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谈永萍 于洪川 魏智清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9,共2页
分别设置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牛磺酸、γ-氨基丁酸溶液,在50 mL倒置的锥形瓶中,研究了它们对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γ-氨基丁酸均能增强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0.10%和0.30%的牛磺酸溶液对提高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有极... 分别设置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牛磺酸、γ-氨基丁酸溶液,在50 mL倒置的锥形瓶中,研究了它们对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γ-氨基丁酸均能增强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0.10%和0.30%的牛磺酸溶液对提高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有极显著和显著作用;0.15%的γ-氨基丁酸溶液对提高高体鳑鮍抗缺氧能力有极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Γ-氨基丁酸 高体鲚皱 抗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宇星 郑玉才 +1 位作者 谈永萍 饶开晴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85,共5页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牦牛血 酵母 黑曲酶 可溶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屠宰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屈云 佟尧 +2 位作者 谈永萍 赵燕英 唐俊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9-175,共7页
为研究牦牛屠宰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流行特征,本实验选取成都市某牦牛屠宰场采集样品共计150份,采用Baird-Parker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疑似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耐热核酸酶基... 为研究牦牛屠宰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流行特征,本实验选取成都市某牦牛屠宰场采集样品共计150份,采用Baird-Parker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疑似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耐热核酸酶基因的菌株。进一步检测分离菌株21种肠毒素基因、6种毒力基因、4种耐消毒剂基因以及14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结果表明,从150份牦牛屠宰场采集到的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株,检出率为44.67%,其中牦牛胴体拭子和环境拭子采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67%和51.61%;分离菌株中共检出12种肠毒素基因,其中selx、seu和sej基因的检出率高;分离菌株检测出溶血毒素基因、杀白细胞素基因以及qacA/B、qacG、qacH等耐消毒剂基因;有11种耐药基因检测出阳性条带,其中,耐甲氧西林基因mecA检出率为62.69%,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aph2’)和大环内脂类耐药基因(ermA、ermB)的检出率较高。K-B纸片扩散法对67株分离菌株进行24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试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本实验通过对牦牛屠宰过程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特征进行调查,发现牦牛屠宰环节存在携带毒力基因且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有可能进入食物链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研究结果为评价牦牛屠宰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安全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屠宰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代义闯 陈娟 +2 位作者 谈永萍 胡凯丽 唐俊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19,共8页
为探究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特征,从牛乳中分离得到5株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1B、0250H、777H、S12-1和S2-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接种这5株菌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 为探究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特征,从牛乳中分离得到5株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1B、0250H、777H、S12-1和S2-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接种这5株菌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和牛乳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TSB中5株菌总计检出33个挥发性代谢产物,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酸和2-丁酮是5株菌共同检出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牛乳中5株菌总计检出28个挥发性代谢产物,2-呋喃甲醇、辛酸和3-甲基-丁酸是5株菌共同检出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无论是在TSB还是牛乳中,3-甲基-丁酸始终是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稳定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不同菌株产生3-甲基-丁酸的强度不相同,同一菌株在TSB和牛乳两种不同基质中3-甲基-丁酸的产生强度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代谢产物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浩 郑玉才 +2 位作者 李志雄 谈永萍 饶开晴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75,共5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由数量向质量转变,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优质食品成了人们的追求。遗传因素、饲养方式、产蛋期、环境以及饲粮因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鸡蛋品质,在充分发挥品种优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由数量向质量转变,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优质食品成了人们的追求。遗传因素、饲养方式、产蛋期、环境以及饲粮因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鸡蛋品质,在充分发挥品种优势的基础上,改善蛋鸡的饲养方式对提高鸡蛋的品质十分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笼养、平养、散养等三种目前我国主要的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的不同影响,探讨了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提高蛋品质如何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蛋品质 感官品质 营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