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下乡背景下农业用工模式的变迁
1
作者 韩宜铮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89,共3页
资本化农业转型后,农业雇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如何化解资本劳动雇佣难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基于新疆泉村的调查,研究发现,资本下乡后,规模用工呈现出流动性、组织化特... 资本化农业转型后,农业雇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如何化解资本劳动雇佣难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基于新疆泉村的调查,研究发现,资本下乡后,规模用工呈现出流动性、组织化特征,分别形成了“领工+外地雇工”与“带工+本地雇工”的组织结构。下乡资本在适应性改造中通过对内秉持乡土逻辑,对外顺应经济逻辑的策略行为,解决了短期资本的用工困境。但从长远来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本地用工数量与质量难题。研究认为,农业规模用工并非遵循经济学劳动力供给规律,而是需要立足乡土社会,挖掘规模用工的社会化困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组织化用工 社会基础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与互惠:现代化进程中多民族生计互嵌结构的生成
2
作者 韩宜铮 马成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7,共13页
新疆天山北部的泉村作为一个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形成的多民族村落,在土地经营策略调整与转型的背景下,融入市场化经济体系中,进而生成了多民族互惠共生的生计互嵌结构。泉村的劳动互惠实践表明,市场对传统乡土关系的重新整合,激活了村庄... 新疆天山北部的泉村作为一个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形成的多民族村落,在土地经营策略调整与转型的背景下,融入市场化经济体系中,进而生成了多民族互惠共生的生计互嵌结构。泉村的劳动互惠实践表明,市场对传统乡土关系的重新整合,激活了村庄内部的互助传统和集体观念,形成了具有种养结合的生计合作、互惠式用工结构以及小组协作市场化分工等特征,呈现出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状态的民族关系。泉村互嵌式生计结构的生成,是国家在场下以劳动团结为核心的各民族互惠共生,也是各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梳理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互惠互助机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互嵌 互惠共生 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与区隔:农业转型过程中人口流动与阶层分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宜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50,共13页
农业规模化转型与农地土地加速流转带动了人口的流动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通过泉村的案例调查发现,农民对农业规模化转型表现出不适应,呈现出规模化经营与小农经营的张力,在这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完全离乡也不愿放弃土地依附,而是被迫卷入... 农业规模化转型与农地土地加速流转带动了人口的流动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通过泉村的案例调查发现,农民对农业规模化转型表现出不适应,呈现出规模化经营与小农经营的张力,在这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完全离乡也不愿放弃土地依附,而是被迫卷入到资本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当中。频繁的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出现明显的阶层分化,上层农民与下层农民出现了空间与心理上的区隔,这种区隔也加大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张力。面对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困境,首先,需要构建组织化的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民的组织化。其次,要发展服务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最后,面对传统村庄共同体的解构,需要再造新的村庄共同体,弥合农村社会的分化与失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土地流转 人口流动 阶层分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