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什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在水分传输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雨森 辛颖 曾凡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共5页
对阿什河源头地表水来源过程中各环节(包括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的水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树干径流的酸化最为明显,地表径流对林分水质酸化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大气降水经过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后,穿透水和... 对阿什河源头地表水来源过程中各环节(包括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的水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树干径流的酸化最为明显,地表径流对林分水质酸化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大气降水经过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后,穿透水和树干径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K和Mg元素含量增加;穿透水7、8、9月Na元素含量都低于大气降水,为负淋溶;对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而言,Zn元素含量在观测时间内变化趋势相同,都是6—9月逐渐降低;各月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的Mn和Fe元素平均含量都高于大气降水和穿透水;地表径流经过林地土壤层的深层交换和净化后汇集成溪水,浊度和总溶解固体含量明显降低;溪水和河水中的Mg和Zn元素含量在观测时间内变化趋势一致,Mg元素含量变化都呈"W"形,Zn元素含量都是6月最高,9、10月份未检出;各月河水中总N、总P、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都高于溪水,且Na、Mg和Ca元素含量也都高于溪水;溪水综合评价结果属于Ⅱ类水体,河水综合评价结果属于Ⅳ类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穿透水 树干径流 地表径流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雨森 辛颖 孟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发生...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pH和DO降低,TURB和TDS明显增加,化学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树干径流除了Cu外其余各化学元素含量均明显增加。穿透水和树干径流中各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枯透水各化学元素的变异系数低于其他水样,只有Mn元素变化较大。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的K、Ca淋溶量较大,Cu、Zn淋溶量较少,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穿透水的淋溶序列为Mn>K>Mg>Cu>Fe>Ca>Na>Zn,树干径流的淋溶序列为Mn>Mg>K>Fe>Ca>Cu>Na>Zn,而枯透水的淋溶序列为Mg>Mn>K>Fe>Ca>Cu>Na>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松林 水化学特征 大气降水 穿透水 树干径流 枯透水 地表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雨森 魏永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摸清该区降雨入渗规律,以增加降雨入渗,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国家863试验基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Horton...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摸清该区降雨入渗规律,以增加降雨入渗,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国家863试验基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Horton、Philip和Kostiakov入渗公式对该区的降雨入渗进行了模拟,探讨了入渗公式在该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个模型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依次为Kostiakov、Horton和Philip。同时说明Kostiakov入渗公式尽管从模型结构分析来看,不符合垂直入渗条件,但对该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规律模拟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 人工降雨 入渗模型 模拟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退化草牧场造林立地类型划分、评价与适地适树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雨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34,共4页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中南及东南部无林地进行了立地基层分类,划分出4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和35个立地类型。采用土壤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17个因子的评价指标对各立地类型的土壤...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中南及东南部无林地进行了立地基层分类,划分出4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和35个立地类型。采用土壤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17个因子的评价指标对各立地类型的土壤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出优、良、可、劣4个等级,并通过对调查区各立地类型的宜林性和限制性分析,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点和各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各立地类型的造林类型和造林适宜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退化草牧场 立地类型 评价 造林 适宜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specifications of farmland shelterbelt net in Northeastern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雨森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9-293,337,共5页
s: The farmland shelterbelts in Northeastern Plain of China have formed relatively complete net system. The func-tions of shelterbelt net in omnibearing wind check and prevention of frostbite as well as the field of ... s: The farmland shelterbelts in Northeastern Plain of China have formed relatively complete net system. The func-tions of shelterbelt net in omnibearing wind check and prevention of frostbite as well as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climate effect within shelterbelt net were analyzed, through located observati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ithin the shelterbelt net, the area with more than 10% efficiency of omnibearing wind check was determined as benefited area. The analysis of yield and quality of crops indicated that the sheltering range of shelterbelt net was 25 times tree height. The mature heights of the various varieties of poplar composed the shelterbelt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ir height growth.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ve, the suitable size of farmland shelterbelt net in Northeastern Plain of China was decided to be 400 m×4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shelterbelt Protective benefit Shelterbelt net Specifications Wind-check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丽红 辛颖 +3 位作者 邹梦玲 赵雨森 刘双江 任清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7,共7页
为了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白桦林作为对照样地,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为了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白桦林作为对照样地,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波动式变化,恢复21年群落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恢复13年群落Pielou指数最高。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白桦林。2)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生物量为10.80~123.96 t/hm^2,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恢复21和24年群落生物量高于天然白桦林。草本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低,恢复3年群落枯落物层蓄积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高,其余恢复年限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高。3)乔木层Margalef指数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ielou指数与生物量相关系数最高。草本层多样性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表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人工更新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恢复效果优于天然更新,人工更新恢复21和24年的生物量恢复效果优于天然更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重度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柠条锦鸡儿主根液流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党宏忠 张劲松 赵雨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6,共8页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柠条锦鸡儿根部液流速率(Fs)进行连续测定,同步进行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选择2008年4—10月30天典型晴天日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Fs在晴天日表现出典型的宽峰型正态分布,可划分为4个特征差异明显的阶段,反映了大气环境...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柠条锦鸡儿根部液流速率(Fs)进行连续测定,同步进行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选择2008年4—10月30天典型晴天日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Fs在晴天日表现出典型的宽峰型正态分布,可划分为4个特征差异明显的阶段,反映了大气环境因子对液流的直接驱动效应,以及柠条锦鸡儿叶片气孔行为对液流变化的调控作用。2)液流的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驱动,其中潜在蒸发散(ET0)综合性强、与Fs相关紧密,是分析液流特征更为可靠的复合型环境变量。Fs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耦合关系因时段而异,在早晨启动的液流上升阶段,Fs与太阳辐射、ET0间均呈线性关系,反映了太阳辐射等因子对液流的驱动与对光合作用的激活效应,而在峰值后的下降阶段基本呈Sigmoidal-Hill函数关系;Fs随大气水分亏缺(VPD)的变化与随太阳辐射、ET0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VPD在达到一定值后启动气孔调节行为以及抑制过度蒸腾耗水的效应。3)柠条锦鸡儿根部Fs与主要环境要素间的变化近似同步,试验期间没有出现典型的时滞现象。4)在整个生长季的大部分时间内观测到柠条锦鸡儿根部夜间持续存在着液流现象,夜间液流量平均占全天液流量的3.83%。试验结果可例证热扩散技术在根部测定液流并用来计算灌木树种单株耗水方法的科学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技术 柠条锦鸡儿 根部液流 潜在蒸发散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扎龙湿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袁力 赵雨森 +1 位作者 龚文峰 范文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3,共5页
利用1995年、2000年和2004年三期遥感资料,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揭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空间格局变化和分布特征,... 利用1995年、2000年和2004年三期遥感资料,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揭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空间格局变化和分布特征,探讨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的驱动机制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在面积及空间位置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呈现未利用地(沼泽地)主体的草地、耕地等相对为主体的交错湿地格局;滥牧、滥垦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部分草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和退化,草地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整体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先小幅度减少而后较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生态环境状况在逐步改善,但完整性较差;对土地的利用一般应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进行,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含水量对机械压实后黑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前期含水量下机械碾压处理后土壤干筛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破坏率(PAD0.25)、分形维数(D)、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等特征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干...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前期含水量下机械碾压处理后土壤干筛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破坏率(PAD0.25)、分形维数(D)、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等特征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干湿处理条件下模拟机械作业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耕作区0~30 cm范围内团聚体组成上干筛团聚体以>2 mm粒级的团聚体比例最高,而水稳性团聚体则随着粒级的减小,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能够对机械压实黑土的团聚体组成分布、分形等特征产生影响,低含水量时,机械碾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团聚,但同等负荷下多次积累压实会削弱土壤的水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而在高含水量时,机械碾压相对更易对黑土团聚体产生负效应,加剧破坏、抑制团聚,降低其水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同时发现,MWSSA与其他常用团聚体特征值PA0.25、MWD、D、PAD0.25的线性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MWSSA同样可以作为分析和研究土壤团聚体特征的有效指标。研究结果可为科学指导大机械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机械压实 团聚体 平均重量比表面积 前期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分传输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党宏忠 赵雨森 陈祥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调研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不同界面层水分传输的作用形式及其贡献值大小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通过林冠层、地被物层和土壤层时受各界面层不同形式作用而发生质量和能量的变化 ,最终稳定到达林地蓄存。森林植被各界面层的调理... 调研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不同界面层水分传输的作用形式及其贡献值大小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通过林冠层、地被物层和土壤层时受各界面层不同形式作用而发生质量和能量的变化 ,最终稳定到达林地蓄存。森林植被各界面层的调理可显著减少水分无效损耗 ,改变水分能态使之趋于更稳定和更有序化。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的林分水分传输能力较强。地表径流特征可综合反映系统水分传输能力 ,祁连山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产流趋势依次为高山灌木林 <灌木云杉林 <苔藓云杉林 <中低山灌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水分传输规律 森林植被类型 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宁宁 赵雨森 朱丽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9-263,共5页
黑龙江省黑土区占整个东北黑土区的大部分,其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流失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构成威胁。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政府财政为... 黑龙江省黑土区占整个东北黑土区的大部分,其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流失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构成威胁。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政府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体系,水土保持科技水平有所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执法体系初步完善。但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和标准过低、约束和激励机制缺乏、传统耕作制度和经营制度制约治理速度,以及农民投劳占地问题难解决等困境。为此,从资金投入、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水土流失治理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根贴膜对农田防护林杨树叶片解剖特征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曦 辛颖 赵雨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5,共8页
以黑龙江省黑土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不切根贴膜为对照,研究距树干0.5、1、2 m切根贴膜处理对杨树光合生理特性、气孔特征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根贴膜1个月后的杨树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随着断根... 以黑龙江省黑土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不切根贴膜为对照,研究距树干0.5、1、2 m切根贴膜处理对杨树光合生理特性、气孔特征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根贴膜1个月后的杨树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随着断根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切根贴膜3个月后,杨树净光合速率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切根贴膜处理后的杨树净光合速率下降时伴随着气孔阻力的升高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表明杨树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子引起的。切根贴膜1个月后的杨树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与对照相比均明显降低,之后不断增加,下表皮气孔密度在切根贴膜2个月后已明显高于对照。切根贴膜1个月后杨树叶绿体超微结构受到明显影响,随着断根强度的加大,叶绿体发生膨胀,有明显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片层模糊,淀粉粒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嗜锇颗粒数量大量增加;切根贴膜3个月后的杨树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到了较好的恢复,距树干1、2 m切根贴膜处理的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有明显增加现象。杨树因切根贴膜而导致的叶片结构与功能的损伤是可逆的,杨树通过改变自身的光合生理特性来适应切根贴膜所导致的水分胁迫,叶片气孔形态及叶绿体超微结构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与断根强度相关。综合分析,距树干0.5、1、2 m处切根贴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根 杨树 光合作用 气孔特征 叶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dGraph控件在水闸监测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国卿 李趁趁 赵雨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3-45,共3页
根据水闸安全监测Web系统中统计图表显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应用ZedGraph控件开发图表绘制模块的思路,对ZedGraph控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介绍了ZedGraph的组成、属性、使用步骤和绘图过程,针对应用程序开发中广泛采用数据库的特点,... 根据水闸安全监测Web系统中统计图表显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应用ZedGraph控件开发图表绘制模块的思路,对ZedGraph控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介绍了ZedGraph的组成、属性、使用步骤和绘图过程,针对应用程序开发中广泛采用数据库的特点,重点阐述了ZedGraph与数据库连接的具体方法,并给出了某水闸安全监测分析预警系统中应用ZedGraph绘制的图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控件 ZedGraph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对踏郎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东华 赵雨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踏郎(Hedysarum fruticosum),又称羊柴、山花子、山竹子、油葫芦稍,豆科岩黄芪属。踏郎是一种优良的保土固沙灌木,具有很强的根蘖能力,常"一株成林",是优良的固沙造林植物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 踏郎(Hedysarum fruticosum),又称羊柴、山花子、山竹子、油葫芦稍,豆科岩黄芪属。踏郎是一种优良的保土固沙灌木,具有很强的根蘖能力,常"一株成林",是优良的固沙造林植物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而在内蒙古大面积的半流动沙地上和流动沙地的附近也有分布,用其固定沙丘(柏玉珍,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踏郎 生境 人工林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鸿雁 赵雨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探索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及其原因,以黑龙江省典型流域——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1995年和2000年的TM影像为基本资料,运用3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乌裕尔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新变化,从斑块类型水平和... 为探索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及其原因,以黑龙江省典型流域——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1995年和2000年的TM影像为基本资料,运用3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乌裕尔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新变化,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对2个时段的景观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的主体为耕地,耕地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景观类型水平上,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破碎化指数表现为略有下降或持平,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景观破碎化指数上升,尤其是耕地该指数增幅较大;景观格局水平上,主要景观指数变动趋势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发挥不利,流域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在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利用及生态景观设计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裕尔河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斑块 景观指数 变化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雪峰 赵雨森 戚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2843-12845,12856,共4页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问题.[方法]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玉米的生长状况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整体高于无覆盖处理,其中10 t/hm2秸...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问题.[方法]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玉米的生长状况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整体高于无覆盖处理,其中10 t/hm2秸秆覆盖量下,土壤0 ~4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率最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的生长性状明显优于无覆盖处理,体现出较强的优势;10 t/hm2处理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及土壤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松嫩平原地区秸秆覆盖技术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秸秆覆盖 含水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佳木斯市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雪峰 赵雨森 戚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123-9124,9128,共3页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对于需水量的预测被高度重视,由于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实际的需水量要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因为因素的忽略、数据资料的局限性、预测方法的不当,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对于需水量的预测被高度重视,由于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实际的需水量要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因为因素的忽略、数据资料的局限性、预测方法的不当,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的需水量之间的差距很大。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建立GM(1,N)模型,对佳木斯市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进行了预测。所建立的模型经过误差分析,证明该模型适用于影响因素复杂,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为研究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需水量 误差分析 佳木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汽扩散理论的水稻需水量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戚颖 赵雨森 +1 位作者 王斌 朱士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473-3475,3529,共4页
首先分析了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风速、空气饱和差、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然后,根据水汽扩散理论建立需水量基本方程,考虑气象要素对水汽交换系数的影响,建立水汽交换系数公式,从而导出计算水稻需水量的五因素数学模型。... 首先分析了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风速、空气饱和差、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然后,根据水汽扩散理论建立需水量基本方程,考虑气象要素对水汽交换系数的影响,建立水汽交换系数公式,从而导出计算水稻需水量的五因素数学模型。将该数学模型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需水量模型在寒地稻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比Penman-Monteith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为区域性计算公式在稻作灌区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 扩散理论 节水灌溉 PM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稻作不同节水灌溉模式降雨利用率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戚颖 赵雨森 +1 位作者 王斌 朱士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26-7528,7532,共4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降雨利用潜力,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灌溉站30年的试验资料,结合同时期降雨数据,分别对有无蓄雨要求的几种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蓄雨要求时,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低,间歇灌溉较低,常规灌溉...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降雨利用潜力,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灌溉站30年的试验资料,结合同时期降雨数据,分别对有无蓄雨要求的几种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蓄雨要求时,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低,间歇灌溉较低,常规灌溉较高,而湿润灌溉最高;在相同的蓄雨条件下,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高,湿润灌溉居次,间灌第三,常规灌溉最低。由此可见,控制灌溉的降雨利用潜力最大,其他灌溉模式低于控灌;不同的灌排及蓄雨标准能够对降雨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作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模式 降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什河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洪学 蒙宽宏 +1 位作者 孟祥楠 赵雨森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对阿什河流域10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阿什河流域各种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在5.96~16.59 t·hm-2,其中以红皮云杉人工林最高,天然杂木林最低,呈现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的规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持水率... 对阿什河流域10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阿什河流域各种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在5.96~16.59 t·hm-2,其中以红皮云杉人工林最高,天然杂木林最低,呈现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的规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持水率均以天然水曲柳林最高,樟子松人工林最低.变动范围分别在291.12%~405.00%和225.52%~325.14%;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在19.80~58.29 t·hm-2和15.07~46.15 t·hm-2,其中均以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最高,人工大青杨林最低.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为针叶林大于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河流域 枯落物 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