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P-MS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1
作者 任盼莹 程梦娟 +5 位作者 王丰青 龚海燕 刘庆普 雷敬卫 张娟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868,827,共11页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共检测出19种矿物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Fe、Al、Ti的含量较高;PCA和HCA分析表明,河南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特征存在差异,各自聚为一类,其中Ti、Al、Mn、B、As、Mo、Cd、Sn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野生地黄分布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和分布地域有一定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元素Mg含量与K、Al、Sr呈显著正相关,元素V含量和Cr、Ni、Co呈显著正相关,元素Sr含量与Cr、V元素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地域性,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地黄 土壤 矿物元素 ICP-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香附质量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莹莹 纪亮 +6 位作者 雷敬卫 杨春静 贾豪 张维方 龚海燕 刘文俊 谢彩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9,I0020,共7页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利用HPLC法测定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木犀草素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CA和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香附均可单独聚为一类,而浙江金华与其他产地香附差异最大,河南尉氏香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较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OPLS-DA)结果显示,指纹图谱中13号峰(α-香附酮)、10号峰(香附烯酮)和14号峰是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成分。广东湛江和浙江金华香附中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含量较为接近,香附烯酮含量远大于河南香附,α-香附酮含量远小于河南香附;不同产地香附中阿魏酸和木犀草素含量差异不大。去皮后香附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降低,阿魏酸含量增加。结论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存在差异,以河南香附质量最佳。去皮前后香附化学成分相似,无明显种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颜溶 贾豪 +4 位作者 田瀚举 李莹莹 雷敬卫 谢彩侠 龚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I0015,I0016,共10页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建立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利用OMNIC 9.2软件分析其平均红外光谱间的差异,采用Spectrum for Window 3.02软件标定共有峰,计算相对峰高;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个数;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判断红外光谱图结果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是否相互验证;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的相关系数为0.9347~0.9829,共标定16个共有峰,1500~1300 cm^(-1)波段处差异明显。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928、1649、995 cm^(-1)波段处可分别将醋煮品、醋炙品、醋蒸品与饮片区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显示25批样品共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指认出3号峰为5-HMF,7号峰为对香豆酸,8号峰为阿魏酸,14号峰为木犀草素,19号峰为香附烯酮,21号峰为α-香附酮;红外光谱图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均可聚为五类,即能够相互验证;5-HMF的含量经炮制后均有增加。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在饮片中含量最低,经炮制后均有增加。香附烯酮经醋炙、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有减少,在香附饮片中含量最高。α-香附酮经醋炙后含量略有增加,经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减少。结论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红外光谱图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炮制 指纹图谱 含量 红外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及炮制品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新梅 贾豪 +4 位作者 杨春静 雷敬卫 谢彩侠 王晓亚 孙天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251,I0066,共8页
目的建立牛膝生品、酒牛膝和盐牛膝标准汤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研究指标成分的传递情况。方法采用Venu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nm,280nm,进样量为20μL,... 目的建立牛膝生品、酒牛膝和盐牛膝标准汤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研究指标成分的传递情况。方法采用Venu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nm,280nm,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0.8mL·min-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测定指标成分含量,计算转移率,出膏率。结果45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34以上,45批样品共标定10个共有峰,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5-羟基糠醛,水龙骨素B,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牛膝生品标准汤剂中7个成分平均转移率分别为291.53%,28.90%,56.74%,5461%,53.01%,64.28%,61.87%,酒牛膝标准汤剂中7个成分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92.21%,61.16%,56.10%,5469%,51.80%,58.06%,43.70%,盐牛膝标准汤剂中7个成分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11.29%,53.59%,62.47%,6084%,57.77%,50.20%,48.69%,牛膝生品、酒牛膝、盐牛膝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分别为35.06%,34.02%,36.32%。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能充分展示指标成分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转移情况,为其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及含牛膝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酒牛膝 盐牛膝 标准汤剂 指纹图谱 量值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谢彩侠 祝侠丽 +2 位作者 白雁 吴明侠 胡亚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146,共3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LBL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专业"仪器分析"的课程教学中,应用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对于"仪器分析"等基础课...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LBL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专业"仪器分析"的课程教学中,应用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对于"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教学,LBL与PBL教学相结合能够达到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授课的学习 仪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地方品种的化学成分和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谢彩侠 高山林 +1 位作者 张重义 黄晓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研究品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对山药(DioscoreaoppositaThunb.)不同地方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后的化学成分及淀粉酶同工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山药品种(太谷山药D.oppositacv.Taigu,怀庆山药D.oppositacv.Huaiqing,白玉...  为研究品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对山药(DioscoreaoppositaThunb.)不同地方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后的化学成分及淀粉酶同工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山药品种(太谷山药D.oppositacv.Taigu,怀庆山药D.oppositacv.Huaiqing,白玉山药D.oppositacv.Baiyu,花籽山药D.oppositacv.Huazi,铁棍山药D.oppositacv.Tiegun)的淀粉、蛋白质、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水分和多糖含量均不同。淀粉含量以怀庆山药最高(27 98%),太谷山药最低(19 52%);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10 05%~11 74%);多糖含量的差异最大(0 54%~1 48%)。其中铁棍山药多糖含量最高(1.48%),水分含量最低(65.84%)。因此,以多糖作为评价山药品质的主要指标较为合理。淀粉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铁棍山药的淀粉酶同工酶酶谱与其他山药品种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地方品种 化学成分 淀粉酶 同工酶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谢彩侠 高山林 +1 位作者 朱丹妮 秦慧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为提高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 Wright)中薯蓣皂甙元得率,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薯蓣皂甙元含量为评价指标, 采用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16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 为提高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 Wright)中薯蓣皂甙元得率,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薯蓣皂甙元含量为评价指标, 采用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16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硫酸的浓度对薯蓣皂甙元含量有极显著影响,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用 10g样品加 2. 0mol·L-1硫酸 200mL水解 4h,水解物用石油醚回流提取 5h,能快速准确提取盾叶薯蓣中的薯蓣皂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盾叶薯蓣 薯蓣皂甙元 提取方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药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彩侠 张重义 +1 位作者 谢慧玲 许小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选同一山药品种在不同产地栽培,研究不同产地对山药N,P,K的吸收特点,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山药中N,P含量均以根茎膨大盛期前后最高;山药生长期内对N的吸收量最高,K次之,P最低;不同产地山药根茎... 选同一山药品种在不同产地栽培,研究不同产地对山药N,P,K的吸收特点,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山药中N,P含量均以根茎膨大盛期前后最高;山药生长期内对N的吸收量最高,K次之,P最低;不同产地山药根茎对N,P,K的总吸收量最高,其次为叶、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吸收规律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提取及检测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彩侠 左春芳 +2 位作者 白雁 雷敬卫 李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016-2019,共4页
目的:准确、快速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方法: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薯蓣皂苷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运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薯蓣皂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18色谱... 目的:准确、快速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方法: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薯蓣皂苷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运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薯蓣皂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水(45∶55),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最优提取条件为药材称取量2g,用80%乙醇超声提取40min。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及检测条件能快速准确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薯蓣皂苷 提取条件 检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结合TQ软件建立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定量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彩侠 胡亚楠 +3 位作者 左春芳 白雁 雷敬卫 王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ear-infra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TQ软件快速测定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方法采集盾叶薯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利用TQ软件建立薯蓣皂苷...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ear-infra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TQ软件快速测定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方法采集盾叶薯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利用TQ软件建立薯蓣皂苷元的定量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建立的薯蓣皂苷元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6459,0.0999,0.30041;经外部验证,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634,0.128。结论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用于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 TQ软件 盾叶薯蓣 薯蓣皂苷元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彩侠 白雁 +1 位作者 白雨 胡亚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39-1041,共3页
为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mm... 为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mm小块茎,包埋在2.5%海藻酸钠里,滴入2%CaCl2中反应8~10min,人工胚乳MS/2+IAA0.4mg/L直接播种在MS/2培养基上,一次性成苗率可达100%左右,移栽成活率高达85%。说明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人工种子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配方颗粒的水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彩侠 刘蕊 +2 位作者 白雁 谢惠英 张迪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0-546,共7页
优化玉米须配方颗粒的煎煮工艺,提高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以出膏率、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液料比、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玉米须配方颗粒水煎工艺的影响。通过标准煎剂试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玉米须配方颗... 优化玉米须配方颗粒的煎煮工艺,提高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以出膏率、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液料比、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玉米须配方颗粒水煎工艺的影响。通过标准煎剂试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玉米须配方颗粒的最佳煎煮工艺液料比为25∶1,浸泡60 min,煎煮3次,每次30 min。优选的玉米须配方颗粒煎煮工艺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煎煮工艺 多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中2种成分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谢彩侠 张苗 +2 位作者 李雅静 谢惠英 王丽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建立知柏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快速检测模型。方法收集107批样品,HPLC法测定马钱苷、丹皮酚含有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将其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关联,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两者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 目的建立知柏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快速检测模型。方法收集107批样品,HPLC法测定马钱苷、丹皮酚含有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将其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关联,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两者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9 48、0.991 22,校正均方差(RMSEC)分别为0.015 3、0.030 5,验证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09 72、0.022 3,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19 09、0.049 97,性能指数(PI)分别为97.6、94.8。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知柏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 马钱苷 丹皮酚 快速检测 HPLC NIRS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地方品种的细胞后含物特征及有效成分分析
14
作者 谢彩侠 史会齐 +3 位作者 冯素香 张重义 白雨 白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9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探讨道地怀山药的内在特征,揭示怀山药道地性的实质。方法:对4种山药地方品种的细胞后含物和多糖、尿囊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无论从细胞后含物特征还是有效成分看,怀药产区的地方品种铁棍山药都与其它几个品种有较大差异;同一品... 目的:探讨道地怀山药的内在特征,揭示怀山药道地性的实质。方法:对4种山药地方品种的细胞后含物和多糖、尿囊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无论从细胞后含物特征还是有效成分看,怀药产区的地方品种铁棍山药都与其它几个品种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经异地长期栽培后,虽然细胞后含物特征不变化,但有效成分含量已发生变化。结论:说明怀山药道地性的形成是种质与环境长期双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品种 细胞后含物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鉴别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 被引量:15
15
作者 史会齐 白雁 +2 位作者 龚海燕 谢彩侠 王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37,共4页
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鉴别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样品的新方法是该文目的。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充分利用各制剂整体的差异,采用近红外漫反射结合判别分析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模型。所建模... 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鉴别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样品的新方法是该文目的。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充分利用各制剂整体的差异,采用近红外漫反射结合判别分析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模型。所建模型能够对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样品进行分类鉴别,分类结果与实际所属一致。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快速、不破坏样品,结合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准确鉴别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这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木香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敬卫 樊明月 +3 位作者 郭艳利 白雁 张强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近红外光谱法在快速测定木香药材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应用。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采集木香的近红外光谱,以HPLC测量值为参考值,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定量模型,并用未知... 本文主要研究近红外光谱法在快速测定木香药材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应用。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采集木香的近红外光谱,以HPLC测量值为参考值,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定量模型,并用未知样品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所建定量模型的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和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783、0.161和0.374;经外部验证的预测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546和0.162。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结果准确,无污染,可用于木香药材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木香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六味地黄丸中水分含量 被引量:8
17
作者 史会齐 白雁 +2 位作者 谢彩侠 龚海燕 王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1,共4页
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将其经First Derivative+MSC预处理,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5点3阶数据平滑)处理,以滤去噪声,在7 819~4 038 cm-1谱段范围内,选择前10个主因子数,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六味地黄丸... 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将其经First Derivative+MSC预处理,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5点3阶数据平滑)处理,以滤去噪声,在7 819~4 038 cm-1谱段范围内,选择前10个主因子数,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近红外光谱与药典参考方法测得的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模型。建立的水分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2=0.990 4,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250 2,预测均方差(RMSEP)=0.0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75%。本实验所建模型性能较好,对六味地黄丸中水分含量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实现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六味地黄丸 水分含量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在知母和黄柏饮片水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时博 谢惠英 +2 位作者 雷敬卫 王丽娜 谢彩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9-672,共4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知母、黄柏饮片中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从而实现快速测定其含量的目的。方法:以药典法所测得的水分的含量为真实值,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近红外光谱法中的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知母、黄柏饮片中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从而实现快速测定其含量的目的。方法:以药典法所测得的水分的含量为真实值,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近红外光谱法中的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其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所建立的知母、黄柏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3 01、0.968 94,性能指数PI分别为90.8、98.0,校正均方差(RMSEC)分别为0.186、0.132,验证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65、0.171。结论:所建立的知母、黄柏饮片中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较为成功,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对知母、黄柏饮片中水分的含量进行快速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含水量 近红外光谱法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被引量:12
19
作者 崔永霞 谢彩侠 白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6-107,135,共3页
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考核机制三方面分析了目前"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然后分别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手段。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提高学... 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考核机制三方面分析了目前"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然后分别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手段。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争取为企业培养更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分析 实验教学 实验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女贞子化学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祝侠丽 张迪文 +1 位作者 谢彩侠 雷敬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8-1505,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产地女贞子化学质量特征,为女贞子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不同产地女贞子药材中女贞苷、特女贞苷和红景天苷的含量,建立了可以表征女贞子整体化学质量特征的HPLC指纹图谱,并利... 通过分析不同产地女贞子化学质量特征,为女贞子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不同产地女贞子药材中女贞苷、特女贞苷和红景天苷的含量,建立了可以表征女贞子整体化学质量特征的HPLC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主成分及聚类分析三种方法对指纹图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女贞子中三种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有差异。指纹图谱结果显示,虽然不同产地女贞子的化学成分种类一致,但整体质量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女贞苷、红景天苷及其他未知成分均作为主要因子参与了这种差异的表达。各产地女贞子的质量特征相互交叉,无明显区域性。因此,不同产地女贞子化学质量特征存在差异,现行的评价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差异,其质量控制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含量测定 HPLC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