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置酸压裂工艺在低渗砂岩储层中的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顾燕凌 樊红旗 +3 位作者 刘运强 杜春龙 王光义 李永平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共2页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三叠系储层物性差、喉道半径小、填隙物含量高等特点,提出了前置酸压裂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酸溶蚀与岩石反应提高储层渗透性、抑制粘土矿物膨胀、溶解压裂液滤饼及残胶、提高破胶程度、形成导流能力通道等五个方面提...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三叠系储层物性差、喉道半径小、填隙物含量高等特点,提出了前置酸压裂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酸溶蚀与岩石反应提高储层渗透性、抑制粘土矿物膨胀、溶解压裂液滤饼及残胶、提高破胶程度、形成导流能力通道等五个方面提高单井产能。在室内对前置酸配方、酸液与压裂液的配伍性进行试验研究,对现场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与陇东三叠系低渗储层特点相适应的前置酸压裂工艺,共试验13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酸 加砂压裂 液体性能 评价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储层增注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顾燕凌 何举涛 +1 位作者 樊红旗 何志英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西峰油田是近年来国内发现的少有的几个整装油田之一,对长庆油田上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欠注水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及高效开发。根据西峰油田长8储层特征和注水现状,分析了... 西峰油田是近年来国内发现的少有的几个整装油田之一,对长庆油田上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欠注水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及高效开发。根据西峰油田长8储层特征和注水现状,分析了注水压力升高原因,对前期增注工艺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近几年在西峰油田长8储层开展了氧化型深部酸化增注工艺试验,并对压裂增注工艺进行了改进,取得明显效果,油田开发形势得到一定改善。通过对2种增注工艺的适应性、优缺点及措施效果的评价,提出了西峰油田下一步增注工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增注 压裂 深部酸化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酸化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顾燕凌 向蓉 何志英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4期65-68,共4页
针对西峰油田长8油藏低渗、细孔喉、砂岩泥质含量高等储层特点,分析了储层堵塞的原因,通过理论及试验优化出了本区块酸化增产的酸液配方。使用土酸酸化角井成功率相对较高,边井成功率低,复合有机酸酸化增产技术从应用效果看好于土酸酸化... 针对西峰油田长8油藏低渗、细孔喉、砂岩泥质含量高等储层特点,分析了储层堵塞的原因,通过理论及试验优化出了本区块酸化增产的酸液配方。使用土酸酸化角井成功率相对较高,边井成功率低,复合有机酸酸化增产技术从应用效果看好于土酸酸化,为该地区措施提高单井产量积累了一定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低渗透 堵塞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的高温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建方 陆红军 +4 位作者 慕立俊 赵传峰 顾燕凌 姬振宁 鲁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13,322,共6页
评价了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压裂液在90~180℃的流变性与伤害特征。该稠化剂水不溶物含量低于1.1%,用于180℃储层的加量为0.60%,基液黏度88.6 mPa.s,交联液在170 1/s剪切100 min后的黏度大于50 mPa.s。0.25%交联液100℃时的储能... 评价了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压裂液在90~180℃的流变性与伤害特征。该稠化剂水不溶物含量低于1.1%,用于180℃储层的加量为0.60%,基液黏度88.6 mPa.s,交联液在170 1/s剪切100 min后的黏度大于50 mPa.s。0.25%交联液100℃时的储能模量为2.451 Pa,大于0.50%羟丙基瓜尔胶(HPG)交联液的0.7265Pa。CMHPG交联液在低破胶剂浓度下即可快速破胶水化,残渣含量为194~225 mg/L,不到HPG的1/2。CMHPG和HPG交联液对储层岩心的伤害率分别为39.8%、52.3%。CMHPG交联液悬砂性能良好。在排量2~6 m3/min时,0.45%CMHPG压裂液基液(用于150℃高温深井)的摩阻系数与0.30%HPG基液(用于70℃地层)相当。与HPG压裂液相比,CMHPG压裂液具有高弹性、高悬砂性及低稠化剂使用浓度、低基液黏度、低伤害、低摩阻的"二高四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 压裂液 流变性 黏弹性 岩心伤害 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储层混合水体积压裂重复改造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建山 陆红军 +4 位作者 杜现飞 齐银 顾燕凌 史成恩 令永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15-520,共6页
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单井产量低,日产量小于1.0t的低产低效井占56.2%。常规重复压裂压裂后的油井增产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压裂后增产幅度小、产量递减速度快、有效期短。针对长庆油田华庆区块超低渗透储层油井的重... 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单井产量低,日产量小于1.0t的低产低效井占56.2%。常规重复压裂压裂后的油井增产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压裂后增产幅度小、产量递减速度快、有效期短。针对长庆油田华庆区块超低渗透储层油井的重复改造,将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应用于老井重复压裂中,形成了老井混合水体积压裂配套工艺技术,并在考虑井网和注水条件下,进行体积压裂理论与多级暂堵多缝压裂理论的结合研究。室内工艺优化结果和9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措施后油井的平均单井日增油量2.81t。截至目前,平均单井有效生产天数达252天,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运用,为超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体积压裂 混合水压裂 增产机理 多级暂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重复压裂缝内转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樊红旗 顾燕凌 +3 位作者 刘运强 马国良 苏金平 侯宝成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共3页
多年来的油藏工程研究、现场生产动态及措施效果分析证明,改变水力压裂裂缝方位可明显提高油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为实现这一技术目标,从2003年开始,在陇东油田华152区长3油藏进行了缝内转向压裂工艺试验,并在华152区南部排状注水区域... 多年来的油藏工程研究、现场生产动态及措施效果分析证明,改变水力压裂裂缝方位可明显提高油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为实现这一技术目标,从2003年开始,在陇东油田华152区长3油藏进行了缝内转向压裂工艺试验,并在华152区南部排状注水区域进行了整体缝内转向压裂改造,措施后增产效果明显。通过对嵌入式人工裂缝实时监测结果的分析,可判断缝内转向压裂的暂堵剂用量是否合适,对下步施工参数的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重复压裂 缝内转向 转向剂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识别及堵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齐银 郑刚 +3 位作者 姬振宁 白晓虎 陆红军 顾燕凌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2期47-50,4+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井网开发,1口水平采油井对应多口配套注水井,生产过程中部分井水淹损失产能,为了快速识别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恢复水平井单井产能,通过分析对应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利用模糊聚类...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井网开发,1口水平采油井对应多口配套注水井,生产过程中部分井水淹损失产能,为了快速识别注水开发水平井水淹类型,恢复水平井单井产能,通过分析对应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利用模糊聚类法判断水平井来水方向,基于储层物性、改造措施类型、渗流特征等建立了油藏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确定最佳堵水时机、堵剂用量、施工参数等。矿场试验表明模糊聚类法可以确定优势来水方向,优化的堵水调剖参数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水淹 工程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机械抽油系统机、杆、泵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晓茸 杨志伟 +1 位作者 赵国良 顾燕凌 《石油工程建设》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长庆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产油田,其开发基本采用定向井、丛式井组方式,油井全部采用机械采油方式生产,因此长庆油田在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特殊性。文章结合现场生产数据、根据经验及相关理论,从机、杆、泵的型... 长庆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产油田,其开发基本采用定向井、丛式井组方式,油井全部采用机械采油方式生产,因此长庆油田在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特殊性。文章结合现场生产数据、根据经验及相关理论,从机、杆、泵的型号、技术参数、尺寸、性能等方面,阐述了长庆油田使用这些采油机具进行采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特种泵的需求也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抽油杆 抽油泵 使用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剩余油压裂挖潜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苏良银 卜向前 +3 位作者 达引朋 黄婷 顾燕凌 段鹏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56-6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某特低渗透油藏纵向上主要发育K1、K2两层,层内隔夹层发育。但经历20多年的开发后,受层间隔夹层和非均质性影响,前期采用以老裂缝充填和延伸为主的重复压裂工艺动用层间剩余油不明显,措施后含水率上升且单井增油量逐年下降... 鄂尔多斯盆地某特低渗透油藏纵向上主要发育K1、K2两层,层内隔夹层发育。但经历20多年的开发后,受层间隔夹层和非均质性影响,前期采用以老裂缝充填和延伸为主的重复压裂工艺动用层间剩余油不明显,措施后含水率上升且单井增油量逐年下降。基于储层剩余油分布类型,剖析了储层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界限和增产潜力,开展了储层纵向上地应力和储层物性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比评价了影响重复压裂裂缝高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力喷射器+K344单底封"重复压裂工艺,并应用全三维压裂软件优化了储层关键参数。在某区特低渗透油藏现场应用10口井,试验井日产油是投产初期的近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薄互层 纵向剩余油 重复压裂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白马南区裂缝发育储层合理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锋 石海霞 顾燕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
白马南区为西峰油田重点区块之一,该区具有裂缝系统发育,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CT扫描等分析结合生产验证表明,该区裂缝与天然隐裂缝均比较发育,微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的作用,天然隐裂缝易注入水使沿单... 白马南区为西峰油田重点区块之一,该区具有裂缝系统发育,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CT扫描等分析结合生产验证表明,该区裂缝与天然隐裂缝均比较发育,微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的作用,天然隐裂缝易注入水使沿单方向突进,形成暴性水淹,开发效果变差。通过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裂缝线状注水方式结合超前注水技术与压裂改造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单井的产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裂缝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活性酸酸化增注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顾燕凌 陆红军 +5 位作者 李建山 王建麾 吴甫让 何衡 董立全 范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3,116,共4页
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方式的影响,镇北、华庆油田部分井投注后达不到配注要求.依据对超低渗欠注区块储层物性及目前注水现状的分析,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酸液配方体系,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所研制的酸液体系可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通过... 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方式的影响,镇北、华庆油田部分井投注后达不到配注要求.依据对超低渗欠注区块储层物性及目前注水现状的分析,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酸液配方体系,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所研制的酸液体系可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通过酸液驱替可以有效消除注水对岩心造成的伤害,渗透率得以恢复.15口井现场酸化增注试验措施有效率达到93.3%,平均注水压力下降2.9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量15 m3,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增注措施 活性酸 酸化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