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中子仪开展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大玮 马思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55,共5页
应用中子仪对内蒙古后山地区栗钙土水分周年动态的监测表明,这个地区的旱地农田土壤存在春季大量失墒期、雨季蓄墒期、秋季缓慢失墒期和冬季相对稳定期等四个阶段。在此还应用中子仪调查了坡地改梯田后等高田面的上部与下部的土壤水分... 应用中子仪对内蒙古后山地区栗钙土水分周年动态的监测表明,这个地区的旱地农田土壤存在春季大量失墒期、雨季蓄墒期、秋季缓慢失墒期和冬季相对稳定期等四个阶段。在此还应用中子仪调查了坡地改梯田后等高田面的上部与下部的土壤水分差异及垂直分布,发现打破犁底层和钙积层的障碍是提高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和作物生产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水分测定仪 土壤水分 动态监测 旱地 栗钙土 农田土壤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的意义、机制与技术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大玮 《北方经济》 2016年第3期73-77,共5页
气候变化、全球性经济危机和恐怖主义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三大主要风险。近几十年主要由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巨大威胁。减缓与适应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两... 气候变化、全球性经济危机和恐怖主义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三大主要风险。近几十年主要由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巨大威胁。减缓与适应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减缓轻适应的倾向,究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社会 极端事件 人类系统 自适应机制 气候系统 天气气候事件 产业分工 资源承载力 全球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构建华北低碳经济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大玮 《城市与减灾》 2010年第1期2-7,共6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既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华北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动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综合减灾与北京市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大玮 《城市与减灾》 2002年第5期8-13,共6页
北京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完全实现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这一远景规划,必须重视综合减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作者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 北京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完全实现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这一远景规划,必须重视综合减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作者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大量的数据和例证剖析了北京市在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严峻形势,提出了21世纪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减灾对策,内容翔实,有独到见解,本刊将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总体规划 水资源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地区集雨补灌示范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5
作者 郑大玮 张建新 +1 位作者 程满金 马兰忠 《四川水利》 2004年第z1期10-12,共3页
黄土高原北部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内蒙古最主要的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之一.干旱缺水是当地农民生存和农业生产最大的威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既是干旱缺水的成因,也提供了通过雨季集雨、旱季利用人为调节的可能性.本... 黄土高原北部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内蒙古最主要的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之一.干旱缺水是当地农民生存和农业生产最大的威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既是干旱缺水的成因,也提供了通过雨季集雨、旱季利用人为调节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准格尔旗集雨补灌示范区建设与旱作增产配套技术体系的框架,并分析了发展集雨补灌旱作农业对于砒砂岩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集雨补灌 旱作技术体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带状留茬间作轮作防风蚀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举 郑大玮 +1 位作者 妥德宝 赵沛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在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 ,结合当地实际 ,试验了小麦与马铃薯带状留茬间作的耕作措施 ,研究其抗风蚀的效果。结果表明 :该种措施在滞留积雪 ,增大土壤湿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速度 ,保...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在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 ,结合当地实际 ,试验了小麦与马铃薯带状留茬间作的耕作措施 ,研究其抗风蚀的效果。结果表明 :该种措施在滞留积雪 ,增大土壤湿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速度 ,保持土壤墒情 ;增大地表粗糙度 ,降低近地面风速等方面比当地传统的秋耕翻地有明显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耕地的土壤风蚀量。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和边际增产作用 ,小麦平均增产 14 .4 % ,马铃薯平均增产 8.1% ,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农牧交错带 带状留茬 间作轮作 防风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举 郑大玮 妥德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76-177,共2页
阐述了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之间生态过渡带———农牧交错带独特资源与环境特征 ,指出该区应打破系统的封闭性 ,引进负熵促进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使农牧业系统良性耦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 阐述了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之间生态过渡带———农牧交错带独特资源与环境特征 ,指出该区应打破系统的封闭性 ,引进负熵促进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使农牧业系统良性耦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获取外源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牧交错带 资源环境 现状 可持续发展 对策 负熵促进系统 农业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集雨农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建新 郑大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从集雨农业科学研究的历史、雨水收集蓄存技术、集雨系统的分类、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方面详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1)对区域可收集雨水资源潜力的评估与计算研究不够;(2)多注... 从集雨农业科学研究的历史、雨水收集蓄存技术、集雨系统的分类、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方面详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1)对区域可收集雨水资源潜力的评估与计算研究不够;(2)多注重雨水汇集、雨水蓄存、雨水利用等各单项技术的研究,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对这些技术的集成研究不够;(3)重视了雨水集流量的研究,而忽略了雨水集流度的研究;(4)未将生态需水纳入集雨模型。对未来集雨农业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农业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高效利用 雨水集流 收集 雨水资源 国内外 展望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4 位作者 郑大玮 段玉 李焕春 闫伟 姚俊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810-12812,共3页
[目的]介绍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的新方法。[方法]在综合分析土壤风蚀量评估主要方法和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野外土壤风蚀量定量观测的新方法———风蚀圈法。[结果]风蚀圈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实用、容易携带,可长期放置在野外,实... [目的]介绍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的新方法。[方法]在综合分析土壤风蚀量评估主要方法和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野外土壤风蚀量定量观测的新方法———风蚀圈法。[结果]风蚀圈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实用、容易携带,可长期放置在野外,实现土壤风蚀的定量观测;其镶嵌在土壤中,表面基本与地面持平,可防止局部微地形对风蚀过程的影响;底部尼龙布透水通气性好,可保持风蚀圈内土样与周围土壤状态一致,观测数据接近实际;最大弊端是放、取土时部分土样容易跑出圈外,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结论]风蚀圈法是野外观测比较实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单位面积的土壤风蚀量,实现风沙区风蚀季节的定量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量 定量观测 风蚀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雨农业雨水利用转化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建新 郑大玮 +1 位作者 李芬 段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4,共7页
集雨农业是指收集、存储雨水径流并将其作为农村家庭人畜饮用水、环境卫生用水和农业补充灌溉用水的农业生产活动,包括收集、存储、输送、利用等多个过程,但目前各地的集雨农业技术研究多注重单项技术研究,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 集雨农业是指收集、存储雨水径流并将其作为农村家庭人畜饮用水、环境卫生用水和农业补充灌溉用水的农业生产活动,包括收集、存储、输送、利用等多个过程,但目前各地的集雨农业技术研究多注重单项技术研究,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收集与存储、收集与利用、存储与输送、存储与利用等脱节的现象,使各个环节的雨水利用转化效率普遍偏低。本文首先比较系统完整地提出了集雨农业雨水利用转化效率的概念,将集雨农业的雨水收集、雨水存储、雨水输送和雨水利用等各个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结合有关试验资料提出了提高集雨农业雨水利用转化效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农业 雨水利用转化效率 提高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巴比江 郑大玮 +2 位作者 贾云茂 武朝宝 任罡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自然地下水位)冬小麦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规律、地下水-土壤水界面水分转化量变化过程以及对冬麦田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0...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自然地下水位)冬小麦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规律、地下水-土壤水界面水分转化量变化过程以及对冬麦田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0~60cm土壤水分动态有着明显的影响。地下水埋深越浅,麦田表层和主要根层土壤储水量季节变化越强烈,地下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量越大,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也随着增加;土壤排水量大小与灌溉量和降雨量大小有关。地下水位埋深越深,灌溉和降水后的土壤开始排水日期越滞后;无论地下水埋深深浅,冬麦田累计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即稳定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趋于稳定期;地下水埋深1.5m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地下水位太深或太浅产量均下降。水分利用率最高值出现在地下水埋深1.0m的处理。地下水位在1.0m以下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地下水深度加深和灌水量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冬麦田 土壤水分动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异常要注意抓好越冬保苗
12
作者 郑大玮 《中国农村科技》 1998年第12期14-15,共2页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997-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东南亚、东非和巴西持续干旱,南美西部则暴雨成灾。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流域也出现了几十年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关键词 作物 保苗 越冬保苗 气候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牧草与作物生态气候适应性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玉华 郑大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农牧交错带粮食作物和天然牧草进行分区生态气候适应性综合评价分析表明 ,半干旱、干旱环境中牧草自然生态适应性明显优于粮食作物和春小麦 ,进而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生态系统辨识。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农牧交错带 牧草 作物 生态气候 适应性 贝叶斯准则 生态系统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生态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治国 郑大玮 +2 位作者 段玉 妥德宝 陈正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气候干旱 ,丘陵沟壑遍布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相对落后。因此 ,如何解决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问题 ,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水资源、土地...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气候干旱 ,丘陵沟壑遍布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相对落后。因此 ,如何解决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问题 ,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被资源的现状 ,从退耕还草、种植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牧交错带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冷蒿小禾草放牧草原退化与恢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彩霞 郑大玮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对不同围栏年限放牧草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蒿重要性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地上部总干物重、植被总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与围栏时间呈负相关变化。在全年性放牧草地中,以上指标均低于围栏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 对不同围栏年限放牧草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蒿重要性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地上部总干物重、植被总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与围栏时间呈负相关变化。在全年性放牧草地中,以上指标均低于围栏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与围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遵循生态学原理恢复退化草地的几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放牧草地 冷蒿草原 群落特征 退化草地恢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玉华 郑大玮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3,共7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段草原畜牧区和农耕区家畜分布密度空间相悖是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的最大障碍。本区草原畜牧区现实载畜量是适宜载畜量的1.15~2.60倍;农耕区大部分旗县现实载畜量只能达到适宜载畜量的35%以下。易地育肥农... 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段草原畜牧区和农耕区家畜分布密度空间相悖是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的最大障碍。本区草原畜牧区现实载畜量是适宜载畜量的1.15~2.60倍;农耕区大部分旗县现实载畜量只能达到适宜载畜量的35%以下。易地育肥农牧耦合模式能有效减少草原畜牧区草食家畜分布密度,使草原区草地封育和家畜舍饲成为可能;也是提高农耕区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羊易地育肥年净收入是自繁自育的20倍;牛易地育肥年净收入是自繁自育的6.5倍。同时易地育肥农牧耦合使农耕区人工牧草种植比例达到20%~36%,促进农田系统恢复为草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系统耦合 易地育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农田污水灌溉正负效应价值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志新 郑大玮 冯圣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02-205,共4页
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北京市郊区农田污水灌溉的正负效应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市农田污水灌溉的正效应价值约为4.62亿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9.3%,其中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和节约清洁水资源的价值所占份额较大,分别为49.7%和... 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北京市郊区农田污水灌溉的正负效应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市农田污水灌溉的正效应价值约为4.62亿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9.3%,其中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和节约清洁水资源的价值所占份额较大,分别为49.7%和27.6%,其次为节约化肥和粮食增产价值,分别为18.1%、3.1%;负效应价值约为1.39亿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2.8%,其中粮食减产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46.5%,品质下降占2.2%,土壤污染占30.3%,人体健康损失占15.7%,而地下水污染占5.2%。污水灌溉的正负效应价值比为3.3∶1,其中污水灌溉的直接经济价值为负效应价值的1.7倍,说明污水灌溉的经济收益几乎完全是靠牺牲环境所维持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经济评估 农业环境 正效应价值 负效应价值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庭院集雨量估算及优化利用分析
18
作者 马治国 郑大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5-237,共3页
试验区处于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雨水是黄土丘陵区惟一水源,集雨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典型庭院为个例,计算出多年平均集雨量为240.7 m3;人均生活用水量在高、中、低三种水... 试验区处于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雨水是黄土丘陵区惟一水源,集雨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典型庭院为个例,计算出多年平均集雨量为240.7 m3;人均生活用水量在高、中、低三种水平(分别为30,20和10 L/d)下,基本年需水量分别为33,22和11 m3;庭院养殖业每年需水量在高、中、低三种水平下分别为38.04,31.66和25.73 m3;庭院种植业的每年最大用水量(干旱年)和平均用水量(平水年)分别为18.1和10.1 m3。根据基本限制因素—生存周期和经济效益,确定用水优先序为:人的生活用水—养殖业用水—种植业用水;并且在3个子系统内部,又进一步细化了用水的优先序。估算庭院集雨量和优化配置使用有限的雨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 庭院集雨量估算 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灌节水技术及其经济效益浅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巴特尔.巴克 郑大玮 +1 位作者 宋秉彝 郑大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对渗灌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解决渗灌技术问题(防堵措施)的方法。以喷灌作为比较,分析了渗灌技术经济效益,并对渗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渗灌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状况... 对渗灌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解决渗灌技术问题(防堵措施)的方法。以喷灌作为比较,分析了渗灌技术经济效益,并对渗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渗灌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状况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渗灌比其他灌溉方式有最省灌溉水,有利于作物生长与增产,水分利用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渗灌最大的缺陷是管道容易堵塞,虽然有防堵管道,但造价高,目前只能用于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与移动式喷灌比较,渗灌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在同等折旧年限下,渗灌的净效益更高,比喷灌多10.9%,是更经济合理的灌溉方式;渗灌在保护地栽培、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改良、城镇绿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灌 研究进展 技术特性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巴特尔.巴克 郑大玮 +3 位作者 段树强 牛豪震 刘秀春 张建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5种灌水处理模式和对照旱地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出盘前和灌浆后耗水量比其他时段多50%以上。在油葵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定... 通过5种灌水处理模式和对照旱地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出盘前和灌浆后耗水量比其他时段多50%以上。在油葵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定额120mm,灌两次水的灌水模式的产量最高,为2268kg/hm^2,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出现在灌水定额66mm的灌水模式,灌水量增加反而使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纯收入最高值出现在灌水模式93mm灌二水的处理,为2871元/hm^2,灌水定额增加或减少均导致经济收入下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份(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123mm)灌二水时,为了兼顾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油葵最佳总灌水量以208-218mm为宜。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超过350mm的丰水年份不应该再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灌水模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