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竹笋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心云 郑林福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14-218,共5页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竹笋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材用林为笋用林,建立竹笋两用林基地等扩大笋用竹面积的具体措施,就如何加强丰产技术和科研指导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竹笋资源 开发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林福 邱建庭 +7 位作者 郑锦 李达周 陈龙平 张晓兰 江传燊 许斌斌 詹红丽 王雯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2期18-2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直径≥30 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下表现,并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94例在该院行ESD治疗的直径≥30 mm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直径≥30 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下表现,并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94例在该院行ESD治疗的直径≥30 mm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60岁)49例,中青年组(30~59岁)45例。记录LST形态、部位、大小、ESD术后并发症、标本切除完整性、术后切缘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整块切除手术。老年组结直肠LST的平均大小为(43.10±18.49)mm,中青年组LST的平均大小为(43.27±21.43)mm,两组病灶均以直肠多见,镜下类型以结节混合型(LST-G-NM)多发,两组病灶平均大小、LST分布及形态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7例术中穿孔(14.3%),3例术后并发出血(6.1%),中青年组1例术中穿孔(2.2%),2例术后并发出血(4.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均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多见,老年组中1例切缘阳性(2.0%),中青年组5例切缘阳性(11.1%),两组术后病理及切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中86例完成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无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老年结直肠大面积LST的内镜下表现与中青年患者相似,ESD治疗老年结直肠大面积LST安全、有效,且中远期效果与中青年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老年 大面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型超声内镜与微探头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林福 李达周 +7 位作者 郑允平 许斌斌 陈俊果 王丽清 王蓉 张观坡 文晓冬 王雯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3期21-26,共6页
目的比较线阵型超声内镜(L-EUS)与微探头超声内镜(MPS)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81例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内镜切除十二指肠降部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分为L-EUS... 目的比较线阵型超声内镜(L-EUS)与微探头超声内镜(MPS)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81例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内镜切除十二指肠降部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分为L-EUS组(n=40例)和MPS组(n=41),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十二指肠降部SMT的诊断符合率。结果L-EUS组的诊断率符合率为82.5%,MPS组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当病变>10.0 mm时,L-EUS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PS组(84.0%和47.6%,P=0.012);当病变≤10.0 mm时,L-EUS组的诊断符合率虽然高于MPS组(80.0%和7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病灶位于壶腹侧或非壶腹侧,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US组及MPS组发生检查后咽部疼痛的比例分别为7.5%(3/40)及2.4%(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声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和穿孔事件。结论L-EUS对于十二指肠降部SM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PS,特别是当病变>10.0 mm时,L-EUS的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型超声内镜 微探头超声内镜 十二指肠降部 黏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辅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困难胆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龙平 郑林福 +4 位作者 陈志平 江传燊 王蓉 李达周 王雯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7期73-78,共6页
目的评价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辅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合并憩室内乳头的困难胆管插管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0月因各种胆道疾病在该院行ERCP的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困难胆管合并憩室内乳头初始... 目的评价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辅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合并憩室内乳头的困难胆管插管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0月因各种胆道疾病在该院行ERCP的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困难胆管合并憩室内乳头初始行常规插管失败的127例患者,使用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辅助技术再次行胆管插管,观察患者胆管插管成功率、辅助后插管成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困难插管患者127例(14.61%,127/869)。其中,14例合并有憩室内乳头的困难插管患者,经常规插管方法无法进入胆管,采用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的辅助技术再次进行胆管插管后,13例(92.86%)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时间(6.23±2.87)min,1例尝试数次仍未能进入胆管。术后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例发生轻度胰腺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的辅助技术用于合并有憩室内乳头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可拆卸钛夹 橡皮圈 困难胆管插管 壶腹部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龙平 郑林福 +4 位作者 陈志平 林燕芳 王蓉 李达周 王雯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8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ERITA)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54例食管癌术后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ERITA组(n=19)和内镜下...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ERITA)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54例食管癌术后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ERITA组(n=19)和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EBDTA)组(n=35),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并评估经治疗后狭窄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ITA或EBDTA治疗。ERITA组中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占比更高,ERIT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BDTA组[(45.5±12.7)和(20.4±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术后6个月随访,ERITA组术后狭窄复发中位时间明显长于EBDTA组(159.0和80.5 d,P=0.037),且ERITA组在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方面疗效明显优于EBDTA组。结论ERITA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预防狭窄复发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未来可能成为一种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的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良性狭窄 放射状切开 曲安奈德 内镜下探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