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础性导向下中职学校升学机制的形成与内化——基于对一所中职学校的田野调查 |
郭丽君
邓启云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
邓启云
欧爱辉
符习勤
朱全仁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6 |
11
|
|
3
|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 Ⅲ.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及其控制技术 |
邓启云
符习勤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8 |
50
|
|
4
|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
邓启云
盛孝邦
段美娟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0 |
4
|
|
5
|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Ⅰ.培矮64S/E32与汕优63植株钾、硅和纤维素含量差异 |
马国辉
邓启云
万宜珍
王学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2000 |
33
|
|
6
|
两系超级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分析 |
陈小龙
邓启云
吴丹
刘英
吴俊
庄文
李诚
李莺歌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7
|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
邓化冰
邓启云
陈立云
杨益善
庄文
熊跃东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8
|
基于“做中学”理念下学习效果相关因子的分析研究——以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例 |
邓启云
崔玲
王文君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9 |
2
|
|
9
|
两系法杂交早稻栽培技术与籽粒物质积累理论的初步研究 |
马国辉
邓启云
|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1991 |
21
|
|
10
|
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三亚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
李建武
邓启云
吴俊
庄文
熊跃东
周萍
|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
8
|
|
11
|
高温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
罗祎
邓启云
常硕其
石畅
|
《作物研究》
|
2010 |
6
|
|
12
|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488的栽培特性及在海南的高产栽培技术 |
李建武
邓启云
张振华
吴俊
庄文
|
《作物研究》
|
2014 |
2
|
|
13
|
超级杂交水稻的配合力研究进展 |
陈小龙
吴俊
邓启云
庄文
常硕其
吴丹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3 |
9
|
|
14
|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 |
吴丹
姚栋萍
李莺歌
吴俊
伍富根
邓启云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5 |
18
|
|
15
|
超级杂交稻光合特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
朱校奇
庄文
陈春光
武文
邓启云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5 |
10
|
|
16
|
杂交水稻在老挝示范栽培初报 |
熊绪让
杨敏雄
林俊雄
李建武
邓小林
邓启云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
2
|
|
17
|
超级稻Y58S/0293特征特性及其在三亚的高产栽培技术 |
李建武
罗孝和
邓启云
吴俊
庄文
王桂元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2 |
1
|
|
18
|
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 |
罗秋红
吴俊
柏斌
姚栋萍
廖聪
邓启云
肖应辉
|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9
|
水稻闭花受精资源及其特征特性观察 |
张玉烛
朱国奇
张桂和
邓启云
|
《作物研究》
|
1992 |
3
|
|
20
|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
张红霞
邓启云
吴俊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