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典型克隆植物根际AM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金莉 贺学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为阐明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克隆植物沙鞭[Psammochloavillosa(Trin.)Bor.]、羊柴(Hed),sarumleaveMaxim)和油蒿似rtemisiaordosicaKrasch.)根际AM真菌多样性,2006年的5月、7月、10月从毛乌素沙地选取东北缘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为阐明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克隆植物沙鞭[Psammochloavillosa(Trin.)Bor.]、羊柴(Hed),sarumleaveMaxim)和油蒿似rtemisiaordosicaKrasch.)根际AM真菌多样性,2006年的5月、7月、10月从毛乌素沙地选取东北缘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和西南缘的陕西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两个样地,按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5个土层采集3种克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研究了其根际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在分离出的4属23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是沙鞭根际的优势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是3种克隆植物共同的常见种;不同属种的AM真菌生态分布亦存在差异。AM真菌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在研究站样地的羊柴根际最高。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的3种典型克隆植物与AM真菌之间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这对开发漠境AM真菌资源和利用菌根生物技术维护沙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克隆植物 根际AM真菌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素形态对黄瓜生长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金莉 胡士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825-19827,19918,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2种磷素形态对黄瓜生长和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磷的条件下,接种AM真菌时,黄瓜的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没有显著差异,但黄瓜叶片POD活性和磷含量在0.05水...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2种磷素形态对黄瓜生长和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磷的条件下,接种AM真菌时,黄瓜的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没有显著差异,但黄瓜叶片POD活性和磷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施磷酸二氢钾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黄瓜地上部磷含量显著提高,但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和保护系统没有显著差异;施用腐植酸钠时,接种AM真菌对黄瓜生物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黄瓜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没有接种AM真菌的处理。对接种AM真菌处理而言,在3种磷源处理下,植物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顺序为: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不施磷肥。不施磷肥下AM真菌的侵染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施用磷肥处理,且磷素形态对AM真菌的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AM真菌在土壤磷较低时有利于侵染黄瓜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磷素形态 黄瓜 菌根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辉娟 贺学礼 赵金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815-3816,共2页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实习目标,从教学实习大纲制订、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习过程的具体实施、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习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 植物生物学 教学实习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龙葵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娟 张向前 赵金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553,共9页
为从微生态角度探索接种AM真菌对铅污染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以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幼套近明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为接种菌剂,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Pb4+含量为0 mg·kg-1、200 mg·k... 为从微生态角度探索接种AM真菌对铅污染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以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幼套近明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为接种菌剂,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Pb4+含量为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和800 mg·kg-1土壤种植龙葵(Solanum nigrum)10周后采集根际土壤,采用Biolog微平板法测定龙葵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1)微生物平均代谢活性(AWCD)随铅浓度增加呈降—升—降趋势;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铅胁迫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仅中浓度(400 mg·kg-1)下未达显著差异。2)中浓度铅处理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类、脂肪酸和脂类及代谢产物类四大类碳源底物利用能力;接种AM真菌,高浓度(800 mg·kg-1)铅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底物的利用能力。3)铅胁迫下接种AM真菌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中浓度下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达显著水平。4)主成分分析显示,代谢产物类在PC1和PC2中种类最多,分别为6种和4种;糖类及其衍生物在PC3中种类最多(5种)。5)在铅胁迫和接种AM真菌共同作用下,微生物碳源利用主要受铅浓度调节,并且二者对微生物碳源利用具有显著交互效应。综上可知,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铅胁迫下龙葵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强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M真菌强化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龙葵 铅胁迫 根际土壤 微生物代谢特征 Biolog-ECO微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参柏煎剂对慢性湿疹ICR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金莉 钟琪 +4 位作者 李长香 邢洪霞 赵琰 屈会化 孔慧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王庆国教授经验方复方参柏煎剂对慢性湿疹ICR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复方参柏煎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7只。模型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建... 目的探讨王庆国教授经验方复方参柏煎剂对慢性湿疹ICR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复方参柏煎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7只。模型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建立小鼠耳朵慢性湿疹模型;复方参柏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复方参柏煎剂(浓度分别为0.16 g·mL^(-1)、0.32 g·mL^(-1)、0.64 g·mL^(-1))干预,阳性药组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干预。观察各个组别小鼠的耳重量及厚度,并借助HE法观察其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及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参柏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小鼠慢性湿疹模型血清内IL-4的含量,升高IFN-γ的含量;降低小鼠慢性湿疹模型局部组织中IL-4和IL-17的含量。结论复方参柏煎剂对小鼠慢性湿疹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调整Th1/Th2的比例失衡,也就是通过直接抗炎作用和间接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参柏煎剂 效果评价 作用机制 慢性湿疹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伟洋 赵玉升 +5 位作者 张美龄 罗娟 赵金莉 钟琪 赵琰 屈会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83-685,共3页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若过度攻伐,则有伤津耗气之弊,反而不利水饮祛除。本文从酸甘养阴利水、酸苦涌泄水湿、酸辛通阳化饮三个方面阐释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应用之法度,即水盛兼见津亏、阴血不足之证,需用酸味药与甘淡利水之品相合,以养阴利水;酸味药配伍轻清上升的苦味药可涌泄在上、在表之水湿,配伍苦降之药可清泻在里之水湿;辛性走窜,易动气伤津,酸辛合用,温而不燥,使饮化津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酸味药 水饮病 配伍 酸苦涌泄 酸甘养阴利水 酸辛通阳化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仲景论“胃气”“胃中”谈胃之病理形气一体观
7
作者 赵金莉 赵琰 屈会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34-635,共2页
仲景论胃之病理有形气之别,在理法方药上也处处兼顾气形,笔者根据仲景论"胃气""胃中"之别,从形气一体观谈胃之病理。病因病机上,胃气受伤可生有形病理产物,有形病理产物及谷食有形之邪伤胃,亦可影响胃气的生理功能... 仲景论胃之病理有形气之别,在理法方药上也处处兼顾气形,笔者根据仲景论"胃气""胃中"之别,从形气一体观谈胃之病理。病因病机上,胃气受伤可生有形病理产物,有形病理产物及谷食有形之邪伤胃,亦可影响胃气的生理功能,气病和形病之间可相互转化。治法上,根据病势发展,或以治气为主,和胃气以保津液,防止有形病理产物的形成;或以治形为主,去除有形邪气以安胃气。遣方用药上,仲景察病势发展及预后,虽有气形偏重的不同,但二者常常兼顾,不执于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一体 病因病机 治法 处方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