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沟藻毒素液质联用快速检测及其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累积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桃英 柳俊秀 +2 位作者 李水军 刘利平 何培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中的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1,4和GTX2,3)以及蒙古裸腹溞和菲律宾蛤仔摄食该藻后对膝沟藻毒素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可快速(4h内)检测出这三种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中的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1,4和GTX2,3)以及蒙古裸腹溞和菲律宾蛤仔摄食该藻后对膝沟藻毒素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可快速(4h内)检测出这三种海洋生物中的膝沟藻毒素,且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每个细胞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为9.46fmol。蒙古裸腹溞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18h、24h后,其体内GTX1,4的含量分别为4.8908、12.6241、31.4968mg/g,GTX2,3的含量分别为1.656、3.8533、10.9026mg/g,且对GTX1,4积累量比GTX2,3高,在24h内GTX1,4含量是GTX2,3的2.89倍。菲律宾蛤仔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24h和48h后,肌肉中GTX1,4含量分别为3.1271、3.6709和4.6906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1874、8.1675和9.1476μg/g;内脏团中GTX1,4含量分别为4.7088、4.2178和5.5064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6774、9.1476和13.066μg/g,表明GTX1,4和GTX2,3在肌肉中含量逐步增加,且GTX2,3累积量比GTX1,4高,在48h内肌肉GTX2,3含量是GTX1,4的1.95倍,内脏团GTX2,3含量是GTX1,4的2.37倍。在停食净水培养96h后,内脏团和肌肉对GTX1,4消解率已达100%,而肌肉和内脏团对GTX2,3消解率分别为16.1%和45%。本文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快速测定赤潮藻、浮游动物和贝类中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但不同生物对膝沟藻毒素有不同的累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微小亚历山大藻 蒙古裸腹溞 菲律宾蛤仔 膝沟藻毒素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桃英 张雅萍 胡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行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残角子宫4例,宫颈...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行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残角子宫4例,宫颈妊娠3例,瘢痕妊娠3例,子宫肌壁间妊娠2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准确率为92.3%。结论: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鉴别诊断,证实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工作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桃英 颜天 +2 位作者 刘利平 王丽平 周名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结果发现:八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和两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均显著抑制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说明这种抑制作用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与PSP毒素无直接... 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结果发现:八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和两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均显著抑制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说明这种抑制作用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与PSP毒素无直接关系;一种PSP标准毒素STX也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证明可能存在其他毒素。以相关亚历山大藻为对象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藻对受精卵孵化的半数抑制密度(ID50)为1 000个.mL-1;其藻液、重悬液、去藻液、内容物和藻细胞碎片均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研究还发现该藻能改变了担轮幼虫破坏细胞膜结构和胞内结构,促使细胞内产生大量溶酶体,但溶酶体的稳定性下降,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可能通过影响海湾扇贝早期发育阶段的细胞结构和免疫功能而导致孵化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赤潮 亚历山大藻 海湾扇贝受精卵 致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桃英 聂思宇 +2 位作者 杨欣 高强 蔡生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前发育时间延长、总生殖量降低、平均存活时间缩短,种群数量增长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蒙古裸腹溞能摄食赤潮异弯藻,但摄食后,其粪便紧紧地粘在蒙古裸腹溞的肠道末端;日本新糠虾不摄食赤潮异弯藻,但该藻粘附在其触须、附肢以及腹部、尾部的刚毛上,以及作为食物的卤虫幼体也被大量粘附在一起,聚集成团,或通过赤潮异弯藻粘附在日本新糠虾的附肢上。因此赤潮异弯藻很可能通过干扰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导致其快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弯藻 蒙古裸腹滔 日本新糠虾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沐舒坦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娟 王晓蕾 +1 位作者 李征瀛 陈桃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86-2489,2493,共5页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沐舒坦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的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沐舒坦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的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沐舒坦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检测两组新生患儿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因子、免疫相关因子和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经过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PaO_2、TCO_2、SaO_2显著提高,PaCO_2显著降低,相关细胞因子KL-6、MIF-1、HMGB-1显著降低,免疫因子IFN-γ、IL-4显著升高,IL-10、TNF-α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AST、ALT和肾功能指标BUN、CRE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PaO_2、TCO_2、SaO_2显著提高,PaCO_2显著降低,相关细胞因子KL-6、MIF-1、HMGB-1显著降低,免疫因子IL-10、IL-4显著升高,IFN-γ、TNF-α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AST、ALT和肾功能指标BUN、CRE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沐舒坦能够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因子、免疫功能和肝功能、肾功能,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提高重要的临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沐舒坦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免疫功能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Anguilla japonica)性腺发育和饥饿胁迫下生物学指标及体内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婷 刘利平 +4 位作者 陈桃英 张利娜 林静 王倩 帅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3-1379,共7页
自然条件下,鳗鲡(Anguilla japonica)自降河入海至性腺发育成熟需洄游数千公里、耗时半年以上,且整个过程中不摄食。本文以降海洄游、人工促熟和长期饥饿(20个月)三种状态下的鳗鲡为材料,研究其在性腺发育和饥饿胁迫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 自然条件下,鳗鲡(Anguilla japonica)自降河入海至性腺发育成熟需洄游数千公里、耗时半年以上,且整个过程中不摄食。本文以降海洄游、人工促熟和长期饥饿(20个月)三种状态下的鳗鲡为材料,研究其在性腺发育和饥饿胁迫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包括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性腺指数、含肉率)以及肌肉、肝脏和性腺中的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鳗鲡性腺发育和饥饿胁迫下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变化。结果发现:人工促熟鳗鲡的肝体比、脏体比和性腺指数显著高于降海洄游鳗鲡(P<0.05),而含肉率、肝脏和卵巢内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降海洄游鳗鲡的含量(P<0.05);长期饥饿鳗鲡的肥满度、肝体比、含肉率、肌肉(鲜样)、肝脏内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显著低于降海洄游鳗鲡(P<0.05)。结果表明,鳗鲡性腺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肌肉,其性腺的发育依赖自身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流动和转化,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被利用,转化成性腺发育所需要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性腺发育 饥饿胁迫 生物学指标 粗蛋白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异常情况及采血前注意事项掌握情况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桃英 任爱平 王虎娥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了解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异常情况及采血前注意事项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前注意事项调查表对吕梁山区9388例门诊病人进行调查。通过我院检验数据库对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检验结果进行抽查。结果:吕梁... 目的:了解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异常情况及采血前注意事项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前注意事项调查表对吕梁山区9388例门诊病人进行调查。通过我院检验数据库对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检验结果进行抽查。结果: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检测结果异常率(80.9%)高于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前5条注意事项全部掌握率为26.60%。结论:吕梁山区门诊病人血脂检测结果异常率较高,可能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前注意事项掌握不全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人 体检 血脂异常 血液检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吉山宝 陈桃英 贲晓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且需要辅助通气和静脉营养的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单...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且需要辅助通气和静脉营养的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病床号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和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组:在静脉营养的同时从生后第3天开始经鼻饲管给予早产儿配方乳0.5~1mL.h-1,直至辅助通气结束;对照组:仅予静脉营养直至辅助通气结束。监测生后6周内的能量摄入、生长状况、脓毒症(血培养阳性)发生率、肝功能、喂养耐受情况、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18例,对照组22例进入分析。早期微量喂养组入组时胎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6周内总能量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差异为261.1kJ.kg-1,P=0.03。②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6周时点体重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为120g,P=0.02;头围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差异为0.6cm,P=0.04;中臂围两组差异为0.30cm,P=0.48;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两组差异为0.22mm,P=0.51。③两组生后6周内肝功能指标与黄疸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6周内脓毒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④早期微量喂养组需要静脉营养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⑤早期微量喂养组需氧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2;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⑥两组生后6周内各种喂养相关并发症(腹胀、呕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喂养 肠内喂养 静脉营养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柳俊秀 陈桃英 +4 位作者 梁灵之 田晓玲 沈和定 胡乐琴 何培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81-184,188,共5页
应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对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LJX02株系)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了检测。首先建立微小亚历山大藻培养技术,利用对数期藻细胞接种,可使藻细胞处于快速生长,并在7d内藻细胞密度最高达到30000ml-1。从培养株系中提取的藻毒素,经... 应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对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LJX02株系)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了检测。首先建立微小亚历山大藻培养技术,利用对数期藻细胞接种,可使藻细胞处于快速生长,并在7d内藻细胞密度最高达到30000ml-1。从培养株系中提取的藻毒素,经液相质谱分析主要为GTX1/4和GTX2/3,其含量分别为12.23μg/ml和9.742μg/ml,12L藻体培养液中可获得18.35μgGTX1/4和14.61μgGTX2/3毒素量。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建立了藻毒素剂量-小鼠死亡时间曲线,其曲线方程为Y=74.017X-1.5896,将死亡时间t变为时间倒数1/t,GTX毒性MU取对数为logMU,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3.7009X-0.0858(R2=0.9824),求得了昆明小鼠一个鼠单位所代表的GTX1/4和GTX2/3毒素剂量分别为0.026μg和0.02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培养 小鼠生物检测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非PSP产毒株)毒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彬 颜天 +1 位作者 陈桃英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采用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对一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的毒性及其毒素(AFT)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卤虫、轮虫、糠虾均有毒性效应,其96hLC50分别为:90cells/ml,1500cells/... 采用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对一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的毒性及其毒素(AFT)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卤虫、轮虫、糠虾均有毒性效应,其96hLC50分别为:90cells/ml,1500cells/ml,5000cells/ml。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各组分:藻液、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卤虫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表明AFT毒素可能来源于细胞内,能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对该藻过滤液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去蛋白组分毒性、分子量范围、极性、多糖组分鉴定,表明AFT毒素为极性较强的多糖类物质,对热和酸碱稳定,其分子量范围为5—50k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亚历山大藻 毒性 AFT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对蒙古裸腹溞生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浩 陈桃英 +7 位作者 段元亮 郜晓峰 刘炜 钟逸云 张建琳 常佳楠 孙彬 何培民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微囊藻水华在低盐度封闭海域也时常发生。为探讨低盐度封闭海域中的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对盐水枝角类动物生殖、抗氧化酶的重要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培养耐盐为8的有毒铜绿微囊藻,分别开展不同藻密度的有毒铜绿微...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微囊藻水华在低盐度封闭海域也时常发生。为探讨低盐度封闭海域中的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对盐水枝角类动物生殖、抗氧化酶的重要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培养耐盐为8的有毒铜绿微囊藻,分别开展不同藻密度的有毒铜绿微囊藻[4个有毒铜绿微囊藻处理组、1个对照组(小球藻)、1个禁食组]、不同组合的混合饵料(设置4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藻密度为1×10^(5)个/mL)对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不同食物条件对蒙古裸腹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藻密度条件下,随着有毒铜绿微囊藻藻密度增大,蒙古裸腹溞寿命显著减短,并且在有毒铜绿微囊藻处理组中均无繁殖现象;在混合饵料(小球藻+有毒铜绿微囊藻)条件下,有毒铜绿微囊藻占比越大,蒙古裸腹溞的净生殖率越低,世代时间越短;在96 h的酶活性测试中,与小球藻组相比,暴露在有毒铜绿微囊藻条件下的蒙古裸腹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显著下降。研究表明,有毒铜绿微囊藻显著抑制蒙古裸腹溞的种群生长。在2种食物条件下,添加小球藻可以缓解铜绿微囊藻对蒙古裸腹溞的毒害作用,同时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也显著影响蒙古裸腹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裸腹溞 铜绿微囊藻 内禀增长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异莰醇胁迫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组织学及转录组学的影响
12
作者 沈紫倩 韩焕 +7 位作者 靳锡辰 谢斌 曾祥标 倪国彬 周捷 陈桃英 李慷 刘利平 《海洋与湖沼》 2025年第4期1002-1011,共10页
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是一种水中常见的异味物质。土塘是鳗鲡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残饵及粪便的累积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有害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养殖水体土腥味物质(如2-MIB)的积累并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品... 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是一种水中常见的异味物质。土塘是鳗鲡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残饵及粪便的累积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有害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养殖水体土腥味物质(如2-MIB)的积累并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品质。为探究2-MIB胁迫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影响机制,将日本鳗鲡暴露在不同浓度(10和20μg/L)的2-MIB中96 h,测定鱼体肌肉中2-MIB的含量,并对鳃组织进行组织学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2-MIB含量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MIB积累量从(0.83±0.10)μg/kg增加至(13.42±0.31)μg/kg。组织学观察表明,10和20μg/L浓度的2-MIB分别引起日本鳗鲡鳃组织空泡化和炎症细胞的聚集。转录组分析表明在10μg/L暴露浓度下有38个基因显著上调,73个基因显著下调;在20μg/L暴露浓度下有143个基因显著上调,79个基因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与免疫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的通路如横纹肌细胞发育通路、MAPK通路等。2-MIB暴露下会造成日本鳗鲡卟啉代谢紊乱,产生炎症反应,通过信号传导调节氧化应激。研究结果揭示了日本鳗鲡在2-MIB胁迫下鳃组织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2-MIB的潜在毒性,为鳗鲡养殖管理及土腥味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异莰醇(2-MIB) 日本鳗鲡 转录组 土腥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