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麻纤维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中的溶解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智丽 朱敏 +1 位作者 张宏杰 翁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LiCl/DMAc溶解体系。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 和 X 射线衍射仪对溶解前后的大麻纤维进行表征,测试溶解后溶液黏度值。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纤维素的晶型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溶解温度升高,大麻纤维溶解性增强,95℃条件下,预处理2h和3h的大麻纤维在10%LiCl/DMAc溶解体系中能够完全溶解,溶解质量分别为1.0~1.2g和1.2~1.5g;预处理3h的大麻纤维/LiCl/DMAc溶液黏度值更大,溶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氢氧化钠 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长丝/芳纶包缠纱捻度的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钟智丽 王玉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4,共5页
为准确便捷地评价聚丙烯长丝/芳纶包缠纱的综合质量,利用平行纺纱技术,通过合理配置ON-SC1000型花式捻线机的空心锭转速及卷绕速度,成功研制出5种不同捻度的聚丙烯长丝/芳纶包缠纱.选取了影响包缠纱综合性能的7项指标进行测试,包括其断... 为准确便捷地评价聚丙烯长丝/芳纶包缠纱的综合质量,利用平行纺纱技术,通过合理配置ON-SC1000型花式捻线机的空心锭转速及卷绕速度,成功研制出5种不同捻度的聚丙烯长丝/芳纶包缠纱.选取了影响包缠纱综合性能的7项指标进行测试,包括其断裂伸长CV值、断裂强力CV值、粗节、棉结、细节、条干均匀度、耐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缠纱综合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得出5种捻度包缠纱的综合得分依次为0.067、-0.818、-0.751、-1.019、1.476.结果表明:5种纱线的捻度由优到劣依次为320、250、300、200、350捻/m;在250~320捻/m的范围内,纱线外观优良,有利于充分发挥2种长丝的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长丝 芳纶 包缠纱 捻度 纱线性能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纱线拉伸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钟智丽 滑钧凯 李济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综述了生产羊毛高支纱线技术的现状 ;从理论上分析了羊毛纱线拉伸抽细的可行性 ;
关键词 羊毛纱线 拉伸加工技术 定形 工艺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4
作者 钟智丽 王训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论述了纳米纤维制备新方法和典型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指出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得聚合物纳米纺织纤维长丝、实心纳米碳纤维、生物降解性聚合物纳米纤维和聚苯胺及其与常规聚合物共混的纳米导电纤维,其直径取决于纺丝工艺参数;静电纺丝是得... 论述了纳米纤维制备新方法和典型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指出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得聚合物纳米纺织纤维长丝、实心纳米碳纤维、生物降解性聚合物纳米纤维和聚苯胺及其与常规聚合物共混的纳米导电纤维,其直径取决于纺丝工艺参数;静电纺丝是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纳米纤维工业化生产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在起绒织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智丽 李辉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介绍起绒织物的特点和分类;阐明了起绒织物的发展趋势;并着重论述了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电脑喷射印花等几种高新技术在起绒织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起绒织物 开发 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 微胶囊技术 低温等离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玄武岩长丝可织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钟智丽 刘华武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提高玄武岩长丝的可织性为目的,进行了玄武岩长丝的改性研究。优化了改性剂和改性液处理参数,改造了织机的送经机构,试织了多种机织结构的改性玄武岩长丝织物和复合材料预制件。试验结果表明,对玄武岩长丝的改性处理,通过集束达到了耐... 以提高玄武岩长丝的可织性为目的,进行了玄武岩长丝的改性研究。优化了改性剂和改性液处理参数,改造了织机的送经机构,试织了多种机织结构的改性玄武岩长丝织物和复合材料预制件。试验结果表明,对玄武岩长丝的改性处理,通过集束达到了耐磨,通过涂层使纤维间相互粘连增加其抱合力达到了增强,通过改性剂的合理选择和改性液的参数优化保持了玄武岩长丝原丝的弹性伸长,使玄武岩长丝的织造性能显著提高,杜绝了单丝分散、相邻丝缠绕的现象,单丝断头明显减少,使布面平整光洁,利于后续层合或复合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长丝 可织性 改性剂 织物 预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织物复合材料三点弯曲性能试验研究与仿真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钟智丽 孙涵 +1 位作者 万佳 石若星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26,33,共5页
选取两种线密度的纱线织造两种经纱密度的间隔织物,再对其进行聚氨酯泡沫填充和树脂基体复合后,制备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对它们进行三点弯曲性能测试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经纱线密度增加,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弯曲性能增强;经纱密... 选取两种线密度的纱线织造两种经纱密度的间隔织物,再对其进行聚氨酯泡沫填充和树脂基体复合后,制备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对它们进行三点弯曲性能测试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经纱线密度增加,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弯曲性能增强;经纱密度增加,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弯曲性能下降。经纱线密度对间隔织物复合材料抗弯曲性能的影响较经纱密度大。有限元弯曲强度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基本一致,故可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直接模拟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织物 复合材料 三点弯曲性能 有限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溶解处理对棉大麻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智丽 朱敏 +1 位作者 张宏杰 彭敏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8,共3页
探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微溶解处理对棉大麻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纺制了不同捻度的棉大麻混纺纱,并对其进行了微溶解处理,测试了处理前后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及条干CV值等。结果表明:随纱线捻度增加,棉大麻混纺... 探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微溶解处理对棉大麻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纺制了不同捻度的棉大麻混纺纱,并对其进行了微溶解处理,测试了处理前后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及条干CV值等。结果表明:随纱线捻度增加,棉大麻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缓慢较小,最后趋于一定值;而混纺纱的毛羽指数则是随着捻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认为:微溶解对大麻棉混纺纱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溶解处理 混纺纱线 捻度 大麻纤维 棉纤维 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溶解处理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智丽 廖镇东 张宏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预处理和微溶解工艺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和原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其中,LiCl/DMAc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绿色纤维素溶剂体系,微溶解的具体工艺是10%的LiC... 为探讨预处理和微溶解工艺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和原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其中,LiCl/DMAc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绿色纤维素溶剂体系,微溶解的具体工艺是10%的LiCl/DMAC溶剂,温度65℃。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纤维进行表征,并用万能强力机测试织物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纤维经过预处理和微溶解体系后,主要基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且纤维素在微溶解过程中未发生衍生化反应。经过不同工艺处理体系后,织物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经碱活化和LiCl/DMAc微溶解后,织物拉伸性能得到提高,断裂强力提高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棉混纺织物 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 大麻纤维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物起球的仪器表征及评级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智丽 刘欣 王训该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6-58,共3页
使用美国在线检测技术公司的织物起球评级系统对不同组织结构、厚度及颜色的针织物起球样品进行了检测、表征和评级。结果表明:织物起球评级系统能够对织物的起球趋势进行检测、表征和评级。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及颜色对仪器起球表征... 使用美国在线检测技术公司的织物起球评级系统对不同组织结构、厚度及颜色的针织物起球样品进行了检测、表征和评级。结果表明:织物起球评级系统能够对织物的起球趋势进行检测、表征和评级。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及颜色对仪器起球表征及评级存在影响。织物表面的光滑平整程度越高织物起球趋势越低;织物越薄越不易起球;一定程度上说,织物颜色越浅越不易起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物 起球趋势 仪器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服装开发前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智丽 滑钧凯 《纺织导报》 CAS 2002年第6期28-30,共3页
阐述了“技术服装”的概念;研究了技术服装的设计开发步骤;介绍了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纺前染色技术、集成式加热技术在技术服装开发中的应用;指出技术服装将朝着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型和环保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技术服装 高新技术 产品开发 服装设计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织机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智丽 于少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62,共2页
本文从织机的速度、喷气系统、整机的品种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几个方面介绍了喷气织机的进步,重点介绍了电子送经、电子提花、电子监控等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可供工厂企业参考。
关键词 喷气织机 喷气系统 电子提花 电子送经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溶解处理对汉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智丽 万佳 +2 位作者 史晓腾 张肖 林蔓娜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3-65,共3页
探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对汉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了不同工艺对汉麻织物进行微溶解处理,并进行活性染料染色,测定了试样的K/S值、耐摩擦色牢度,选择最优微溶解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汉麻织物进行... 探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对汉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了不同工艺对汉麻织物进行微溶解处理,并进行活性染料染色,测定了试样的K/S值、耐摩擦色牢度,选择最优微溶解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汉麻织物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温度在65℃时上染效果最佳,碱用量在35 g/L时染色效果最好;在正交试验过程中,温度60℃、碱用量40 g/L时,染色效果最好,汉麻织物的力学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织物 氯化锂/N 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 活性染料 染色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物防刺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钟智丽 薛兆磊 +2 位作者 孙涵 王子帅 张肖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9-23,共5页
近年来,防刺服作为防护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研究多层高厚高密三维机织物的防刺效果,研究了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的机织物的静动态防刺效果。研究发现:未经处理的三维机织物刀尖刺入长度小于7mm,其防刺性能良好;三维机... 近年来,防刺服作为防护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研究多层高厚高密三维机织物的防刺效果,研究了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的机织物的静动态防刺效果。研究发现:未经处理的三维机织物刀尖刺入长度小于7mm,其防刺性能良好;三维机织物与树脂复合之后,其防刺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纬锁心机织物 高厚高密 防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对大麻纯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智丽 张肖 +2 位作者 张宏杰 万佳 廖镇东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为了探究碱处理对大麻纯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分别从影响碱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即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出发,重点讨论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大麻纯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包括弯曲长度、折皱回复角、透气率和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MMC),在... 为了探究碱处理对大麻纯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分别从影响碱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即浓度、温度以及时间出发,重点讨论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大麻纯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包括弯曲长度、折皱回复角、透气率和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MMC),在此分析讨论基础上对碱处理大麻纯纺织物工艺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碱处理大麻纯纺织物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20min、碱浓度12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纯纺织物 碱处理 折痕回复角 透气率 O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纤维的开发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智丽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66,68-70,共4页
论述了碳纳米纤维制备新方法和碳纳米纤维的特性及应用前景,介绍了中科院物理所开创的碳纳米管沸腾床和移动床催化裂解制备新技术。指出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得实心碳纳米纤维。文章还展望了碳纳米纤维在碳纳米管储氢、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电... 论述了碳纳米纤维制备新方法和碳纳米纤维的特性及应用前景,介绍了中科院物理所开创的碳纳米管沸腾床和移动床催化裂解制备新技术。指出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得实心碳纳米纤维。文章还展望了碳纳米纤维在碳纳米管储氢、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电极材料、微区、放射性清洁及同位素分离、纺织混纺材料、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电子器件、催化纤维和膜工业、可溶性碳纳米管试剂、碳纳米管肌肉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碳纳米管 沸腾床催化裂解 移动床催化裂解 实心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涂层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智丽 万佳 +1 位作者 王玉新 史晓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7-200,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多次浸渍-还原过程,制备了涂层次数不同的石墨烯涂层纯棉织物,并分别命名为C-GO、C-1RGO、C-2RGO、C-3RGO。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及...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多次浸渍-还原过程,制备了涂层次数不同的石墨烯涂层纯棉织物,并分别命名为C-GO、C-1RGO、C-2RGO、C-3RGO。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及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FTIR-ATR)对织物进行表征,分析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结果表明,首次浸渍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后,纤维表面附着少量氧化石墨烯,随着浸渍-还原过程的进行,纤维表面完全被石墨烯片层包覆且包覆均匀。导电性测试结果显示,石墨烯涂层棉织物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且随着还原次数的增加,导电性逐渐变得更好;多次还原后,织物表面C/O原子比例逐渐升高,还原程度加剧,进而证明织物导电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棉织物 L-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编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件耐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智丽 王子帅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2-35,共4页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进行耐冲击性能测试,分析并讨论了编织节距等参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关键的耐冲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强体碳纤维本身表现出的脆性大,使得复合后管件的耐冲击性能表现不明显;节距越小,纱线交织紧密,成为有机的...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进行耐冲击性能测试,分析并讨论了编织节距等参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关键的耐冲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强体碳纤维本身表现出的脆性大,使得复合后管件的耐冲击性能表现不明显;节距越小,纱线交织紧密,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耐冲击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二维编织技术 管件 耐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编织技术与成型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智丽 苏大伟 《纺织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8-41,共4页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材料,目前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军事装备、体育器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介绍了国内外开发概况,简述了二维、三维编织技术及成型工艺。认为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整...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材料,目前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军事装备、体育器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介绍了国内外开发概况,简述了二维、三维编织技术及成型工艺。认为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整体性好、力学结构合理两大特点,其开发前景广阔;将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法与预制件相结合,可以生产出高性能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结构 复合材料 编织 成型 针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汉麻粉体涂层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智丽 孙涵 +2 位作者 陆琳玲 薛兆磊 王子帅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探究影响汉麻粉体涂层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成功制备出汉麻粉体涂层织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性聚酰胺含量、涂层厚度、粉体颗粒大小、粉体含量等对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性聚酰胺(WPU)含量的增加,UPF值呈... 为探究影响汉麻粉体涂层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成功制备出汉麻粉体涂层织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性聚酰胺含量、涂层厚度、粉体颗粒大小、粉体含量等对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性聚酰胺(WPU)含量的增加,UPF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WPU为80%时,UPF值达到最大;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仅厚度改变时,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UPF值增大;粉体颗粒粒径小,有助于粉体在涂层浆料分散更均匀,UPF值变大;织物的UPF值随粉体含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含量为4%时,达到最佳抗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汉麻粉体 涂层 抗紫外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