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预混合燃烧循环变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2 位作者 王先勇 洪建海 陈希颖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2,共8页
在发动机台架进行了直喷式柴油机预混合燃烧中低负荷循环变动的试验研究。分析了EGR、喷油始点和喷油压力对预混合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混合燃烧的燃烧持续期短,放热迅速,最大压力升高率较大,增大EGR和推迟喷油降低了最... 在发动机台架进行了直喷式柴油机预混合燃烧中低负荷循环变动的试验研究。分析了EGR、喷油始点和喷油压力对预混合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混合燃烧的燃烧持续期短,放热迅速,最大压力升高率较大,增大EGR和推迟喷油降低了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循环变动系数随EGR增大而增大,随喷油推迟而减小。燃烧发展期与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放热率、燃烧持续期和燃烧重心等参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燃烧循环变动小的点与排放较好的点参数相吻合。利用空燃比很好地反映了EGR、喷油率始点等参数对燃烧循环变动系数的影响。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在正常情况均小于10%。并提出了减小循环变动进一步降低排放可能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循环变动 压力升高率 预混合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轨和直列泵管嘴系统喷油嘴压力室流动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3 位作者 洪建海 王先勇 房志红 杨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6,共6页
喷油嘴内部的穴蚀和流动影响着燃油的破碎雾化等喷雾特性.试验得到了泵管嘴系统和电控共轨系统的针阀升程曲线,结果显示共轨系统针阀的开启速度随着轨压的增大而加快,关闭速度几乎不受轨压的影响,并且共轨系统针阀的开启和关闭要慢于泵... 喷油嘴内部的穴蚀和流动影响着燃油的破碎雾化等喷雾特性.试验得到了泵管嘴系统和电控共轨系统的针阀升程曲线,结果显示共轨系统针阀的开启速度随着轨压的增大而加快,关闭速度几乎不受轨压的影响,并且共轨系统针阀的开启和关闭要慢于泵管嘴系统.依据试验得到的压力和升程曲线,利用软件AVL-Fire对两种供油系统下不同针阀升程进行喷油嘴压力室内部流动计算,分析了空穴在喷油嘴内形成及分布情况.两种供油系统下喷油规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接近.穴蚀发生的部位在两种供油系统下存在不同,针阀开启过程中,共轨系统存在着穴蚀部位从入口的下部到上部的移动,而泵管嘴系统的穴蚀部位只在喷孔入口的上边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嘴 穴蚀 针阀升程 流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阀升程对小压力室喷油嘴内部空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2 位作者 洪建海 夏少华 居钰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试验测得针阀升程、盛油槽压力和喷油规律曲线,盛油槽压力曲线能够客观解释喷油规律后期上升的原因.喷油规律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主体空化区域沿喷孔轴线方向发展并延伸到出口,在出口中部形成两个近似对称的区域,迹线分析显示该现... 试验测得针阀升程、盛油槽压力和喷油规律曲线,盛油槽压力曲线能够客观解释喷油规律后期上升的原因.喷油规律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主体空化区域沿喷孔轴线方向发展并延伸到出口,在出口中部形成两个近似对称的区域,迹线分析显示该现象是由于燃油进入压力底部受到壁面形状的限制发生偏转造成的.针阀升程对油嘴内部流动的影响非常明显,在针阀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气泡产生的部位有显著变化,开启过程从喷孔入口下部转移到上部,在最大针阀升程基本稳定在上边缘,在针阀关闭时从上边缘移动到下边缘.气泡从喷孔入口开始产生,随着针阀的移动,气泡移动到出口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嘴 针阀升程 空化 共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轨系统电磁喷油器盛油槽压力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4 位作者 洪建海 董文武 丁波 夏少华 居钰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0,共5页
喷油器盛油槽的压力非常重要,设计的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盛油槽压力,测得的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盛油槽的压力变化趋势,为燃油在油嘴内的流动分析和喷雾特性计算提供边界条件.在不喷射的稳态情况下盛油槽与共轨管内压力相同,但在针阀打... 喷油器盛油槽的压力非常重要,设计的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盛油槽压力,测得的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盛油槽的压力变化趋势,为燃油在油嘴内的流动分析和喷雾特性计算提供边界条件.在不喷射的稳态情况下盛油槽与共轨管内压力相同,但在针阀打开后的喷油过程中,盛油槽压力是波动的,降低或升高的最大幅值与轨压有关,但最大幅度基本相同,为轨压的20%.喷油结束后,盛油槽内仍存在巨大的压力波动,该波动将影响多次喷射中后喷射的控制.盛油槽压力曲线在喷油过程中存在有规律的波动,根据该压力变动过程可以分析出电磁铁的响应时间、针阀的开启和关闭延迟,并计算出实际的喷油持续期.压力曲线还可以从侧面反映针阀运动情况,盛油槽压力与控制腔的压力和针阀升程联合测量,将为喷油器设计和喷雾计算提供更为系统的边界条件,但鉴于其难度,需要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系统 盛油槽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喷油器盛油槽和控制腔压力联合测量与压力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3 位作者 洪建海 卜安贞 夏少华 居钰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的联合测量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喷油器工作过程中盛油槽和控制腔的压力变化情况,测量结果将为该喷油器零部件设计计算提供准确的边界.通过盛油槽和控制腔的压力变化过程分析,可以得到电磁铁的响应时间、针阀的开启和关... 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的联合测量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喷油器工作过程中盛油槽和控制腔的压力变化情况,测量结果将为该喷油器零部件设计计算提供准确的边界.通过盛油槽和控制腔的压力变化过程分析,可以得到电磁铁的响应时间、针阀的开启和关闭延迟以及实际的喷油持续期等喷油参数.在不喷油的时候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与轨压相同,在喷油过程中控制腔和盛油槽均存在较大的压力波动,但控制腔压力始终低于盛油槽压力.在喷油结束后,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仍存在波动,该压力波动将影响多次喷射的后喷射.盛油槽和控制腔压力下降的幅值与轨压有关,但盛油槽压力下降的最大幅度为轨压的20%,控制腔压力下降的最大幅度在针阀最大升程时保持不变为轨压的54%,盛油槽与控制腔的压力差在最大针阀升程下保持不变为轨压的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油槽 控制腔 共轨系统 压力 测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轨系统小压力室喷油嘴喷雾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4 位作者 洪建海 王先勇 陈希颖 张珂 杨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7,共7页
柴油机喷油嘴是燃油系统和燃烧室之间的关键接口,对燃油雾化非常重要.设计加工了喷雾需要的单孔喷油嘴,检测了喷孔的入口和出口尺寸.喷油嘴经过液体挤压研磨处理,并测试了喷油嘴在挤压研磨前后10,MPa下的高压流量.液体挤压研磨能够提高... 柴油机喷油嘴是燃油系统和燃烧室之间的关键接口,对燃油雾化非常重要.设计加工了喷雾需要的单孔喷油嘴,检测了喷孔的入口和出口尺寸.喷油嘴经过液体挤压研磨处理,并测试了喷油嘴在挤压研磨前后10,MPa下的高压流量.液体挤压研磨能够提高流量系数10%~15%.测得给定工况下试验喷油嘴的喷油规律和针阀升程,用Matlab编程得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喷雾特性.试验研究了环境压力、喷孔直径、喷孔K系数和轨压等对小压力室喷油嘴单孔喷雾的头部贯穿距离、喷雾锥角和投影面积等宏观特性的影响.增大喷孔直径和K系数,油束的贯穿距离和投影面积增大,喷雾锥角减小.增大背压,环境密度增大,贯穿距离和投影面积减小,但喷雾锥角增大.轨压提高,贯穿距离和投影面积增大,喷雾锥角先减小后增大,但变化的幅度不明显.喷孔倒锥喷油嘴相比正锥度和传统圆柱孔能够提高流量系数到0.93.在考虑发动机循环喷油量和喷油持续期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更小的喷孔出口直径使雾化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嘴 雾化 宏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4 位作者 洪建海 王先勇 陈希颖 居钰生 毕方英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7,共7页
滞燃期是柴油机预混合燃烧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EGR率、喷油始点、喷油压力、负荷、转速和进气温度等单一参数对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名义过量空气系数能够帮助解释各试验参数对柴油机预混... 滞燃期是柴油机预混合燃烧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EGR率、喷油始点、喷油压力、负荷、转速和进气温度等单一参数对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名义过量空气系数能够帮助解释各试验参数对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影响.混合气的温度、压力和混合气中O2浓度影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的滞燃期.提高进气温度,增大转速,增大喷油压力,滞燃期均会缩短.增大EGR率,在上止点附近推迟喷油,其滞燃期均增大.喷油提前较多的情况下,喷油定时对滞燃期几乎没有影响.与传统燃烧方式不同的是预混合燃烧着火滞燃期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单一试验参数对滞燃期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展预混合燃烧转速和负荷范围的扩展,减少了试验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混合燃烧 滞燃期 共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多喷孔油嘴喷油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缪雪龙 王先勇 +5 位作者 俞建达 洪建海 郑金保 房志红 黄震 乔信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12,共6页
试验研究了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喷孔、喷孔总流通面积比传统油嘴大得多的超多喷孔喷油嘴,为了探索其是否有利于在柴油机上组织预混合燃烧,在EFS喷油泵综合性试验台上对其进行了喷油规律的测试,并与传统油嘴的喷油规律进行了对比。发现在循... 试验研究了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喷孔、喷孔总流通面积比传统油嘴大得多的超多喷孔喷油嘴,为了探索其是否有利于在柴油机上组织预混合燃烧,在EFS喷油泵综合性试验台上对其进行了喷油规律的测试,并与传统油嘴的喷油规律进行了对比。发现在循环喷油量较小时,超多喷孔油嘴与传统油嘴相比喷油速率变化不显著,但随着循环喷油量的增加、喷射压力的提高,超多喷孔油嘴与传统油嘴相比具有较高的喷油速率、较大的累积喷油量、较短的喷射持续期,这些特性非常有利于在柴油机上组织预混合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多喷孔油嘴 喷油速率 预混合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喷油器球阀流动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少华 郑金保 +3 位作者 缪雪龙 居钰生 吴松 侯晓晶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358,共5页
试验单独测得了与密封球阀相关的衔铁位移曲线和控制腔的压力曲线,并以此为动态边界条件进行了电磁喷油器球阀流动特性计算.结果显示,球阀处会发生穴蚀现象,穴蚀的产生与小球位移和控制腔压力变化情况有关,密封球的升程变化会造成节流... 试验单独测得了与密封球阀相关的衔铁位移曲线和控制腔的压力曲线,并以此为动态边界条件进行了电磁喷油器球阀流动特性计算.结果显示,球阀处会发生穴蚀现象,穴蚀的产生与小球位移和控制腔压力变化情况有关,密封球的升程变化会造成节流位置的移动.发生穴蚀的区域具体体现在密封线上边缘区域和球座入口开始并延伸一段距离的锥面上,这与检测到的球阀座面遭到穴蚀破坏的位置吻合.球阀流动计算中,球阀底部一直存在压力较大的滞止区域,球阀孔口附近的气泡主要产生在升程相对较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阀 穴蚀 压力 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喷孔喷油嘴喷雾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缪雪龙 郑金保 +3 位作者 洪建海 裘言 夏少华 居钰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设计加工了交叉喷孔的喷油嘴,进行了喷孔尺寸检测和喷油规律的试验,以及不同孔径和角度交叉的喷雾特性的试验.小角度交叉试验中,相同孔径的喷雾贯穿距离最小,喷雾锥角最大.交叉的上孔孔径越大,角平分线和重心的位置角度越大,即越靠近上... 设计加工了交叉喷孔的喷油嘴,进行了喷孔尺寸检测和喷油规律的试验,以及不同孔径和角度交叉的喷雾特性的试验.小角度交叉试验中,相同孔径的喷雾贯穿距离最小,喷雾锥角最大.交叉的上孔孔径越大,角平分线和重心的位置角度越大,即越靠近上平面.相同孔径改变交叉角度的试验中,大交叉角度时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大,贯穿距离减小,喷雾锥角增大,而且贯穿距离小于单孔喷雾,喷雾锥角大于单孔喷雾.小交叉角度双孔喷雾的贯穿距离大于单孔喷雾,而喷雾锥角与单孔喷雾基本相当.交叉喷雾特别是大交叉角度在喷雾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喷雾会出现摆动现象,下面的孔在开始和结束段起主要作用.下层喷孔入口处对应的压力室内的压力较大是主要原因.单孔喷雾的角平分线和重心的位置角度要比喷孔几何中心对应的角度大2°,将有助于喷油嘴和燃烧室的配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嘴 喷孔 交叉角度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多喷孔油嘴燃烧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缪雪龙 王先勇 +5 位作者 洪建海 郑金保 俞建达 房志红 黄震 乔信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8-416,共9页
为了在柴油机上实现预混合燃烧同时降低NOx与碳烟排放,采用了超多喷孔油嘴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用发动机是一台车用6缸柴油机。试验采用大量EGR来降低NOx排放,但引起碳烟排放的增加;为了消除此不利后果,采用具有流通面积大的超多喷孔油嘴,... 为了在柴油机上实现预混合燃烧同时降低NOx与碳烟排放,采用了超多喷孔油嘴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用发动机是一台车用6缸柴油机。试验采用大量EGR来降低NOx排放,但引起碳烟排放的增加;为了消除此不利后果,采用具有流通面积大的超多喷孔油嘴,并结合使用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实现高压喷射,缩短喷射持续期从而实现预混合燃烧,降低碳烟排放。选定1400 r/min、0.575 MPa以及1000 r/min、0.297 MPa作为试验工况,通过改变EGR率、喷油始点、喷射压力来实现理想的预混合燃烧。试验同时测取气缸压力,进行燃烧特性分析,表明超多喷孔油嘴与传统油嘴相比由于具有较短的喷油持续期,有利于柴油机实现预混合燃烧,达到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多喷孔油嘴 预混合燃烧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爱折纸
12
作者 郑金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第9期13-15,共3页
折纸是传统的儿童游艺,它通过变换不同的折叠方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动物及几何形体,折纸成品或抽象或具体,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折纸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启发想像力、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增添生活情趣,颇受孩子们的欢迎.笔者尝... 折纸是传统的儿童游艺,它通过变换不同的折叠方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动物及几何形体,折纸成品或抽象或具体,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折纸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启发想像力、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增添生活情趣,颇受孩子们的欢迎.笔者尝试将折纸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收益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纸 美术课教学 审美能力 合作意识 自主学习 初中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型柴油机多喷油参数协同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正祥 狄亚格 +3 位作者 缪雪龙 郑金保 何佳鑫 李高明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一款1.06 L非道路三阶段排放的卧式柴油机,以非道路四阶段稳态排放循环8个工况为基础,展开油轨压力、喷射正时、预喷—主喷间隔、预喷油量4个参数单因子变化和多因子协同变化对柴油机油耗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利用参数扫描法进行... 针对一款1.06 L非道路三阶段排放的卧式柴油机,以非道路四阶段稳态排放循环8个工况为基础,展开油轨压力、喷射正时、预喷—主喷间隔、预喷油量4个参数单因子变化和多因子协同变化对柴油机油耗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利用参数扫描法进行比油耗和NO_(x)等排放的多目标优化,使发动机排放达到非道路第四阶段法规的要求。通过分析各喷射参数对油耗和排放的敏感性,获得产品优化提升的指导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正时和轨压对柴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NO_(x)排放及CO排放的影响较大,对碳氢化合物(HC)排放影响较小。预喷—主喷间隔和预喷量对燃烧热效率和CO排放影响较大,对其他排放影响微弱。合理设定轨压和喷射正时的标定组合,可获得最佳的NO_(x)排放与油耗的折中关系。此外,预喷可以有效降低HC排放。多参数协同优化后的8个工况排放加权结果为: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排放为0.09 g/(kW·h),HC+NO_(x)排放为4.17 g/(kW·h),CO排放为1.46 g/(kW·h),实现了产品优化升级并达到了“非四”排放法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共轨 喷油策略 非道路排放 参数扫描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14
作者 郑金保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8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分层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单纯单/双侧入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行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的7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路分为A组(双侧分层入路)、B组(单纯单侧入... 目的 探讨双侧分层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单纯单/双侧入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行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的7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路分为A组(双侧分层入路)、B组(单纯单侧入路)及C组(单纯双侧入路),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情况及疗效.结果 术后5 d三组椎体后凸Cobb角、ODI指数级VAS评分较术前有改善(P<0.05),且A组小于B组、C组;术后A组骨水泥弥散至双侧上下终板显著高于B组和C组,A组和C组的骨水泥注射量均高于B组,A组和C组手术时长长于B组(P<0.05).结论 双侧分层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各类胸腰椎压缩性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椎 腰椎 压缩性骨折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