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烟田天敌昆虫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宗梁 叶团会 +3 位作者 应羽丰 郝兴安 安德荣 毕鑫云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有效评价两种天敌昆虫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对烟蚜和烟蓟马的防治效果,在四川攀枝花米易烟区连续两年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分别采用烟蚜茧蜂、捕食螨和吡虫啉处理后,调查分析生物防治措施对田间害虫和主要天敌昆虫种群的作用。研究结果表... 为有效评价两种天敌昆虫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对烟蚜和烟蓟马的防治效果,在四川攀枝花米易烟区连续两年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分别采用烟蚜茧蜂、捕食螨和吡虫啉处理后,调查分析生物防治措施对田间害虫和主要天敌昆虫种群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在前期对烟蚜和烟蓟马的防控效果分别为6.18%和33.94%,后期防治效果分别为55.38%和65.00%;吡虫啉防治效果与之相反。(2)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分别使田间昆虫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了25.12%和20.02%,远低于吡虫啉的影响(53.29%)。其中对食蚜蝇影响最大,分别为39.36%和51.85%,对瓢虫类为20.77%和1.57%,对蜘蛛类为12.46%和1.60%。因此,释放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可用于烟蚜和烟蓟马的长期防控,且对烟田昆虫天敌生态系统友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烟蓟马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及温度对粉红聚端孢霉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兴安 周长勇 +2 位作者 吴云锋 王睿 付宏岐 《陕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分析粉红聚端孢霉在 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和不同温度梯度下粉红聚端孢霉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煎汁培养基 ( AFA)效果最好 ,是比较理想的粉红聚端孢霉培养基。在 2 0~ 3 1℃条件下 ,菌丝可良好生长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分析粉红聚端孢霉在 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和不同温度梯度下粉红聚端孢霉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煎汁培养基 ( AFA)效果最好 ,是比较理想的粉红聚端孢霉培养基。在 2 0~ 3 1℃条件下 ,菌丝可良好生长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其它温度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与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培养温度 粉红聚端孢霉 菌丝生长 苹果 黑点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栗卢瑞 文俊明 +5 位作者 林波 杨吉勇 张斌 郝兴安 安航 杨照 《植物医学》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宏基因组学作为一种前沿检测技术,通过高通量测序直接从环境样本中提取DNA,无需培养即可获得微生物群落的全基因组信息.常用的宏基因组测序平台包括Illumina和PacBio,关键的数据分析方法有QIIME和MEGAN,可用于处理和分析大量微生物数据... 宏基因组学作为一种前沿检测技术,通过高通量测序直接从环境样本中提取DNA,无需培养即可获得微生物群落的全基因组信息.常用的宏基因组测序平台包括Illumina和PacBio,关键的数据分析方法有QIIME和MEGAN,可用于处理和分析大量微生物数据.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中,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并基于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在功能基因研究中,通过使用KEGG和COG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并借助PICRUSt等工具进行功能预测和代谢途径分析.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为深入解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在揭示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互作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土壤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体条沙叶蝉传播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顾沛雯 吴云锋 +1 位作者 武科科 郝兴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8,共5页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wheat blue dwaH,WBD)属于翠菊黄化组三叶草绿变亚组植原体(16Sr I—C),由介体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 L)专化性传播。通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接种小麦、长春花和带毒条沙叶蝉体内有大量植原体,而...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wheat blue dwaH,WBD)属于翠菊黄化组三叶草绿变亚组植原体(16Sr I—C),由介体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 L)专化性传播。通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接种小麦、长春花和带毒条沙叶蝉体内有大量植原体,而在健康植物组织、无毒条沙叶蝉和带毒条沙叶蝉所产卵中未见植原体的存在。通过介体传毒试验和PCR检测发现,条沙叶蝉最适获毒期为7d,植原体在虫体内的潜育期为15~17d,接毒期为2~3d。条沙叶蝉一旦获毒可终生持毒和传毒。不同虫态的条沙叶蝉带毒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寄生植物的种类影响其带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 条沙叶蝉 传毒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小平 郝兴安 +4 位作者 商文静 朱俊平 高小宁 黄丽丽 康振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第4期69-73,共5页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微观和宏观世界客观规律的学科,是针对由真菌、细菌、病毒、植物寄生线虫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而言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寄主植物受害后的病理现象。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微观和宏观世界客观规律的学科,是针对由真菌、细菌、病毒、植物寄生线虫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而言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寄主植物受害后的病理现象。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动画模拟植物病原物侵染植物的微观过程来展示知识点,化难为易,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准确地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介绍了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分析了近10年来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方法的教学效果,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对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模拟 教学法 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明旗 赵利平 郝兴安 《陕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11期10-11,共2页
经分离接种鉴定 ,近年来在陕西关中等地玉米产区发生的一种不同于大、小班病的叶斑病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病原菌是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 叶斑病 诊断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博 郝兴安 +1 位作者 张海薇 王艳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第15期75-76,共2页
近年来,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提升,机械制造行业只有强化自身技术的改革创新和升级力度,才能获取到更多的竞争优势,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就能够促使机械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提升... 近年来,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提升,机械制造行业只有强化自身技术的改革创新和升级力度,才能获取到更多的竞争优势,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就能够促使机械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提升零件的加工质量,还能保证精确度,使其向着多元化、复杂化的加工制造方向发展,因此,机械模具制造领域中应重点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完善基础模式与机制,不断增强整体的技术应用效果,确保数控模具制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技术 机械模具制造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博 郝兴安 +1 位作者 周远果 徐慧平 《时代汽车》 2022年第1期44-45,共2页
数控技术指的是使用指定功能中的程序性质语言以及计算机,针对机械产品实施自动化的加工。数控技术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是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机械加工具体制造过程当中,数控技术具备非常多的优势,值得大力对其进行应用以及推广。本文主... 数控技术指的是使用指定功能中的程序性质语言以及计算机,针对机械产品实施自动化的加工。数控技术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是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机械加工具体制造过程当中,数控技术具备非常多的优势,值得大力对其进行应用以及推广。本文主要针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当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 技术 机械加工 制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毒力测定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宽 武占敏 +1 位作者 郝兴安 吴云锋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3-15,共3页
黄矮病在世界各地小麦上发生普遍,在田间是由麦蚜传播小麦黄矮病侵染引起发病,对我国小麦危害损失严重,生产上急需有效的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了明确甾烯醇对作物病毒病的防治水平,实验室提取制备了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毒力测定... 黄矮病在世界各地小麦上发生普遍,在田间是由麦蚜传播小麦黄矮病侵染引起发病,对我国小麦危害损失严重,生产上急需有效的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了明确甾烯醇对作物病毒病的防治水平,实验室提取制备了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进行了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LC50)为3.385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5mg·L^-1甾烯醇原药稀释液2d后接种病毒,相对预防效为82.63%,接种病毒2d后喷施15mg·L-1甾烯醇原药稀释液,甾烯醇处理区大多数植株健壮、叶片绿色,少数植株发病,治疗效果为76.16%,说明植物源甾烯醇可用于黄矮病的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烯醇 毒力测定 小麦黄矮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茎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王潇 韩秀清 +1 位作者 成思琼 郝兴安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4-8,共5页
从中国苹果寄主上分离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克隆并表达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从苹果寄主上克隆了苹果茎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后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从中国苹果寄主上分离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克隆并表达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从苹果寄主上克隆了苹果茎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后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原核表达。分析比较苹果茎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核酸序列,分析并预测苹果茎沟病毒外壳蛋白的结构和性质。克隆,表达了苹果茎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研究ASGV C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714个核苷酸,与其他分离物CP基因核酸同源率为88.80%~91.90%,与来自日本苹果的P-209进化关系最近。ASGV CP是由2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27.13 kD蛋白,等电点PI为7.67的疏水性,非跨膜蛋白。二级结构由7个α-螺旋,5个β-片层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由于缺少同源蛋白而无法预测。本研究成功诱导表达了ASGV-CP蛋白,分析了ASGV-CP的核酸序列和进化关系,蛋白性质和蛋白结构,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检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茎沟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