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投入在不同自然质量耕地上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亚恒 刘会玲 +2 位作者 李贺静 霍习良 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揭示农田投入对不同质量耕地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太行山北段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为例,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助因素组合、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田投入在不同质量耕地上的响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为揭示农田投入对不同质量耕地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太行山北段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为例,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助因素组合、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田投入在不同质量耕地上的响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因素组合类型耕地,投入较低时,科学合理地增加农田投入,可提高粮食产量;科学合理的农田投入可使研究区自然质量较差耕地达到高产目的;产投效益最大值和粮食产量最大值之间的投入区间为最合理农田投入区间;同一农田投入水平下,据耕地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不同影响及耕地因素组合类型,合理调整投入方向,粮食增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耕地自然质量 因素组合类型 农田投入水平 投入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程度排序的卢龙县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杰 赵瑞东 +5 位作者 田超 邱瑞 石博安 杨金泽 青锋 陈亚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9-440,共12页
耕地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也是保障社会安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耕地总体数量基数大,但整体的质量水平却很低。为明确耕地整治方向,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重点的耕地整治,本文基于秦皇岛卢龙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构... 耕地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也是保障社会安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耕地总体数量基数大,但整体的质量水平却很低。为明确耕地整治方向,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重点的耕地整治,本文基于秦皇岛卢龙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得分因子标识法,确定限制因子组合类型,引入障碍度模型对限制因子组合进行修正,对卢龙县进行限制因子重点区域划定。结果显示,卢龙县15 981个耕地地块都存在高限制因子,汇总95种限制因子组合类型,共计43 909.71 hm^2。引入障碍度模型修正后卢龙县耕地可划分为5个主导限制因子重点区域:道路通达度限制因子主导区、地形坡度限制因子主导区、灌溉保证率限制因子主导区、农田防护林比率限制因子主导区和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因子主导区;其中农田防护林比率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最大,为37 680.9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5.81%,主要分布在卢龙镇、燕河营镇和双望镇;其次为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因子主导区,面积为3 861.32 hm^2,主要分布在印庄乡;道路通达度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为1 876.16 hm^2,主要分布在双望镇;灌溉保证率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为319.44 hm^2,主要分布在燕河营镇;地形坡度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最小,为171.8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39%,主要分布在刘田各庄镇。结合重点区域内限制因子可知,卢龙县主要限制因子以农田防护林比率和有效土层厚度为主,灌溉保证率和道路通达度为辅;在进行耕地整治时,可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增加有效土层厚度,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农田设施及田间道路建设,确保粮食稳中增产,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持,为今后耕地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提升 限制因子 限制程度 重点区域 卢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能的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文智 陈亚恒 +3 位作者 李新旺 张利 许皞 霍习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基础上,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对耕地整理质量潜力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耕地整理数量和质量潜力的综合分区,计算得出耕地整理近期可实现利用潜力1.36万t,远期理论利用潜力4.55万t,并划分出卢龙县近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和远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数量潜力 质量潜力 农用地产能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元芳 郑艳东 +3 位作者 赵娇娇 陈亚恒 张长春 王慧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5,200,共6页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值分析方法的引入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项目实施后,所选取的5个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均比整治前有所提高;5个项目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充分说明了能值分析方法在这一领域中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通过对整治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评价,能够为政府在制定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各方面协调、统一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能值分析方法 指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空间特征及风险评估——以怀来县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于化龙 青锋 +2 位作者 田超 张杰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3,共9页
根据怀来县1995年、2003年、2010年3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损失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意义上的生态风险指数,应用Geoda,GS+以及ArcGIS等软件,将统计学方法与空间统计学方法(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探讨怀来县景观生态风... 根据怀来县1995年、2003年、2010年3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损失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意义上的生态风险指数,应用Geoda,GS+以及ArcGIS等软件,将统计学方法与空间统计学方法(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探讨怀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各地类面积变化较为明显,耕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等自然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增加且表现出集中连片趋势,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度略有下降;整体上,怀来县生态风险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主要由怀来县中部逐步向外降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沙城镇、土木镇以及孙庄子乡等地,1995—2003年生态风险等级上升的面积为96 698.25hm^2。2003—2010年生态风险上升面积明显减少,但高、较高风险区面积总体上仍趋于上升。研究结果为保障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制定合理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结构 空间特征 生态风险 怀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单产区域差异特征演变格局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路路 张悦国 +2 位作者 刘瑞卿 许皞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对河北省近20a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演变格局及动因进行探索。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单产总体差异和不同耕作区间差异...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对河北省近20a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演变格局及动因进行探索。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单产总体差异和不同耕作区间差异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不同耕作区内差异则出现分异。(2)区域粮食单产整体呈空间集聚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粮食生产核心区集聚度出现分异。(3)灰色动态关联分析表明,农业方面投入变化是单产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扩大。ESD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区域粮食单产地域格局时空变换特征,有效测度区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和异常,为该区域进行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单产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自相关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被引量:8
7
作者 青锋 于化龙 +2 位作者 张杰 田超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3,共7页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以怀来县为研究区,通过对1992年、2002年、2012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分析怀来县近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强度,构建了生态系...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以怀来县为研究区,通过对1992年、2002年、2012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分析怀来县近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测算模型,引入动态度与相对变化率指数,对县域内近20年各地类以及各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整体呈现"三增两减"的趋势,即园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分别增长了19.98%,5.66%,90.76%;水域、耕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68.90%,23.27%。建设用地、耕地在近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大,即变化最剧烈,林地、园地变化相对较小;北部山地丘陵区与南部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较高,中部平原区变化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怀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新旺 陈亚恒 +2 位作者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2,共8页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P<K<Zn<Mn<B,在玉米上为N<P<K<Zn<B<Mn。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显示,养分不均衡施用处理均低于全肥处理,尤其以N0和P0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生产力 支撑产量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一年两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超 杨金泽 +4 位作者 石博安 张杰 邱瑞 王观湧 陈亚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7-968,共12页
河北省怀来县作为北京首都及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格局不仅与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有直接关系,也对周边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驱动机制是重点,揭示这种机制的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 河北省怀来县作为北京首都及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格局不仅与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有直接关系,也对周边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驱动机制是重点,揭示这种机制的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怀来县为研究区,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解译了1994年、2004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并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中选取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年均降水量、温度季节性、距道路距离、距城镇中心距离、GDP密度和人口聚集度共8个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和CCA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2014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景观的蔓延度指数、散布并列指数、香浓多样性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均在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表现出一定的梯度特征;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方向上,蔓延度指数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而散布并列指数、香浓多样性、香浓均匀度则与之相反。平均高程和人口聚集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布影响较大,GDP密度的影响较小;1994年、2004年和2014年4个排序轴上累积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影响因子的解释量依次为99.1%、99.3%以及99.3%,特征值总量分别为0.780、0.720和0.853,从解释量数值上看2014年的特征值明显高于前两个时期,其在描述土地利用类型与影响因子关系上体现出优越性;影响因子中的地形起伏度、温度季节性、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和距城镇距离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较大,相关性系数相对较高;随着研究时间的推移,地形起伏度相关性逐渐减小,其他4种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增大。通过此项研究,揭示了怀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并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驱动机制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怀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提升时序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扬 +4 位作者 青锋 于化龙 张杰 田超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7-173,共7页
耕地质量提升可分别从地块尺度与项目尺度进行时序安排研究,对于了解县域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分布情况、合理布设提升建设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以河北省卢龙县为研究区,在农用地分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补充通过耕地整治工程可改善的耕地质量影... 耕地质量提升可分别从地块尺度与项目尺度进行时序安排研究,对于了解县域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分布情况、合理布设提升建设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以河北省卢龙县为研究区,在农用地分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补充通过耕地整治工程可改善的耕地质量影响因子,构建耕地质量提升时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点法求得耕地质量提升地块尺度的时序,并用贴近度作为提升地块尺度时序安排的度量;并对地块尺度时序中的耕地图斑进行距离分析,得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项目的时序。结果表明:卢龙县耕地质量优先提升区耕地总面积为13 501.16hm^2,次优先提升区耕地总面积为13 131.85hm^2,后优先提升区的耕地总面积为14 093.62hm^2。结合卢龙县实际得出可布设耕地质量提升建设项目的面积情况为:优先提升区共10 839.45hm^2,安排6个建设项目;次优先提升区共3 824.31hm^2,安排4个建设项目;后优先提升区共8 726.37hm^2,安排7个建设项目。该研究可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务实高效的耕地质量提升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提升 逼近理想点法 时序 卢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滨海平原区土地整理可行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浦玉朋 段婧 +4 位作者 葛伟 刘帅 李新旺 蕾伊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6-230,共5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它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它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效益。合理选择土地整理区域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展土地整理之前对土地整理区域进行可行性评价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该文在国内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指标基准值和权重确定,根据滨海平原区经济、社会、自然特点,按照土地整理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河北滨海平原区土地整理可行性评价模型。最后通过此评价体系得出一八农场整理项目综合分值为0.859,为一级完全可行,同时证实此评价模型对河北滨海平原地区土地整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可行性评价 滨海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评估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东 李晓赛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4-239,共6页
农田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农产品及多种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借助GIS工具,从微地貌形态、土壤状况和土地利用类型3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将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分为3个生态类及6个生态亚类,并且从生产服务、调节服... 农田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农产品及多种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借助GIS工具,从微地貌形态、土壤状况和土地利用类型3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将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分为3个生态类及6个生态亚类,并且从生产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构建评估模型,分别对6种农田生态亚类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25 311.90万元,4种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为生产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不同农田生态亚类的价值差异明显,其中Ⅱ—Ⅱ总价值最高,Ⅰ—Ⅰ最低;根据不同农田生态亚类价值功能组成比例,将6种农田生态亚类分为生产服务主导型和文化服务主导型两种类型,为怀来县未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亚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怀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几点认识——以保定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志革 张俊梅 +2 位作者 陈亚恒 杨庆朋 许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555-6556,共2页
分析了保定市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体现"双赢"思想和弹性、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视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思考,以期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双赢 弹性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观湧 张乐 +2 位作者 青锋 于化龙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8,共5页
以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景观动态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自然条件、区域政策与经济发展等角度,探讨了曹妃甸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0—2... 以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景观动态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自然条件、区域政策与经济发展等角度,探讨了曹妃甸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0年盐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呈增加趋势;港口码头为新增加用地;耕地、林地则有增有减;沿海滩涂和未利用地则处于减少趋势。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增加,斑块形状复杂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整体有所上升,景观类型趋于均衡并且更加合理发展,这些变化主要受全区总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和区域政策的影响,其研究对于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景观指数 主成分分析 曹妃甸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平县不同海拔梯度下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春雨 加鹏华 +3 位作者 王树涛 李金鹿 陈亚恒 许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7-204,共8页
为在太行山区阜平县对耕地土壤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理论依据,利用2018年阜平县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了阜平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等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前... 为在太行山区阜平县对耕地土壤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理论依据,利用2018年阜平县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了阜平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等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前阜平县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含量分别为7.08,21.84 g/kg,70.53 mg/kg,22.43 mg/kg,75.43 mg/kg,土壤pH值主要为中性水平,占比65.42%;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以中等含量水平为主,占比分别为45.55%,43.19%和59.86%,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8.76%,64.42%和75.96%;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高等含量水平,占比29.99%,而高等及以上水平占比74.15%。从空间分布上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大体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从海拔梯度分区下有机质和有效磷呈现丘陵区(21.85 g/kg)<低山区(21.92 g/kg)<中山区(22.70 g/kg)趋势,碱解氮呈现中山区(64.72 mg/kg)<丘陵区(70.53 mg/kg)<低山区(70.71 mg/kg),速效钾呈现低山区(74.75 mg/kg)<丘陵区(75.21 mg/kg)<中山区(83.78 mg/kg)趋势,土壤pH均不呈现明显规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海拔地形要素均呈现极正相关关系。结果可为阜平县耕地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土壤养分分布 克里金插值 阜平县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小栋 刘绍雄 +3 位作者 孙宇 胡爱双 李凯超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可持续年限,选择利用“原土直栽绿化综合改良模式”改良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年限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全盐含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 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可持续年限,选择利用“原土直栽绿化综合改良模式”改良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年限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全盐含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分析,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改良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无明显变化,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升高,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总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3个土层化学性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来说,原土改良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5年达到最优,11年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上都比未改良的盐碱地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原土直栽 不同年限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天雨 徐磊 +3 位作者 陈亚恒 马立军 郭凤玉 召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280,共8页
生态安全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基于青龙满族自治县2016年土壤、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首先,按照识别源地、廊道、缓冲区的步骤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其次,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揭示耕... 生态安全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基于青龙满族自治县2016年土壤、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首先,按照识别源地、廊道、缓冲区的步骤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其次,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揭示耕地、建设用地与不同等级生态安全用地的空间叠加关系,由此识别生态安全视角下耕地、建设用地、综合用地的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其中耕地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祖山镇、龙王庙乡、青龙镇,该类地区为人口密集区,对农产品需求较大,导致耕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占用;建设用地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青龙镇、祖山镇、大巫岚镇,该类地区为经济发展密集区,城镇扩展导致建设用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占用;综合土地利用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祖山镇、龙王庙乡、青龙镇。针对土地利用冲突高发区,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措施达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冲突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GIS 青龙满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资源动态分析及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利强 陈亚恒 +1 位作者 许皞 牛彦斌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自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以来耕地数量和类型的动态变化,并提出了遏制耕地锐减的对策,其中对耕地后备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是有效举措之一。8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减少了50.75×104hm2,生态...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自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以来耕地数量和类型的动态变化,并提出了遏制耕地锐减的对策,其中对耕地后备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是有效举措之一。8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减少了50.75×104hm2,生态退耕还林面积占耕地减少面积的89.0%,土地开发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可开垦荒草地、可开垦滩涂、可开垦盐碱地是新增耕地的主要开发对象,占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7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耕地资源现状 对策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滨海平原区补充耕地等别评定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贺静 陈亚恒 霍习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800-7804,共5页
以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MAPGIS软件,运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科学类比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评定补充耕地等别的指标区,建立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 以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MAPGIS软件,运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科学类比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评定补充耕地等别的指标区,建立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补充耕地等别评定各因素分值,计算补充耕地等别,制定滨海平原区占补折算系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 补充耕地 折算系数 土地开发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占补平衡折算信息系统设计——基于Visual Basic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林 陈亚恒 许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92,96,共5页
通过对河北省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建立了不同质量耕地的折算关系,但是折算方法复杂,并且纯手工以纸质为媒介的耕地占补折算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给耕地占补折算工作的推行和土地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为此,通过系统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建立了不同质量耕地的折算关系,但是折算方法复杂,并且纯手工以纸质为媒介的耕地占补折算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给耕地占补折算工作的推行和土地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为此,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遵循不同质量耕地的折算关系和折算方法,对河北省分等数据与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建立数据库,利用SQL Server和Visual Basic等工具实现系统的建立,并通过对河北省耕地占补平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流程分析,提出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质量评定 信息系统 数据库 占补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