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行为改变的社区垃圾分类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童昕 冯凌 +1 位作者 陶栋艳 冯卡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苑小区开展的社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采用社会实验方法测试了一种创新的社区垃圾分类引导模式,通过追踪居民的投放行为差异,探究不同激励方式对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首先,现场活动在模式推广的早期具有重... 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苑小区开展的社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采用社会实验方法测试了一种创新的社区垃圾分类引导模式,通过追踪居民的投放行为差异,探究不同激励方式对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首先,现场活动在模式推广的早期具有重要意义,而单凭设施规划难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其次,与非正式回收业者合作对实现常态化运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改变现有的城市废物管理体系,引入不同的资金机制,在体现回收和逆向物流服务价值的同时,为生产消费模式的转型提供有效的经济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社会实验 社区方法: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rbanSim的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互动模拟--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史进 童昕 +1 位作者 张洪谋 陶栋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5-1074,共10页
以宜昌市为例,从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基于微观模拟的大尺度城市模型UrbanSim,模拟城市未来的空间动态。结果表明,2010—2015年,宜昌市的人口和就业共同向沿江重点城镇化区域集聚。通过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 以宜昌市为例,从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采用基于微观模拟的大尺度城市模型UrbanSim,模拟城市未来的空间动态。结果表明,2010—2015年,宜昌市的人口和就业共同向沿江重点城镇化区域集聚。通过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的标定,以共享影响因素的形式,突破了UrbanSim在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上分离执行的局限,从微观个体层面实现了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就业空间 互动 UrbanSim 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转型社区行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实验及反思 被引量:10
3
作者 童昕 陶栋艳 +1 位作者 冯凌 文布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从行为研究、治理结构演化和跨尺度协调三方面评述社区行动研究方法,并以北京郊区宏福苑社区(H社区)的垃圾分类实验为例,考察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对塑造居民行为的实际效果,包括居民的实际参与度、习惯建立过程以及居民对各种社区活动的态... 从行为研究、治理结构演化和跨尺度协调三方面评述社区行动研究方法,并以北京郊区宏福苑社区(H社区)的垃圾分类实验为例,考察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对塑造居民行为的实际效果,包括居民的实际参与度、习惯建立过程以及居民对各种社区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反馈,探讨经济激励和场所营建对行为引导和环境意识内化的不同影响。通过与其他采用相同技术系统,但治理机制不同的社区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反思实验过程中地方治理机制的营造过程,指出重塑地方治理机制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阐述社区垃圾分类行动与城市废物管理系统、产品生产消费系统之间的跨尺度协调问题,分析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地方社区行动相结合的可能途径。从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转型的角度,总结社区行动研究方法在参与式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行动方法 行为 治理 垃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区菜市场的生活空间实践看存量时代规划转型现实需求 被引量:3
4
作者 陶栋艳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z1期-,共6页
以菜市场和买菜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传统规划手段采用的以设施为中心的视角转变为以社区和人为中心的视角,关注传统规划中的菜市场与实际生活中的买菜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对J社区和L社区这两个典型社区进行观察和访谈,具体分析了社区... 以菜市场和买菜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传统规划手段采用的以设施为中心的视角转变为以社区和人为中心的视角,关注传统规划中的菜市场与实际生活中的买菜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对J社区和L社区这两个典型社区进行观察和访谈,具体分析了社区尺度上买菜功能空间的特征和居民买菜空间实践的表现,进而反思当前规划范式在存量规划时代的适应性.伴随着愈发多样化的买菜需求,承载买菜职能的功能空间也不断变得更加多样化,而基于居民个体的买菜行动所构建的日常空间实践更表现出弹性化和多层次的特征.因此在城市空间从增量转变为存量的当下,既有的空间规划标准逐渐变得不再适应于城市社会经济的需求,面向未来的规划理念更应从规划设施转变为规划功能,注重因人而异与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市场 生活空间 规划标准 空间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回诗意的栖居|读《空间的诗学》
5
作者 陶栋艳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4期138-139,共2页
“乔治·桑说,我们可以根据向往住在茅屋还是宫殿里来对人进行分类。但问题比这更复杂:有城堡的人梦想茅屋,而有茅屋的人梦想宫殿。更复杂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茅屋时分和宫殿时分。”《空间的诗学》是一本哲学著作。它以现象... “乔治·桑说,我们可以根据向往住在茅屋还是宫殿里来对人进行分类。但问题比这更复杂:有城堡的人梦想茅屋,而有茅屋的人梦想宫殿。更复杂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茅屋时分和宫殿时分。”《空间的诗学》是一本哲学著作。它以现象学为手段,从现代诗歌中获取语言学资料,用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瓦莱里的诗句,用波德莱尔、梭罗、雨果的文字,来描绘对家宅空间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栖居 诗意 茅屋 宫殿 现象学 语言学 时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发展历程、演变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6
作者 陶栋艳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S1期46-52,共7页
从厘清大都市区概念开始,分析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统计标准的演变特征,进而反观我国建立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可行性,结合我国大都市区发展的特殊制度背景,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认为,建立大都市区统计制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 从厘清大都市区概念开始,分析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统计标准的演变特征,进而反观我国建立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可行性,结合我国大都市区发展的特殊制度背景,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认为,建立大都市区统计制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开展大都市区治理的重要依托.从其统计标准来看,密切的通勤联系是划分大都市区的核心指标.反观我国,大都市区空间形态发育较晚,其背后面临行政区划空间尺度、城市行政层级以及政府职能的制度差异,而这一制度特殊性也强化了建立我国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迫切性.当下我国面临大都市区统计制度的空白,应当及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背景,建立适应于我国城市体制的大都市区统计制度,从而为大都市区空间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统计制度 统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