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流扩张室参数对多腔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与优化
1
作者 陈洪月 戴忠桓 +1 位作者 刘先阳 蔡明航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6,272,共8页
为研究多腔消声器中回流扩张室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利用LMS. Virtual Lab软件对消声器模型仿真求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隔板将回流扩张室分成3个腔室,分析其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多腔消声器中回流扩张室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利用LMS. Virtual Lab软件对消声器模型仿真求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隔板将回流扩张室分成3个腔室,分析其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张腔Ⅱ高度升高,降低低频段传递损失,提高窄频和中高频段传递损失,且每升高3mm,窄频段范围拓宽30 Hz;腔室间连接通孔直径变大,传递损失曲线向高频方向偏移,且消声能力降低;消声器进出口间隔板位置变化对消声频段范围影响较小,但传递损失峰值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回流扩张室中各腔室结构对消声特性的影响;内插管长度每增加5 mm,消声宽频范围缩短40 Hz左右。通过正交试验获取较优参数组合,与原消声器传递损失对比,消声器在500~3 000 Hz频段内平均传递损失可提高1.9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消声器 传递损失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界面厚度影响下结合面接触刚度分析
2
作者 杨辛未 孙东 +2 位作者 张帅 吴东璇 陈洪月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为研究煤粉界面厚度对结合面接触刚度的影响,对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刻画,试验测量了煤粉颗粒间及其与接触面间的接触参数,并基于颗粒液桥与颗粒破碎理论,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建立了含有煤粉界面的结合面三体接触模型,分析... 为研究煤粉界面厚度对结合面接触刚度的影响,对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刻画,试验测量了煤粉颗粒间及其与接触面间的接触参数,并基于颗粒液桥与颗粒破碎理论,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建立了含有煤粉界面的结合面三体接触模型,分析了不同煤粉界面厚度对结合面接触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界面厚度增加,煤粉颗粒破碎数量先增加后降低,当界面厚度为0.5 mm时发生破碎的颗粒数量最多,其中中大粒径颗粒主要起到承载作用;随着界面厚度的增加,煤粉颗粒力链数量和长度随之增加,煤粉颗粒间的液桥力随之减小,随着大粒径颗粒的破碎,液桥力会发生骤降;当界面厚度为0.3 mm、0.5 mm、0.7 mm时,结合面三体接触刚度分别为1.792×10^(8) Pa/m、1.659×10^(8) Pa/m、1.600×10^(8) Pa/m,最后采用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煤矿装备动态特性与寿命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界面 三体接触刚度 多尺度方法 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输送带迟滞特性分析与恢复力模型参数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洪月 王鑫 +1 位作者 钟声 张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95-3000,共6页
橡胶输送带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识别是研究输送带动力学特性的关键,采用椭圆函数描述输送带的非线性阻尼力,采用傅里叶级数描述其非线性弹性恢复力,通过对比不同阶数的弹性恢复力模型拟合结果,选取二阶傅里叶级数描述弹性恢复... 橡胶输送带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识别是研究输送带动力学特性的关键,采用椭圆函数描述输送带的非线性阻尼力,采用傅里叶级数描述其非线性弹性恢复力,通过对比不同阶数的弹性恢复力模型拟合结果,选取二阶傅里叶级数描述弹性恢复力;采用果蝇优化算法对RBF网络的扩展参数进行全局优化,再对不同激励下弹性恢复力模型系数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实验对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为节能型橡胶输送带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带 迟滞特性 参数识别 果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滚筒实验载荷的采煤机滑靴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洪月 张坤 +2 位作者 王鑫 宋秋爽 毛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13-3322,共10页
针对采煤机平滑靴、导向滑靴、刮板输送机销排之间寿命不匹配、可靠性低的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包含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线路形态特征、摇臂柔性变形特征、平滑靴与中部槽接触摩擦特征、导向滑靴与销排含间隙接触碰撞特征、驱动轮... 针对采煤机平滑靴、导向滑靴、刮板输送机销排之间寿命不匹配、可靠性低的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包含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线路形态特征、摇臂柔性变形特征、平滑靴与中部槽接触摩擦特征、导向滑靴与销排含间隙接触碰撞特征、驱动轮与销排的接触啮合特征的采煤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再以滚筒实验载荷为激励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载荷激励下,致使左平滑靴在y向的载荷大于右平滑靴,两者载荷仿真均值约为198.2,78.2 k N,在z向载荷相接近,仿真均值约为-20.0,-16.5 k N;左、右导向滑靴在y向的载荷仿真均值约为42.0,45.2 k N,在z向载荷均值约为289.9,270.1 k N;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并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俯仰角、侧倾角情况下滑靴受力变化规律,为研究不同工况下采煤机整机力学特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接触摩擦 形态特征 刚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机载钻孔机械手多体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洪月 马英 +1 位作者 毛君 张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84-1489,共6页
为研究机械手在钻孔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情况,建立机械手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数学方程,再以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软件为基础,建立机载钻孔机械手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钻头工作过程中的随机工作阻力为载荷,研究伸缩臂的大刚度小变形... 为研究机械手在钻孔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情况,建立机械手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数学方程,再以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软件为基础,建立机载钻孔机械手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钻头工作过程中的随机工作阻力为载荷,研究伸缩臂的大刚度小变形与钻杆的小刚度大变形对机械手的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可知,钻杆、伸缩臂的柔性变形对钻头的运动精度影响很大,但其对钻头的速度、加速度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刚柔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机械手在钻孔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为机械手的智能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机械手 刚柔耦合模型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切工况下采煤机销排导向滑靴模态与寿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洪月 张坤 +2 位作者 田松 毛君 宋秋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8,共7页
针对采煤机销排易损坏的问题,对采煤机销排的模态特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采用经典静力学理论建立了斜切工况下采煤机整机力学模型,推导出导向滑靴与销排间相互作用力的数学模型,编制MATLAB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此为基础,采用ANSYS-Wor... 针对采煤机销排易损坏的问题,对采煤机销排的模态特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采用经典静力学理论建立了斜切工况下采煤机整机力学模型,推导出导向滑靴与销排间相互作用力的数学模型,编制MATLAB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此为基础,采用ANSYS-Workbench对导向滑靴、销排的模态特性和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导向滑靴的前四阶模态频率分别为288.57、326.28、348.11、631.57 Hz,销排的前四阶模态频率分别为0.004 2、1 047.9、1 452、1 916.6 Hz,销排的疲劳寿命为106次,危险点位于销排两侧连接耳板处,销排安全系数的最小值为2.932 01。研究结果可为销排的优化设计及损坏原因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轨销排 导向滑靴 模态分析 疲劳寿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质条件下掘锚机的行驶通过性能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洪月 元世浩 +2 位作者 牛虎明 张德生 钟东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12-2122,共11页
掘锚机行驶通过性能是影响其地质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掘锚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通过性能,以Sandvik MB670型掘锚机为研究对象,国内某煤矿5-2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履带动力学理论与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构建了巷道内不同地形条件下... 掘锚机行驶通过性能是影响其地质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掘锚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通过性能,以Sandvik MB670型掘锚机为研究对象,国内某煤矿5-2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履带动力学理论与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构建了巷道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掘锚机行驶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了掘锚机的运动特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纵向地形是影响机身振动的主要因素,坡度越大掘锚机滑转现象越严重,当5-2煤层底板纵向坡度为17%时,掘锚机的平均滑转率达到0.214;底板倾斜是造成掘锚机偏航角和偏移量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掘锚机在凹形底板上的偏航角和偏移量很小,在凸型底板上的偏航角近似不变而偏移量随位移线性增加。通过DEM-MBD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了掘锚机在全煤层、含水煤层、含30 mm矸石煤层和含60 mm矸石煤层4种底板的上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煤层表面保留30 mm矸石层时掘锚机爬坡角度可达到19.5°左右,而当矸石层厚度为60 mm时爬坡角度降低为17°,当煤层含水时掘锚机最大爬坡角度略低于全煤层时的19°;虽然不同地质条件下掘锚机的平均接地比压相近,与理论值误差在5%左右,但在含60 mm矸石煤层上掘锚机接地比压分布最不均匀,不同位置履带接地比压相差达8 N/cm 2,高于其他3种底板,增加矸石层厚度还会带来底板沉陷和堆积问题。而少量矸石层在提高行驶性能的同时也导致掘锚机偏移量和启动阶段加速度增加,因此针对不同工况要控制底板表面矸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掘锚机 行驶通过性 动力学仿真 DEM-MBD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芯橡胶输送带本构模型参数辨识与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洪月 张坤 李恩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4-238,共5页
橡胶输送带模型参数辨识是研究大型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的关键问题。首先采用黏弹性动力学理论和傅里叶级数拟合方法推导并建立了橡胶输送带标准固体模型的参数辨识方程,并通过实验对辨识方程进行了验证;然后对不同加载条件下实验数据的... 橡胶输送带模型参数辨识是研究大型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的关键问题。首先采用黏弹性动力学理论和傅里叶级数拟合方法推导并建立了橡胶输送带标准固体模型的参数辨识方程,并通过实验对辨识方程进行了验证;然后对不同加载条件下实验数据的辨识结果进行了二次多项式拟合,分别获得了加载位移幅值、频率对输送带本构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幅值的增大,黏性系数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弹性模量E1小幅度增大、E2大幅度增大趋势,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大,黏性系数、弹性模量E1、E2均逐渐减小;最后,通过实验对拟合公式的准确度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输送带 标准固体模型 阻尼特性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系统固-热-力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洪月 李玉珠 +2 位作者 张钊 毛君 宋秋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8-887,共10页
针对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系统瞬态温度高,容易引起齿面胶合的问题,采用齿轮混合弹流润滑理论和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下惰轮齿轮的生热特性。以Reolands黏温黏压效应、Ree-Eyring模型、非牛顿流体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润滑条件... 针对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系统瞬态温度高,容易引起齿面胶合的问题,采用齿轮混合弹流润滑理论和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下惰轮齿轮的生热特性。以Reolands黏温黏压效应、Ree-Eyring模型、非牛顿流体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润滑条件下齿轮摩擦因数、齿轮油膜刚度与油膜阻尼、对流换热系数等参数对齿轮传动系统生热效益影响,建立了润滑条件下齿面实时摩擦因数计算公式,再将公式导入COMSOL Multiphysics数学模块中获得了不同初始温度下的摩擦因数值,再以采煤机实验测试载荷为激励,采用COMSOL多体动力学模块与固体传热模块对惰轮齿轮的固-液-热耦合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281.15~311.15 K内,齿轮在啮合节点温度接近于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与温差成反比,环境温度与温升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齿轮 弹流润滑 摩擦因数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整机非线性静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洪月 王鑫 +2 位作者 毛君 刘烈北 白杨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51-3058,共8页
为研究大跨度、过约束条件下采煤机支撑滑靴受力特点,考虑采煤机倾角及俯仰角等因素影响,构建了18个载荷下的采煤机整机静力学模型,针对模型系数矩阵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改进凝聚函数对采煤机静力学方程的绝对值系数矩阵进行了处理,获... 为研究大跨度、过约束条件下采煤机支撑滑靴受力特点,考虑采煤机倾角及俯仰角等因素影响,构建了18个载荷下的采煤机整机静力学模型,针对模型系数矩阵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改进凝聚函数对采煤机静力学方程的绝对值系数矩阵进行了处理,获取修正后的光滑非线性方程组,将截割实验下的滚筒三向力载荷作为输入激励代入到静力学方程中,再利用Levenberg-Marguardt算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各滑靴受力的理论计算值,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误差范围在10%以内,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采煤机倾角和俯仰角的取值,研究采煤机倾角和俯仰角变化对采煤机各滑靴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倾角变化对前后导向滑靴侧推力影响较大,对前后导向滑靴以及平滑靴支撑力影响较小;采煤机倾角变化对各滑靴受力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受力变化呈近似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Levenberg-Marguardt算法 光滑函数 非线性静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声器内插管结构参数的数值模拟及声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洪月 周加明 +2 位作者 吕掌权 刘辉 梁晓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4-209,共6页
内插管长度是影响压缩机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一项重要结构参数。以压缩机实际工作频段为前提条件,以噪声值为优化目标对内插管长度进行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频段范围内内插管长度与其传递损失的关系,并利用正弦函数法构建两... 内插管长度是影响压缩机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一项重要结构参数。以压缩机实际工作频段为前提条件,以噪声值为优化目标对内插管长度进行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频段范围内内插管长度与其传递损失的关系,并利用正弦函数法构建两者之间的拟合曲线,获得传递损失随内插管长度的变化规律,并选取数据点验证该拟合曲线的准确性;顺而依据传递损失拟合曲线对消声器内插管长度进行优化,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优化内插管长度后的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得出优化内插管长度后的消声器相比原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提高13.2 dB的结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优化内插管长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内插管 消声器 传递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煤机刨刀截割载荷与刨头振动特性实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洪月 魏玉峰 +1 位作者 毛君 刘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49-155,共7页
为了揭示刨煤机截煤过程中刨刀载荷与刨头振动规律,探寻影响两者变化的因素,采用1:1模拟实际工况的刨煤机动态特性实验平台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得了刨头上部宽刨刀、中部短刨刀、下部长刨刀的载荷分布规律及刨头振动特性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揭示刨煤机截煤过程中刨刀载荷与刨头振动规律,探寻影响两者变化的因素,采用1:1模拟实际工况的刨煤机动态特性实验平台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得了刨头上部宽刨刀、中部短刨刀、下部长刨刀的载荷分布规律及刨头振动特性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上部宽刨刀截割载荷最大、下部长刨刀次之、中部短刨刀最小,三把刨刀的刨削力、侧向力、挤压力幅值累计频次呈现瑞利分布;刨头在x方向振动加速度在±200 m/s^2范围内波动,z方向在±100 m/s^2范围内波动,xz平面内的转动角加速度在±100 rad/s^2范围内波动,振动曲线变化规律与刨刀载荷曲线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刨刀载荷功率谱曲线峰值频率为刨头沿线振动频率的整数倍,刨头振动功率谱曲线峰值频率包含了刨头沿线振动频率和刨刀载荷峰值频率,研究结果揭示了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沿线直线度是影响刨刀载荷波动和刨头振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头 动态特性 振动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压缩机盘簧理论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洪月 刘先阳 +1 位作者 吕掌权 邹先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322,共9页
谐振系统是实现直线压缩机往复运行的关键部件,而用于斯特林制冷机的板弹簧,轴向刚度低、成本高,并且在大振幅运行时易发生疲劳断裂,不适用于大制冷量的民用制冷领域。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圆柱臂螺旋盘簧(以下简称盘簧),并基于能量... 谐振系统是实现直线压缩机往复运行的关键部件,而用于斯特林制冷机的板弹簧,轴向刚度低、成本高,并且在大振幅运行时易发生疲劳断裂,不适用于大制冷量的民用制冷领域。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圆柱臂螺旋盘簧(以下简称盘簧),并基于能量守恒法和莫尔积分法分别建立了盘簧的轴向和径向刚度理论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误差小于6.88%;对装配有盘簧的动磁式直线压缩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压缩机动态运行中,所设计盘簧能够保持轴向刚度的恒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活塞起到径向支撑作用,使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阻尼比为0.104 7。最后,对具有相同外径的板弹簧和盘簧进行了相比,得到盘簧的固有频率是板弹簧的1.56倍,最大等效应力可降低41.2%。在达到相同疲劳寿命时,盘簧允许的最大振幅是板弹簧的1.53倍,验证了盘簧在直线压缩机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压缩机 谐振系统 盘簧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23
14
作者 王国法 刘峰 +13 位作者 孟祥军 范京道 吴群英 任怀伟 庞义辉 徐亚军 赵国瑞 张德生 曹现刚 杜毅博 张金虎 陈洪月 马英 张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共36页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可靠的能源,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列举了部分典型成功案例...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可靠的能源,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列举了部分典型成功案例。详细阐述煤矿智能化的发展理念、特征、技术路径与阶段目标,分析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从数据采集与应用标准、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健康状态诊断与维护等方面,分析了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需要解决的3个关键基础理论难题。从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方面,分析了智能化煤矿的主体系统架构,研究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要技术路径。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技术要求,提出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工协同高效开采模式、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等4种开采模式,研究了不同开采模式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实施效果。介绍了我国煤矿掘进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巷道实现快速掘进的关键难题,提出了智能快速掘进的研发方向及技术路径。提出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不同地域条件煤矿智能化发展模式及评价标准,提出新建矿井智能化建设路径,以及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要任务,从法规体系、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智能开采 智能掘进 系统架构 智能化开采模式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条件下刨煤机刨头接触碰撞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毛君 张瑜 +3 位作者 刘占胜 李国平 陈洪月 郭辰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4-229,共6页
考虑了刨头与滑架之间的水平和竖直间隙,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进行碰撞检验的方法,构造了刨头与滑架接触碰撞判别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接触力模型,建立了间隙条件下的刨头三自由度碰撞振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哥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 考虑了刨头与滑架之间的水平和竖直间隙,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进行碰撞检验的方法,构造了刨头与滑架接触碰撞判别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接触力模型,建立了间隙条件下的刨头三自由度碰撞振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哥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分析表明间隙条件下刨头与滑架之间产生了单点、两点、三点碰撞;刨头与滑架各接触点的最大碰撞力随着竖直间隙的增大而先增大随后降低,随着水平间隙增大而逐渐增大。采用Recur Dyn对刨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煤机 接触碰撞 间隙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采煤机滚筒工作性能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0
16
作者 毛君 刘歆妍 +1 位作者 陈洪月 宋秋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9-1077,共9页
为研究不同工况参数下采煤机滚筒的落煤特性,以MG500/1180-WD型号采煤机为研究对象,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煤岩块度、顶板压力对采煤机截割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煤机截割煤岩的动态过程,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截... 为研究不同工况参数下采煤机滚筒的落煤特性,以MG500/1180-WD型号采煤机为研究对象,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煤岩块度、顶板压力对采煤机截割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煤机截割煤岩的动态过程,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截割过程中煤岩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不同截深、转速对采煤机装煤率、滚筒三向载荷、截割比能耗的影响以及滚筒包络范围内颗粒平均速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采煤机装煤率随转速增大先增后减的趋势,随截深增大而增大;滚筒三向载荷随转速增大而减小,随截深增大而增大;截割比能耗随转速、截深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选择低转速、大截深的滚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煤机装煤率;同时为提高采煤机的截割效率,减小耗损可以在保障装煤率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截深。研究结果为采煤机高效截割提供了改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EDEM 滚筒三向载荷 装煤率 截割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摇臂齿轮固热耦合分析与齿廓修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毛君 朱煜 +2 位作者 陈洪月 袁智 宋振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98-1606,共9页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齿轮啮合力学模型,依据渐开线形成原理推导出滚动距离和滚动角变化规律,以牛顿冷却定律和傅里叶定律为理论基础,结合采煤机摇臂工作特性,对齿轮系统对流换热和摩擦热流量进行计算,在对流换热系数确定中综合考虑齿...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齿轮啮合力学模型,依据渐开线形成原理推导出滚动距离和滚动角变化规律,以牛顿冷却定律和傅里叶定律为理论基础,结合采煤机摇臂工作特性,对齿轮系统对流换热和摩擦热流量进行计算,在对流换热系数确定中综合考虑齿轮与润滑油,润滑油与箱体内壁,箱体外壁与外界空气的热传递特性,以Blok理论为基础,本体温度为初始温度,分析了齿轮表面闪温和接触温度随滚动距离及滚动角变化规律。采用Romax Design建立了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系统模型,对惰轮轴齿轮副进行固热耦合分析,基于Romax微观几何修形理论对渐开线齿廓进行修形,分析了齿廓修形对温度场影响。结果表明:齿廓修形消除了赫兹接触应力瞬增现象,最大接触应力减少72 MPa,修形后高温区由齿顶和齿根向齿廓中部移动,改善了轮齿温度分布,最高温度降低31.4℃。为研究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系统修形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温度 闪温 热变形 齿廓修形 Ro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的采煤机截割部减速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7
18
作者 毛君 郭浩 陈洪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为了准确诊断采煤机截割部减速器故障,提出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Deep Auto-Encoder Networks,DAENs)的故障诊断方法。DAENs模型以减速器箱体内油位、油液杂质量、齿轮磨损量、截割部电动机工作温度、冷却水流量、冷却水压力、油中水分7... 为了准确诊断采煤机截割部减速器故障,提出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Deep Auto-Encoder Networks,DAENs)的故障诊断方法。DAENs模型以减速器箱体内油位、油液杂质量、齿轮磨损量、截割部电动机工作温度、冷却水流量、冷却水压力、油中水分7个特征参数作为可视输入,通过非监督逐层贪婪学习得到更好的高层特征表示,避免人工特征提取的繁琐与不准确,增强识别过程的智能性。最后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避免了局部最优,且诊断精度及稳定性方面优越,可以对采煤机截割部减速器的故障进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截割部 减速器 深度自编码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机载锚杆钻机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桂英 陈洪月 +1 位作者 刘辉 王铁雷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2,共2页
对锚杆钻机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掘进机与锚杆钻机之间的安装位置的分析及掘进机与锚杆钻机连接方式等关键技术的处理,设计一种既能够打巷道顶部锚杆孔、又能打侧帮锚杆孔的机载式锚杆钻机。
关键词 锚杆钻机 安装位置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齿安装角对采煤机截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毛君 刘歆妍 +1 位作者 陈洪月 宋秋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为研究采煤机滚筒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MG500/1180-WD型号采煤机为研究对象,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煤岩块度、顶板压力对采煤机截割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煤机截割煤岩的动态过程,利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不同截... 为研究采煤机滚筒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MG500/1180-WD型号采煤机为研究对象,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煤岩块度、顶板压力对采煤机截割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煤机截割煤岩的动态过程,利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不同截齿安装角对采煤机装煤率、截割阻力以及截割比能耗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截齿安装角增大,采煤机装煤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滚筒截割阻力及截割比能耗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综合考虑当安装角为45°时,采煤机的截割效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采煤机高效截割提供了改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离散元法 截齿安装角 截割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