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盾构施工下穿高速铁路隔离保护技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贾大鹏 夏柏如 +1 位作者 张影 张丽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5,共3页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草桥站—纪家庙站区间隧道施工须下穿京沪高铁高架桥,保证施工安全及京沪高铁桥梁基础安全是施工难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分析隧道施工时对桥梁基础采取隔离保护措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两座隧道中间的桥墩...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草桥站—纪家庙站区间隧道施工须下穿京沪高铁高架桥,保证施工安全及京沪高铁桥梁基础安全是施工难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分析隧道施工时对桥梁基础采取隔离保护措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两座隧道中间的桥墩承台受盾构两次掘进通过的影响,产生的沉降量最大,且最大沉降量靠近后掘进的隧道;设置隔离桩可降低桥桩变形。依据分析结果确定了工程措施,并论述了隔离桩施工、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等关键技术。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桥梁墩台累计变形在控制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下穿 高铁 隔离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健德门站区间三联拱隧道双侧洞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大鹏 王鹏程 戴玉超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12期174-176,共3页
以北京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健德门站区间三联拱大断面隧道为例,介绍将三联拱隧道分解为三个CRD法施工的技术。该技术按照先侧洞、后中洞的顺序施工,分块开挖,分块衬砌,施工中初期支护和二衬穿插进行,克服了以往施工存在的中墙顶部防水... 以北京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健德门站区间三联拱大断面隧道为例,介绍将三联拱隧道分解为三个CRD法施工的技术。该技术按照先侧洞、后中洞的顺序施工,分块开挖,分块衬砌,施工中初期支护和二衬穿插进行,克服了以往施工存在的中墙顶部防水难处理,施工缝多易渗水的弊端,成功完成了复杂环境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10号线 三联拱隧道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偏角始发施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大鹏 《市政技术》 201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介绍了特殊条件下,将盾构轴线与设计中线保持一定夹角始发,待盾体完全进入土体后,再纠偏调整盾构轴线姿态,回到设计线路的一种施工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既能够按直线顺利始发,又保持隧道各项偏差不超限的目的,并对不同夹角的偏移值进行了... 介绍了特殊条件下,将盾构轴线与设计中线保持一定夹角始发,待盾体完全进入土体后,再纠偏调整盾构轴线姿态,回到设计线路的一种施工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既能够按直线顺利始发,又保持隧道各项偏差不超限的目的,并对不同夹角的偏移值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偏角 始发 纠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应力监测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明聚 赵明 +3 位作者 王鹏程 贾大鹏 刘义 杜永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1-2126,共6页
通过现场监测,研究揭示小净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中后行隧道掘进引起的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应力的变化规律。介绍了管片附加应力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分析给出了管片附加应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附加应力与后行隧道掘进距离的关系,对管片附加... 通过现场监测,研究揭示小净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中后行隧道掘进引起的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应力的变化规律。介绍了管片附加应力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分析给出了管片附加应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附加应力与后行隧道掘进距离的关系,对管片附加应力的最大值和稳定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当后行隧道掘进到监测断面附近时,附加应力有突变量,水平直径处环向受到压力作用,环向应力的量值比纵向应力大。以期能为评价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程度及该类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小净距盾构掘进 附加应力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高架桥沉降变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明聚 王妍 +1 位作者 贾大鹏 王鹏程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以北京某地铁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工程为背景,采用ANSYS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分别对盾构施工时不采取防护方案和采取防护方案两种情况进行沉降变形分析。并在下穿前进行4个试验段掘进,通过分析掘进参数和地面沉降,确定盾构下穿施工参... 以北京某地铁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工程为背景,采用ANSYS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分别对盾构施工时不采取防护方案和采取防护方案两种情况进行沉降变形分析。并在下穿前进行4个试验段掘进,通过分析掘进参数和地面沉降,确定盾构下穿施工参数。最后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桥梁墩台沉降和隔离桩水平变形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综合得出:1采用隔离桩防护方案,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变形量<1mm,满足设计要求;2通过试验确定上土仓压力、出土量、浆液配合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等施工参数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3在盾构施工阶段,桥梁墩台最大沉降值为0.8mm,施工结束后变形均趋于稳定;盾构施工时隔离桩朝隧道方向变形,在隧道埋深处变形较大,最大水平位移为3.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高速铁路 沉降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横向调度的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司书宾 贾大鹏 +1 位作者 兑红炎 孙树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5-770,共6页
在对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带有服务水平约束的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控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最短路径调度的分布式库存控制优化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总存储库存控制优化仿真模型,实现了对两级维修备件库... 在对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带有服务水平约束的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控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最短路径调度的分布式库存控制优化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总存储库存控制优化仿真模型,实现了对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控制参数的优化。仿真结果1表明了最短路径维修备件调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分布式库存系统的服务水平,还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和订货量的波动;2证明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总存储库存控制优化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备件 两级库存系统 最短路径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煤泥浮选降灰提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伟 宋成建 +1 位作者 李振 贾大鹏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211,共3页
以山东鱼台地区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性。在药剂用量试验和浮选浓度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浮选机作分选设备,最终得到精煤产率为56.55%,精煤灰分为8.78%的浮选指标;利用浮选柱进行了试验探索,得到精煤产率为57.87%... 以山东鱼台地区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性。在药剂用量试验和浮选浓度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浮选机作分选设备,最终得到精煤产率为56.55%,精煤灰分为8.78%的浮选指标;利用浮选柱进行了试验探索,得到精煤产率为57.87%,精煤灰分为8.71%的浮选指标,表明浮选柱是处理细粒煤泥浮选降灰提质的有效设备,浮选指标好,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煤泥 浮选 浮选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的库存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司书宾 倪梦妮 贾大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4-850,共7页
在对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控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库存控制优化方法;根据库存系统参数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符合其内在联系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了线性回归分析的样本空间,采用最小二乘法给出... 在对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两级维修备件库存系统控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库存控制优化方法;根据库存系统参数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符合其内在联系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了线性回归分析的样本空间,采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54种泊松分布需求下的两级库存系统参数线性回归优化数学模型;以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两级库存系统参数线性回归优化数学方程修正方法。数值分析表明:①两级库存系统参数线性回归优化数学模型线性关系显著;②文中提出的库存优化方法与一般仿真优化方法对库存系统参数优化具有同等优化效果。最后,分析了库存参数变化对线性回归方程可决系数、库存系统服务水平误差和成本误差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存控制 两级库存系统 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法 泊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感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锚杆的隧道围岩松动圈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锦辉 张俊齐 +4 位作者 魏强 贾大鹏 郭东 白石 欧进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隧道围岩变形和松动圈厚度是隧道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和安全运营的重要参考依据,现有的松动圈识别方法和隧道围岩变形测量手段多停留在检测层面,缺乏长期实时监测方法.为此,研发内嵌光纤的自感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锚杆,提出基于... 隧道围岩变形和松动圈厚度是隧道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和安全运营的重要参考依据,现有的松动圈识别方法和隧道围岩变形测量手段多停留在检测层面,缺乏长期实时监测方法.为此,研发内嵌光纤的自感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锚杆,提出基于内嵌光纤自感知FRP锚杆的隧道围岩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围岩变形立体化、全天候的实时监测;结合监测数据与理论分析,提出隧道围岩松动圈的识别方法,并将该智能监测方法应用于广汕高铁陈塘隧道.研究结果表明:自感知FRP锚杆能够精准探知现场施工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型钢钢架对隧道围岩的支护作用较为突出;监测数据可以实时反映自感知锚杆的受力规律,从而准确识别隧道不同位置围岩的松动圈厚度;基于自感知FRP锚杆的隧道围岩智能监测系统将在隧道运营过程中持续、实时监测隧道围岩的变形,为隧道全生命周期的结构安全提供高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测 松动圈 围岩变形 光纤光栅 自感知FRP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军用飞机任务能力的健康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房冠成 王海峰 +2 位作者 官霆 贾大鹏 刘海涛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0年第1期37-45,共9页
军用飞机健康评估在工程实际中存在应用困难的问题。以军用飞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包括面向任务的能力分析、基于故障劣化的功能分析以及参数化的健康评估等研究,得到基于任务分析的"飞机-任务功能-影响参数"两级映射作为健康评... 军用飞机健康评估在工程实际中存在应用困难的问题。以军用飞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包括面向任务的能力分析、基于故障劣化的功能分析以及参数化的健康评估等研究,得到基于任务分析的"飞机-任务功能-影响参数"两级映射作为健康评估的对象;综合利用劣化度、严酷度及极大熵改进区间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得到飞机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结合具体实例及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估 健康管理 军用飞机 任务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导洞法TBM卡机脱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民庆 辛维克 +2 位作者 贾大鹏 司景钊 王唤龙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研究目的:TBM已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TBM卡机问题仍十分突出,施工中曾多次遭遇连续卡机、长期卡机、突水涌泥、设备报废、工法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困难,不但造成工期延误,还使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 研究目的:TBM已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TBM卡机问题仍十分突出,施工中曾多次遭遇连续卡机、长期卡机、突水涌泥、设备报废、工法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困难,不但造成工期延误,还使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TBM卡机防控技术以及TBM卡机后的安全快速脱困技术十分必要。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38 m,进口采用钻爆法施工,出口采用TBM法施工。TBM施工中,一般地质条件下掘进比较顺利,但遇到断层破碎带、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风化蚀变带、软岩挤压带等复杂地质条件时,仍发生了19次卡机事故,其中正洞8次、平导11次,严重影响TBM的正常掘进,特别是严重卡机时,常规的脱困方法难以奏效,需要研究安全有效的脱困技术,从而保证TBM的正常掘进。研究结论:(1)顶部导洞法是处理TBM卡机的一种有效脱困方法;(2)采用顶部导洞法处理TBM卡机时,导洞净空宽度宜为120 cm、净空高度宜为130 cm,管棚工作间宜在拱部120°范围内设置,管棚直径宜为76 mm,环向间距40 cm,仰角1°~3°,长度宜一次穿越隧道前方破碎带;(3)本研究成果可在类似隧道TBM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TBM 卡机 顶部导洞法 脱困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乌鞘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悬臂掘进机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善民 王全胜 +1 位作者 辛维克 贾大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0-729,共10页
为解决新乌鞘岭隧道8号、9号、10号斜井工区正洞在千枚岩、板岩等软弱破碎岩体前期施工中出现的掌子面频繁溜塌、初期支护开裂、变形扭曲等问题,在对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围岩松动圈等数据分析以及三台阶钻爆法施工支护存在的问题研究... 为解决新乌鞘岭隧道8号、9号、10号斜井工区正洞在千枚岩、板岩等软弱破碎岩体前期施工中出现的掌子面频繁溜塌、初期支护开裂、变形扭曲等问题,在对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围岩松动圈等数据分析以及三台阶钻爆法施工支护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超前大管棚支护、悬臂掘进机预留核心土两台阶机械法开挖工法、合理预留变形量以及增强初期支护的锁脚锚固、桁架结构加强初期支护纵向连接、径向注浆加固围岩等措施。经现场应用表明:1)对于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采用预留核心土两台阶大断面悬臂掘进机铣挖法施工技术是可行的,结合超前加固、支护结构补强等措施后,支护结构累计变形较前期减小一半以上,支护结构变形可控。2)采用悬臂掘进机开挖,隧道平均线性超挖量可控制在15 cm以内,相比钻爆法喷射混凝土平均超挖率由120%减小至60%,工序循环时间减少3 h左右,月施工进度由25~35 m提升至50~60 m。3)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应在合理工法、合适设备、合理预留变形量和具有一定抵抗变形能力的支护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软岩大变形 变形控制 铣挖法 悬臂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控制新技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民庆 贾大鹏 +2 位作者 辛维克 王水善 李富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4,共6页
研究目的: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问题十分突出,掉块、空洞、开裂、止水带外漏、渗漏水等缺陷时常发生,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隧道建设者们。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缺陷主要可分为混凝土"月牙状"压溃开裂、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 研究目的: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问题十分突出,掉块、空洞、开裂、止水带外漏、渗漏水等缺陷时常发生,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隧道建设者们。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缺陷主要可分为混凝土"月牙状"压溃开裂、环向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偏位出露、混凝土疏松不密实等三个类型,为此,针对性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对提升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十分必要,也极其迫切。研究结论:(1)综合采用V形槽零搭接橡胶缓冲式衬砌台车就位新技术、横向内置加劲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新产品,以及可调式透明挡头板衬砌端头封堵新技术,基本可以消除隧道衬砌施工缝质量缺陷问题;(2)现场试验表明,传统的硬搭接衬砌台车就位技术所引起的施工缝处衬砌混凝土裂缝率约为25%,采用托盘+橡胶垫片缓冲方式时施工缝处衬砌混凝土裂缝率降低至5%,采用零搭接V形槽橡胶条缓冲方式时可以完全避免施工缝处衬砌混凝土裂缝;(3)横向内置加劲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通过工厂化生产,将钢板直接置入橡胶止水带中,具有使用方便、安装质量好、安装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的特点,与传统的安装方式相比安装效率提高了50%以上;(4)可调式透明挡头板衬砌端头封堵新技术具有安装便捷、封堵效果好、浇筑可视、综合成本低的特点,对提升衬砌施工缝混凝土浇筑质量作用明显;(5)本研究成果可在隧道衬砌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衬砌 施工缝 质量缺陷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P筋自感知监测技术的隧道衬砌施工全过程应变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东 魏强 +5 位作者 李锦辉 黄正凯 白石 贾大鹏 钱林峰 欧进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03-3512,共10页
作为地下结构,隧道衬砌的隐蔽性导致其全天候的实时监测非常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嵌光纤自感知纤维增强复合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筋的隧道衬砌智能监测方法,将光纤传感器嵌入FRP材料中形成自感知FRP筋并嵌入隧道衬砌中... 作为地下结构,隧道衬砌的隐蔽性导致其全天候的实时监测非常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嵌光纤自感知纤维增强复合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筋的隧道衬砌智能监测方法,将光纤传感器嵌入FRP材料中形成自感知FRP筋并嵌入隧道衬砌中,实现对隧道衬砌不同位置全天候、长时间、高精度监测,监测结果能够定量给出隧道衬砌环向的实时受力状态,反映裂缝生成风险。采用该智能监测方法对广汕高铁陈塘隧道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反映了隧道衬砌施工全过程的力学机制。影响衬砌结构安全的因素主要有隧道围岩压力、水化热导致的温差应力以及混凝土干缩导致的应力;其中,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差效应导致衬砌内侧受到较大拉应力,需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以避免温差效应引起的拉应力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所提出的智能监测方法能够全天候、长时间、实时监测隧道衬砌应力-应变状态,此自感知系统将在隧道运营过程中持续、及时反映隧道衬砌开裂风险,为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智能监测 全阶段受力状况 衬砌裂缝 光纤光栅 自感知FRP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桁架式大净空新型衬砌台车研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民庆 肖广智 +2 位作者 王水善 贾大鹏 高存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目前铁路隧道衬砌质量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衬砌背后空洞、衬砌不密实、衬砌厚度不足、衬砌开裂、衬砌施工缝裂损、衬砌渗漏水。据不完全统计,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缺陷病害约占所有病害的62%。为提高铁路隧道衬砌质... 研究目的:目前铁路隧道衬砌质量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衬砌背后空洞、衬砌不密实、衬砌厚度不足、衬砌开裂、衬砌施工缝裂损、衬砌渗漏水。据不完全统计,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缺陷病害约占所有病害的62%。为提高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水平,通过研究传统门架式衬砌台车和无门架式衬砌台车的设计原理及性能特点,本文主要介绍研制的桁架式大净空新型衬砌台车的结构组成及应用效果。研究结论:(1)新型衬砌台车采用桁架式结构,整体刚度和支撑稳定性明显提高,系统刚度增加了35%,支撑稳定性提高了40%,支撑难度降低了50%;(2)新型衬砌台车通车净空增大了55%,通风空间提升了65%;(3)新型衬砌台车减少作业人员4名,衬砌施工效率提高了35%;(4)新型衬砌台车周转使用率高达70%,与传统门架式台车相比,周转使用率提高了40%,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综合成本;(5)本研究成果可在隧道衬砌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桁架式 大净空 新型 衬砌台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TBM施工信息化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民庆 王江 +2 位作者 王万齐 杨威 贾大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长大隧道TBM施工已在地铁、水电、市政、公路、铁路等工程得到应用,由于其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在受到决策失误、风险估计不足、现场操作错误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TBM掘进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轻则影响工程进度,重则造... 研究目的:长大隧道TBM施工已在地铁、水电、市政、公路、铁路等工程得到应用,由于其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在受到决策失误、风险估计不足、现场操作错误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TBM掘进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轻则影响工程进度,重则造成重大事故。针对TBM施工信息化监控技术,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果都偏重于实时监控,仅能反映TBM的运行状态、施工现场概况等,缺乏数据处理与分析、风险预警、业务管理、反馈指导施工等关键功能。本文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研究开发铁路隧道TBM施工信息化监控系统,为隧道TBM安全掘进和系统化管理提供基础。研究结论:(1)TBM施工信息化监控系统架构有业务架构、逻辑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5个组成部分,设计全面合理;(2)铁路隧道TBM施工信息化监控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系统均部署在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主数据中心已有的安全措施,结合实际需要,构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3)基于TBM施工监控系统采用文件接口与OPC接口两种数据提取方式,共同完成TBM施工数据提取;(4)将TBM自动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项目部电脑,然后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至服务器,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可实现对TBM施工数据的实时读取和分析;(5)高黎贡山隧道通过应用实践,对降低现场施工风险、加速施工现场与管理层信息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6)本研究成果可在类似隧道TBM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TBM 信息化 监控系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拱部衬砌混凝土浇筑结束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民庆 韩静玉 +2 位作者 王水善 陈文义 贾大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3,47,共6页
研究目的:铁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的显著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运输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隧道作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复杂性高、隐蔽性强",因此隧道的安全问题... 研究目的:铁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的显著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运输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隧道作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复杂性高、隐蔽性强",因此隧道的安全问题更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分析,铁路隧道拱墙衬砌混凝土质量缺陷风险比例最高,约为61.7%,其中拱墙衬砌混凝土空洞风险比例最大,约为所有隧道运营风险的28.8%,因此,提升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是消除铁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关键。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很多,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中衬砌混凝土浇筑结束控制标准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一个,为提高隧道衬砌质量水平,需要研究隧道拱部衬砌混凝土浇筑结束控制标准。研究结论:(1)隧道拱部衬砌混凝土采取有压浇筑方式,可以提高衬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衬砌混凝土背后出现空洞;(2)浇筑压力控制和防脱空预警控制都能实现衬砌混凝土的有压浇筑,现场可结合实际情况,至少选择一种方法作为隧道拱部衬砌混凝土浇筑结束标准,混凝土用量对比方法可作为选用方法使用;(3)结合目前我国铁路隧道衬砌设计,浇筑压力宜采用20 kPa浇筑终压作为控制标准;(4)防脱空预警控制标准为所有声光报警器处于预警状态,继续浇筑混凝土3~5 min,并结合混凝土用量、排气管出浆情况等综合判断混凝土是否浇筑饱满;(5)混凝土用量对比控制标准为实际浇筑混凝土量=理论浇筑混凝土量+1~3 m^(3);(6)本研究成果可在隧道衬砌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衬砌混凝土 浇筑结束标准 浇筑压力 防脱空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隧道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民庆 贾大鹏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97-110,共14页
高黎贡山隧道是我国在建的第一特长铁路隧道,全长34.538 km,采用TBM和钻爆法施工。隧道具有岩性多样、构造复杂、水量丰富、地热明显、应力极高的工程特征,存在TBM卡机、突水突泥、大变形、高地温等工程风险。开工以来,在创新技术支撑下... 高黎贡山隧道是我国在建的第一特长铁路隧道,全长34.538 km,采用TBM和钻爆法施工。隧道具有岩性多样、构造复杂、水量丰富、地热明显、应力极高的工程特征,存在TBM卡机、突水突泥、大变形、高地温等工程风险。开工以来,在创新技术支撑下,再造了φ6.360 m TBM,自主创新升级研制了φ9.030 m TBM,构建了TBM软弱富水地层分类标准和技术对策,攻克了高压富水深竖井注浆堵水难题,创新优化了铁路隧道竖井井底车场布置模式,开发了深埋隧道地表多源协同智能化预报技术,为高黎贡山隧道顺利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隧道 TBM 施工技术 多源协同 智能化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