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序榆苗期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纪卯 陈巧女 赖文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43-350,共8页
本文通过播种育苗,研究长序榆苗期(一年生)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经过定期测定,回归分析,模拟了苗木不同器官之间生物量异速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密度对生物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一年生苗木,以每公顷45~60万株对其地下... 本文通过播种育苗,研究长序榆苗期(一年生)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经过定期测定,回归分析,模拟了苗木不同器官之间生物量异速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密度对生物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一年生苗木,以每公顷45~60万株对其地下部份与地上部份的生物量比例为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序榆 苗木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等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若菁 赖文胜 +3 位作者 程朝阳 林在乐 周先梅 周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6-48,共3页
通过对火炬松等5种松树进行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发现这5种松树仅有1条共有的醇溶蛋白带,树种之间醇溶蛋白图谱不同.黑松与赤松的图谱最相似,相似值为80.0.对这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50>λ>41.2时,可聚成3大类,黑松... 通过对火炬松等5种松树进行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发现这5种松树仅有1条共有的醇溶蛋白带,树种之间醇溶蛋白图谱不同.黑松与赤松的图谱最相似,相似值为80.0.对这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50>λ>41.2时,可聚成3大类,黑松与赤松为第1类,马尾松与湿地松为第2类,火炬松为第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醇溶蛋白电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木麻黄苗木的生长和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施纯淦 叶功富 +5 位作者 赖文胜 林德根 徐俊森 林武星 谭芳林 潘惠忠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51-154,共4页
在温室条件下控制土壤水势梯度,从苗木生长、叶解剖构造和形态特征等方面研究4种木麻黄的抗旱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的叶解剖构造具有明显的旱生植物特征,在干旱逆境下有利于防止水分的丧失。在水分胁迫下,木麻黄苗木的生长量和生... 在温室条件下控制土壤水势梯度,从苗木生长、叶解剖构造和形态特征等方面研究4种木麻黄的抗旱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的叶解剖构造具有明显的旱生植物特征,在干旱逆境下有利于防止水分的丧失。在水分胁迫下,木麻黄苗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下降,叶部的运动和脱落与叶水势临界值有关,不同树种的小枝肉质化程度与比叶面积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解剖构造 形态特征 肉质化程度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麻黄树种的抗旱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5 位作者 郑天汉 赖文胜 徐俊森 杨细明 谭芳林 潘惠忠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73-176,193,共5页
在水分胁迫下木麻黄苗木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木麻黄的节水能力、持水能力和吸水能力等水分生理生态特点及抗旱生产力角度,比较分析不同木麻黄树种的抗旱特性。同时,从形态学上的御旱性和生理学上的耐旱性2个方面探讨木麻黄的... 在水分胁迫下木麻黄苗木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木麻黄的节水能力、持水能力和吸水能力等水分生理生态特点及抗旱生产力角度,比较分析不同木麻黄树种的抗旱特性。同时,从形态学上的御旱性和生理学上的耐旱性2个方面探讨木麻黄的抗旱生理机制。通过室内测定并结合田间表现,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强的木麻黄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应用于沿海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和风口造林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水分胁迫 抗旱特性 抗旱机理 抗旱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无性系苗期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功富 赖文胜 +5 位作者 谭芳林 杨细明 徐俊森 林武星 郑天汉 潘惠忠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82-185,共4页
在温室条件下控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研究13个木麻黄无性系的抗旱性能。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无论在节持水能力、吸水性能和抗旱生产力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水分逆境情况下的忍耐能力不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上述3种指标的综... 在温室条件下控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研究13个木麻黄无性系的抗旱性能。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无论在节持水能力、吸水性能和抗旱生产力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水分逆境情况下的忍耐能力不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上述3种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将参试的13个木麻黄无性系划分为抗旱、较抗旱和不抗旱3类,其中6个抗旱无性系可供更新造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节持水能力 吸水能力 抗旱生产力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功富 邱进清 +5 位作者 杨细明 林捷 赖文胜 徐俊森 林武星 潘惠忠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37-141,154,共6页
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木麻黄遗传改良和育种生产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概述木麻黄在遗传变异与种源选择,生产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林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对木麻黄种源研究与推广、育种区划分、优良基因资源保护和利用、抗... 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木麻黄遗传改良和育种生产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概述木麻黄在遗传变异与种源选择,生产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林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对木麻黄种源研究与推广、育种区划分、优良基因资源保护和利用、抗性育种、多目标育种和育种计划等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我国木麻黄遗传改良领域未来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遗传改良 成就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序榆苗木的高生长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赖文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研究表明 :长序榆苗高生长呈现明显的节律 ,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苗高的生长过程 ,采用 Logistic方程可划分出苗木的生长时期、苗高生长速率与叶面积增长速率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关联分析表明 。
关键词 长序榆 苗木高生长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木麻黄家系生理和生长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8
作者 张水松 张木清 +5 位作者 林德根 徐俊森 林武星 赖文胜 谭芳林 潘惠忠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77-181,189,共6页
以木麻黄12个半同胞家系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对干旱胁迫时各家系的生理与生长指标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互作变异系数、重复率和互作率通常都大于生理指标。以6个生理指标及3个生长指标与木麻黄苗... 以木麻黄12个半同胞家系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对干旱胁迫时各家系的生理与生长指标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互作变异系数、重复率和互作率通常都大于生理指标。以6个生理指标及3个生长指标与木麻黄苗高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影响家系苗高生长的主导因素不同。通过对木麻黄苗高和生物量与水分互作及稳定性分析,依据生产力、适应性和稳定性指标将12个参试家系划分为3类,田间试验结果与各家系的室内抗旱性表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半同胞家系 水分胁迫 遗传参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序榆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赖文胜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6期32-33,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长序榆扦插生根的特点及影响生根成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长序榆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 ,具有易生根的特点 ;枝条部位、插穗长度和激素类型是影响生根成活的主要因素。以 18cm基段插穗用 10 0mg/kgABT1处理 16h 。
关键词 长序榆 扦插繁殖技术 扦穗 生根成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福杜鹃离体再生与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奥磊 刘建福 +5 位作者 赖文胜 王明元 陈钦 郭瑞 薄蕾 侯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永福杜鹃组织培养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永福杜鹃的带腋芽幼嫩茎段、带顶芽茎尖和不带顶芽茎尖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建立永福杜鹃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适宜永福杜鹃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为带顶芽茎尖... [目的]研究永福杜鹃组织培养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永福杜鹃的带腋芽幼嫩茎段、带顶芽茎尖和不带顶芽茎尖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建立永福杜鹃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适宜永福杜鹃离体培养的外植体为带顶芽茎尖,外植体消毒以0.1%氯化汞消毒5 min为宜,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2-ip 3.0 mg/L+NAA 0.10 mg/L+活性炭0.5 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8 mg/L。[结论]建立了永福杜鹃组织培养离体再生体系,为永福杜鹃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离体培养 芽诱导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