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氨基酸叶面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谭正初 程孝 +3 位作者 单武雄 包小村 刘勇 陈有光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113-115,共3页
比较了3种氨基酸叶面肥对春秋名优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氨基酸叶面肥均能提高春秋茶名优茶叶产量、改善春秋茶质量、提早茶树萌芽和提前春茶的采摘时间,其中以"丰农"叶面肥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茶树 氨基酸叶面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宁静 李健权 +7 位作者 董丽娟 杨阳 张曙光 谭正初 钟兴刚 朱旗 彭继光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性比率达91.22%,反映了黄金茶群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说明黄金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22-1.00之间,平均值为0.55。根据相似系数平均值,用UPGMA法将供试的110个株系分成七大类群,并绘制ISSR聚类树状图,揭示了黄金茶群体各株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茶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茶园不同机采方式对秋季茶鲜叶产量和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2 位作者 谭正初 单武雄 何秋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922,共4页
经过连续4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2次机采、重度机采、轻度机采和不机采对照等4个处理对白露毛尖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机采和重度机采处理显著增加秋季茶芽密度和1芽1叶初展鲜叶产量,显著降低单个芽头的平均重量、长度及符合... 经过连续4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2次机采、重度机采、轻度机采和不机采对照等4个处理对白露毛尖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机采和重度机采处理显著增加秋季茶芽密度和1芽1叶初展鲜叶产量,显著降低单个芽头的平均重量、长度及符合加工白露毛尖茶芽大小标准的茶芽合格率;符合加工白露毛尖茶芽大小标准的1芽1叶初展鲜叶产量轻度机采处理最高;内含成分分析表明,4个处理秋季1芽1叶初展鲜叶均适宜加工白露毛尖茶,以不机采对照处理感官品质最好。试验表明适度机采可提高秋季白露毛尖茶鲜叶产量,不机采或轻度机采可获得更多优质的白露毛尖茶鲜叶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茶园 生态管理 白露毛尖茶 机械采摘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和保靖生态条件对保靖黄金茶1号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维 刘淑娟 +3 位作者 张帆 刘文武 曾跃飞 谭正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48,共4页
在长沙基地(A)和保靖基地(B)生态环境下分别设置长沙土壤(a)和保靖土壤(b)处理,研究各处理(A–a、A–b、B–a和B–b)保靖黄金茶1号茶叶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处理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均与气温呈... 在长沙基地(A)和保靖基地(B)生态环境下分别设置长沙土壤(a)和保靖土壤(b)处理,研究各处理(A–a、A–b、B–a和B–b)保靖黄金茶1号茶叶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处理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均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A–a、B–a茶叶中各采样时间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以气温较低的保靖基地处理B–a的高,A–a的茶多酚含量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A–b、B–b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A–b的降幅更大,两处理的茶多酚含量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气温的升高,在4月18日至4月28日,A–a、A–b的茶多酚含量迅速增加,但B–a和B–b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幅度整体较A–a、A–b的小;长沙、保靖的气候条件对茶叶酚氨比有较大影响,B–a和B–b的茶样酚氨比增幅较A–a、A–b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1号 生态条件 游离氨基酸 茶多酚 长沙 保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绿茶良种碧香早应用与推广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意 李赛君 +3 位作者 谭正初 康彦凯 王旭 董丽娟 《中国茶叶》 2013年第10期28-28,共1页
碧香早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育种工作者1978年秋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用从广西百色茶场引寄的云南大叶种花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1979年秋获得F1代茶籽68粒,经实生苗苗圃选拔、扦插苗苗圃比较试验、品比试验、省级区域试验,1993年通过省... 碧香早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育种工作者1978年秋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用从广西百色茶场引寄的云南大叶种花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1979年秋获得F1代茶籽68粒,经实生苗苗圃选拔、扦插苗苗圃比较试验、品比试验、省级区域试验,1993年通过省级审定,并于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应用 良种 早生 人工杂交授粉 省级审定 福鼎大白茶 茶叶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型工夫红茶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怀生 谭正初 +4 位作者 银霞 粟本文 郑红发 赵熙 梁国强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第4期39-40,35,共3页
为开发花香型工夫红茶,对品种选择和加工工艺进行初步研究。试验从9个湖南地方资源及部分外省品种中筛选出4个适制花香型工夫红茶的茶树品种和单株。在加工过程中,萎凋时用红外灯光照射,制得的工夫红茶带有花香,但花香持久性欠佳;原料... 为开发花香型工夫红茶,对品种选择和加工工艺进行初步研究。试验从9个湖南地方资源及部分外省品种中筛选出4个适制花香型工夫红茶的茶树品种和单株。在加工过程中,萎凋时用红外灯光照射,制得的工夫红茶带有花香,但花香持久性欠佳;原料选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1芽2叶,有利于产品品质和香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型 工夫红茶品种 萎凋 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镉含量状况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淑娟 李赛君 +5 位作者 钟兴刚 何郁菲 覃事永 罗意 黎娜 谭正初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土壤镉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茶叶作为传统饮品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喜爱,为了防止镉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茶叶镉含量的监管与控制是保障茶叶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综述了我国茶叶镉污染状况,包括茶园土... 土壤镉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茶叶作为传统饮品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喜爱,为了防止镉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茶叶镉含量的监管与控制是保障茶叶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综述了我国茶叶镉污染状况,包括茶园土壤及茶叶的镉含量水平及茶叶镉的浸出特征,阐述了风险评估在镉等重金属安全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包括风险评估对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制定茶叶镉含量最大限量指标的建议,以保障饮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重金属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剪秋控修剪技术对特早生茶树品种萌芽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宁静 李维 +5 位作者 向芬 王俊华 周宇 蔡辉华 谭正初 李健权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7-20,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和产量,选择保靖黄金茶1号和白毫早2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春剪秋控修剪技术对萌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春剪秋控修剪技术,保靖黄金茶1号和白毫早春茶一芽一叶期分别比常规修剪技术(CK)提早... 为了进一步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和产量,选择保靖黄金茶1号和白毫早2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春剪秋控修剪技术对萌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春剪秋控修剪技术,保靖黄金茶1号和白毫早春茶一芽一叶期分别比常规修剪技术(CK)提早18.0和17.7 d,一芽二叶期分别比CK提早16.7和16.3 d;保靖黄金茶1号和白毫早的一芽一叶百芽重分别比CK高41.13%和65.67%,发芽密度分别比CK高16.79%和13.18%,春茶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产111.60%和154.47%,其中一芽一叶百芽重和春茶鲜叶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春茶发芽密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剪秋控 修剪技术 特早生茶树 保靖黄金茶1号 白毫早 萌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南农业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严重君 谭正初 +1 位作者 李赛君 宗锦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分析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并指出,湖南发展现代农业有良好基础,但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投入不足、渠道不畅、从业者素质低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市场化、加强技企合作、提高从业人员... 分析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并指出,湖南发展现代农业有良好基础,但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投入不足、渠道不畅、从业者素质低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市场化、加强技企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 现代农业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对湖南茶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幸仪 康彦凯 +2 位作者 石锦 龚丽玲 谭正初 《湖南水利水电》 202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文章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场成龄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灌溉与不灌溉的单因素对比,实地取样分析春、夏、秋茶叶的生化成分,记录茶叶产量,讨论灌溉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灌溉对季节性茶叶品质的影响。表明灌溉对湖南茶园... 文章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场成龄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灌溉与不灌溉的单因素对比,实地取样分析春、夏、秋茶叶的生化成分,记录茶叶产量,讨论灌溉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灌溉对季节性茶叶品质的影响。表明灌溉对湖南茶园茶叶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灌溉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茶叶 产量 品质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紫色芽叶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萧力争 李勤 +4 位作者 谭正初 张大明 苏晓倩 肖文军 王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8-672,共5页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紫色芽叶 分级 标准 测色值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华红茶生产加工工艺技术改进探析
12
作者 孙洪波 孙小成 +4 位作者 谢宜芝 欧阳国春 王松柏 王恒 谭正初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4期192-193,共2页
红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便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正山小种,它是由武夷山茶农首次发现的,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红茶以其香醇可口、富含营养元素等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特别是在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喝红茶已成为皇室生... 红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便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正山小种,它是由武夷山茶农首次发现的,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红茶以其香醇可口、富含营养元素等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特别是在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喝红茶已成为皇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变迁,茶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喝茶当作了一种生活习惯,对茶的品质与产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对江华红茶生产加工工艺技术改进情况进行了更进一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升江华红茶的品质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华红茶 加工工艺 红茶品质 加工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