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红悬钩子叶绿体的基因组结构与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启少 王正德 +7 位作者 李建运 王飞 李子涵 朱文 汤嘉莹 辛雅萱 李斌 辛培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5,共13页
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 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棕红悬钩子与另外9个物种的IR边界区的收缩和扩张情况。结果表明: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266 bp,其中大单拷贝区85849 bp,小单拷贝区18855 bp、双向重复区25781 bp;共注释出129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5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首要因素,16个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棕红悬钩子SSR偏好使用A、T碱基。棕红悬钩子与锈毛莓、蛇泡筋亲缘关系较近,17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之间相似度较高,基因编码区比非编码区更为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相邻基因间隔区内,悬钩子属植物IR/SC边界较为保守。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悬钩子 叶绿体 基因组 密码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处理下油橄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秃玉翔 胡青 +6 位作者 辛培尧 陆斌 郭永清 赵敏 郝佳波 赵川 徐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162,共12页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 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111纲268目485科1087属;真菌OUT隶属14门42纲95目230科431属。(2)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包霉门为优势真菌门;假单胞菌属、67-14、索利红杆菌属、Subgroup_6和红色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镰刀菌属、无茎真菌属、瓶毛壳属、小囊菌属和葡孢霉属为优势真菌属。(3)施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土壤中0~20 cm土层的真菌和0~10 cm土层的细菌生长,而抑制10~20 cm细菌生长。(4)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与土层相关性较小;各个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而真菌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混合施肥效果更明显,6 kg半焦肥+8颗力浮丸的组合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的优选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缓控释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乔木凋落叶浸提液处理对地毯草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3
作者 黄琳曦 陈倩 +4 位作者 张先言 闫顺 杨云 辛培尧 汪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6,共12页
乔木搭配人工草坪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植物配置方案,但乔木凋落物可能会影响林下草坪草的生长。为探究两种乔木栾树、樱树凋落物对地毯草草坪的影响,本研究将栾树、樱树凋落叶分别制成10、20、40 g·L^(-1)质量浓度的水浸提液,通过... 乔木搭配人工草坪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植物配置方案,但乔木凋落物可能会影响林下草坪草的生长。为探究两种乔木栾树、樱树凋落物对地毯草草坪的影响,本研究将栾树、樱树凋落叶分别制成10、20、40 g·L^(-1)质量浓度的水浸提液,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两种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地毯草根际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初步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地毯草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质量浓度的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地毯草根际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PHOS)活性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木糖聚酶(XYL)则呈先减少后增加,最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在不同质量浓度的樱树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地毯草根际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木糖聚酶活性则表现为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酸性磷酸酶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递减的变化规律;2)相关性分析表明,N、P获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酶C/N、酶C/P与总氮(TN)、总磷(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酶N/P与S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矢量模型分析发现凋落物浸提液处理下地毯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呈P养分限制特征,樱树凋落叶浸提液处理能缓解微生物C、P限制;3)冗余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栾树和樱树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地毯草根际土壤SOC、TP含量和土壤C/P、土壤含水量(SWC)、pH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因此,在人工草坪日常管理中应适时添加栾树、樱树凋落叶,在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同时缓解了地毯草生长中的碳和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比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不同外植体分化培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辛培尧 刘岩 +3 位作者 段安安 唐军荣 董娇 周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32,860,共6页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取滇杨萌生出的不同外植体,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分化培养方案。结果表明:滇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滇杨叶柄和嫩茎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取滇杨萌生出的不同外植体,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分化培养方案。结果表明:滇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滇杨叶柄和嫩茎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叶片、叶柄以及嫩茎其芽的诱导分化率分别是40%,80%,20%。试验结果可为滇杨遗传改良、种质资源保存及快速繁殖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染色体制片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辛培尧 萧凤回 +1 位作者 罗思宝 杨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6,95,共2页
[目的]探究大麻染色体的制片技术。[方法]对大麻染色体制片技术的预处理液、解离时间、染色时间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研究表明:用大麻根尖在常温下用0.003%的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2 h或用饱和对二氯苯处理1.... [目的]探究大麻染色体的制片技术。[方法]对大麻染色体制片技术的预处理液、解离时间、染色时间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研究表明:用大麻根尖在常温下用0.003%的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2 h或用饱和对二氯苯处理1.5 h,经卡诺固定液固定30 min后,在1∶1的1 mol/L HCl和45%醋酸60℃下恒温水浴中解离30 s,地衣红染液染色8 h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大麻染色体数目观察表明,大麻染色体数目2n=2x=20。[结论]该研究为大麻细胞学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染色体 制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辛培尧 杨明 +3 位作者 尚勋武 郭鸿彦 何承忠 萧凤回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66-68,共3页
以"云麻1号"的大麻芽株为试材,对大麻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麻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2n=20,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0=2x=14 m+6 sm,属于2A型染色体,其N.F值为40,着丝点端化值(T.C.%)为56.35%。
关键词 大麻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及其在樟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天付 辛培尧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 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分化和演化路径,揭示生物种群和物种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在概述樟科植物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对樟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樟科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樟科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短序鹅掌柴插条生根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辛培尧 罗思宝 段安安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8-20,共3页
以短序鹅掌柴的枝条为扦插材料,以珍珠岩和泥炭为基质,分别用200 mg/L的IBA和200 mg/L ABT2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条后扦插,研究IBA和ABT2号对短序鹅掌柴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能促进短序鹅掌柴插条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还可进... 以短序鹅掌柴的枝条为扦插材料,以珍珠岩和泥炭为基质,分别用200 mg/L的IBA和200 mg/L ABT2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条后扦插,研究IBA和ABT2号对短序鹅掌柴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能促进短序鹅掌柴插条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还可进一步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但对新梢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IBA处理的生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短序鹅掌柴 扦插 IBA ABT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唐军荣 郑元 +3 位作者 张亚威 林源 李永和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 采用无籽刺梨嫩枝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无籽刺梨组织培养研究,探讨了影响无籽刺梨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最佳激素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的移栽等。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0.1%升汞中处理12min中消毒效果最佳,有效存活率达77.78%;腋芽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6-BA0.5mg/L+IBA0.1mg/L,诱导率为100%;去顶后芽的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mg/L,增殖倍数可达3.22倍;在1/2MS+IBA0.3mg/L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芽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离体快繁 腋芽诱导 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杰 周军 +4 位作者 孙正海 唐军荣 段安安 王俊峰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对滇杨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进行外部形态、染色体数目及单位叶面积内气孔数目的观察,发现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株形态差异明显,染色体数目增加为76条,叶表皮气孔变大,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约为二倍体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组织培养 秋水仙素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光合生理日变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元 吴月圆 +3 位作者 辛培尧 高健 张德国 李永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7,共7页
以西南林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的无籽刺梨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原位测定了无籽刺梨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 以西南林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的无籽刺梨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原位测定了无籽刺梨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的Pn呈现"单峰"曲线,Gs、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近似一致,而WUE、瞬时羧化效率(CE)的日变化进程呈现"双峰"曲线,于12∶00与16∶00出现大小两个峰值。在10∶00~12∶00及14∶00~16∶00期间,Pn的降低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而12∶00~14∶00及16∶00~18∶00期间,Pn的降低则由非气孔限制引起。无籽刺梨的光补偿点(LCP)较低,且光饱和点(LSP)很高,表明其对弱光与强光的有效利用能力均较强。空气相对湿度(RH)对Pn的直接影响最大,RH、水汽压亏缺(VPD)对Pn有较大的间接影响;VPD、空气温度(Ta)对Gs和Tr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VPD、RH对WUE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因此,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是影响无籽刺梨光合生理日变化进程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无籽刺梨的光合生理作用机制、探讨无籽刺梨的丰产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气体交换进程 光合响应曲线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雄性相关RAPD和SCAR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仕金 辛培尧 +1 位作者 郭鸿彦 杨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51-154,共4页
以云麻1号为试验材料,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在大麻雌雄株间产生差异的RAPD引物。结果显示,引物S208扩增得到的一条与大麻雄性相关的大小为429 bp的DNA分子标记特异性条带最明显,且稳定性高。根据测序结果 ,合成了两条SCAR标记引物,... 以云麻1号为试验材料,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在大麻雌雄株间产生差异的RAPD引物。结果显示,引物S208扩增得到的一条与大麻雄性相关的大小为429 bp的DNA分子标记特异性条带最明显,且稳定性高。根据测序结果 ,合成了两条SCAR标记引物,该SCAR标记不仅可以对已知性别的花期的大麻雌雄植株进行准确鉴定,还可以对未知性别的幼苗期的大麻雌雄植株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性别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云 唐军荣 +2 位作者 辛培尧 阚欢 陶秀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4-248,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中的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实验。得出组... 利用响应面法对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中的醇沉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实验。得出组培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中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与水浸提液的比例(液料比)3∶1(m L/m L)、沉淀时间3.1h,、离心时间15.0min,组培金线莲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3.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全线莲 多糖 提取 醇沉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紫斑百合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英英 许昌慧 +4 位作者 唐军荣 赵雁鸣 张雪娟 辛培尧 何承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采用丽江野生紫斑百合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激素,进行鳞片分化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适宜激素浓度配比。结果表明:鳞片可以通过愈伤诱导发生途径再生,从愈伤组织上直接形成不定芽,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0.5... 采用丽江野生紫斑百合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激素,进行鳞片分化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适宜激素浓度配比。结果表明:鳞片可以通过愈伤诱导发生途径再生,从愈伤组织上直接形成不定芽,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TDZ+0.5 mg/L NAA,诱导率为45.00%;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增殖率为72.5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 mg/L IBA,生根率达到9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紫斑百合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斌 辛培尧 +2 位作者 孙正海 林开文 黎林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建立和优化三七ISSR-PCR反应体系,运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分析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和dNTPs 5个因子对ISSR-PCR反应影响。结果发现,三七ISSR-PCR 25μL反应体系中5个因子最佳水平:DNA模板为9.6 ng,Taq DNA聚合酶为2.0 ... 为建立和优化三七ISSR-PCR反应体系,运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分析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和dNTPs 5个因子对ISSR-PCR反应影响。结果发现,三七ISSR-PCR 25μL反应体系中5个因子最佳水平:DNA模板为9.6 ng,Taq DNA聚合酶为2.0 u,Primer浓度为1.0 mmol/L,dNTPs浓度为0.68 mmol/L,Mg2+浓度为2.8 mmol/L。研究结果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三七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ISSR-PCR反应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辛静 高丽云 +5 位作者 徐剑 赵文植 王正德 李卫英 王飞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8-904,共7页
【目的】为明确楚雄市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内各种源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对该种子园内6个种源的97个无性系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97个华山松无性系DNA,用前期筛选出的26对高多态性引物对所有DNA... 【目的】为明确楚雄市紫溪山华山松种子园内各种源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对该种子园内6个种源的97个无性系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97个华山松无性系DNA,用前期筛选出的26对高多态性引物对所有DNA样品进行SSR-PCR扩增,并统计其多态性条带信息,最后用POPGEN 1.32、NTSYS 2.10和Structure 2.3.1软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群体水平上,6个种源的N_(a)范围为3.7308~4.8077,均值为4.2371,N_(e)为2.9011,H为0.6376,I为1.1865,表明华山松各种源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聚类分析表明:地理距离较近的种源其遗传差异并不一定近,UPGMA聚类图并未将地理位置较近的种源归为一类。(3)华山松的基因流N_(m)均值为4.1503,说明华山松种源间的遗传交流较多。【结论】华山松无性系种源间遗传变异不高,其主要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内,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该种子园内的不同无性系进行华山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无性系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多倍体诱导试验初报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斌 林源 +4 位作者 辛亚龙 唐军荣 尹丽莎 韩国伟 辛培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1,共5页
采用育种技术对无籽刺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无籽刺梨多倍体植株。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二倍体组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的预培养时间、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对无籽刺梨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 采用育种技术对无籽刺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无籽刺梨多倍体植株。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二倍体组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的预培养时间、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对无籽刺梨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1 d后,继而用含300 m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12 h,再进行分化培养的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变异率达25.6%;无籽刺梨多倍性植株同质化培养的最佳次数为6次。对变异植株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部分变异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为2n=4x=28,为四倍体。部分植株同时存在2n=2x=14和2n=4x=28两种倍性细胞,为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多倍体诱导 浸泡处理 染色体数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岩 周军 +3 位作者 段安安 何承忠 董娇 辛培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16-2119,共4页
对杨树组织培养在其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及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杨树的遗传改良及生产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杨树 组织培养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植物CH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原晓龙 周军 +3 位作者 辛培尧 董娇 孟富宣 付海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88-95,F0003,共9页
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拟南芥、苹果杂交种、草莓、桃、沙梨的栽培种美人酥、葡萄、柑橘和玉米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蛋白质氨基酸残基序列,应用生物软件对其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与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 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拟南芥、苹果杂交种、草莓、桃、沙梨的栽培种美人酥、葡萄、柑橘和玉米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蛋白质氨基酸残基序列,应用生物软件对其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与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功能域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CHI不具有导肽,不存在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推测CHI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发挥功能,多肽链总体表现为亲水性;有α-螺旋、β-转折、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4种二级结构,除了无规则卷曲是桃的最主要二级元件外;其余7种植物均是α-螺旋为最主要的结构元件;8种植物可能均有1个查尔酮异构酶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异构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质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斌 唐军荣 +4 位作者 陈杰 尹丽莎 韩国伟 于鑫 辛培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5,共6页
为了更有效保护金铁锁野生资源,以其嫩茎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为清水冲洗后用75%乙醇消毒15 s,0.1%升汞消毒10 min,污染率降低至3.61%。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TDZ+0.05 mg/L NAA,平均分化... 为了更有效保护金铁锁野生资源,以其嫩茎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为清水冲洗后用75%乙醇消毒15 s,0.1%升汞消毒10 min,污染率降低至3.61%。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TDZ+0.05 mg/L NAA,平均分化芽数为3.49;增殖培养基为MS+0.3 mg/L 6-BA+0.05 mg/L TDZ+0.01 mg/L NAA,增殖倍数达4.29;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IBA+0.1 mg/L NAA+0.3 g/L活性炭,生根率为91.7%;组培苗转入红土∶腐殖土∶珍珠岩=1∶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4.5%。该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对解决其野生资源贫乏及生产上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离体快繁 外植体 炼苗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