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风城组页岩含油性评价
1
作者 贾凡建 王建伟 +4 位作者 郭瑞超 赵乐强 张卓 吴智平 李艳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的岩相发育特征及页岩油含油性,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地化分析等资料,对风城组页岩层段的岩性、展布、沉积环境等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源岩品质、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的岩相发育特征及页岩油含油性,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地化分析等资料,对风城组页岩层段的岩性、展布、沉积环境等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源岩品质、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结果表明:风城组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w (TOC)为0.12%~5.13%,平均为1.16%,是一套以Ⅰ、Ⅱ_(1)型为主的未熟-低熟源岩;残留烃含量较低,主要为吸附油,其体积分数平均高达72.57%;孔径以中孔为主,体积分数为40.68%~83.98%,平均为66.25%,微小孔体积分数次之;凤城组页岩主要发育白云质凝灰岩、灰质凝灰岩、凝灰质泥页岩、白云质泥页岩、灰质泥页岩和白云质粉砂岩6种岩相,其中灰质泥页岩为优势岩相,储集空间最发育,主要为石英粒间孔和碳酸盐粒间孔,微小孔的体积分数较高,平均面孔率最高,可达9.97%;灰质泥页岩的含油量最高,w (TOC)大于2%,游离油含量大于1 mg/g。研究成果可为哈山及其他地区页岩含油性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山地区 二叠系 风城组 页岩油 岩相特征 含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油气源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瑞超 李延钧 +4 位作者 王廷栋 宋国奇 李文涛 尹长河 刘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4-676,共3页
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渤南洼陷... 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渤南洼陷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气均为自生自储,其中断阶带地区油气为一期成藏,油气成熟度较低;深洼带地区存在两期油气生成过程,但主要捕获了后期湿气阶段的天然气,气体干燥系数较高,具有分段捕获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成藏期次 成藏特征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参数在全烃地球化学分析油气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瑞超 李延钧 +1 位作者 王廷栋 罗文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9,共5页
全烃地球化学方法不仅可有效解决复杂油气成因与烃源问题,而且可提供各期油气运聚、保存条件以及再分配的证据,明确成藏历史和过程,从而有效指导油气勘探。轻烃是石油和天然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轻烃研究的日益深入,轻... 全烃地球化学方法不仅可有效解决复杂油气成因与烃源问题,而且可提供各期油气运聚、保存条件以及再分配的证据,明确成藏历史和过程,从而有效指导油气勘探。轻烃是石油和天然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轻烃研究的日益深入,轻烃技术在全烃地球化学分析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轻烃参数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轻烃参数在判断生烃母质类型与环境、推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进行油气来源对比、研究油气运移方向与相态类型、判断油气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成熟度 母质类型 油源对比 全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阿拉德油田油源对比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郭瑞超 王千军 +4 位作者 王建伟 曾治平 秦峰 王超 高剑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I0004,I0005,共10页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阿拉德油田主力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中等—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主要来源于玛湖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三叠系、白垩系层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准原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浅层油藏存在白垩纪末期一期充注,具有"深部双向供烃、断层毯砂输导、地层圈闭聚集"的成藏特点。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阿拉德油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参数重建原油成熟度及其在哈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瑞超 隋风贵 +1 位作者 曾治平 王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9-684,691,共7页
原油成熟度由于不能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多利用生标物参数进行判识。常用的生标物成熟度参数多为定性分析,且不适用于高成熟阶段的原油样品。以低热演化程度的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高温热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热演化阶段下液... 原油成熟度由于不能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多利用生标物参数进行判识。常用的生标物成熟度参数多为定性分析,且不适用于高成熟阶段的原油样品。以低热演化程度的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高温热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热演化阶段下液态烃产物的芳烃特征,探讨各芳烃参数与实测热成熟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甲基菲、三甲基萘等参数与热成熟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各参数与热成熟度的拟合公式;并对哈山地区油砂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判识,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成熟度较低,白垩系原油成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参数 原油成熟度 甲基菲参数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瑞超 唐军荣 +1 位作者 胥辉 马焕成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由于化石能源资源量有限,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就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详细阐述国内外对木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木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生物质 能源 气化 固化 液化 燃料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荧光确定砂岩含气性与物性下限探讨——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瑞超 王浩 +3 位作者 蒲娅琳 李延钧 隆辉 沈秋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34-38,43,共6页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的荧光特征及含气性,结合实测物性数据确定两类储层孔隙下限。结果表明,孔喉中的显微荧光分布与强度可分为三类荧光级别,储层显微荧光法可较直观、可靠反映储层含油气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等一致,表明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显微荧光确定储层含气性与物性下限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须家河组 显微荧光 孔隙型储层 裂缝–孔隙型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沙四下古油藏与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延钧 宋国奇 +4 位作者 李文涛 郭瑞超 杨显成 陈义才 罗文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古近系沙四段下亚段以产出凝析油气为特征。根据天然气烃类气体组成、氮气含量、气体碳同位素、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与测试结果以及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丰深1井区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且储层孔...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古近系沙四段下亚段以产出凝析油气为特征。根据天然气烃类气体组成、氮气含量、气体碳同位素、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与测试结果以及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丰深1井区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且储层孔隙大量分布热蚀变焦沥青。结合储层地温史和烃源岩生烃史,证实该区深层沙四下砂砾岩体存在古近纪末期(Es1末)古油藏,并在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Nm—Q)因热力作用发生裂解,形成现今的深层凝析气藏。同时发现,在古油藏边缘,如丰深3井区存在源岩干酪根裂解与原油裂解成因的混合气;储层大量微观泄压缝的存在是凝析气藏保持正常压力系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显微荧光 焦沥青 原油裂解气 凝析气藏 东营北带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油气运聚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9
作者 沈扬 林会喜 +4 位作者 赵乐强 曾治平 宫亚军 郭瑞超 闵飞琼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毯砂边缘-壳下聚集"的成藏特征。超剥带主要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淋滤层-毯砂"等3种油气输导样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总体具有"远源供烃,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输导效能主控成藏与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超剥带 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勘探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惠民 张关龙 +3 位作者 范婕 曾治平 郭瑞超 宫亚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8-1128,共11页
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对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准中地区超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以征沙村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特征入手,在分析源岩、储层和输导条件等成藏要素... 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对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准中地区超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以征沙村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特征入手,在分析源岩、储层和输导条件等成藏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并指出其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新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征沙村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包括3个方面:①低温-超压控烃机制延长了生油时窗,提高了生油转化率,极大地增加了油气资源量;②“冷盆、超压、颗粒包壳、沸石溶蚀”四元控储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深度下限,扩展了油气勘探空间;③断-压双控输导机制提供了高能油气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在纵向上差异运移,保障了超深层油气高效充注。根据超深层烃源岩演化史、压力演化史、成岩演化序列、成藏期和构造演化史等多要素演化叠合特征,建立了征沙村地区“温-压控烃、四元控储、断-压控输”的油气成藏模式,以期为征沙村地区勘探部署和培育新的战略接替阵地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机制 源岩演化 优质储层 深层-超深层 征沙村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压扭断裂带发育特征及其组合样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建伟 廖伟 +5 位作者 曾治平 赵乐强 曹建军 郭瑞超 周健 马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压扭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较为复杂,需要不断深化认识,这对西部压扭盆地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实践意义。野外露头区勘查和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体处理成果揭示,准西北缘乌夏地区发育的高角度逆冲断层普遍具有走滑特点,并伴有多组系... 压扭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较为复杂,需要不断深化认识,这对西部压扭盆地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实践意义。野外露头区勘查和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体处理成果揭示,准西北缘乌夏地区发育的高角度逆冲断层普遍具有走滑特点,并伴有多组系次级剪切断层,从而形成典型压扭断裂带。碎屑岩层系能干性差异控制压扭断层垂向脱耦传播和分段发育,构造活动强度变化进一步控制断层发育组系及其组合样式的变化。自深层至浅层随着压扭强度的逐渐减弱,压扭断裂带在剖面上存在“辫”、“花”和“阶”状3种基本组合样式,对应平面上呈“网结”、“羽列”和“雁列”状展布。已发现油气田剖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样式断层的油气垂向输导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是控制压扭叠合盆地油气资源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断层 组合样式 油气输导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厚壁管材变曲率弯曲回弹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深 吴建军 +1 位作者 邓良才 郭瑞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管材变曲率的弯曲回弹,建立变曲率弯曲回弹预测的解析模型.基于ABAQUS平台建立小直径厚壁管材变曲率弯曲成形及回弹数值模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所建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将变曲率回弹问题转化为离散定曲率回弹问题进行...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管材变曲率的弯曲回弹,建立变曲率弯曲回弹预测的解析模型.基于ABAQUS平台建立小直径厚壁管材变曲率弯曲成形及回弹数值模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所建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将变曲率回弹问题转化为离散定曲率回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近似纯弯曲回弹实验,建立管材定曲率弯曲回弹前后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将变曲率弯管轴线双圆弧拟合逼近离散,针对离散化的回弹弯管进行G1连续拼接,依据轴线复杂程度,构建拼接修正函数,建立管材变曲率弯曲回弹预测解析模型.通过2个试验算例验证该解析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小直径厚壁管材平面变曲率弯曲回弹.回弹的准确预测是有效控制弯管回弹缺陷的前提,用于指导后续模具型面修正,补偿回弹误差,保证弯管几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弯曲 变曲率 回弹 预测 数值模拟 双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山地区原油地化特征及同源双向充注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会喜 郭瑞超 +2 位作者 宫亚军 陈中红 曾治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9,共5页
针对哈山地区原油供烃来源不明及有利勘探方向不清的问题,利用色谱质谱、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该区烃源岩、原油与输导体系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原油的成藏过程与运移路径。研究表明:哈山与玛湖2个地区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 针对哈山地区原油供烃来源不明及有利勘探方向不清的问题,利用色谱质谱、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该区烃源岩、原油与输导体系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原油的成藏过程与运移路径。研究表明:哈山与玛湖2个地区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成熟度、碳同位素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哈山构造带原油具有同源双向、多输导体系的成藏特征;该区不同地质单元的源—输导体系—储层油源对比(圈闭)空间的差异配置控制其油气成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输导体系 哈山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油砂山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臣 李延钧 +3 位作者 邓柳萍 张永庶 司丹 郭瑞超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通过对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原油轻烃等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油砂山油田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类型和可能来源,总结了油气成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油砂山油田油气主要具有混合偏腐泥型成因的特征,油气演化... 通过对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原油轻烃等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油砂山油田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类型和可能来源,总结了油气成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油砂山油田油气主要具有混合偏腐泥型成因的特征,油气演化程度适中,均处于成熟阶段,且油气同源。油砂山油田油气主要是来源于古近系的E13与E23烃源岩,与新近系烃源岩无关,具有二者混合贡献的特征,但局部混合比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轻烃 碳同位素 天然气组成 油砂山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河谷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耐干热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小红 伍建榕 +3 位作者 马焕成 郭瑞超 张丽芬 肖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7,共3页
本实验在人工设置高温和模拟干旱条件下,对分离自金沙江河谷地区的12株豆科树种根瘤菌菌株进行耐干热分析。结果显示,12株供试菌株对干热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大部分菌株如:P5-1、P5-6、P5-8、P6-11、Y8-12、P5-5、Y6-13、P5-7能忍受40... 本实验在人工设置高温和模拟干旱条件下,对分离自金沙江河谷地区的12株豆科树种根瘤菌菌株进行耐干热分析。结果显示,12株供试菌株对干热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大部分菌株如:P5-1、P5-6、P5-8、P6-11、Y8-12、P5-5、Y6-13、P5-7能忍受40℃的高温;在人工模拟干旱的高渗环境中,也有部分菌株(P5-1、P5-2、P5-6、P5-7)表现出极强的耐受能力。通过本次的耐性研究,发现菌株P5-1、P5-6、P5-7不仅能在40℃的高温下生长而且在-8.71×105Pa,35℃的条件下也能很好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耐干热性 模拟干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双向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瑞超 严正泽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639-645,共7页
使用高压匀浆泵制备出具有同时吸附长链正构烷烃和稠环芳烃能力的石墨吸附剂。借助于气相色谱、紫外光谱对吸附剂吸附能力进行了探讨,推导出等温吸附平衡方程,计算了等温吸附的平衡常数K(1400~40250)和标准自由焓变(-17~-26kJ/mol),... 使用高压匀浆泵制备出具有同时吸附长链正构烷烃和稠环芳烃能力的石墨吸附剂。借助于气相色谱、紫外光谱对吸附剂吸附能力进行了探讨,推导出等温吸附平衡方程,计算了等温吸附的平衡常数K(1400~40250)和标准自由焓变(-17~-26kJ/mol),证明了石墨吸附剂具有双向吸附能力。对影响石墨吸附的因素:吸附时间、温度、固液比、粒度及分散度进行了研究,认为石墨的粒度及分散度是影响石墨吸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吸附剂 烷烃 芳香烃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唐军荣 郭瑞超 +1 位作者 胥辉 马焕成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小桐子为大戟科麻疯树属小乔木或大灌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西南地区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地区。小桐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尤其因为其极强的抗干旱、易成活、种子产量高和可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特性,使其在干热河谷地区具有... 小桐子为大戟科麻疯树属小乔木或大灌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西南地区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地区。小桐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尤其因为其极强的抗干旱、易成活、种子产量高和可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特性,使其在干热河谷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概述小桐子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展示了小桐子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生物能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菌的抗旱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小红 马焕成 +3 位作者 伍建榕 郭瑞超 肖斌 张丽芬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0-83,共4页
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根瘤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利用根瘤菌自身的抗旱性可以为改善高温干旱地区的植被状况及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提供方法和思路.从生理生化和抗旱基因工程的角度,对根瘤菌的抗旱性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菌 抗旱性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烃地球化学细分狮子沟构造油气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生军 李延钧 +2 位作者 郭瑞超 王廷栋 陈云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5-37,44,共4页
为确认狮子沟构造油气来源,对研究区域内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油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确认了狮子沟构造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狮子沟构造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并多以湖... 为确认狮子沟构造油气来源,对研究区域内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油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确认了狮子沟构造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狮子沟构造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并多以湖相腐泥或混合型成因为主。深层E32和E31油气多具有自生自储的特征,浅层油气属于E32和E31成因烃类的混合叠加而成,但多表现为以E32来源为主、E31来源为辅的特征,并且充注部位不同,其中E31成因油气注入区分布在构造高部位,而E32成因油气注入区分布于构造翼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 碳同位素 轻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第三系 狮子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预拉伸对新淬火态2024薄铝板残余应力的影响
20
作者 郭瑞超 吴建军 +1 位作者 张深 李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7,共8页
采用局部浅拉深成形实验模拟双向预拉伸,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双向预拉伸模型,分析应力比、主拉伸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仿真模拟双向预拉伸的相对优化的参数。通过平面应变实验,确定了实验拉伸消除淬火残余应力的参数;通过ARAMI... 采用局部浅拉深成形实验模拟双向预拉伸,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双向预拉伸模型,分析应力比、主拉伸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仿真模拟双向预拉伸的相对优化的参数。通过平面应变实验,确定了实验拉伸消除淬火残余应力的参数;通过ARAMIS测量应变,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残余应力,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主预拉伸量为2.0%,应力比为0.45时,对淬火后残余应力的消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预拉伸 有限元 新淬火态 薄铝板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