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国家公园大型动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王钊齐 赵亮 +8 位作者 李奇 张同作 江峰 张桂峰 赵星涛 郑凯 马涛 向明学 赵新全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库和基因库之一,保护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对于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监测和大型动物种群数量空间分布调查是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调查...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库和基因库之一,保护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对于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监测和大型动物种群数量空间分布调查是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调查和监测方法是关键。迄今,已有众多方法应用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中。研究综述了地面样线法、红外相机法、无人机、系留气球、直升机和卫星在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流程,设备的关键参数,人工智能在动物解译中的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大型动物种群数量监测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就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国家公园现代化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探索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三江源国家公园 空中监测平台 大型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新全 《中国水利》 2017年第17期11-11,共1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功能完整性,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目标。生态学研究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生态及生产功能提升。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三江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产功能 原真性 自然生态系统 功能完整性 管理模式 区域特点 退化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 被引量:133
3
作者 周华坤 赵新全 +5 位作者 温军 陈哲 姚步青 杨元武 徐维新 段吉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共11页
近几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明显。研究了黄河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 近几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明显。研究了黄河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随着退化加剧,禾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杂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高寒草原土壤表层0~20cm的植物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型变化。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呈"V"型变化规律,随着退化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随着高寒草原的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紧实度都减小。随着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贫瘠化不断加剧,到重度退化阶段,旱生沙生植物出现,呈现沙化初始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针茅 高寒草原 植物群落 生物量 土壤养分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83
4
作者 周华坤 赵新全 +3 位作者 周立 刘伟 李英年 唐艳鸿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31-40,共10页
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 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随着退化程度加大,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地上总生物量在轻度退化阶段最高,在极度退化阶段最低,随着退化加剧,杂草生物量显著增加,而莎草和禾草生物量显著减少。地下总生物量(0~40cm)、莎草和禾草地下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递减,杂类草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则是逐渐上升,至极度退化阶段有所降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分布在各层的植物根系量越来越少,地下根系具有浅层化特点。各类群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均为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大,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交换性锰的含量以及土壤坚实度、湿度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在极度退化阶段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随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加大,有机质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流失严重。在各个退化阶段,有效锌和交换性锰的含量均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而有效铜含量偏低,对牧草生长不利。随着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壤越来越贫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 植物群落 生物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 被引量:64
5
作者 张金霞 曹广民 +2 位作者 周党卫 赵新全 周兴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40,共9页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2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物候变化,日平均释放速率为(320.86±130.49)mg/m2·h,CO2释放速率的物候变异为草盛期>草枯黄期>草返青期。(3)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进程主要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制约,而季节动态与气温及0~30cm地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退化草地上CO2释放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释放速率 暗沃寒冻雏形土 气温 地温 退化草地 过度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婧梅 蔡海 +6 位作者 程茜 乔春连 褚晖 陈懂懂 徐世晓 赵新全 赵亮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蒸散 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 退化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5
7
作者 黄德青 于兰 +1 位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g/m2)>山地草原(358.12g/m2)>高寒草原(301.33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地下生物量 净生产量 周转值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黄德青 于兰 +1 位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7,共8页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达生物量峰值。5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以山地草甸(100.24 g/m2)最高,其他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71.24 g/m2)、山地草原(70.20 g/m2)、高寒草原(52.40 g/m2)和山地荒漠草原(20.44 g/m2);用Logistic方程模拟的地上生物量增长曲线表明5类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未达到其环境最大容纳量。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土壤平均含水量的累加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各种类型草地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同,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天然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周华坤 周立 +5 位作者 赵新全 沈振西 李英年 周兴民 严作良 刘伟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59-65,共7页
对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具有“V”字形季节变化规律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金露梅灌丛死根和活根的生物量变化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 ;金露梅灌丛草场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为 35 .72 % ,地下... 对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具有“V”字形季节变化规律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金露梅灌丛死根和活根的生物量变化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 ;金露梅灌丛草场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为 35 .72 % ,地下净生产量为 12 0 6 .4 g/ m2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的比值接近于生长季始末时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灌丛 地下生物量 形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组成对牦犊牛消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6 位作者 施建军 王彦龙 盛丽 杨时海 李世雄 马玉寿 王柳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在海拔3 980m的果洛州大武乡对3头牦犊牛分别饲喂100%的青贮披碱草(A)、40%精料+60%青贮披碱草(B)、60%精料+40%青贮披碱草(C)3种不同日粮,按3×3拉丁方设计了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和能量消化率差... 在海拔3 980m的果洛州大武乡对3头牦犊牛分别饲喂100%的青贮披碱草(A)、40%精料+60%青贮披碱草(B)、60%精料+40%青贮披碱草(C)3种不同日粮,按3×3拉丁方设计了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和能量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逐渐降低;2)日粮C的能量代谢率显著低于日粮A和日粮B(P<0.05),但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转化效率为0.78;3)粪和尿中排出钙差异显著(P<0.05),粪中排出磷差异不显著(P>0.05),而尿中排出磷差异显著(P<0.05);钙存留量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磷存留量在A日粮下最大。以上结果说明牦犊牛对日粮的消化和能量代谢与其组成密切相关,而且表观消化率随日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其能量转化率低于生长牦牛和成年牦牛。因此,该结果可为牦犊牛的补饲和快速育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犊牛 日粮组成 消化代谢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周兴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进行的燕麦与箭舌豌豆、红豆草、毛苕子 3种豆科牧草混播栽培的试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方法对混播组合作择优评判。结果表明 :红豆草在年均温 - 1.7℃ ,≥ 5℃积温 10 0 0℃ ,海拔...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进行的燕麦与箭舌豌豆、红豆草、毛苕子 3种豆科牧草混播栽培的试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方法对混播组合作择优评判。结果表明 :红豆草在年均温 - 1.7℃ ,≥ 5℃积温 10 0 0℃ ,海拔 32 0 0 m的高寒地区可与燕麦建立一年生混播割草地。其产量水平高于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草地而与箭舌豌豆与燕麦混播的草地相当。对豆科牧草种 (A)、混作方式 (B)、混播总密度 (C)和混播比例 (D) 4个因素进行择优组合可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 4种试验因素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 C>A>D>B。本试验最优组合为 5号组合 (A2 B2 C3 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燕麦 红豆草 箭舌豌豆 毛苕子 豆科牧草 高寒牧区 人工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_2释放量估测方法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广民 张金霞 +2 位作者 赵新全 李英年 周兴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应用 1 998年 5月~ 1 999年 4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 释放通量的实测资料 ,通过对常用的三种土壤CO2 释放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适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 日及年释放量的估测方法。土壤CO2 日释放量的估测是以土壤CO2 释放... 应用 1 998年 5月~ 1 999年 4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 释放通量的实测资料 ,通过对常用的三种土壤CO2 释放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适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 日及年释放量的估测方法。土壤CO2 日释放量的估测是以土壤CO2 释放通量为因变量 ,时间为驱动变量 ,建立时间与土壤CO2 释放通量的一元四次多项式 ,通过对时间的求导积分 ,得出土壤CO2 日释放量。土壤CO2 年释放量的估测是以测定日的土壤CO2 日释放量为因变量 ,以气候、土壤环境因子 (降水、蒸发、日照、气温、土壤 0~ 30cm地温等 )为驱动变量 ,建立土壤CO2 的日释放量与气候、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非线性经验公式 ,应用气象站气候、土壤环境因子有关资料 ,逐日计算出其土壤CO2 的日释放量 ,最后应用累积法 ,可估测土壤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毡寒冻雏形土 估测 释放量 土壤 二氧化碳 大气污染 温度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生物量对短期休牧的响应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田伟 赵炯昌 +4 位作者 毛绍娟 耿远月 刘宏金 赵新全 徐世晓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为揭示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生物量对短期休牧的响应,为高寒草甸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9月上旬采用样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的连续放牧、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的高寒草甸样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研究了短期休牧对高寒草甸植... 为揭示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生物量对短期休牧的响应,为高寒草甸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9月上旬采用样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的连续放牧、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的高寒草甸样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研究了短期休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较连续放牧极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样方物种丰富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异针茅、矮嵩草、异叶米口袋和青海苜蓿等代表性牧草高度(P<0.01);2)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较连续放牧极显著提高了枯落物量和半腐殖质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禾本科、豆科和阔叶类植物生物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P<0.01);3)生长季休牧和禁牧1年较连续放牧极显著提高了表层地下生物量(0~10 cm)和总地下生物量(0~30 cm)(P<0.01)。对于青海海北地区的未退化高寒草甸,可以采用短期休牧技术优化其群落结构,提高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促进天然草地资源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短期休牧 植被群落特征 生物量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88
14
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黄德清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2-27,共6页
通过多年研究,找出了困扰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的"建植3~5年后急速退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毒杂草侵入和草地土壤有效养分匮缺;通过连续13年的示范试验,证明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逆转草地退化趋势,实现草地多年... 通过多年研究,找出了困扰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的"建植3~5年后急速退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毒杂草侵入和草地土壤有效养分匮缺;通过连续13年的示范试验,证明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逆转草地退化趋势,实现草地多年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退化 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6 位作者 马有泉 马玉寿 施建军 孙小弟 盛丽 王彦龙 杨时海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6-22,共7页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混播草地 放牧强度 优良牧草比例 牦牛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德朋 李红阁 +3 位作者 郭松长 杨洁 祁得林 赵新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173-9175,共3页
[目的]探究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反转录PCR(SYBRGreen)技术对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通过提取不同组织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合... [目的]探究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反转录PCR(SYBRGreen)技术对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通过提取不同组织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HIF-1α和β-actin基因进行RT-PCR和Real Time RT-PCR扩增。[结果]结果表明,HIF-1α基因在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睾丸和脾中HIF-1α基因表达量最高,肌肉的表达量最低。[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HIF-1α在高原土著动物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家牦牛 HIF-1 α半定量反转录PCR 实时定量反转录PCR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典型高寒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构建机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聪聪 周亚星 +8 位作者 谷强 杨明新 朱传鲁 彭子原 薛凯 赵新全 王艳芬 纪宝明 张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8,共13页
为探究三江源地区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驱动过程,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4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中A... 为探究三江源地区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驱动过程,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4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中AM真菌群落的物种及谱系组成,并结合群落谱系分析方法,探明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的各种因素,推断出AM真菌群落的构建机制及关键生态过程。结果表明:1)4种草地类型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湿地的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Glomus),高寒草原的优势属则为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2)高寒湿地AM真菌的OTU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3)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和有效N∶P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含水量是A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首要决定因素,而植物群落组成是决定AM真菌群落谱系组成的关键因子。4)4种草地类型的AM真菌群落谱系结构均为聚集模式,在高寒荒漠,AM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决定,而在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AM真菌群落受随机过程以及微弱的环境选择作用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丛枝菌根真菌 谱系结构 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德青 于兰 +1 位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利用2004年祁连山北坡五类天然草地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以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五类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的影响,并建立了降水量... 利用2004年祁连山北坡五类天然草地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以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五类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的影响,并建立了降水量对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方程;(2)利用ASCE-PM模型计算了五类草地群落的潜在蒸散量,潜在蒸散量对0~20 cm土层水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愈向土壤深层,影响愈不明显;(3)土壤含水量对气温、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和近地面风速的响应由土壤表层至深层均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天然草地 潜在蒸散量 土壤含水量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影响及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方式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礴 赵新全 +3 位作者 郭志林 屈雷 于鸿浩 郭松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卵巢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及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比较两种保存温度对5种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并以牦... 【目的】探索不同卵巢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及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比较两种保存温度对5种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并以牦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结果】卵巢保存温度为20~25℃时,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高于卵巢保存温度26~30℃(P=0.021)。蒙古牛卵巢保存于20~25℃时,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高于卵巢保存在26~30℃(P=0.001)。保存温度为20~25℃时,绵羊、牦牛和奶牛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都较高于卵巢保存温度为26~30℃时的成熟率。另外,牦牛卵母细胞在四孔板中成熟培养的成熟率与在35 mm培养皿中成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P=0.65)。【结论】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的卵巢保存于20~25℃为宜,该卵巢保存温度可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牦牛卵母细胞在四孔板中培养的成熟率高于在35 mm培养皿中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保存温度 培养方式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成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率对高寒混播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马玉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对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不同放牧率下22种植物种群优势度和生态位分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下混播草地的建群种相同,而次优势种和伴生种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放牧率下混播草地的建群种垂穗披碱草因其高度和发达的根系成为... 对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不同放牧率下22种植物种群优势度和生态位分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下混播草地的建群种相同,而次优势种和伴生种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放牧率下混播草地的建群种垂穗披碱草因其高度和发达的根系成为竞争的优胜者,抑制了星星草的生长,因而其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56,星星草次之,为0.821;不同放牧率下混播草地的建群种垂穗披碱草、星星草和侵入种早熟禾与其他植物种之间(除了草、紫羊茅和乳白香青)及彼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大,而同属的鹅绒萎陵菜、多裂萎陵菜和雪白萎陵菜之间以及生活型相近的小嵩草、矮嵩草和青海苔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这说明具有相同形态特征或生活型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较大,且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群间也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但分布于放牧演替系列两个极端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混播草地 放牧率 优势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