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本构模型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6
1
作者 陶海冰 刘干斌 +2 位作者 谢康和 邓岳保 尹铁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7-1085,共9页
考虑饱和土体先期固结压力随温度变化情况,对非等温条件下土体e–lgp曲线上点的移动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饱和黏土的非线性热弹性本构模型,并开发编制了TSDSS有限元程序。同时,开展了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模型试验的T... 考虑饱和土体先期固结压力随温度变化情况,对非等温条件下土体e–lgp曲线上点的移动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饱和黏土的非线性热弹性本构模型,并开发编制了TSDSS有限元程序。同时,开展了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模型试验的TSDSS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且能从机理上反映热排水固结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土体导热系数越大或渗透系数越小,热排水固结过程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峰值越大;渗透系数越小,热排水固结越慢;导热系数越大,热排水固结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结 模型试验 非线性弹性 竖井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耦合效应的竖井地基固结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陶海冰 谢康和 +2 位作者 刘干斌 黄大中 邓岳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94-500,共7页
针对塑料排水板(PVD)安装热源能提升PVD性能、加速竖井地基固结这一工程现象,基于热-水-应力(T-H-M)三场全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来模拟利用热源进行地基处理新技术(PVTD)。首先,以微分形式与等效弱形式分别给出T-H-M耦合控制方程,并推导出... 针对塑料排水板(PVD)安装热源能提升PVD性能、加速竖井地基固结这一工程现象,基于热-水-应力(T-H-M)三场全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来模拟利用热源进行地基处理新技术(PVTD)。首先,以微分形式与等效弱形式分别给出T-H-M耦合控制方程,并推导出其有限元方程组。然后在多场耦合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饱和土的T-H-M全耦合模型,并通过与已有解析解比较,验证了模型正确性。最后,对一个经典有涂抹区的竖井地基算例,分不耦合温度(UT)、耦合温度但不考虑其对饱和土物性影响(CT)、耦合温度考虑温度对饱和土渗透性影响(CTP)3种情况进行固结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热源竖井地基,CT情况下由于热源产生的附加孔隙水压力,固结速度略有下降;CTP情况下,由于热源有效改善涂抹区的渗透性能,竖井地基固结速率明显加快。上述研究结论从理论上较好地阐明了PVTD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应力三场耦合 热固结 竖井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力作用下两相饱和介质二维位移场Green函数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伯阳 丁翠红 +1 位作者 陈禹 陶海冰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69-874,共6页
 由于工程场地的对称性,集中力作用下的位移场Green函数在土力学、地震工程学和动力基础方面的应用需以二维模型出现· 在理论推导上Green函数的二维模型要比三维模型复杂· 根据丁伯阳等人已得到的三维位移场中集中力作用...  由于工程场地的对称性,集中力作用下的位移场Green函数在土力学、地震工程学和动力基础方面的应用需以二维模型出现· 在理论推导上Green函数的二维模型要比三维模型复杂· 根据丁伯阳等人已得到的三维位移场中集中力作用下两相饱和介质位移场Green函数,采用DeHoop与Manolis给出的沿x3方向在无穷域积分方法,得到了集中力作用下两相饱和介质二维位移场Green函数· 相比已有的工作,所得结果不仅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力 两相饱和介质 二维Green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干斌 范高飞 +2 位作者 陶海冰 尹铁锋 邓岳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8-456,共9页
设计竖井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选取宁波地区典型软黏土,在室温和水热循环温度70℃下分别开展排水固结和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分析加热、分级堆载、恒载降温阶段各测点的温度、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排水固结... 设计竖井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选取宁波地区典型软黏土,在室温和水热循环温度70℃下分别开展排水固结和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分析加热、分级堆载、恒载降温阶段各测点的温度、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排水固结法可加速地基模型的固结速率,固结度达到90%所需时间较排水固结法所需时间减少;经过温度历史后,地表最终沉降量增加,土的抗剪强度有所提高,增强软基处理效果。在试验基础上,分析热排水固结法作用机理,结合已有先期固结压力随温度变化理论,按e-lgp曲线法建立热排水固结法的沉降计算公式,并对竖井模型地表沉降进行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初步验证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排水固结 模型试验 竖井地基 e-lgp曲线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饱和软黏土累积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干斌 范思婷 +2 位作者 陈斌 陶海冰 叶俊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8-1245,共8页
通过开展饱和软黏土温控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下土的不排水累积变形、孔压、阻尼比及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温度、初始静偏应力、围压、超固结比等影响的应变模型,并获得了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的... 通过开展饱和软黏土温控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下土的不排水累积变形、孔压、阻尼比及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温度、初始静偏应力、围压、超固结比等影响的应变模型,并获得了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的累积塑性变形、孔压、阻尼比及动弹性模量有较大影响,土体的累积塑性应变、孔压、阻尼比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动弹性模量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土体表现出热硬化特征;在不同温度作用下,考虑温度影响的应变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可用于预测同一试验工况下任意温度时土的累积塑性应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动三轴试验 温度效应 应变模型 累积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地基固结二维等效分析方法考评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岳保 刘干斌 +1 位作者 陶海冰 谢康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01-606,共6页
平面应变二维等效分析方法是竖井地基固结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了该法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六种具体的二维等效转换公式。然后,以成层土竖井地基算例和未打穿竖井地基算例,分别对不同转换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考评。结果发现:地基... 平面应变二维等效分析方法是竖井地基固结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了该法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六种具体的二维等效转换公式。然后,以成层土竖井地基算例和未打穿竖井地基算例,分别对不同转换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考评。结果发现:地基土成层性对二维等效方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有较显著影响,而竖井未打穿情况的影响不明显;在本文算例参数取值情况下,各种方法的误差情况差别较大,其最大误差达35%;Chai方法和Tran方法得到的固结度计算结果相对可靠,其最大误差在10%以内。另外还发现,Chai方法考虑的因素较全面,操作过程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其计算结果相对可靠且计算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竖井地基 有限元分析 二维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波在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 被引量:3
7
作者 郑荣跃 刘干斌 +1 位作者 邓岳保 陶海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39-843,共5页
基于Biot波动理论,建立了饱和多孔热弹性波动方程,研究了SV波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问题。在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推导了饱和多孔介质自由边界上P1波、P2波、T波及S波反射系数的表达式。通过算例讨论了频率和排水条件对4种波反射系数的影响... 基于Biot波动理论,建立了饱和多孔热弹性波动方程,研究了SV波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问题。在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推导了饱和多孔介质自由边界上P1波、P2波、T波及S波反射系数的表达式。通过算例讨论了频率和排水条件对4种波反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1波中出现明显的低频放大作用,不排水工况更为明显;P2波反射系数较小,且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相对于P,S波,T波的反射系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波 饱和多孔 热弹性介质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场地上杭州地铁隧洞开挖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丁伯阳 陶海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3-698,共6页
根据杭州市4000多个综合钻孔资料,利用MapX组成的计算机虚拟场地,并在其上集成了ABAQUS等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对正在建设的杭州市地铁1#线上任意处,在计算机上点击鼠标后,即进行隧洞、衬砌的应力、应变分析与地面沉降计算。由于分析、计... 根据杭州市4000多个综合钻孔资料,利用MapX组成的计算机虚拟场地,并在其上集成了ABAQUS等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对正在建设的杭州市地铁1#线上任意处,在计算机上点击鼠标后,即进行隧洞、衬砌的应力、应变分析与地面沉降计算。由于分析、计算能随时随地地快速进行,故能同监理数据对照。对保证工程安全施工有较大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场地 地铁开挖 应力分析 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水位下降引发的软土层三维轴对称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大中 谢康和 +1 位作者 王玉林 陶海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1-818,共8页
基于Biot轴对称三维固结理论,建立有限区域内水位均匀下降引发的软土层固结模型。利用Gibson—McNamee位移函数方法,对耦合固结方程进行解耦,结合Laplace变换和Hankel变换,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计算软土层变形和内部孔隙水压力的解... 基于Biot轴对称三维固结理论,建立有限区域内水位均匀下降引发的软土层固结模型。利用Gibson—McNamee位移函数方法,对耦合固结方程进行解耦,结合Laplace变换和Hankel变换,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计算软土层变形和内部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与PLAXIS软件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答的正确性。基于水位均匀下降时的解答,推导水位不均匀下降时的土体固结计算方法。根据解析解分析水位下降范围和土体泊松比对土层固结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位下降范围的增大和土体泊松比的减小,土层的沉降速率越来越快,竖向沉降、径向位移逐渐增大,土层内部初期的超静孔压上升幅度越来越大;竖向沉降影响范围为降水范围的2~3倍,径向位移最大位置为降水范围的1-2倍,受土体泊松比影响很小;与无限大范围水位下降情况相比,有限范围内水位下降引发的土层固结有显著的竖向沉降差异和径向位移,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考虑降水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区域 水位下降 位移函数 轴对称固结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等温管道流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高飞 刘干斌 +2 位作者 黎明 尹铁锋 陶海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14-618,共5页
针对新技术热排水固结法,采用非等温管道流模拟竖井中U型导热管的传热过程,考虑温度对竖井扰动区和未扰动区渗透性的影响,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法的有限元模型。以热排水固结软基处... 针对新技术热排水固结法,采用非等温管道流模拟竖井中U型导热管的传热过程,考虑温度对竖井扰动区和未扰动区渗透性的影响,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竖井地基热排水固结法的有限元模型。以热排水固结软基处理原型试验为例,重点分析了模型耦合、部分耦合和不耦合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固结度。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排水固结法的不耦合模型,部分耦合模型下因温度产生的孔压增量延缓了地基固结的发展,固结速率有所减慢;耦合模型下温度虽也产生一定的孔压增量,但温度有效地改善了竖井涂抹区土的渗透特性,地基的固结速率加快,固结周期缩短,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排水固结 竖井地基 渗透特性 非等温管道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层层序表集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陆文哲 陶海冰 +1 位作者 朱益军 刘干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5-592,共8页
钻孔样本间因存在地层层序不一致而导致无法确定建模时各地层拓扑关系,是采用钻孔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难点。拟通过下述方法解决这一难点:在已知的主地层层序表情况下,由主地层层序表结合钻孔信息推测出其他地层层序表,建立地层层序... 钻孔样本间因存在地层层序不一致而导致无法确定建模时各地层拓扑关系,是采用钻孔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难点。拟通过下述方法解决这一难点:在已知的主地层层序表情况下,由主地层层序表结合钻孔信息推测出其他地层层序表,建立地层层序表集,再通过运用空间分析的手段来确定钻孔样本与各张地层层序表的归属关系,采用最大数目地层连接法来自动确定两个地层层序表间相互连接关系,并得到合并表;然后结合这种连接法,将全部地层层序表合并为一张最终地层层序表,从而确定所有地层拓扑关系;所有钻孔数据按照最终表进行标准化,之后运用表面建模方法进行三维地层建模。在诸永高速公路K120+030~K120+300段滑坡区域的三维地层建模中,运用该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层 钻孔 地层层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渗效应的有限热源固结近似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迪 郑荣跃 +3 位作者 刘干斌 陶海冰 钱峰 黄勇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通过建立考虑热渗效应和热流固耦合效应的饱和土体固结方程,研究了无限长圆柱热固结问题.利用Fourier和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给出了热固结问题的解析解;然后对空间内无限长圆柱形热源问题进行研究,得到非等温条件下柱体周围饱和土体... 通过建立考虑热渗效应和热流固耦合效应的饱和土体固结方程,研究了无限长圆柱热固结问题.利用Fourier和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给出了热固结问题的解析解;然后对空间内无限长圆柱形热源问题进行研究,得到非等温条件下柱体周围饱和土体温度、孔隙水压力的近似解,并总结其规律,分析了热渗系数、固结系数对温度作用下土体固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圆柱形热源 热固结 热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金衢公路K103滑坡成灾机制及综合治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益军 王金昌 +1 位作者 陶海冰 项颖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8-61,102,共5页
大型复杂滑坡是山区公路边坡开挖颇为棘手的防护对象。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滑坡是一个典型的潜伏型岩质滑坡,体积约1.60×106m3,其成灾机制较为复杂,受公路运营条件限制,工程治理颇为棘手。通过GIS与钻孔分析,并结合定量评价,确定滑... 大型复杂滑坡是山区公路边坡开挖颇为棘手的防护对象。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滑坡是一个典型的潜伏型岩质滑坡,体积约1.60×106m3,其成灾机制较为复杂,受公路运营条件限制,工程治理颇为棘手。通过GIS与钻孔分析,并结合定量评价,确定滑坡蠕动状态,为大型复杂滑坡制定了综合治理对策,颇值得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极限平衡 地理信息系统 稳定分析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超长单桩沉降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蓓 陶海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18期24-27,共4页
在单桩沉降计算所采用的荷载传递函数法中,引入描述桩土相对位移与桩土间剪应力之间关系的Boxlucasl函数。接着通过推导得出在改进的荷载传递函数法下的基本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微分方程的具体算例进行求解,得到... 在单桩沉降计算所采用的荷载传递函数法中,引入描述桩土相对位移与桩土间剪应力之间关系的Boxlucasl函数。接着通过推导得出在改进的荷载传递函数法下的基本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微分方程的具体算例进行求解,得到桩身位移、桩周土体位移与桩土相对位移沿桩身的变化。结合具体算例将数值解与传统线性荷载传递函数法得到的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解的合理性,分析了Boxlucasl函数中的参数变化对有效桩长与桩顶荷载关系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桩 有效桩长 桩土相对位移 荷载传递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环境静压群桩管桩施工措施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华桥 陶海冰 +2 位作者 卢玉华 刘子振 单华峰 《建筑施工》 2022年第5期913-916,共4页
分析了群桩管桩压桩路线、压桩速度和防挤沟与应力释放孔的工程效果。结果表明:群桩压桩路线应优先采用先中间再外围,然后是整排向一侧推进,如果兼有间隔压桩效果会更好;压桩速度越快,桩位水平偏位越多,当压桩速度超过7根/d,桩位水平偏... 分析了群桩管桩压桩路线、压桩速度和防挤沟与应力释放孔的工程效果。结果表明:群桩压桩路线应优先采用先中间再外围,然后是整排向一侧推进,如果兼有间隔压桩效果会更好;压桩速度越快,桩位水平偏位越多,当压桩速度超过7根/d,桩位水平偏位(≥99.5 mm)占比会降低;根据群桩场地邻近建筑物水平位移控制要求,确定压桩挤土的影响范围;防挤沟和应力释放孔对群桩管桩压桩的挤土效应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桩顶水平偏位、竖向偏位和场地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较小。相关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环境 静压群桩管桩 压桩措施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软弱土条件下的PHC管桩挤土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玉华 刘子振 +1 位作者 陶海冰 单华峰 《建筑施工》 2019年第11期1962-1965,共4页
结合工程实际并通过现场监测,测试在滨海软弱土区域进行PHC管桩压打过程中的四周土体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表明:离压桩位置越近的地基土的侧向位移越大,在影响范围内的孔隙水压力一直升高,压桩结束后,孔隙水压力消散比较缓慢;压... 结合工程实际并通过现场监测,测试在滨海软弱土区域进行PHC管桩压打过程中的四周土体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表明:离压桩位置越近的地基土的侧向位移越大,在影响范围内的孔隙水压力一直升高,压桩结束后,孔隙水压力消散比较缓慢;压桩挤土效应影响范围可取为桩长的0.85倍。通过监测可以确定软弱土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和桩的偏位规律的影响范围,其结果可以指导大面积进行PHC管桩施工时控制桩机的压桩路线、顺序以及桩机间的施工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软弱土 PHC管桩 挤土效应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下挖增层桩顶约束对受荷桩桩身屈曲稳定临界荷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单华峰 夏唐代 +3 位作者 卢玉华 陶海冰 金崇正 杨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9年第5期62-67,共6页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施工过程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桩侧土层对基桩的约束逐渐减小,从而可能引发屈曲失稳。不同的桩顶约束对桩基础的屈曲失稳影响不同。首先,以甘水巷3#组团地下室建设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下挖增层改造的施工工艺;...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施工过程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桩侧土层对基桩的约束逐渐减小,从而可能引发屈曲失稳。不同的桩顶约束对桩基础的屈曲失稳影响不同。首先,以甘水巷3#组团地下室建设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下挖增层改造的施工工艺;之后,引入了不同桩顶约束时的桩身挠曲变形函数,结合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桩土体系总势能方程,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得了既有建筑物下挖增层工况下,不同桩顶约束时,桩基础的屈曲稳定临界荷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桩顶约束对桩基础屈曲稳定临界荷载的影响。得知:随着半波数的增加,桩基础的屈曲临界荷载逐渐收敛,桩顶固定收敛速度最快,铰接次之,弹性嵌固最慢;不同的桩顶约束对桩基础屈曲稳定临界荷载比影响不同,在同一开挖深度下,桩顶固定时,临界荷载比最大,弹性嵌固次之,铰接最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桩顶固定时的临界荷载比缓慢减小,而桩顶嵌固及铰接时的临界荷载比急剧降低;甘水巷3#组团地下室建设工程中,托换桩不发生屈曲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下挖增层 桩顶约束 屈曲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沉桩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玉华 朱兵见 +1 位作者 陶海冰 单华峰 《建筑施工》 202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桩基沉桩施工会造起挤土效应,引起周边地表和建筑物发生隆起变形,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破坏,影响正常使用。结合台州S1线温岭16工区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复合地基沉桩工程,对现场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软黏... 预应力混凝土桩基沉桩施工会造起挤土效应,引起周边地表和建筑物发生隆起变形,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破坏,影响正常使用。结合台州S1线温岭16工区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复合地基沉桩工程,对现场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软黏土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沉桩施工时,对桩周土体扰动程度较管桩偏大;离沉桩位置越近的建筑物隆起变形越大,桩长对变形影响明显;沉桩距离超过桩长3倍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沉桩距离在桩长3倍以内时,通过合理控制沉桩顺序和施工速度,做好建筑物沉降监测,可以有效降低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提出,围绕多因素耦合作用进行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 沉桩施工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典型土层浅层地源热泵模拟
19
作者 陶海冰 《工程技术研究》 2018年第13期5-7,15,共4页
同一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变化行,导致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进行某地区的地源热泵技术研究具有局限性。文章根据杭州地区地质特点并结合热物性指标,概括出简化的浅层地源热泵换热器分层计算模型,探讨了杭州地区常见水文地层不同的深度组... 同一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变化行,导致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进行某地区的地源热泵技术研究具有局限性。文章根据杭州地区地质特点并结合热物性指标,概括出简化的浅层地源热泵换热器分层计算模型,探讨了杭州地区常见水文地层不同的深度组合对换热器的影响,并分析了基于不同形式岩土体热物性平均等效指标的计算模型与实际分层模型的结果,讨论了各等效平均指标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导热系数大的土层在分层组合中占的权重越大,其出水温度越低,每延米换热功率将越高。分层模型与等效模型的出水温度与换热功率均相差不大,等效模型可用于计算地埋管的每延米换热功率,从而简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分层模型 等效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楼板中悬挑工字钢预埋压环设置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从兵 金阳 +1 位作者 陶海冰 蔡梓旭 《建筑施工》 2021年第3期391-393,共3页
针对叠合楼板中如何设置悬挑工字钢预埋压环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在叠合楼板中预埋悬挑工字钢分段式压环的施工工艺。另外对于在叠合楼板现浇层中预埋悬挑工字钢压环的情况提出了2种锚固加固的方法,并作了相关分析计算。此2种方法已在... 针对叠合楼板中如何设置悬挑工字钢预埋压环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在叠合楼板中预埋悬挑工字钢分段式压环的施工工艺。另外对于在叠合楼板现浇层中预埋悬挑工字钢压环的情况提出了2种锚固加固的方法,并作了相关分析计算。此2种方法已在工程中初步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叠合楼板 悬挑工字钢 预埋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