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插水稻预制育秧技术
1
作者 黄敏 周雪峰 +3 位作者 陈佳娜 曹放波 王慰亲 郑华斌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针对育秧环节繁琐、用工多、成本高等制约机插水稻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预制技术理念,融合“岩棉栽培、种子包衣、精准条播、种子引发、水肥一体”等多项农机农艺措施,形成了机插水稻预制育秧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研发过程、技... 针对育秧环节繁琐、用工多、成本高等制约机插水稻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预制技术理念,融合“岩棉栽培、种子包衣、精准条播、种子引发、水肥一体”等多项农机农艺措施,形成了机插水稻预制育秧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研发过程、技术流程、技术特点和优势及应用前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预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产量及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向军 罗双圆 +5 位作者 郭萍 周雯 杨德胜 郑华斌 王慰亲 唐启源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探究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品种清莲丝苗产量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6月19日、6月27日、7月5日3个播期和22、27、32 d 3个秧龄下的产量和镉含量。结果表明:(1)播期试验中,播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 为探究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品种清莲丝苗产量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6月19日、6月27日、7月5日3个播期和22、27、32 d 3个秧龄下的产量和镉含量。结果表明:(1)播期试验中,播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镉含量,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6月中下旬播种产量较高,7月上旬播种产量显著降低;早播处理显著降低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2)秧龄试验中,各秧龄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适宜秧龄弹性较大;22 d秧龄处理各部位镉含量最低,32 d秧龄处理的糙米镉含量较低,但茎叶和谷壳镉含量较高。因此,建议清莲丝苗采用早播(6月中下旬)结合短秧龄(22 d)的栽培模式,可在稳产基础上充分发挥其降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秧龄 产量 镉含量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对引发处理后水稻种子劣变的影响
3
作者 徐佳依 任慕瑶 +5 位作者 江勤 杨正鹏 蒲俊凯 郑华斌 唐启源 王慰亲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探讨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对引发水稻种子劣变的影响,找到减缓水稻种子劣变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水稻种子引发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创两优茉莉占的商品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个引发剂(蒸馏水、5%聚乙二醇... 为了探讨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对引发水稻种子劣变的影响,找到减缓水稻种子劣变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水稻种子引发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创两优茉莉占的商品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个引发剂(蒸馏水、5%聚乙二醇、10%聚乙二醇、20%聚乙二醇)、3个引发时间(12、24、36 h)和2个种子老化处理(人工加速老化和不老化对照),对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特性和幼苗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老化条件下,引发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属性和幼苗素质优于非引发的对照处理,以采用20%聚乙二醇且引发时间为24 h的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幼苗素质最高,分别较非引发对照提高了5%~35%和4%~15%。在人工老化条件下,引发时间为12、24、36 h的处理水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49%、7.77%和15.92%,表明水稻种子的劣变速度随引发时间的增加而加快;在引发36 h条件下,引发剂为蒸馏水、5%聚乙二醇、10%聚乙二醇、20%聚乙二醇时水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3.15%、18.64%、18.39%和3.92%,表明加大引发剂聚乙二醇的质量浓度可延缓种子劣变。同时,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不同引发处理效应的差异可能跟种子吸水速度相关。因此,增加引发剂聚乙二醇的质量浓度和缩短引发时间能有效减缓引发水稻种子的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引发 引发剂 引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勇 文丽 +5 位作者 石丽红 张腊梅 程凯凯 李超 郑华斌 唐海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在土壤养分和作物氮素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有机肥+70%化肥(OM),于晚稻成熟期测定大麦–双季稻田根... 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在土壤养分和作物氮素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有机肥+70%化肥(OM),于晚稻成熟期测定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氮组分(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研究表明:相对CK处理,RF和OM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RF和OM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19.8%和30.7%。酸解性氮作为根际土壤全氮的主体部分,占全氮的59.61%~72.06%;各处理根际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OM>RF>CF>CK。各施肥处理中,酸解有机氮中的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均以OM处理最大,分别比CK处理增加139.3%、47.9%和110.0%;酸解氨态氮以RF处理最大,比CK处理增加69.9%。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与土壤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因此,秸秆、有机肥配施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的供氮能力,是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 根际土壤 有机氮组分 酸解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管理对有序机抛早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覃斌 孙鑫 +6 位作者 刘福强 何在周 向军 陶祖豪 王慰亲 郑华斌 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24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即120 kg/hm^(2)(N1)、150 kg/hm^(2)(N_(2))和180 kg/hm^(2)(N_(3)),4个氮肥分配处理T1、T2、T3、T4,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1∶1∶1、0∶1∶1... 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24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即120 kg/hm^(2)(N1)、150 kg/hm^(2)(N_(2))和180 kg/hm^(2)(N_(3)),4个氮肥分配处理T1、T2、T3、T4,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1∶1∶1、0∶1∶1、1∶0∶1、1∶1∶0,以生产推荐施肥CK(施氮量12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5∶3∶2)和零氮处理(N0)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和氮肥分配对有序机抛早稻产量、生长特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_(3)、N_(2)、N1的早稻平均产量依次降低,N1的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而高于N0的;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产量低于T1、T3、T4和CK的,其中显著低于T4的;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产量的降低主要缘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下降;基肥不施氮肥的T2处理的分蘖率虽未显著降低,但其成穗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早稻氮素利用率随之下降;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低于T4的。可见,基肥缺失氮肥对有序机抛早稻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较大,而穗肥不施氮肥对有序机抛早稻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较小,推测前期氮肥管理可能是水稻有序机抛栽培高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肥分配 有序机抛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再生稻积温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易佳 郑华斌 +7 位作者 唐启源 毛瑞清 邹丹 张明 刘龙生 方升亮 黄益国 陈友平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0-38,共9页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基于裂区试验,以播种期为主区,设置6个播种期(B1:3月15日、B2:3月20日、B3:3月25日、B4:3月30日、B5:4月5日、B6:4月10日),不同生育期品种为副区(长生育期品种:Y两优900(YLY9...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基于裂区试验,以播种期为主区,设置6个播种期(B1:3月15日、B2:3月20日、B3:3月25日、B4:3月30日、B5:4月5日、B6:4月10日),不同生育期品种为副区(长生育期品种:Y两优900(YLY900)、中生育期品种:Y两优911(YLY911))。【结果】YLY911平均周年生育期为215 d,相比YLY900短18 d,头季短8 d,再生季短10 d。随着播种期的推迟,2个品种均缩短了头季可变营养生长期,播种期越晚,两季生育期缩短幅度越大。YLY911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随着播种期呈抛物线变化规律。长生育期品种YLY900表现为再生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随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规律,均为B1处理最高。YLY911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高于YLY900,其中,头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2个品种的周年有效积温均随播种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B2处理下达到峰值,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积温下降幅度增加,YLY900的头季及周年有效积温均显著高于YLY911,但再生季的有效积温低于YLY911。【结论】在湘中地区,长生育期品种在气温稳定达到播种起始气温时尽早播种,最佳播种期为3月15日,晚播会导致严重减产。中生育期品种要适当早播,在长生育期品种最佳播种期的基础上要适当推迟5 d播种,待气温回升后播种,周年产量更高。湘中地区更适宜种植中生育期再生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播种期 产量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华斌 扈婷 +1 位作者 陈杨 黄璜 《作物研究》 2012年第2期127-130,147,共5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经济效益更好的野鸭品种"绿头野鸭"代替普通家鸭的一种新型种养技术,即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与单一水稻种植对比,采用该技术能促进分蘖早发和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9.04%的水稻产量,增加了...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经济效益更好的野鸭品种"绿头野鸭"代替普通家鸭的一种新型种养技术,即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与单一水稻种植对比,采用该技术能促进分蘖早发和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9.04%的水稻产量,增加了近6倍的单位面积利润,提高了36%的产投比。通过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可在保证水稻生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稻田经济效益,调动稻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 产量 野鸭 经济效益 生态种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与秸杆覆盖对土壤特性、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华斌 彭少兵 +1 位作者 唐启源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7年第B12期634-638,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免耕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免耕覆盖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等土壤特性的效应,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提出进行免耕覆盖应注意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免耕 覆盖 土壤特性 玉米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梯式栽培下野鸡野鸭生态种养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华斌 高文娟 +3 位作者 扈婷 陈杨 龙攀 黄璜 《作物研究》 2011年第5期493-496,共4页
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野鸡野鸭生态种养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水稻生产模式,实行水稻梯式栽培,实现垄沟蓄水,垄上半浸润式灌溉,从而为野鸡的生长活动开辟空间,野鸡在垄上活动和捕食,野鸭在垄沟游戏和捕食,最终减少稻田养鸭的耗水量,... 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野鸡野鸭生态种养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水稻生产模式,实行水稻梯式栽培,实现垄沟蓄水,垄上半浸润式灌溉,从而为野鸡的生长活动开辟空间,野鸡在垄上活动和捕食,野鸭在垄沟游戏和捕食,最终减少稻田养鸭的耗水量,降低由于长期淹水的稻田甲烷排放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鸡鸭粪还田能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降低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水稻梯式栽培下鸡鸭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梯式栽培 生态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与替代方式对华南稻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华斌 傅荣富 +1 位作者 贾巍 唐启源 《作物研究》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及不同减氮比例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模式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早、晚稻的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模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 3%,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有机肥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超级稻品种黄华占在湖南推广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华斌 唐启源 陈风波 《作物研究》 2019年第1期44-46,58,共4页
绿色超级稻是指具有绿色性状的一类品种。从品种抗逆稳产性、在湖南的生产适应性、对湖南水稻生产的影响与贡献三个方面总结和回顾了绿色超级稻先锋品种黄华占在湖南省的推广示范情况。结果表明,黄华占耐粗放,成本低,适应性强,产量米质... 绿色超级稻是指具有绿色性状的一类品种。从品种抗逆稳产性、在湖南的生产适应性、对湖南水稻生产的影响与贡献三个方面总结和回顾了绿色超级稻先锋品种黄华占在湖南省的推广示范情况。结果表明,黄华占耐粗放,成本低,适应性强,产量米质结合好,综合性能优,很好地诠释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的优势和培育方向,也为转型期湖南省水稻生产的种植模式创新奠定了品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轻简化 适应性 黄华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加速腐解对华南稻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华斌 傅荣富 +1 位作者 贾巍 唐启源 《农学学报》 2019年第8期1-6,共6页
旨在研究华南稻区稻草还田技术,为稻草还田(快速)腐熟替代部分氮肥,科学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技术支撑。稻草还田条件下设不同腐熟剂用量和氮肥减量组合观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稻草还田配施模式平均减氮20%(17%~33%)的情况下... 旨在研究华南稻区稻草还田技术,为稻草还田(快速)腐熟替代部分氮肥,科学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技术支撑。稻草还田条件下设不同腐熟剂用量和氮肥减量组合观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稻草还田配施模式平均减氮20%(17%~33%)的情况下,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品种间存在差异。‘华航48’以氮肥减量1/6和30kg/hm^2腐熟剂、60kg/hm^2腐熟剂处理的产量均略高于对照。‘广8优金占’以不加腐熟剂和氮肥减量1/6、60kg/hm^2腐熟剂和氮肥减量1/3处理的产量最高,但差异均不显著。‘华航48’的稻草还田模式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60.2%和35.4%。通过水稻品种选择和稻草还田(快速)腐熟替代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水稻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5例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华斌 张永辉 陈媛 《国医论坛》 2014年第2期31-31,共1页
目的:观察基于合募配穴法、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35例,采用电针双侧天枢穴配双侧上巨虚穴进行治疗,1次/d,每周5次... 目的:观察基于合募配穴法、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35例,采用电针双侧天枢穴配双侧上巨虚穴进行治疗,1次/d,每周5次,连续观察治疗4周。结果:35例中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结论:基于合募配穴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募配穴法 慢性功能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再生季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14
作者 何在周 陈元伟 郑华斌 《作物研究》 2024年第6期442-450,共9页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的影响,以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选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AA、GA_(3)、6-BA),设置4种质量浓度处理(10、20、40、80 mg/L),以清水为对照,对不同处理下再生稻的再生力、产量和米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再生...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的影响,以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选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AA、GA_(3)、6-BA),设置4种质量浓度处理(10、20、40、80 mg/L),以清水为对照,对不同处理下再生稻的再生力、产量和米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收获后,喷施20 mg/L的IAA或40 mg/L的GA_(3)或80 mg/L的6-BA,可以显著提高再生季的稻谷产量与米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化学调控 产量 米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在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15
作者 郑华斌 罗琳 伍光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9期1377-1378,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骨科学者研究的焦点。其发病率居高不下,王国军等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发现其发病与年龄及不同的职业因素相关。作者自2010年1月至...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骨科学者研究的焦点。其发病率居高不下,王国军等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发现其发病与年龄及不同的职业因素相关。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对本院收治的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不同融合方式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融合方式 稳性 骨科临床 DISC 职业因素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豚鼠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华斌 张中旺 +2 位作者 吕建亮 潘丽 张永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2-1461,共10页
为探讨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IFN-α)基因共表达真核质粒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本试验用PCR方法扩增了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2B基因(P12X3C)和猪IFN-α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经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BudCE4.1... 为探讨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IFN-α)基因共表达真核质粒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本试验用PCR方法扩增了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2B基因(P12X3C)和猪IFN-α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经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转染BHK-21细胞中,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将重组质粒免疫豚鼠,检测豚鼠的血清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滴度及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分析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转染BHK-21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实重组质粒能有效表达。ELISA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比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能诱导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抗口蹄疫病毒的血清抗体,且中和抗体滴度也高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MTT法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组淋巴细胞增殖可达15%,而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则为11%。攻毒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组和灭活疫苗组保护率达100%,高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的8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猪IFN-α作为佐剂可有效辅助口蹄疫DNA疫苗提高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IFN-α 口蹄疫病毒 真核表达载体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生态种养系统直播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沈建凯 黄璜 +9 位作者 傅志强 张扬珠 龙攀 高文娟 陈灿 廖晓兰 胡英 谢伟 郑华斌 张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156,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播方式下稻鸭生态种养系统和水稻单一种植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一种植系统相比,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pH分别升高4.41%、0.85%,全氮含...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播方式下稻鸭生态种养系统和水稻单一种植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一种植系统相比,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pH分别升高4.41%、0.85%,全氮含量分别降低0.11g·kg-1、0.11g·kg-1,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水稻根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0.80mg·kg-1、17.93mg·kg-1,速效磷含量降低8.66mg·kg-1;水稻根际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15.13mg·kg-1、7.61mg·kg-1,速效磷增加9.66mg·kg-1。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17g·kg-1、0.56g·kg-1,全有机碳含量减少0.99g·kg-1;根际土壤全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2.39g·kg-1、2.64g·kg-1、0.72g·kg-1。稻鸭生态种养改变了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在水稻根域土壤的相对富集部位,即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富集部位主要在根表土壤,速效磷则主要在根际土壤。表明稻鸭生态种养明显改善了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状况,这可能对水稻根系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表土壤 根际土壤 根域 直播水稻 土壤营养 稻鸭生态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厢栽培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扈婷 陆准 +5 位作者 姚林 贺慧 刘建霞 郑华斌 陈杨 黄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有利于保护性酶CAT、POD活性的提高;常规栽培(水种)和厢式宽垄栽培(相当于旱种),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保护性酶活性变化较大,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4%~44%、28%~46%;梯式窄垄栽培产量最高,梯式宽垄产量次之,分别比常规栽培高27.17%和12.12%,厢式宽垄栽培产量稍高于常规栽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垄厢栽培 生理性状 产量 结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差异及镉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贺慧 陈灿 +3 位作者 郑华斌 刘建霞 姚林 黄璜 《作物研究》 201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研究镉对水稻污染的生理生物学的作用机制,筛选富镉或低吸镉的水稻基因型品种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绿色食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综述了稻田镉污染的现状、危害,水稻镉吸收积累差异以及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镉对水稻污染的生理生物学的作用机制,筛选富镉或低吸镉的水稻基因型品种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绿色食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综述了稻田镉污染的现状、危害,水稻镉吸收积累差异以及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吸收累积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N对超级杂交稻中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迪秦 段春奇 +7 位作者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雷恩 郑华斌 邹应斌 唐启源 《作物研究》 2009年第2期71-73,共3页
2007年采用不同的氮管理模式,在孕穗期、齐穗期及齐穗后15 d,对超级稻两优293进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管理模式(FFP:农民习惯施肥模式,SSNM:实地氮管理模式,RTNM:实时氮管理模式)中,以采用SSNM模式和RTNM模式处理的根系活... 2007年采用不同的氮管理模式,在孕穗期、齐穗期及齐穗后15 d,对超级稻两优293进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管理模式(FFP:农民习惯施肥模式,SSNM:实地氮管理模式,RTNM:实时氮管理模式)中,以采用SSNM模式和RTNM模式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强,它们与同等氮施用量的FFP模式相比,其根系活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样,相同氮施用量处理,采用不同氮管理模式,其产量也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施肥 根系活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