMV已在广西主要蔗区普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新品种桂粉葛1号的选育 被引量:12
3
作者 欧昆鹏 张尚文 +6 位作者 苏宾 颜梅新 冯诚诚 陈丽娟 黄日盛 黄鸿华 王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77,共3页
桂粉葛1号源于广西藤县传统主栽种和平粉葛,是通过组织培养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变异群体中筛选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组培快繁技术选育的葛新品种。以组培苗作为生产种苗,1月中下旬至2月初育苗,育苗期40 d(天),大田生育期约270 d(天)。... 桂粉葛1号源于广西藤县传统主栽种和平粉葛,是通过组织培养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变异群体中筛选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组培快繁技术选育的葛新品种。以组培苗作为生产种苗,1月中下旬至2月初育苗,育苗期40 d(天),大田生育期约270 d(天)。结薯集中,块根长纺锤形,表皮薄、薯肉色白。栽培时单株留薯块2~3个,块根平均长33.60 cm、横径8.50 cm,平均块根质量1.52 kg,较耐贮运。一般每667 m^2商品薯产量2 500 kg,适宜在广西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粉葛1号 组织培养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0
4
作者 覃振强 邓展云 +4 位作者 黄冬发 黄伟华 韦金菊 颜梅新 林善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2-74,共3页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68%和74.95%,明显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说明20%康宽悬浮剂和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诚华 潘雪红 +3 位作者 黄冬发 颜梅新 陈引芝 邓展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413-19415,共3页
[目的]研究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方法]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蝇蛆与大蜡螟幼虫接种比例对古巴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室内低温储藏试验,研究了低温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 [目的]研究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方法]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蝇蛆与大蜡螟幼虫接种比例对古巴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室内低温储藏试验,研究了低温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湿度、阳光)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以及古巴蝇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结果]蝇蛆与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3∶1和4∶1,古巴蝇产蛹量分别为279和327头;10℃条件下进行短期贮藏对古巴蝇蛹的羽化率影响较小,但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5 d;室内、田间寄生试验结果表明,古巴蝇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较强,寄生率达33.3%~50.0%;在甘蔗拔节期和成熟期寄生率分别为47.8%和41.7%,苗期几乎不能寄生。[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人工大规模繁殖古巴蝇及其田间释放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蝇 二点螟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甘蔗糖业科技考察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树权 陈引芝 +3 位作者 何为中 王天算 王伯辉 颜梅新 《中国糖料》 2012年第3期82-84,共3页
通过多次对越南甘蔗糖业主管部门、制糖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考察学习,与有关官员、企业家和甘蔗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基本掌握近年来越南蔗糖业科研、生产等发展现状,对越南蔗糖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对中越蔗糖业今后合作发展... 通过多次对越南甘蔗糖业主管部门、制糖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考察学习,与有关官员、企业家和甘蔗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基本掌握近年来越南蔗糖业科研、生产等发展现状,对越南蔗糖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对中越蔗糖业今后合作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甘蔗糖业 合作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优良品种的黑穗病抗性评价及幼苗生长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小秋 黄冬梅 +9 位作者 覃艳 李秋芳 宋修鹏 陈潇航 王泽平 雷敬超 黄海荣 黄应昆 单红丽 颜梅新 《甘蔗糖业》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甘蔗黑穗病是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之一,引起甘蔗产量的严重损失,培育和筛选抗黑穗病品种是防控黑穗病最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人工浸渍法,对10个优良甘蔗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同时记录甘蔗黑穗病潜伏期幼苗生长情况。结... 甘蔗黑穗病是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之一,引起甘蔗产量的严重损失,培育和筛选抗黑穗病品种是防控黑穗病最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人工浸渍法,对10个优良甘蔗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同时记录甘蔗黑穗病潜伏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0个优良品种中高抗品种3个,抗病2级品种4个,中抗品种2个,中感品种1个,各品种的黑穗病发病潜伏期为97~158天。在黑穗病潜伏期内,桂糖46号的株高均较小,桂糖55号的株高均较大,桂糖58号的假茎粗均较大,而ROC22的假茎粗均较小。以上结果为筛选抗黑穗病品种和甘蔗品种合理布局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良品种 黑穗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份农艺性状优异割手密黑穗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分子检测
8
作者 黄玉 黄冬梅 +9 位作者 陆衫羽 颜梅新 高丽花 周珊 杨翠芳 段维兴 张小秋 高轶静 张革民 张保青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筛选抗黑穗病和褐锈病的割手密种质,为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病亲本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浸渍接种法及与褐锈病基因Bru1紧密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分别对24份割手密进行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筛选抗黑穗病和褐锈病的割手密种质,为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病亲本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浸渍接种法及与褐锈病基因Bru1紧密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分别对24份割手密进行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的割手密材料表现出较强的抗黑穗病能力,有16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5份材料表现2级抗病,3份材料表现3级抗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有7份材料含有Bru1基因,占参试材料的29.17%。【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高抗黑穗病且兼含Bru1基因的种质,是培育抗黑穗病和抗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亲本)的良好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黑穗病 褐锈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甘蔗黄叶病病毒分子鉴定
9
作者 颜梅新 黄伟华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56-10156,10163,共2页
[目的]为广西甘蔗黄叶综合征(YLS)的分子检测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显症甘蔗叶样本,通过提取总RNA,利用引物P1/P2对样本进行反转录RCR(RT-PCR)扩增,对广西地区甘蔗黄叶病的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引物P1/P2扩增出630bp... [目的]为广西甘蔗黄叶综合征(YLS)的分子检测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显症甘蔗叶样本,通过提取总RNA,利用引物P1/P2对样本进行反转录RCR(RT-PCR)扩增,对广西地区甘蔗黄叶病的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引物P1/P2扩增出630bp的目的片段。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是甘蔗黄叶病毒(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与其他国家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5%~99%。[结论]广西甘蔗黄叶病病原确是SCYLV,该病毒可能是近年从区外或境外传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黄叶病 甘蔗黄叶病毒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NBS-LRR类抗梢腐病基因的筛选及定量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泽平 宋修鹏 +5 位作者 颜梅新 李毅杰 李翔 张小秋 唐红琴 龙盛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4-258,281,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含亮氨酸重复(NBS-LRR)类基因参与甘蔗抗梢腐病菌侵染应答机制,为后续克隆关键抗病基因以及研究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高抗梢腐病品种‘粤糖94-128’和高感梢... 本文旨在探讨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含亮氨酸重复(NBS-LRR)类基因参与甘蔗抗梢腐病菌侵染应答机制,为后续克隆关键抗病基因以及研究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高抗梢腐病品种‘粤糖94-128’和高感梢腐病品种‘桂糖37号’接种前后NBS-LRR类抗梢腐病基因的表达情况,然后设计引物对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不同接种时期下的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16个NBS-LRR类基因在甘蔗叶片受到梢腐病菌侵染后持续上调表达,但表达趋势存在两种情况,13个基因在诱导后7 d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表达,3个基因在诱导7 d后上调表达不显著,在诱导14 d后才显著上调表达。据此可将其分为瞬时基础防御基因(0~7 d)和滞后特异性防御基因(14~21 d),确定NBS-LRR类基因参与甘蔗防御梢腐病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转录组 NBS-L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韦金菊 宋修鹏 +3 位作者 魏春燕 张小秋 黄伟华 颜梅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81-88,共8页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和甘蔗抗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深入的机理研究为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选育和推广抗黑穗病新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在抗病育种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综述了甘蔗黑穗病发生与危害、病原特征、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防治对策,并对甘蔗黑穗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甘蔗鞭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机理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部地区甘蔗黄叶病毒病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伟华 颜梅新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425-13426,13428,共3页
[目的]明确甘蔗黄叶病毒病SCYLV在广西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广西健康种苗的推广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南部蔗区对不同甘蔗品种采集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 [目的]明确甘蔗黄叶病毒病SCYLV在广西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广西健康种苗的推广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南部蔗区对不同甘蔗品种采集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RT-PCR检测。[结果]对经P1、P2扩增获得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所得序列在NCBI中比对确认均为SCYLV CP序列。黄叶病调查结果发现,钦州蔗区感病最严重,品种感病率达80%;扶绥蔗区的5个品种中,检出黄叶病毒的有3个品种,感病率为60%;凭祥蔗区感病的品种占60%;北海蔗区的品种感病率为50%;宁明东安乡蔗区6个品种中1个品种检出SCYLV,感病率为17%;驮卢镇渠立村和崇左江州2个地方11个品种均未检测出SCYLV。[结论]甘蔗黄叶病毒病已在广西南部大部分蔗区发生且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黄叶病毒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杂交与种苗繁育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伟华 颜梅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58-60,共3页
为探索芋属作物杂交育种,以保存于广西农业科学院资源圃的芋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芋属种质资源进行开花调查、授粉杂交和种苗繁育。结果表明,芋属种质资源中10.7%种质资源开花,经过人工授粉的芋杂交亲本产生果实,果实中的种子在MS培养... 为探索芋属作物杂交育种,以保存于广西农业科学院资源圃的芋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芋属种质资源进行开花调查、授粉杂交和种苗繁育。结果表明,芋属种质资源中10.7%种质资源开花,经过人工授粉的芋杂交亲本产生果实,果实中的种子在MS培养基上萌发率达80%以上,种子萌发后再转移至MS培养基上培养,形成的种苗经过炼苗后出瓶栽培,种苗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调查 授粉 种子萌发 种苗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巴蝇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展云 何为中 +8 位作者 谭裕模 陈引芝 梁朝旭 王伯辉 黄冬发 李松 黄诚华 潘雪红 颜梅新 《中国糖料》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为了探索古巴蝇防治甘蔗螟虫在广西蔗区应用的可行性,广西甘蔗研究所于2004~2005年从古巴引进古巴蝇并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表明:古巴蝇能寄生二点螟、条螟、黄螟和玉米螟等甘蔗害虫,化蛹率为70%~90%,羽化率在80%~90%。不能寄生桑蚕... 为了探索古巴蝇防治甘蔗螟虫在广西蔗区应用的可行性,广西甘蔗研究所于2004~2005年从古巴引进古巴蝇并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表明:古巴蝇能寄生二点螟、条螟、黄螟和玉米螟等甘蔗害虫,化蛹率为70%~90%,羽化率在80%~90%。不能寄生桑蚕。能用非自然寄主大蜡螟人工繁殖古巴蝇,平均化蛹率为100.46%,平均羽化率为86.32%。古巴蝇喜欢温暖潮湿,在26~28℃、相对湿度75%~85%时,生长发育最佳,生物学周期为25~40d。接种(寄生)至化蛹为8~10d,蛹期为6~10d,雄蝇寿命3~6d,雌蝇寿命20~30d。0℃以下的低温和42℃以上的高温对古巴蝇的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不利,古巴蝇蛹在8~10℃保存5~10d羽化率不受影响,但蛹期相应延长。本研究对指导广西蔗区应用古巴蝇防治甘蔗螟虫,促进广西蔗糖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古巴蝇 生物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州荸荠秆枯病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伟华 颜梅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143-145,170,共4页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秆枯病 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孢子萌发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冬梅 黄冬梅 +8 位作者 张小秋 颜梅新 王泽平 覃振强 雷敬超 苏柳颖 陆衫羽 张保青 宋修鹏 《甘蔗糖业》 2021年第3期26-31,共6页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蔗区虫害的发生常诱导病害发生,且病虫害发生受到广西区内气候的影响。因此,需从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着手,在各阶段全面做好病虫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