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探究
1
作者 郝旺林 覃治华 +3 位作者 王鹏 尹鸿飞 杜京旗 赵君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184-186,共3页
在“三全育人”总体工作格局下,高校课堂只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从理念、内容等层面引导学生去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该文针对“园林生态学”课程... 在“三全育人”总体工作格局下,高校课堂只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从理念、内容等层面引导学生去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该文针对“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模块化重构教学过程体系,对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和融入探究,并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和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改革措施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该文基于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效果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生态学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结果期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兴 梁银丽 +3 位作者 郝旺林 罗安荣 彭强 陈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和对照共4个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结果期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有利于温室辣椒生产的较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结果初期土壤温...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和对照共4个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结果期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有利于温室辣椒生产的较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结果初期土壤温度升温幅度大于秸秆覆盖,结果盛期和结果末期土壤温度降温趋势小于地膜覆盖;各覆盖处理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增加结果期辣椒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植株总干重及各部分干重,并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减少耗水量,其中,地膜加秸秆覆盖表现尤为突出;地膜加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对照的2.17倍、2.09倍、1.67倍。总之,地膜加秸秆覆盖是利于日光温室辣椒生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佳覆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地膜 秸秆 日光温室 辣椒生长 水分利用 结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银丽 彭强 +3 位作者 陈晨 贾文燕 吴兴 郝旺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3个光照水平(自然光照—L1、遮阴30%—L2和遮阴70%—L3)及4个土壤水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W1、55%~70%—W2、70%~85%—W3、85%~100%—W4)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品质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通过3个光照水平(自然光照—L1、遮阴30%—L2和遮阴70%—L3)及4个土壤水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W1、55%~70%—W2、70%~85%—W3、85%~100%—W4)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品质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然光及遮阴30%下,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加,叶、茎干物质量增加,而根干物质量则呈下降趋势,辣椒果实果长、果径及单果质量增加,土壤含水率超过田间持水率70%~85%,果实生长呈下降趋势;②适度遮阴和降低土壤含水率利于果实品质提高,其中L2W2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③耗水量随土壤含水率上升而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适当降低土壤含水率利于WUE提高;适度遮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总之,遮阴30%、土壤相对含水率55%~70%为结果期辣椒较优遮阴和土壤水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水分和光照 果实品质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实品质和叶片保护酶对水肥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朱艳丽 梁银丽 +3 位作者 郝旺林 罗安荣 林兴军 白彩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通过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W1,50%~60%;W2,70%~80%;W3,90%~100%)和3个施肥水平(F1,N0.187 g/kg+P2O50.131 g/kg;F2,N0.267g/kg+P2O50.187 g/kg;F3,N0.347 g/kg+P2O50.243 g/kg)共9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结果期果实品质、叶片... 通过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W1,50%~60%;W2,70%~80%;W3,90%~100%)和3个施肥水平(F1,N0.187 g/kg+P2O50.131 g/kg;F2,N0.267g/kg+P2O50.187 g/kg;F3,N0.347 g/kg+P2O50.243 g/kg)共9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结果期果实品质、叶片保护酶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为番茄结果期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结果期,W1F2处理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W2F2处理下果实中的渗透物质(游离氨基酸)保持着较高水平,且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低;W2F3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持较高水平,W2F2处理番茄果实单株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果实品质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番茄结果期较优的水肥组合为N0.267g/kg+P2O50.187g/kg和70%~8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土壤相对含水量 氮、磷肥 果实品质 保护酶活性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樱桃番茄水分效应及水分生产函数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安荣 梁银丽 +5 位作者 朱艳丽 吴兴 郝旺林 陈晨 林兴军 彭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5,共3页
以温室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全生育期5个土壤水分水平的控制,研究了不同灌水水平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番茄的产量?品质与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土壤相对水分含量为50%~60%、60%~70%... 以温室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全生育期5个土壤水分水平的控制,研究了不同灌水水平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番茄的产量?品质与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土壤相对水分含量为50%~60%、60%~70%、80%~90%和90%~100%的产量与70%~80%的相比,分别减少了39.70%、22.53%、3.43%和20.30%。土壤水分适宜(70%~80%)不仅可以提高樱桃番茄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且在70%~80%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土壤含水率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技术测定食品中苏丹红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栋 薛瑞婷 郝旺林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11X期108-110,共3页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测定。方法:首先采取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得到净化之后,然后利用液相色谱方法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分析测定。选择C18色谱柱,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流速...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测定。方法:首先采取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得到净化之后,然后利用液相色谱方法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分析测定。选择C18色谱柱,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流速为1m L/分钟,柱温为40℃,选择478nm作为检测波长,在该条件下可以很好的测定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分析方法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技术 液相色谱方法 流动相 波长范围 色谱-质谱 火锅底料 保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城郊农业区葡萄园土壤呼吸及水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郝旺林 梁银丽 +2 位作者 穆兰 印宁 许明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4,89,共11页
为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城郊农业区葡萄园土壤呼吸及水热环境影响,设置对照CK(露地),种植酢浆草、白三叶草,覆盖黑膜、白膜5个处理,监测生长—生产期土壤呼吸、水热环境,然后分析了其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4种不同覆盖处理下相比露地(CK)... 为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城郊农业区葡萄园土壤呼吸及水热环境影响,设置对照CK(露地),种植酢浆草、白三叶草,覆盖黑膜、白膜5个处理,监测生长—生产期土壤呼吸、水热环境,然后分析了其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4种不同覆盖处理下相比露地(CK)显著提高了葡萄园土壤呼吸速率(p<0.05),呼吸速率总体表现为:白三叶>黑膜>白膜>酢浆草。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峰值均出现在8月份;(2)4种不同覆盖处理下葡萄园土壤水分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剖面垂直分异特征,各处理相比露地(CK)表现出明显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林下覆膜(黑膜、白膜)相比林下生草(酢浆草、白三叶)表层持水保水能力表现突出,林下覆膜处理(黑膜、白膜)平均温度均高于CK(露地),而林下生草覆盖处理(酢浆草、白三叶)平均温度均低于CK,林下覆膜处理增温效果整体强于林下生草覆盖处理。黑膜的增温效果相对较强,在维持土壤温度稳定也要优于其他处理,而露地维持温度稳定相对最差;(3)林下覆膜模式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呈现显著二次函数关系(p<0.05),而林下生草模式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呈现指数函数关系(p<0.05),各处理土壤温度(5 cm)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现指数函数关系,且各处理温度敏感系数表现为:黑膜>CK(露地)>白膜>白三叶>酢浆草。从节碳减排、涵养水源角度出发,酢浆草与黑膜是较为适宜的覆盖模式;但如果进一步考虑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植物生产碳源,保持城郊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酢浆草与白三叶草覆盖模式,更适宜于新型城郊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农业 土壤呼吸 水分 温度 覆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