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2 位作者 王占礼 张俊华 齐雁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研究分析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山坡中、上部为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带,坡顶侵蚀较弱;土壤全N、碱解氮、速效钾与水蚀和耕作侵蚀间呈线性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阳离子代换量则与水蚀和耕作侵蚀无显... 研究分析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山坡中、上部为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带,坡顶侵蚀较弱;土壤全N、碱解氮、速效钾与水蚀和耕作侵蚀间呈线性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阳离子代换量则与水蚀和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壤性质 ^137Cs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贾科利 张俊华 常庆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5-239,250,共6页
信患熵和分形理论为研究地理学中复杂结构现泉的不稳定性和系统的有序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以信息熵和分形理论为指导,在遥感和CIS技术支持下,对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分... 信患熵和分形理论为研究地理学中复杂结构现泉的不稳定性和系统的有序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以信息熵和分形理论为指导,在遥感和CIS技术支持下,对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分形特征和信息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3年,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结构趋于简单化,景观类型在空间上的稳定性逐渐增大;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信忠熵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即土地利用无序度逐渐上升,而有序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信息熵 分形 陕北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贾科利 张俊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6,共5页
利用1978年MSS、1987年、1996年及2007年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1978-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快速增加,沙地面积减少了281 6... 利用1978年MSS、1987年、1996年及2007年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1978-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快速增加,沙地面积减少了281 682hm2。草地以年均0.17%的速率不断增加,林地面积减少了近3万hm2。土地利用系统无序化程度增加,土地利用利用结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大。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投入、富裕程度、政策和自然因素是驱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土地利用变化起着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信息熵 变化趋势 宁夏中部干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贾科利 张俊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利用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借助GIS技术,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城镇用地增加最显著.变化率达58.03%;耕地面积变化率为1.61%,林地、草地、水域、未利... 利用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借助GIS技术,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城镇用地增加最显著.变化率达58.03%;耕地面积变化率为1.61%,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沙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变化率分别为-1.08%,-0.06%,-0.52%,-0.76%.,-1.34%.近30 a间,在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在空间上均有所迁移.总体上耕地、草地、城镇用地和水域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林地、未利用地基本向西北方向迁移;而沙地重心趋于向东南方向迁移.土地利用呈现衰退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宁夏中部干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7
5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以1986、1993及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近15 a来耕地面积减少,城乡用地逐年扩大,林、草地... 以1986、1993及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近15 a来耕地面积减少,城乡用地逐年扩大,林、草地明显增加;但土地荒漠化的趋势还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陕北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覆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龟裂碱土光谱特征分析及碱化程度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科利 张俊华 秦君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7-192,199,共7页
以宁夏银北地区典型龟裂碱土为研究对象,表层土壤光谱反射率选择平滑、倒数等7种数据处理方式,采用全回归、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三种回归方法,分析龟裂碱土光谱特征,筛选对土壤pH值和ESP的敏感波段,建立龟裂碱土碱化信息的预测模型。... 以宁夏银北地区典型龟裂碱土为研究对象,表层土壤光谱反射率选择平滑、倒数等7种数据处理方式,采用全回归、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三种回归方法,分析龟裂碱土光谱特征,筛选对土壤pH值和ESP的敏感波段,建立龟裂碱土碱化信息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龟裂碱土的光谱反射曲线属于缓斜型;土壤表层反射率与土壤pH值和ESP在研究波段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和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在特征波段范围表现较好;反射率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优于与土壤ESP的相关性。从拟合度和选用敏感波段的多少整体考虑,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来拟合土壤pH值和ESP的方程最佳,拟合度分别达到0.93和0.8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碱土 光谱特征 碱化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贾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868-3870,共3页
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我国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素质低、信息农业成本高、基... 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我国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素质低、信息农业成本高、基础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但从农业发展的方向看,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农业 3S技术 智能化 精确化 数字化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贾科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是确保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1985-2006年宁夏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宁夏粮食产区粮食产量总体呈增加态势,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增加,在空间上... 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是确保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1985-2006年宁夏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宁夏粮食产区粮食产量总体呈增加态势,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增加,在空间上余粮区和重要余粮区仍分布在沿黄县市;粮食生产区域差异及与人口分布的地理差异减小,粮食生产均衡性增加;在空间上引黄灌区是宁夏粮食生产布局的重点区域,但正向中部地区扩展。水利工程及生态退耕和移民等工程的实施是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地域格局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银北地区盐化土壤改良成效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俊华 贾科利 孙兆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235,共4页
系统分析了利用系列专用改良剂对宁夏银北盐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专用改良剂后土壤容重平均降低6.44%,孔隙度增加6.62%,土壤粘粒含量减少,粉粒、砂粒含量普遍增加;土壤pH和全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产... 系统分析了利用系列专用改良剂对宁夏银北盐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专用改良剂后土壤容重平均降低6.44%,孔隙度增加6.62%,土壤粘粒含量减少,粉粒、砂粒含量普遍增加;土壤pH和全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施用改良剂Ⅲ的增幅最大,改良剂Ⅳ次之,但考虑改良剂原料成本后施用改良剂Ⅱ当年最终经济效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盐化土壤 银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林波 白明生 贾科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67,共3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研究区的空间特征及其景观要素的演替。选取2001年和2005年的银川市CBERS图像,提取研究区两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并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景观多样性...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研究区的空间特征及其景观要素的演替。选取2001年和2005年的银川市CBERS图像,提取研究区两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并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景观生态指标,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斑块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有所减小,研究区的景观类型分布更趋均衡化;建筑用地、耕地和林地面积增加,尤其建筑用地面积增加较快,水体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减少,水体的斑块数量减少较多。说明银川市在研究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和空间分布格局都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景观格局 CB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光谱指数的龟裂碱土盐碱化信息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关红 贾科利 张至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53-4158,共6页
以宁夏平罗县为研究对象,将Unispec-SC便携式光谱仪测得的盐渍化光谱数据和实验室测得的土壤含盐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不同盐渍化地区植被的光谱特征曲线;对实测植被、土壤光谱曲线进行对数、均方根和一... 以宁夏平罗县为研究对象,将Unispec-SC便携式光谱仪测得的盐渍化光谱数据和实验室测得的土壤含盐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不同盐渍化地区植被的光谱特征曲线;对实测植被、土壤光谱曲线进行对数、均方根和一阶微分等变换,筛选与土壤含盐量相关性最好的变换形式和特征波段构造盐分指数SI及多种植被指数,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植被光谱一阶微分变换与土壤含盐量响应敏感;协同盐分指数SI和植被指数MSAVI构造的土壤盐渍化指数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达到0.758 9,模拟效果很好,实现快速提取该区域的土壤盐渍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征波段 盐分指数 植被指数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成效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俊华 贾科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6,共7页
系统分析了利用脱硫废弃物和次生盐渍化土壤专用改良剂对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改良效果不理想,同时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黏粒... 系统分析了利用脱硫废弃物和次生盐渍化土壤专用改良剂对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改良效果不理想,同时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黏粒含量普遍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平均增加5.34%、孔隙度降低5.61%,土壤pH和全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枸杞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施用改良剂Ⅱ的增幅最大,但考虑改良剂原料成本后施用改良剂II当年最终经济效益最大。相同改良剂秋施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春施;施用量越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越好,枸杞干果产量和直接经济效益也越高,但最终经济效益以施用量为11.25 t/hm2的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黄灌区 次生盐渍化土壤 专用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移民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群 郭慧秀 贾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110-114,共5页
参考国家最新颁布的《生态环境评价规范》,从5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获取、运算及评价单元细化,以监测局部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最后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探讨生态脆弱移民区的生态环境质... 参考国家最新颁布的《生态环境评价规范》,从5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获取、运算及评价单元细化,以监测局部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最后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探讨生态脆弱移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一般,EI值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和地带性,东南部优于中西部。太阳山镇生态环境状况最好,镇东南存在土地胁迫度和污染指数高的生态环境问题;南川乡和红寺堡镇次之,分别存在乡东南部水网密度低和镇中南土地胁迫高的问题;大河乡生态环境最差,西南地区存在植被覆盖度低、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移民区 GIS 生态环境评价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及异质SVM方法的土壤盐渍化高光谱定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曦文 贾科利 +1 位作者 毛鸿欣 张俊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3期155-161,共7页
为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土壤盐渍化问题,运用Matlab R2016a软件对实测高光谱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去噪、数值变换,以400~1 800 nm波段的反射率数据作为特征值,建立基于异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土壤盐渍化分类模型,分析土壤盐渍度。结... 为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土壤盐渍化问题,运用Matlab R2016a软件对实测高光谱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去噪、数值变换,以400~1 800 nm波段的反射率数据作为特征值,建立基于异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土壤盐渍化分类模型,分析土壤盐渍度。结果表明:最优小波基为db3,最优分解层数为3层,最优阈值为H阈值时,利用最优参数的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选择波段800~848 nm,核函数为Polynomial的核函数,参数值c=2.828 4,g=0.933 0,异质SVM模型二分类时准确率最高可达85.0%,四分类时准确率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支持向量机 高光谱 数值变换 定量分类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结构”课程GIS专业化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佳瑜 白林波 +1 位作者 贾科利 李建华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2年第11期43-47,53,共6页
“数据结构”是GIS(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其组织原理源于计算机科学,但研究内容具有地理信息学科的特色。根据GIS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基于多年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改革:教学内容遵循现有教材的体系和架... “数据结构”是GIS(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其组织原理源于计算机科学,但研究内容具有地理信息学科的特色。根据GIS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基于多年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改革:教学内容遵循现有教材的体系和架构,加入空间数据结构内容,添加地理对象结构的实例;理论教学中引入GIS中常用的数据结构,着重讲授矢量结构、栅格结构及场模型和要素模型;算法教学中多使用伪代码,加强链式结构的练习;实践训练与GIS软件相结合,通过设计Shapefile文件掌握地理数据的编码方式和处理过程。实践证明,“数据结构”课程的GIS专业特色化教学改革非常有利于GIS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GIS专业化 数据结构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尺度的移民区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及应用——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16
作者 郭慧秀 贾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46-49,54,共5页
[目的]利用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发达度和可利用资源两方面构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监测局部区域的资源承载力状况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以红寺堡区为例研究其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红寺堡区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 [目的]利用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发达度和可利用资源两方面构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监测局部区域的资源承载力状况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以红寺堡区为例研究其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红寺堡区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承载力较高,南部地区承载力较低,符合红寺堡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现实状况。[结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能够将评价单元细化到像元尺度,有利于弥补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区域内部异质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区 像元尺度 资源承载力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