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性导向下中职学校升学机制的形成与内化——基于对一所中职学校的田野调查
1
作者 郭丽君 邓启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政策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空间,也建构了学校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活动场域。对案例学校的田野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在这种升学场域中,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划定培养特区,形成了一整套对学生学习行为可操控的规范化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政策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空间,也建构了学校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活动场域。对案例学校的田野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在这种升学场域中,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划定培养特区,形成了一整套对学生学习行为可操控的规范化技术,塑造了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惯习,进而构建了以学生学习方法的持续改进和学习习惯的不断矫正为圭臬的规训机制。这种规训机制通过分数体现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信任与依赖,使学生产生认同,完成规训从外在强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化,实现了中职学生从中考失利到高考成功的逆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性 中等职业学校 升学机制 规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启云 欧爱辉 +1 位作者 符习勤 朱全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在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原则,并据此建立和完善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4级8组处理法,摸索建成了适用于实用不育系筛选、鉴定和提纯的人工气候实验室,借助上述... 在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原则,并据此建立和完善了实用不育系育性稳定性鉴定的4级8组处理法,摸索建成了适用于实用不育系筛选、鉴定和提纯的人工气候实验室,借助上述条件和方法,成功地对安湘S等5个实用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实施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核 雄性不育 稳定性 光温敏核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 Ⅲ.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及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50
3
作者 邓启云 符习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13,共6页
在本文第Ⅰ,Ⅱ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世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世代在一定的人工气候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研究,论证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存在的事实、性质和原因,阐明并规范了核心种子概念及其控制“漂移”的具体技... 在本文第Ⅰ,Ⅱ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世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世代在一定的人工气候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研究,论证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存在的事实、性质和原因,阐明并规范了核心种子概念及其控制“漂移”的具体技术和步骤,并对进一步控制或消除漂移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雄性不育 温度 漂移 核心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启云 盛孝邦 段美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00年第5期6-9,共4页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 ,结果表明 :(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 ;(2 )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 ,结果表明 :(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 ;(2 )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 ;(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 ,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 ,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 ;(5 )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 ,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 ,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 ,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水稻 早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Ⅰ.培矮64S/E32与汕优63植株钾、硅和纤维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33
5
作者 马国辉 邓启云 +1 位作者 万宜珍 王学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著 ,但超级杂交稻茎节间硅和纤维素含量具有优势 ;超级杂交稻齐穗后节间的钾和硅淀积作用明显 ,叶片的钾撤退相对较少 ;高肥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因其干重增加而增多 ,其中叶鞘各要素的增重十分明显 ,高肥条件下干重百分率普遍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纤维素 抗倒伏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超级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小龙 邓启云 +5 位作者 吴丹 刘英 吴俊 庄文 李诚 李莺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外,其他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贡献率,说明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产量潜力的贡献更重要。②杂种F1株高、秆长、穗长、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受恢复系影响较大,表明超级杂交稻产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亲本的改良,不育系应强调大"库"优势、提高库/源比,恢复系更应重视增"源"扩"库"。③不育系Y58S、广占63S和恢复系远恢2号、R0293一般配合力高,是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广占63S/远恢2号、广占63S/明恢63、Y58S/9311、P88S/R0293、培矮64S/Q460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具有培育成强优势组合的潜力。④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株高、秆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空秕粒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株高为高遗传力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产量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化冰 邓启云 +3 位作者 陈立云 杨益善 庄文 熊跃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增产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回交近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做中学”理念下学习效果相关因子的分析研究——以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启云 崔玲 王文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9年第11期25-28,共4页
"做中学"理念下的课堂,对于现代教师与大学生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文章对学习效果与教学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出现的两大现象(相关系数的比较中,教师因子大于学生因子;认知因素方面,认知策略因子大于认知知识)进行原... "做中学"理念下的课堂,对于现代教师与大学生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文章对学习效果与教学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出现的两大现象(相关系数的比较中,教师因子大于学生因子;认知因素方面,认知策略因子大于认知知识)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做中学"课堂需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中学 学习效果 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早稻栽培技术与籽粒物质积累理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国辉 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杂交早稻 二系法 籽粒物质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三亚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建武 邓启云 +3 位作者 吴俊 庄文 熊跃东 周萍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6-11,共6页
Y两优2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11年创造了世界较大面积产量最高纪录13.9 t/hm2。该组合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 Y两优2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11年创造了世界较大面积产量最高纪录13.9 t/hm2。该组合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1~201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实际产量为11.74 t/hm2,达到了该生态条件下产量的超高产水平。本文基于水稻叶龄模式和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从精确定量施肥、科学湿润灌溉等方面对高产栽培技术作了阐述。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Y两优2号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提出Y两优2号超高产栽培应在协调穗、粒、重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该品种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的优势,采取前期尽早攻穗,中后期增粒、保重的栽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Y两优2号 栽培技术 三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祎 邓启云 +1 位作者 常硕其 石畅 《作物研究》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高温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中高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造成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高温对水稻光合作用各个生理过程包括CO2在植株体内扩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探究水稻耐热性的相关光合作用指标,指导水稻耐热性育种,... 高温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中高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造成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高温对水稻光合作用各个生理过程包括CO2在植株体内扩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探究水稻耐热性的相关光合作用指标,指导水稻耐热性育种,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488的栽培特性及在海南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武 邓启云 +2 位作者 张振华 吴俊 庄文 《作物研究》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Y两优48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分蘖力强,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2~2013年在海南省三亚市高产示范,实收产量为12.2 t/... Y两优48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分蘖力强,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2~2013年在海南省三亚市高产示范,实收产量为12.2 t/hm2,达到了该生态条件下产量的较高水平。介绍了Y两优488的特征特性,并从精确定量施肥、科学水分管理等方面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栽培 Y两优4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水稻的配合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小龙 吴俊 +3 位作者 邓启云 庄文 常硕其 吴丹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4-7,共4页
超级杂交水稻的配合力研究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和株型育种的重要基础工作。在筛选和创制优异亲本的方法上,配合力评价有利于确定育种目标和方向。综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杂交水稻产量、品质、株型和光合性状配合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杂交稻 配合力 产量 品质 株型 光合性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丹 姚栋萍 +3 位作者 李莺歌 吴俊 伍富根 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从材料基因型、取材时期与预处理、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碳源和其他添加剂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大多研究表明,花培是稳定水稻亚种间籼粳杂交后代遗传性状的有效方法,但目前花培的株产率仍很低,在4%以下,且籼稻的... 从材料基因型、取材时期与预处理、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碳源和其他添加剂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大多研究表明,花培是稳定水稻亚种间籼粳杂交后代遗传性状的有效方法,但目前花培的株产率仍很低,在4%以下,且籼稻的株产率显著低于粳稻,主要原因是籼稻的基因亲和力低及其花药褐化和幼苗白化现象严重。同时,从改善培养条件(取材时期、预处理、培养基、激素、添加剂等)、建立花药离体培养体系、结合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花药育种进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育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光合特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校奇 庄文 +2 位作者 陈春光 武文 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13-16,共4页
综述了超级杂交稻光合作用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中国超级稻在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超级杂交稻在耐光氧化等特性上具有一定的生理优势,但适应性研究仍然是超级杂交稻选育和应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光合作用特性 适应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在老挝示范栽培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绪让 杨敏雄 +3 位作者 林俊雄 李建武 邓小林 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26-29,共4页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 老挝 万象 杂交水稻 栽培 试种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Y58S/0293特征特性及其在三亚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武 罗孝和 +3 位作者 邓启云 吴俊 庄文 王桂元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15-17,共3页
Y5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新品种,具有株叶形态理想、高产稳产、熟期适中、优质多抗等特点。2011~2012年Y58S/0293在海南三亚高产栽培示范产量为773.7 kg/667m2,达到了海南省三亚市生态条件下的单产极限水... Y5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新品种,具有株叶形态理想、高产稳产、熟期适中、优质多抗等特点。2011~2012年Y58S/0293在海南三亚高产栽培示范产量为773.7 kg/667m2,达到了海南省三亚市生态条件下的单产极限水平。介绍了Y58S/0293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早播稀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Y58S/029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三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秋红 吴俊 +4 位作者 柏斌 姚栋萍 廖聪 邓启云 肖应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长期食用高含镉(Cd)的大米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因此控制稻米Cd含量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部Cd吸收、根向茎叶的转运和茎叶向籽粒转运3个角度系统总结,从生理角度综述了这3个重要过程涉及的生理机制,从分子... 长期食用高含镉(Cd)的大米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因此控制稻米Cd含量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部Cd吸收、根向茎叶的转运和茎叶向籽粒转运3个角度系统总结,从生理角度综述了这3个重要过程涉及的生理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归纳并讨论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深度探讨了调控吸收、转运和籽粒积累这3个过程来降低稻米Cd含量的有效措施,分析其原理及实用价值。提出了选育Cd低积累品种为最根本最有力的Cd污染治理措施,为明确水稻Cd污染治理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吸收 转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闭花受精资源及其特征特性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烛 朱国奇 +1 位作者 张桂和 邓启云 《作物研究》 1992年第3期12-14,共3页
闭花受精是水稻的一种特异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闭花受精有两种类型:即遗传型和遗传—环境互作型(简称互作型);(2)闭花受精品系对抽穗扬花期的连续阴雨有较好的抗(耐)性;其受精和结实率显著提高;(3)互作型闭花受精类型的品系一般... 闭花受精是水稻的一种特异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闭花受精有两种类型:即遗传型和遗传—环境互作型(简称互作型);(2)闭花受精品系对抽穗扬花期的连续阴雨有较好的抗(耐)性;其受精和结实率显著提高;(3)互作型闭花受精类型的品系一般农艺性状较好,易于直接应用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闭花受精 阴雨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红霞 邓启云 吴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3-6,共4页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技术最近几年取得很大进展,为了推动我国水稻转基因研究工作,对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的原理、实验研究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农杆菌 水稻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