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干及老化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霍平慧 李剑峰 +2 位作者 师尚礼 张淑卿 赵文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4,共7页
以陇东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测定室温贮藏与高温老化处理后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5.72%含水量的超干处理综合表现最优,该处理下室温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 以陇东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测定室温贮藏与高温老化处理后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5.72%含水量的超干处理综合表现最优,该处理下室温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较对应CK(室温贮藏的未超干种子)高28.91%、30.02%和66.06%,可溶性糖含量、APX活性高22.85%、76.21%,而MDA含量仅为CK的50.15%,TTC相对减少量为CK的95%;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较对应CK(老化处理未超干种子)高26.31%、23.19%和67.09%,可溶性糖含量、APX活性分别高39%、115.27%,MDA含量仅为CK的52.32%,TTC相对减少量为CK的93.05%。说明5.72%种子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使苜蓿种子活力保持在较高状态,对苜蓿种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超干处理 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对超干处理紫花苜蓿种子出苗和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霍平慧 师尚礼 +1 位作者 李剑峰 张淑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5-660,共6页
为探明碱处理对超干种子出苗和成苗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陇东"(Medicago sativa L."Longdong")为试验材料,以NaHCO3和Na2CO3按9︰1摩尔比的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 mmol.L-1、2 mmol.L-1、5 mmol.L-1、15 mmol.... 为探明碱处理对超干种子出苗和成苗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陇东"(Medicago sativa L."Longdong")为试验材料,以NaHCO3和Na2CO3按9︰1摩尔比的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 mmol.L-1、2 mmol.L-1、5 mmol.L-1、15 mmol.L-1和25 mmol.L-1 5个碱处理梯度下对未进行超干处理的种子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明显胁迫效应并达到"陇东"耐受极限的碱处理浓度为15 mmol.L-1。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对初始含水量为9.03%的"陇东"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干燥处理,将种子含水量分别降至7.09%、6.93%、6.36%、5.72%、5.46%、5.18%和4.97%,并在15 mmol.L-1碱胁迫浓度下进行盆栽沙培试验,以未进行超干处理的种子(含水量9.03%)为对照,比较各含水量种子在中性(pH7.0)和碱性环境下的出苗与成苗情况。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下含水量为6.93%~5.72%的超干种子及其幼苗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7 d的幼苗存活率、17 d的幼苗株高和23 d的单株叶片数分别高出对照18.18%~22.73%、16.79%~32.49%和15.65%~29.41%;而含水量为6.36%~5.46%的超干种子形成的幼苗对碱胁迫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好,7 d的幼苗存活率和17 d的幼苗株高分别高出对照11.30%~30.66%和1.64%~34.64%,23 d的叶片数为对照的79.32%~98.24%。表明适度超干处理作为种子预处理方式,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出苗及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超干处理种子 碱胁迫 含水量 出苗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超干贮藏对中性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和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霍平慧 李剑峰 +1 位作者 师尚礼 张淑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82,共8页
采用硅胶干燥法对陇东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干燥处理,并于室温下贮藏1年后进行盐胁迫沙培试验,以探明种子超干贮藏对植株生长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适当超干处理并贮藏后,种子出苗率提高53.33%~66.67%,60d时植株叶片数提高14.... 采用硅胶干燥法对陇东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干燥处理,并于室温下贮藏1年后进行盐胁迫沙培试验,以探明种子超干贮藏对植株生长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适当超干处理并贮藏后,种子出苗率提高53.33%~66.67%,60d时植株叶片数提高14.02%~58.34%,根体积提高36.22%~194.22%,根长提高13.75%~18.66%,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1.5%~36.81%,而MDA含量降至对照的18.09%~74.51%,各处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与种子含水量间规律性较弱,趋势不明显;轻度干燥处理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增加,而含水量的继续下降则降低了生物量;各处理植株的根系活力(4.59%含水量处理除外)和根瘤数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说明适度含水量的超干贮藏促进了中性盐胁迫下种子的萌发以及植株叶片和根系生长,增强了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并降低了其遭受逆境胁迫的程度,但对根瘤的产生并无促进作用甚至影响了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紫花苜蓿 生长 叶绿素 MDA 可溶性糖 根系活力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超干贮藏对紫花苜蓿前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平慧 李剑峰 +1 位作者 师尚礼 张淑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1-176,267,共7页
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对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使其含水量由9.03%(CK)分别降至7.09%~4.59%共八个不同含水量水平,用铝箔纸密封,常温下贮藏1年后,采用沙培盆栽试验,研究种子超干贮藏... 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对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使其含水量由9.03%(CK)分别降至7.09%~4.59%共八个不同含水量水平,用铝箔纸密封,常温下贮藏1年后,采用沙培盆栽试验,研究种子超干贮藏对苜蓿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干贮藏后,紫花苜蓿种子的出苗数、植株的株高比CK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播种第30天时,含水量为6.36%~4.59%处理种子的出苗数较CK提高25%~50%;播种第60天时,种子含水量为6.36%~5.46%处理的植株株高较CK提高11.02%~15.68%,各超干处理种子的植株MDA含量仅为CK的44.92%~70.29%;所有处理植株的根体积、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仅为CK的55.36%~89.29%、63.06%~88.05%、50.71%~76.69%和63.35%~97.86%;除4.59%含水量处理的叶片数和5.18%含水量处理的根瘤数与CK比差异不显著,其它各处理的单株叶片数与根瘤数均显著低于CK,其中各超干处理的根瘤数仅为CK的63.00%~92.56%。说明超干贮藏能够提高苜蓿种子的出苗数、植株的株高和耐受性,但降低了植株的生物量及根体积,并影响了叶片生长及根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子超干处理 幼苗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酸度水平下亚铁离子对苜蓿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剑峰 张淑卿 +2 位作者 师尚礼 霍平慧 安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0-574,共5页
为探明酸环境和亚铁离子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幼苗各生理特性指标的影响,寻求酸性土壤中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环境亚铁离子浓度区间,于2007年2月以苜蓿品种W525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了酸性(pH=4.5)和弱酸性(pH... 为探明酸环境和亚铁离子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幼苗各生理特性指标的影响,寻求酸性土壤中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环境亚铁离子浓度区间,于2007年2月以苜蓿品种W525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了酸性(pH=4.5)和弱酸性(pH=6)环境中Fe2+(10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和200mg/kg)对苜蓿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铁胁迫共存的环境中,叶绿素含量变化主要由环境酸度引起;根系活力对Fe2+浓度变化更为敏感;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可溶性糖含量和膜透性同时受酸环境和Fe2+浓度的共同影响;酸性环境(pH=4.5)中100 mg/kg的Fe2+含量已达到苜蓿幼苗的耐受极限;弱酸环境(pH=6)下150 mg/kg的Fe2+含量才达到苜蓿幼苗的耐受极限,而50 mg/kg的Fe2+浓度尚能促进的苜蓿生长;10 mg/kg^50 mg/kg的Fe2+含量是苜蓿在两种酸度土壤中共同的最适生长区间,两种酸度环境下该Fe2+浓度范围内的根系活力、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均显著高于100 mg/kg^200mg/kg的Fe2+处理(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酸胁迫 亚铁离子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源物质对内生根瘤菌侵染苜蓿芽苗并在植株体内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剑峰 张淑卿 +2 位作者 师尚礼 苗阳阳 霍平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9-1264,共6页
内生根瘤菌普遍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种子及植株体内,但其在苜蓿体内的运移通道、运移规律及运移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用菌液中分别混合3-吲哚乙酸、LaCl3和其他根瘤菌的胞外聚合物(EPS)(过滤除去活菌菌体)对‘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 内生根瘤菌普遍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种子及植株体内,但其在苜蓿体内的运移通道、运移规律及运移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用菌液中分别混合3-吲哚乙酸、LaCl3和其他根瘤菌的胞外聚合物(EPS)(过滤除去活菌菌体)对‘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Gan Nong 5’)芽苗浸根处理,比较青色荧光蛋白(CFP,cyan fluorescent protein)标记根瘤菌在芽苗体内的运移动态及数量分布,探明内源根瘤菌(分离自宿主植株根瘤)与外源根瘤菌(购自中科院菌种保存中心)在宿主体内的运移差异。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使Rhizobium meliloti.GNf(内源标记菌)在芽苗根和茎内的数量为对照(未添加外源物质的菌液处理)的11.43和1.71倍。50mg·L^(-1)的LaCl_3使根内R.meliloti GNf和S.meliloti 12531f(外源标记菌)的菌体增加656.83%和303.19%,且使S.12531f在茎内的菌体仅为对照的3.64%。IAA处理使芽苗根内R.GNf和S.12531菌体增加18.34和12.11倍,使茎中S.12531增加163.09%,但R.GNf降低为对照的75.45%。IAA处理能降低芽苗子叶内R.GNf数量至对照的4.13%,表明三种外源物均能增加标记菌在芽苗根系中的数量。无外源物时,标记菌在芽苗各部位的数量差异表明,根瘤菌由根系向茎和子叶的运移通道存在仅允许内源菌通过的选择性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根瘤菌 紫花苜蓿 迁移动态 3-IAA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内生根瘤菌分布部位与数量变化动态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剑峰 张淑卿 +1 位作者 师尚礼 霍平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0-1205,共6页
为探明根瘤菌在苜蓿植株及其种子内的分布规律,对苜蓿植株及种子各部位在不同生育期内生根瘤菌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植株内根瘤菌的分布和数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很大异质性。空间分布上,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根... 为探明根瘤菌在苜蓿植株及其种子内的分布规律,对苜蓿植株及种子各部位在不同生育期内生根瘤菌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植株内根瘤菌的分布和数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很大异质性。空间分布上,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根瘤菌数量随植株光合产物源-库的运输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绝大部分内生根瘤菌分布于植株的根系,并主要分布于毛根,在主根内主要存在于表皮和皮层,中柱分布较少;在植株地上部分,内生根瘤菌主要在营养期末分布于花芽[8.6~9.6×103cfu·g-1(FW)],在蕾期和花期分布于雌蕊子房的子房壁,在结荚期分布于荚果果皮(1.07×103cfu·pod-1),在种子成熟期则主要存在于新生的种子中;茎内的根瘤菌数量在营养期和结荚期不足2×102cfu·g-1(FW),而在蕾期和花期完全绝迹;叶片内则始终不存在根瘤菌。在时间上,结荚期根、荚果皮内的根瘤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花内各器官(不包括花梗)在授粉后根瘤菌数量迅速增加;由子房向荚果发育的过程中,子房壁和胚珠内的根瘤菌数量随时间呈对数增长;胚珠在受精后即存在有内生根瘤菌,并且幼嫩种子内生根瘤菌数量远高于受精胚珠,证明内生根瘤菌能被转运并定殖在发育早期的种子中。两个苜蓿品种成熟种子在收获120d后,根瘤菌数量比刚收获时分别增加131.46倍("陇东")和11.76倍("游客"),说明根瘤菌进入种子后,仍然有一个继续繁殖增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内生根瘤菌 生育期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根瘤菌在苜蓿芽苗与种子内的数量及优势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淑卿 李剑峰 +1 位作者 师尚礼 霍平慧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5,共6页
比较了内生根瘤菌在11个苜蓿品种种子和芽苗中的存在部位与数量,并对游客苜蓿胚珠、幼嫩种子及芽苗内的根瘤菌含量和在可检出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间根瘤菌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分布部位和比例基本... 比较了内生根瘤菌在11个苜蓿品种种子和芽苗中的存在部位与数量,并对游客苜蓿胚珠、幼嫩种子及芽苗内的根瘤菌含量和在可检出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间根瘤菌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分布部位和比例基本一致,即主要存在于种皮内,而在子叶及胚中分布极少;游客苜蓿胚珠受精后开始有根瘤菌存在,含量随种子的发育而增大。种子储存1年后较刚收获时根瘤菌含量增加6.85倍,杂菌数量仅增大1.57倍;苜蓿芽苗中根瘤菌主要存在于子叶,仅37.24%的根瘤菌存在于茎,分别占其部位总可检出菌(同培养条件下)数的93.18%和76.78%,幼根内无可检出菌。说明在种子发育、储藏和发芽的过程中,根瘤菌在种子/芽苗中同一生态位下的内生菌菌落中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根瘤菌 苜蓿 芽苗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对苜蓿种子储存后发芽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力玉 张淑卿 +2 位作者 李剑峰 师尚礼 霍平慧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729-735,共7页
为探明微波辐照对苜蓿种子在数年后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室温下储存2a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发芽和盆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胚根伸长量、幼苗生长高度、单株结瘤数、固氮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指标。结果表... 为探明微波辐照对苜蓿种子在数年后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室温下储存2a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发芽和盆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胚根伸长量、幼苗生长高度、单株结瘤数、固氮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发芽15d时,各处理的总发芽率均高于对照,且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发芽11d时,各处理的胚根平均长度均低于对照;40s辐照处理种子形成的幼苗高度、单株结瘤数及幼苗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对照;幼苗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辐照时长为10s时最大;各处理叶片F0和Fv/Fm的变化说明,在室温下储存2a的辐照苜蓿种子形成幼苗后叶片的光能转化效率仍受到一定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种子活力 固氮酶活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苜蓿种子发芽及种带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淑卿 李剑峰 +4 位作者 师尚礼 霍平慧 朱新强 赵文翰 陶茸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3-768,共6页
为探明微波辐射对苜蓿种子萌发和种子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以不同微波功率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长的辐射处理,并测定了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和种带固氮菌纯培养物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800 W、20 s和500 W、40 s的辐射处... 为探明微波辐射对苜蓿种子萌发和种子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以不同微波功率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长的辐射处理,并测定了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和种带固氮菌纯培养物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800 W、20 s和500 W、40 s的辐射处理下种子的首日发芽率最高,分别极显著高出对照122%和88.9%(P<0.01),且800 W、20 s和500 W、40 s处理的14 d总发芽率最高,分别高出对照5.51%和3.35%。800 W、24 s和500 W、40 s处理下,发芽4 d的种子胚根分别较对照伸长29.8%和41.9%;种带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对辐射时长较辐射功率更为敏感,两功率辐射下的短期处理能够明显提高种带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超过32 s的处理则会使固氮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800 W、24 s处理下种子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出对照1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活力 微波辐射 乙炔还原法 固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苜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静 师尚礼 +2 位作者 齐广平 霍平慧 高怀阳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48-52,共5页
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季节降雨和灌溉量的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深层剧烈,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2)2485.84m3/hm2灌... 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季节降雨和灌溉量的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深层剧烈,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2)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最高,达126.82cm,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高度最低,为104.38cm,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叶量丰富,茎叶比最小;(3)盛花期刈割时,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比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1.21%,比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24.48%。因此,1988.67m3/hm2的灌溉量可使苜蓿叶量丰富、产草量高,并可节约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土壤含水量 苜蓿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选育耐药高效溶磷苜蓿根瘤菌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剑峰 张淑卿 +1 位作者 师尚礼 霍平慧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1-1076,共6页
为获得高效溶磷,同时具备卡那霉素和青霉素双抗药性的根瘤菌突变株,以苜蓿根瘤菌L-5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优化,考察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溶磷量和结瘤特性。经微波(600 W,30 s)诱变,得到5株具备较高溶磷能力... 为获得高效溶磷,同时具备卡那霉素和青霉素双抗药性的根瘤菌突变株,以苜蓿根瘤菌L-5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优化,考察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溶磷量和结瘤特性。经微波(600 W,30 s)诱变,得到5株具备较高溶磷能力的双耐药突变株LW59、LW81、LW104、LW107、LW135。多次传代试验证明,LW107是稳定的高效溶磷双耐药突变株。突变株LW107具备对卡那霉素100 mg/L和青霉素300 mg/L的抗性,14 d的溶磷量达到16.67 mg/L,较原始菌株提高112.59%,固氮酶活性高于原始菌株11.7%。经植株回接试验证明,突变株结瘤能力与原始菌株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微波诱导 溶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