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森林病虫害遥感模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郑绍鑫 何江 +3 位作者 封成 陈积标 潘兴建 李军集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如何有效识别森林病虫害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估测,对维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大范围连续动态获取植被对环境胁迫的光谱响应信息,广泛应用于森林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如何有效识别森林病虫害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估测,对维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大范围连续动态获取植被对环境胁迫的光谱响应信息,广泛应用于森林病虫害监测。以广西六万林场森林公园为实验区,将地面调查数据及2022—2023年Sentinel-2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选取对植被颜色变化敏感的植被衰减指数(PSRI)、对植被结构变化敏感的结构不敏感色素指数(SIPI)、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DRE)及对植被功能变化敏感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APAR)、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DWI)作为森林病虫害监测的光谱特征参数,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两类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森林病虫害胁迫遥感监测模型,从总体精度、Kappa系数等指标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广西六万林场森林公园的病虫害具有集聚分布、连片蔓延特点,多发生于11—12月林场森林公园北部与中部地区;(2)利用RF与SVM进行森林病虫害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63.51%92.21%、52.70%81.82%,Kappa系数分别为0.54~0.90、0.41~0.77;(3)相比SVM算法,基于RF的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模型精度更高,更有利于森林病虫害的监测识别。研究结果为探讨实验区的森林病虫害时空分布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大尺度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Sentinel-2影像 敏感光谱参数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花润楠对硝酸铅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绍鑫 蒋林 +5 位作者 滕维超 潘会彪 温美君 侯文娟 胡厚臻 王凌晖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刨花润楠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300 mg/L)的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胁迫则抑... 以刨花润楠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300 mg/L)的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胁迫则抑制生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SOD活性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略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刨花润楠幼苗对硝酸铅具有一定的抗性,适宜在一些硝酸铅污染地区进行推广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花润楠 铅胁迫 生长 生理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年生福建柏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3
作者 郑绍鑫 何江 +5 位作者 吴海 潘兴建 梁家严 谭鸿疆 覃梅 郝海坤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38-40,44,共4页
为了探讨福建柏[Fokienia hodgirtsii(Dunn)A.Henry et Thomoas]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生长及遗传变异规律,对种植于玉林市的50个家系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林木生长良好,4年生时平均树高为3.30 m,平均地径为8.11 cm... 为了探讨福建柏[Fokienia hodgirtsii(Dunn)A.Henry et Thomoas]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生长及遗传变异规律,对种植于玉林市的50个家系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林木生长良好,4年生时平均树高为3.30 m,平均地径为8.11 cm,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家系遗传力为弱至中度,单株遗传力为弱度。初步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平均值分别为0.254%和0.037%,选出7个优良单株,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平均值分别为0.420%和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Fokienia hodgirtsii(Dunn)A.Henry et Thomoas]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八角林下人工白及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娟 石云平 +4 位作者 覃永嫒 苏祖祥 郑绍鑫 李小泉 易义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66-169,181,共5页
[目的]研究白及在不同郁闭度林下栽培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在玉林市六万林场不同郁闭度(0~0.2、>0.2~0.4、>0.4~0.6、>0.6)的八角林林下开展桂及1号白及品种种植试验,分析其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郁闭度大于0.2时,... [目的]研究白及在不同郁闭度林下栽培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在玉林市六万林场不同郁闭度(0~0.2、>0.2~0.4、>0.4~0.6、>0.6)的八角林林下开展桂及1号白及品种种植试验,分析其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郁闭度大于0.2时,随着郁闭度增加,白及叶片叶长增长,叶间距加大,但叶片宽度和地径(茎粗)变小;郁闭度大于0.4时,随着郁闭度增加,叶片SPAD值、氮素含量有所降低,而叶片含水量增加;白及生长4年后收获的假鳞茎鲜产量、干物率、干重产量不同郁闭度之间有一定差异,白及品质指标水分及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在郁闭度大于0.6时,不利于白及产量增加。[结论]品种桂及1号在今后的推广种植中,可在郁闭度小于0.6的林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栽培 郁闭度 白及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