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机充电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陆亚男 《电子质量》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手机电磁辐射问题不容忽视。基于此,为了研究手机充电对人体所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依托DASY比吸收率智能测试系统,测量手机在3种不同规格的充电器充电状态下产生的比吸收率值。结...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手机电磁辐射问题不容忽视。基于此,为了研究手机充电对人体所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依托DASY比吸收率智能测试系统,测量手机在3种不同规格的充电器充电状态下产生的比吸收率值。结果显示,手机充电使其产生更高的电磁辐射,同时和小功率充电器相比,使用大功率充电器进行充电时,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值会更高,但是测量结果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最后,提出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措施,为智能手机电磁辐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电磁辐射 充电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伦藻属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陆亚男 缪宇平 樊成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凯伦藻是形成赤潮的生物种源之一,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从凯伦藻中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聚醚类、亚胺类、甾体类等)、结构和生物活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凯伦藻的进一... 凯伦藻是形成赤潮的生物种源之一,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从凯伦藻中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聚醚类、亚胺类、甾体类等)、结构和生物活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凯伦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伦藻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1年东海沿岸主要市售贝类毒素污染监测与分析
3
作者 陆亚男 田晓清 +5 位作者 康伟 汤云瑜 张海燕 李崇彬 陈莎 樊成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748,共12页
为了解东海区市售贝类贝毒污染情况的现状,对贝毒污染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1月(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和秋季),选择东海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区域的9个地点,采集当地市售贝类样品,采用LC-MS/MS方法对样品进行了1... 为了解东海区市售贝类贝毒污染情况的现状,对贝毒污染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1月(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和秋季),选择东海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区域的9个地点,采集当地市售贝类样品,采用LC-MS/MS方法对样品进行了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STX、NEO、dcSTX、GTX2、GTX3、GTX1、GTX4、GTX5、C1、C2、dcGTX2、dcGTX3和dcNEO)、10种脂溶性贝类毒素(OA、DTX1、DTX2、PTX2、YTX、SPX1、GYM、AZA1、AZA2和AZA3)和软骨藻酸毒素(DA)的检测。结果表明,东海海域市售贝类毒素检出率为42.03%,其中,扇贝、贻贝和牡蛎的毒素检出率较高。检出毒素的类型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GTX1、GTX2、GTX4、GTX5、dcGTX2和dcGTX3)、脂溶性贝类毒素(环亚胺类毒素GYM和SPX1,以及原多甲藻酸毒素AZA1)和DA,检出率依次为13.04%、34.78%、2.90%。东海南部贝类样品的毒素检出率最高(54.55%),东海北部贝类样品的毒素检出率(38.89%)和东海中部(34.48%)差别不大,但检测出的毒素类型较少。除DA毒素只在秋季样品中检测出外,无论是麻痹性贝类毒素还是脂溶性贝类毒素,其在春季样品中的检出率、毒素类型和毒素含量均相对较高。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风险主要发生在春季;脂溶性贝类毒素污染风险在春季和秋季均存在,但春季风险相对较高。所有样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贝类食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安全限量标准,脂溶性贝类毒素和DA的含量也未超过欧盟关于食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安全限量标准,因此东海海域贝类产品整体安全性较好。建议重点加强对春季东海区市售贝类毒素的安全监测,尽快制定脂溶性贝类毒素安全限量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毒素 东海 麻痹性贝类毒素(PSTs) 脂溶性贝类毒素(L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脂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田晓清 杨桥 +3 位作者 邵盛男 陆亚男 黄洪亮 樊成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2-466,共5页
南极磷虾脂类营养含量丰富:油脂提取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高于1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于9%,总磷脂含量高于20%,冰鲜的南极磷虾中总虾青素含量高于3 mg/100 g。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油中的脂肪酸、虾青素、... 南极磷虾脂类营养含量丰富:油脂提取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高于1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于9%,总磷脂含量高于20%,冰鲜的南极磷虾中总虾青素含量高于3 mg/100 g。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油中的脂肪酸、虾青素、脂溶性维生素、甾醇等脂溶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以及磷虾油提取方法、多种成分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南极磷虾脂溶性成分综合利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脂肪酸 虾青素 维生素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水产养殖区七种海鞘优势种相关活性物质研究进展与利用前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2 位作者 缪宇平 邵盛男 郑成兴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4,共8页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海洋污损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1 位作者 翟尚华 邵盛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瘤海鞘 乳突皮海鞘 长纹海鞘 海洋污损生物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南极大磷虾共附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一氧化氮靶向抑制活性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玲 杨桥 +4 位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田晓清 黄洪亮 陈雪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1,共6页
从我国南极磷虾科学探捕项目所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共附生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多相分类学分析、发酵培养、代谢产物提取及HPLC分析,并对其发酵粗提物进行了针对多种重大疾病药物靶标-一氧化氮(NO)... 从我国南极磷虾科学探捕项目所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共附生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多相分类学分析、发酵培养、代谢产物提取及HPLC分析,并对其发酵粗提物进行了针对多种重大疾病药物靶标-一氧化氮(NO)抑制活性的靶向筛选。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其进化关系最近的需盐杆菌(Salegentibacter salinus)ISL-6之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3.2%(小于确定新种的阈值97%)。综合该菌株的多相分类学指标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需盐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Salegentibacter sp.NJC-06,其发酵代谢产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富含双键的萜类物质,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较强的NO靶向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共附生细菌 分离鉴定 一氧化氮 靶向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中抗污损活性皂苷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樊成奇 翟尚华 +4 位作者 陆亚男 杨桥 邵盛男 史航 何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海洋污损生物危害水产养殖,为发现抗污损的天然资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 海洋污损生物危害水产养殖,为发现抗污损的天然资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进行了抗污损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2)、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30-去甲基-12,20(29)-二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3),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的抗污损结果表明,皂苷3具有明显的杀灭污损生物藤壶的作用,活性与阳性对照CuSO4相近,但是对卤虫的毒性则远低于相同剂量的CuSO4;部分皂苷混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杀灭藤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皂苷 抗污损活性 藤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吡咯喹啉醌南极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玲 陆亚男 +6 位作者 樊成奇 马丽艳 蒋平 俞勇 黄洪亮 陈雪忠 杨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5,共7页
从采集自南极FAO 48.1海域海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产吡咯喹啉醌(PQQ)海洋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分类学鉴定、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提取及HPLC定量分析,并对纯化的PQQ进行了针对一氧化氮(NO)抑制活性及羟自由基(.OH)清除抗氧化活性评... 从采集自南极FAO 48.1海域海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产吡咯喹啉醌(PQQ)海洋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分类学鉴定、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提取及HPLC定量分析,并对纯化的PQQ进行了针对一氧化氮(NO)抑制活性及羟自由基(.OH)清除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内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综合多个分类学指标的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属于副球菌属,命名为Paracoccus sp.PQ-08。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PQQ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CV-304)模式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胞内的NO释放量。当其作用浓度为100μM时,对iNOS蛋白表达的最高抑制率为67.9%(P<0.05)。此外,实验还证实PQQ具有较强的清除.OH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洲 海洋细菌 分离 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常见外来入侵赤潮藻的PCR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俊斌 张凤英 +2 位作者 马凌波 陆亚男 马春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米氏凯伦藻与环状异帽藻为日本海域流入我国的两种外来入侵赤潮藻。利用核糖体ITS区分别设计出针对该两种藻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rmier5.0软件设计多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筛选目标藻的特异性引物,并以链状亚历山... 米氏凯伦藻与环状异帽藻为日本海域流入我国的两种外来入侵赤潮藻。利用核糖体ITS区分别设计出针对该两种藻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rmier5.0软件设计多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筛选目标藻的特异性引物,并以链状亚历山大藻、立玛原甲藻、牟氏角毛藻、赤潮异弯藻作为阴性对照,做进一步PCR验证。筛选到米氏凯伦藻最佳引物Ki1F3/Ki1B3和环状异帽藻最佳引物YiF3a/YiB3a。两对特异性引物成功鉴定了两种外来入侵藻,而对其它藻种则是阴性反应,可为赤潮的预测预报提供分子鉴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环状异帽藻 核糖体ITS区 特异性引物 PCR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复海鞘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3 位作者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大洋纵列海鞘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区拖网渔民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及政策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媛媛 耿瑞 +5 位作者 岳冬冬 刘勤 周雨思 王茜 熊敏思 陆亚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了解东海区拖网渔民捕捞生产基本情况、捕捞生产决策心理、渔业管理政策认知与评价等方面问题,针对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过度扩张与管理失控这一现状,在浙江省典型渔区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以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和理... 为了解东海区拖网渔民捕捞生产基本情况、捕捞生产决策心理、渔业管理政策认知与评价等方面问题,针对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过度扩张与管理失控这一现状,在浙江省典型渔区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以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对东海区拖网渔民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评价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在受教育程度、经济决策的理性程度等方面较以往有所改善,对政府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的评价和接受度也基本呈正向,但若要通过生产管理手段对降低近海捕捞强度起到作用,仍面临渔民心理抵触、转产转业难及政策反向激励等若干难点。文中针对渔民转产转业、渔民心理需求及现有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近海捕捞管理政策绩效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网 渔民 渔具 政策评价 东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亚男 刘大有 +1 位作者 孙永旭 刘淑华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拆分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电泳在内的几乎所有色谱和准色谱手段都已应用于对映体拆分,一般分为间接法与直接法。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较多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手性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拆分方法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电泳 对映体拆分 气相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一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新技术在三萜皂苷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忠庭 刘大有 +4 位作者 王晓颖 孙永旭 陆亚男 刘科峰 李丽贤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14,共2页
随着高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日新月异 ,核磁共振技术在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中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磁共振新技术在三萜皂苷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三萜皂苷 三萜类化合物 糖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J型防喷脱接器推广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亚男 《石油石化节能》 2011年第7期36-38,共3页
随着井控、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修井作业中对不压并作业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油田修井作业中,Ф570mm以上抽油泵采用帽型活门或滑套开关作为油管内防喷工具尖现不压并、不防喷作业,但是采用帽型活门只能实现一次作业不压井,... 随着井控、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修井作业中对不压并作业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油田修井作业中,Ф570mm以上抽油泵采用帽型活门或滑套开关作为油管内防喷工具尖现不压并、不防喷作业,但是采用帽型活门只能实现一次作业不压井,二次作业起出原并管柱时仍然需要压并作业。采用滑套开关存在工艺复杂,二次作业时密封率低的问题。二次作业时采取压井作业、影响了作业周期,浪费了作业成本,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应用新型防喷脱接器,二次作业时实现不压井作业,减少泥浆对地层的影响和落地油水对地面植被的污染,宴现绿色环保作业,解决了油层保护和安全清洁生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控技术 防喷脱接器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促南极大磷虾蛋白水解活性的太湖蓝藻氯仿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16
作者 田晓清 陆亚男 +4 位作者 迟海 邵盛男 杨宪时 王锡昌 樊成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太湖蓝藻以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为优势种,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对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进行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水解活性测试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具有明显的促进南极... 太湖蓝藻以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为优势种,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对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进行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水解活性测试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具有明显的促进南极大磷虾蛋白自溶的作用,且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对这一活性部位开展进一步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主要的氨基酸衍生化合物,分别为(1)3-(1-甲基丙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2)3-(1-甲基乙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3)3-甲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和(4)N-(2-苯基乙基)丙氨酸,均为首次从微囊藻属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微囊藻 促蛋白水解活性 化学成分 氨基酸衍生物 南极大磷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段海鞘科相关属种的次生代谢产物最新研究进展
17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1 位作者 杨桥 郑成兴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海鞘科 二段海鞘属 拟薄海鞘属 膜海鞘属 Diplosoma属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
18
作者 陆亚男 刘大有 +1 位作者 刘淑华 孙永旭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高效毛细血管电泳拆分。方法 :非色谱法与色谱法。结果 :手性药物对映体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结论 :此方法具有高效、高速、低耗和价格低廉的优点。
关键词 手性药物 高效毛细管电泳 对映体 毛细血管 药理作用 拆分方法 色谱法 生物活性 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视像中的主观色彩——以新闻摄影为例
19
作者 陆亚男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48-51,60,共5页
新闻图片自身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因此,人们往往以为新闻图片就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再现。事实上,新闻图片之所以能够与读者见面,要得益于"机械眼"的相助。然而,这种相助是以其自身主观偏向的渗入为代价的。由传播学中&q... 新闻图片自身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因此,人们往往以为新闻图片就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再现。事实上,新闻图片之所以能够与读者见面,要得益于"机械眼"的相助。然而,这种相助是以其自身主观偏向的渗入为代价的。由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可知,新闻图片从产生直至最后与读者见面要经历挑选设备、取景拍摄、冲印加工、排版印刷四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中的不同差别都表现出不同的主观色彩。我们主要通过对新闻图片产生过程的分析,来揭示出新闻图片客观视像背后的强烈主观色彩,旨在提醒当代读者对新闻图片是否客观要作出冷静地、多角度地思考与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主观色彩 把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产麻痹性贝毒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莹莹 乔玉宝 +8 位作者 蒋志伟 张静 张若男 田晓清 马丽艳 张晓玲 陆亚男 樊成奇 杨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0-727,共8页
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HABs)是全球性的严重海洋生态灾害及重大环境热点问题,其产生的赤潮毒素经食物链传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已知贝类毒素中分布最广、毒性... 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HABs)是全球性的严重海洋生态灾害及重大环境热点问题,其产生的赤潮毒素经食物链传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已知贝类毒素中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贝毒,但PSP来源问题仍悬而未决。藻菌相互作用关系是揭示PSP产生机制的关键,为揭示产PSP典型赤潮甲藻——东海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LZ1706)的共附生菌群多样性信息,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LZ1706的共附生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同时对其可培养共附生菌株进行了选择性分离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链状亚历山大藻(LZ1706)共附生菌群包括6门,10纲,19目,25科及34属。其中优势门4个,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 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7. 5%)、蓝藻门(Cyanobacteria,16. 8%)及螺旋菌门(Spirochaetae,1. 5%);优势属5个,包括Cryomorphaceae科未知属(22. 9%)、Cyanobacteria纲未知属(16. 8%)、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未知属(7. 9%)、糖螺菌属(Saccharospirillum,14. 7%)及Maricaulis属(5. 6%),其未知属种群比例高达50. 6%。分离获得的12株可培养菌株中LZ-27及LZ-7分别为Ponticoccus属与Pseudooceanicola属潜在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共附生菌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