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层相关的CdSe核/壳量子点发光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肖慧 袁曦 +2 位作者 华杰 赵家龙 李海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057,共7页
测量了CdSe/ZnS(3 ML)核/壳结构及CdSe/CdS(3 ML)/ZnCdS(1 ML)/ZnS(2 ML)核/多壳层结构量子点在80~460 K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壳层结构对CdSe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CdSe量子点的发光峰位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 测量了CdSe/ZnS(3 ML)核/壳结构及CdSe/CdS(3 ML)/ZnCdS(1 ML)/ZnS(2 ML)核/多壳层结构量子点在80~460 K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壳层结构对CdSe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CdSe量子点的发光峰位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CdSe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依赖于壳层结构。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在低温和高温部分的热激活能均大于ZnS壳层包覆的CdSe量子点,具有更好的发光热稳定性。此外,在300-460-300 K加热-冷却循环实验中,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永久性损失更少,热抵御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量子点 纳米晶 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肖慧 刘洋 +3 位作者 华杰 袁曦 赵家龙 李海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制备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并研究了Zn/In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在Mn掺杂的Zn-In-S量子点的发光谱中观测到一个600 nm发光带。通过改变Zn/In的量比,掺杂量子点的吸收带隙可从3.76 e V(330 nm)调谐到2.82 e V(440 nm),但6... 制备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并研究了Zn/In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在Mn掺杂的Zn-In-S量子点的发光谱中观测到一个600 nm发光带。通过改变Zn/In的量比,掺杂量子点的吸收带隙可从3.76 e V(330 nm)调谐到2.82 e V(440 nm),但600 nm发光峰的波长只有略微移动。这些掺杂量子点的最长荧光寿命为2.14 ms。当反应温度从200℃增加到230℃时,掺杂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增加并达到最大值;而继续升高温度至260℃时,发光强度迅速减弱。此外,测量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变温发光光谱。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峰位发生蓝移,发光强度明显下降。分析认为,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600 nm发光来自于Mn2+离子的4T1和6A1之间的辐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量子点 纳米晶 Mn∶Zn-In-S 荧光寿命 变温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CsPbCl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肖慧 季思航 +1 位作者 袁曦 赵家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研究了不同Mn/Pb量比的Mn掺杂CsPbCl_3(Mn∶CsPbCl_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Mn/Pb的量比增加引起的Mn^(2+)发光峰的红移,被认为是来源于高浓度Mn^(2+)掺杂下的Mn^(2+)-Mn^(2+)对。进一步研究了Mn∶CsPbCl_3量子点的发光效率与Mn/Pb... 研究了不同Mn/Pb量比的Mn掺杂CsPbCl_3(Mn∶CsPbCl_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Mn/Pb的量比增加引起的Mn^(2+)发光峰的红移,被认为是来源于高浓度Mn^(2+)掺杂下的Mn^(2+)-Mn^(2+)对。进一步研究了Mn∶CsPbCl_3量子点的发光效率与Mn/Pb的量比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量比达到5∶1时,其发光效率明显下降。这种发光效率下降是由于Mn掺杂浓度引起的发光猝灭。Mn∶CsPbCl_3量子点的变温发光光谱证实,随着温度的升高,Mn离子发光峰蓝移,线宽加宽,但其发光强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掺杂量子点 发光 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uInS量子点的变温光致发光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肖慧 王秀英 赵家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3-928,共6页
测量了红色和深红色发光的ZnCuInS量子点在100~300 K温度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ZnCuInS量子点的发光机理,对ZnCuInS量子点的发光峰值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ZnCuInS量子点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的发光... 测量了红色和深红色发光的ZnCuInS量子点在100~300 K温度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ZnCuInS量子点的发光机理,对ZnCuInS量子点的发光峰值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ZnCuInS量子点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的发光峰值能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同时发现ZnCuInS量子点的发光线宽很宽,约为300 meV,拟合积分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所得到的激活能为100 meV。这些结果表明,ZnCuInS量子点的发光不可能只来源于一种发光中心,而应该是来源于ZnCuInS量子点内部及表面的多种缺陷相关的多种发光中心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uInS 量子点 纳米晶 变温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提高紫光CsPbCl3钙钛矿纳米晶的发光热稳定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肖慧 邢珂 +2 位作者 曹震 袁曦 赵家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0-1227,共8页
为了提高紫光CsPbCl 3纳米晶的发光热稳定性,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的Ni离子对CsPbCl 3纳米晶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改变Ni/Pb进料量比,在190℃温度下制备出不同浓度Ni掺杂的CsPbCl 3(Ni∶CsPbCl 3)纳米晶。发现随着Ni/Pb进料量比... 为了提高紫光CsPbCl 3纳米晶的发光热稳定性,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的Ni离子对CsPbCl 3纳米晶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改变Ni/Pb进料量比,在190℃温度下制备出不同浓度Ni掺杂的CsPbCl 3(Ni∶CsPbCl 3)纳米晶。发现随着Ni/Pb进料量比的增加,Ni∶CsPbCl 3纳米晶的405 nm发光量子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高达54%,但当Ni/Pb进料比超过4∶1之后,Ni∶CsPbCl 3纳米晶的发光量子效率开始下降,这是由于氯化镍的浓度过高,影响了CsPbCl 3纳米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还观察到,随着Ni/Pb进料比的增加,Ni∶CsPbCl 3纳米晶的平均尺寸逐渐减小,晶格变得更加有序。通过对不同浓度的Ni∶CsPbCl 3纳米晶的变温光谱测量,发现Ni离子明显地减少CsPbCl 3纳米晶的发光热猝灭,有效地改善了其发光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Ni离子掺杂有效地提高了紫光CsPbCl 3纳米晶的发光效率,可能归因于Ni离子掺杂减少了CsPbCl 3纳米晶中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掺杂 光致发光 量子效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器件结构及局域等离子体效应对CdSe量子点LED发光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肖慧 赵家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4-1328,共5页
研究了倒置器件结构以及CdSe量子点发光材料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量子点的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TiO2作为电子传输/注入层,成功地制备了倒置结构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单载流子器件电压-电流特性的分析,证明了ITO... 研究了倒置器件结构以及CdSe量子点发光材料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量子点的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TiO2作为电子传输/注入层,成功地制备了倒置结构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单载流子器件电压-电流特性的分析,证明了ITO作为阴极到TiO2的电子注入特性与Al作为阴极时的效果几乎相同。观察到金属纳米粒子产生的局域等离子体效应提高了器件的效率,使得效率随电流增大而降低的速度明显减小。在电流密度为200 mA/cm2时,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大约提高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电致发光 倒置量子点LED 金属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s浪潮中高校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海娜 王旗 +2 位作者 陈肖慧 易光宇 公卫江 《大学物理实验》 2017年第1期146-148,共3页
通过对微课程的实施背景及现状的介绍,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关键问题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我校实情的、具有较好教学性、效用性和通用性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使微课程逐步介入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及实体课... 通过对微课程的实施背景及现状的介绍,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关键问题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我校实情的、具有较好教学性、效用性和通用性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使微课程逐步介入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及实体课堂,实现便捷高效的优质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微课程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课程背景下大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海娜 杨广武 +1 位作者 公卫江 陈肖慧 《大学物理实验》 202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理论课堂上引入演示实验来辅以教学,对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对大学物理课程旋转矢量法知识点教学中开展演示实...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理论课堂上引入演示实验来辅以教学,对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对大学物理课程旋转矢量法知识点教学中开展演示实验,通过讲解知识点之前、演示实验之后以及经过一周后三次测试数据分析,考查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效果,探索演示实验跟大学物理教学有机融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演示实验 旋转矢量法 一流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输沙量减少对河口典型浅滩断面泥沙输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肖慧 张国安 +1 位作者 张卫国 李茂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0,共7页
河流入海泥沙是河口三角洲长期演变的物质基础。河口浅滩是河口三角洲典型的地貌现象,对河口三角洲演变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近30年来长江入海泥沙锐减,三角洲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基于长江河口典型浅滩断面的综合调查成果,研究长江... 河流入海泥沙是河口三角洲长期演变的物质基础。河口浅滩是河口三角洲典型的地貌现象,对河口三角洲演变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近30年来长江入海泥沙锐减,三角洲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基于长江河口典型浅滩断面的综合调查成果,研究长江泥沙减少背景下河口典型浅滩断面泥沙输移特性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入海泥沙主要向东扩散和向南沿岸输运,东西方向2 m和5 m等深线出现表层和底层净输沙分异现象;余流空间分布控制泥沙净输运趋势,水体高含沙量对泥沙净输移作用显著。北侧浅滩断面水下斜坡已处于略有冲刷状态,南侧受到北侧沿岸输沙补给减少的影响,淤积速率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泥沙锐减 典型浅滩断面 泥沙输移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