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种蛋孵化品质无损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秀容 潘磊庆 +1 位作者 屠康 刘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4,347,共4页
对鸡种蛋的孵化进行自动化检测,及时剔除未受精蛋和死胚蛋有利于提高孵化的经济效益。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几十年农产品内外品质检测的研究热点,部分技术已有实际应用,已有国内外学者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对种蛋的孵化情况进行研究。本文综... 对鸡种蛋的孵化进行自动化检测,及时剔除未受精蛋和死胚蛋有利于提高孵化的经济效益。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几十年农产品内外品质检测的研究热点,部分技术已有实际应用,已有国内外学者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对种蛋的孵化情况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各种无损技术检测种蛋孵化的方法原理、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种蛋 孵化 成活性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流变学的明胶/变性淀粉共混体系溶胶-凝胶相互转变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邹秀容 朱建华 +1 位作者 刘日斌 单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为探究葡萄糖浆共溶质对明胶/变性淀粉共混体系溶胶-凝胶相转变机制,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共混体系弹性模量(G')、损耗模量(G ")演变趋势及动力学行为。对相转变G'-t曲线求一阶及二阶导数,发现分别有4个特征温度存在于溶胶-... 为探究葡萄糖浆共溶质对明胶/变性淀粉共混体系溶胶-凝胶相转变机制,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共混体系弹性模量(G')、损耗模量(G ")演变趋势及动力学行为。对相转变G'-t曲线求一阶及二阶导数,发现分别有4个特征温度存在于溶胶-凝胶(Tig、Tg、Tcg及Tmg)及凝胶-溶胶(Tis、Tcs、Ts及Tms)转变过程,将对应相转变过程分为5个阶段,各特征温度主要影响明胶高分子的存在状态。随葡萄糖浆质量分数(0%~60%)增加,溶胶-凝胶相转变起始温度(Tig)及凝胶点温度(Tg)呈升高趋势,同时明胶/变性淀粉共混凝胶强度明显降低,凝胶-溶胶相转变溶胶点温度(Ts)呈下降趋势,相转变过程高温区活化能(Ea)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低温区Ea则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明胶/变性淀粉共混凝胶产品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浆 明胶/变性淀粉共混体系 流变 相转变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米糠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邹秀容 朱建华 曹思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80-282,共3页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研究应用超声波处理方法提取米糠蛋白的提取工艺,分别对提取过程中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50min,超声功率380W,料液比1∶16,米糠...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研究应用超声波处理方法提取米糠蛋白的提取工艺,分别对提取过程中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50min,超声功率380W,料液比1∶16,米糠蛋白提取率达5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蛋白 超声波法提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米乳饮料米浆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邹秀容 郑征 朱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对米浆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发酵米乳饮料的加工提供优质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米浆制备的3个重要工序:大米焙烤、米浆液化和糖化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液化和糖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焙烤条件为180℃烘烤15 min;最优的... 对米浆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发酵米乳饮料的加工提供优质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米浆制备的3个重要工序:大米焙烤、米浆液化和糖化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液化和糖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焙烤条件为180℃烘烤15 min;最优的液化工艺条件为在温度80℃、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30 U/g的情况下液化140 min;最优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温度60℃、糖化酶加酶量为300 U/g的情况下糖化6 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淡淡大米香味的米浆,DE值为99.8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TSS)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浆 大米焙烤 液化 糖化 发酵米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汁发酵米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邹秀容 朱建华 周敏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6-80,共5页
以大米为原料,经焙炒、粉碎、磨浆、糊化、糖化等预处理后与姜汁、脱脂乳粉、蔗糖进行调配,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得到姜汁发酵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该饮料的加工工艺,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料水比... 以大米为原料,经焙炒、粉碎、磨浆、糊化、糖化等预处理后与姜汁、脱脂乳粉、蔗糖进行调配,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得到姜汁发酵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该饮料的加工工艺,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料水比为1∶9(g/mL)、姜汁量为5%、奶粉量为8%、蔗糖量为7%、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6 h。产品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富有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发酵 姜汁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伪食品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邹秀容 黄国清 +1 位作者 朱建华 廖明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974-6975,共2页
为了提高掺伪食品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掺伪食品检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自主学习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为了提高掺伪食品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掺伪食品检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自主学习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伪食品检验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胚芽袋泡茶加工及冲泡条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邹秀容 朱建华 李丽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138-142,共5页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冲泡条件显著影响袋泡茶的感官品质,以90-100℃、120 m L的水冲泡5 min为宜,以第1次冲泡效果最佳,茶汤香气浓郁,并具有独特米胚芽焦香,色泽清澈金黄,滋味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胚芽 袋泡茶 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发酵米乳工艺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邹秀容 何桂欢 朱建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5-120,共6页
探讨红枣发酵米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础配方,开发大米深加工产品。以酸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脱脂乳粉添加量、枣汁量、蔗糖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 探讨红枣发酵米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础配方,开发大米深加工产品。以酸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脱脂乳粉添加量、枣汁量、蔗糖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红枣发酵米乳饮料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配方为:红枣汁添加量5%,脱脂乳粉添加量为7%,蔗糖的添加量为4%,接种量6%,发酵时间6h。产品米香、枣香突出,口感细滑,酸甜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红枣 发酵 乳酸菌 发酵米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山药枸杞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日斌 钟瑞敏 +5 位作者 朱建华 刘国凌 邹秀容 谢思芸 叶俊 孙慧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40-144,共5页
以黄精、山药、枸杞3种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相应的汁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主要原辅材料不同含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精提取液25%... 以黄精、山药、枸杞3种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相应的汁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主要原辅材料不同含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精提取液25%、山药汁20%、枸杞提取液6%、白砂糖6%、柠檬酸0.08%。该复合饮料色泽棕黄悦目、香气浓郁、酸甜适口,多糖含量为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山药 枸杞 正交试验 复合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共溶质对琼脂-魔芋胶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过程流变学性质及结构形成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建华 邹秀容 +2 位作者 丘秀珍 刘日斌 单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5,共9页
以琼脂-魔芋胶溶液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蔗糖共溶质(质量分数0%、5%、10%、15%)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凝胶结构平均形成速度(average structuredevelopment rate,SDRa)、即时凝胶... 以琼脂-魔芋胶溶液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蔗糖共溶质(质量分数0%、5%、10%、15%)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凝胶结构平均形成速度(average structuredevelopment rate,SDRa)、即时凝胶化速度(vg)、凝胶化加速度(αg)分析,探讨凝胶结构形成动力学。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0%~5%)蔗糖共溶质存在时可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G’、SDRa、vg及αg(P<0.05),共溶质质量分数高于5%后,此4 个特征值被降低。低质量分数蔗糖共溶质通过增加共混体系中琼脂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促进琼脂分子形成双螺旋结构,显著降低高温区的活化能,进而交联形成细密、平整的网络结构,改善了共混体系凝胶的流变及质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共溶质 琼脂-魔芋胶共混体系 溶胶-凝胶转变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建华 钟瑞敏 +2 位作者 赵世民 单斌 邹秀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202-4204,共3页
针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旨在将化学基本理论和食品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工艺、工程和管理人才。结合多年食品化学的教学经验及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体会,着重从课程... 针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旨在将化学基本理论和食品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工艺、工程和管理人才。结合多年食品化学的教学经验及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体会,着重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生产实践、考核方式改革几方面论述了该课程的改革过程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蔗糖共溶质场中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胶共混体系流变及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建华 邹秀容 +2 位作者 刘日斌 单斌 陈钰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6-52,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胶(10.0%/0.3%)共混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处理(0、10、20 min,475 W)及添加蔗糖共溶质(0%,10%,20%)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流变性质及凝胶化速度(vg)的影响,并分析了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经... 以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胶(10.0%/0.3%)共混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处理(0、10、20 min,475 W)及添加蔗糖共溶质(0%,10%,20%)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流变性质及凝胶化速度(vg)的影响,并分析了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经超声处理时,随蔗糖共溶质浓度增加,可显著提升共混体系黏弹模量(G′)、凝胶化速率、硬度及黏附性(P<0.05);未添加蔗糖条件下超声处理明显弱化了共混体系的vg及G′,并降低了硬度及黏附性,伴随微观结构发生团块状聚集化;超声可抑制蔗糖共溶质提高共混体系凝胶强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蔗糖 共溶质 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胶共混体系 流变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敲击振动检测苹果内部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子鹏 屠康 +2 位作者 邹秀容 静玮 潘磊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35-238,共4页
为了能快速检测并剔除有内部缺陷的苹果,利用敲击振动的方法研究了红富士和金冠苹果共振频率的变化规律,发现苹果的硬度系数和腐烂面积有很好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无损检测苹果内部缺陷的方法。红富士和金冠苹果的硬度系数与腐烂面积的... 为了能快速检测并剔除有内部缺陷的苹果,利用敲击振动的方法研究了红富士和金冠苹果共振频率的变化规律,发现苹果的硬度系数和腐烂面积有很好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无损检测苹果内部缺陷的方法。红富士和金冠苹果的硬度系数与腐烂面积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和0.878。以苹果的硬度系数为自变量,建立了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第5d红富士和金冠苹果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对比例为76.0%和78.9%,OR(比数比)值分别为76.0和79.0,建立的方程基本能够检测出内部有缺陷的苹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敲击共振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碎米中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建华 钟瑞敏 邹秀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9,共5页
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稻谷加工业碎米中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加酶量、酶解时间、固液比、超声波功率及超声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高温α-淀粉酶加... 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稻谷加工业碎米中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加酶量、酶解时间、固液比、超声波功率及超声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高温α-淀粉酶加酶量为20μL/g、酶解时间为2.5h、超声时间为24min,超声功率为380W,此条件下水溶性蛋白的提取率为9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米 水溶性蛋白 高温Α-淀粉酶 超声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g-DEXT对SPI/DEXT共混溶液相行为及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朱建华 杨晓泉 +3 位作者 齐军茹 赖富饶 单斌 邹秀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31,共5页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oy protein isolate-dextran grafted conjugates,SPI-g-DEXT)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与葡聚糖(dextran,DEXT)溶液共混物相行为及微结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PI-g-DEXT的接...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oy protein isolate-dextran grafted conjugates,SPI-g-DEXT)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与葡聚糖(dextran,DEXT)溶液共混物相行为及微结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PI-g-DEXT的接枝率为49.92%时,共混溶液表观黏度、黏弹模量、宏观相分离时间及形貌结构中多糖相分散度随添加量(0、0.10、0.20、0.30 g/100 mL)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SPI-g-DEXT添加量为0.20 g/100 mL时,共混溶液相容性随其接枝度(0%、30.73%、49.92%、62.84%)增加而增加。添加共价复合物SPI-g-DEXT于SPI/DEXT共混溶液后,稳态剪切及动态黏弹流变性、宏观相分离时间、微观形貌结构和尺度主要取决于SPI-g-DEXT加入后增容作用与空间位阻作用的竞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葡聚糖 共价复合物 共混溶液 相行为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凝胶型果派产品配方优化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秋潜 刘幸科 +4 位作者 杨禹晗 欧阳健 朱建华 钟瑞敏 邹秀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59,共4页
以新鲜脐橙果浆、食品亲水胶体、果葡糖浆与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备脐橙凝胶型果派产品。以感官品评总体评价分值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最优配方为:47.0%(质量比)甜味剂(果葡糖浆:白砂糖为1.3∶1)、... 以新鲜脐橙果浆、食品亲水胶体、果葡糖浆与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备脐橙凝胶型果派产品。以感官品评总体评价分值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最优配方为:47.0%(质量比)甜味剂(果葡糖浆:白砂糖为1.3∶1)、13.0%(质量比)脐橙果浆、1.7%(质量比)胶凝剂(琼脂1.3%、黄芪胶0.2%、卡拉胶0.2%)、1.1%(质量比)柠檬酸。该配方下制备的产品色泽均一,具典型脐橙香味,酸甜味适中,并具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等质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凝胶型果派 配方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精油对扩展青霉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雪昱 邹秀容 +3 位作者 韦莹莹 许凤 王鸿飞 邵兴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揭示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菌作用机制,以TTO处理的P.expansum孢子、菌丝和线粒体为研究对象,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及6种线粒体功能相关酶类的... 为了揭示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菌作用机制,以TTO处理的P.expansum孢子、菌丝和线粒体为研究对象,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及6种线粒体功能相关酶类的活力变化,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TO处理对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TO处理后P.expansum线粒体发生严重的皱缩、干瘪,线粒体内有囊泡结构,线粒体基质流失,严重破坏了P.expansum的线粒体结构。同时TTO处理诱导了P.expansum孢子内ROS的大量积累,导致菌丝细胞内ATP含量下降和ATP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下降,破坏了P.expansum的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结果表明TTO处理会引起P.expansum孢子内ROS的积累,破坏菌丝体内的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并导致TCA循环和能量代谢异常。可见,线粒体功能的严重受损是TTO抑制P.expansum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扩展青霉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