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许锦 李天顺 +5 位作者 侯鑫悦 崔妍 许竞婕 李兴 滕达 张东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6期74-77,96,共5页
为探究辽西地区高粱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锦杂109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的双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对高粱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随种植密度... 为探究辽西地区高粱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锦杂109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的双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对高粱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氮肥施用的影响在7000株/亩时最显著。氮肥施用能促进高粱生长发育,株高和穗长在追肥处理下普遍高于无肥处理;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8000~10000株/亩),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高粱的产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可达546.92 kg/亩;高密度种植导致千粒重和穗粒重下降,但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可补偿产量损失,锦杂109品种在种植密度10000株/亩和拔节期追施30 kg/亩尿素时产量最高,为546.92 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氮肥 密度 产量 生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分离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锦 张彩明 +1 位作者 谢小敏 芮晓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35,共8页
利用干酪根富集、液氮冷冻—室温下解冻和重液中加入乙醇等方法,解决了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分离中存在的有机质丰度低、脆性差和亲油性强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烃源岩中显微组分的分离方法。运用该方法从云南禄劝和吉林桦甸等地区的样品中成功... 利用干酪根富集、液氮冷冻—室温下解冻和重液中加入乙醇等方法,解决了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分离中存在的有机质丰度低、脆性差和亲油性强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烃源岩中显微组分的分离方法。运用该方法从云南禄劝和吉林桦甸等地区的样品中成功制备出葡萄球藻、层状藻、角质体和镜质体等单种显微组分,并对上述显微组分和手选出的树脂体进行岩石热解、红外光谱和活化能分析。结果表明:壳质组的生烃能力较强,生烃范围窄;不同显微组分结构差别较大,产物也不同;镜质体生烃能力相对于壳质组组分非常低,生烃范围宽,且产物以气为主;显微组分的密度与其生烃能力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红外光谱 活化能 显微组分 生烃能力 富有机质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邻椎骨折与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永强 蒋媛 +2 位作者 许锦 袁铄慧 邱雷雨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邻椎骨折(AVF)与椎体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EDCI)的相关性,并评估伤椎EDCI对AVF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847例接受PK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邻椎骨折(AVF)与椎体终板-椎间盘复合体损伤(EDCI)的相关性,并评估伤椎EDCI对AVF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847例接受PK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再发邻近椎体骨折分为AVF组和无AVF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再发邻椎骨折与首发伤椎EDCI、骨水泥分布、椎体损伤程度及椎间盘渗漏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计算再发邻椎骨折的生存曲线。结果847例患者中,伤椎发生部位最多的是L1椎体(246例,29.0%)和T12椎体(227例,26.8%)。伤椎上EDCI发生率(95.8%)高于下EDCI(81.1%),且上、下EDCI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上、下EDCI与椎体压缩程度均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共有124例(13.4%)患者再发邻椎骨折,下EDCI分级1、2、3、4级分别影响AVF发生的OR值为2.37、1.73、2.28、5.14,对应的P值为0.009、0.179、0.030、0.030。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为女性(OR=2.07)、伤椎压缩程度1、2级(OR=2.10、2.66)、骨水泥分布Ⅱ型(OR=1.60)和脊柱侧弯(OR=2.14)更易发生AVF;且随着年龄每增加1岁,AVF发生率提高1.05倍。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为女性、高龄、下EDC损伤1级和3级、骨水泥分布Ⅱ型、脊柱侧弯是发生AVF的风险因素。AVF的发生中位时间为[355(120,866)]d。经多因素生存分析,AVF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2个月,且骨质疏松程度越高,发生AVF的时间越早。结论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AVF的发生与伤椎下EDC的损伤分级相关性更大。高龄女性患者、下终板EDCI分级高、骨水泥Ⅱ型分布、存在脊柱侧弯等情况更易发生AVF。患者骨密度是影响发生AVF时间的最主要因素,积极治疗骨质疏松能够延迟AVF的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术后 邻椎骨折 终板-椎间盘复合体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利用评价及典型案例分析
4
作者 孙丽 许锦 +5 位作者 赵兴辉 吴庆涛 韩兆欢 安琪 刘育青 王磊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甲氨蝶呤(MTX)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参考HDMTX临床使用相关指南和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甲氨蝶呤(MTX)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参考HDMTX临床使用相关指南和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ALL患儿HDMTX的DUE标准。依据DUE标准回顾性评价我院2021-2023年HDMTX使用情况。结果:150份病历加权TOPSIS法评价显示,相对接近程度(Ci)≤60%的有15例(10.00%),60%~70%的有51例(34.00%),>70%~80%的有73例(48.67%),≥80%的有11例(7.3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DUE标准可用于HDMTX在儿童的应用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院HDMTX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控和多学科协作,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大剂量甲氨蝶呤 药物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SHB1-X-3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锦 吴鲜 +3 位作者 朱秀香 陈强路 尤东华 席斌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顺北1号断裂带SHB1-X-3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7265~7275 m泥晶灰岩钻遇三段缝洞充填沥青,累计厚度约3.25 m。为厘清该区的油气演化特征,对该储层固体沥青及其抽提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显微镜...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顺北1号断裂带SHB1-X-3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7265~7275 m泥晶灰岩钻遇三段缝洞充填沥青,累计厚度约3.25 m。为厘清该区的油气演化特征,对该储层固体沥青及其抽提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显微镜下观察到泥晶灰岩的基质矿物以及泥质条带呈现出明显的荧光特征,并且在切割泥晶灰岩的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中发育气液烃包裹体,上述产状关系说明至少存在早晚两期油气充注,其中沥青和气液烃包裹体分别为早、晚两期油气充注的产物。对含沥青灰岩的抽提物和顺北1号断裂带上原油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对比分析认为,沥青和原油的生源条件相似,均来自还原环境下、以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要成烃母质的海相泥质烃源岩,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有较强亲缘关系。原油裂解气在现今油气藏中占比低,推测早期充注的原油规模小,裂解生成气对现今油藏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充注期次 油源对比 储层沥青 一间房组 奥陶系 顺北1号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理统计应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探索——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锦 席斌斌 +1 位作者 饶丹 张美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9-663,共5页
利用数理统计的思想构建了一种综合分析原油运移趋势的方法,该方法能极大地简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该方法将样品中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诸多运移指标综合表征为一个参数———运移指数(Im),Im可以用来判断各取样点距离烃源灶的相... 利用数理统计的思想构建了一种综合分析原油运移趋势的方法,该方法能极大地简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该方法将样品中用于示踪原油运移趋势的诸多运移指标综合表征为一个参数———运移指数(Im),Im可以用来判断各取样点距离烃源灶的相对远近;通过比较不同类别Im的标准差,定义了一个可信度参数(K),用于判断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分别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的22个原油样品的极性化合物的66个浓度数据、13个成熟度参数比值和15个极性化合物异构体比值等3组数据的分析,得到3张Im等值线图;3组数据的K值比较后可知极性化合物浓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可信。其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运移方向是从东向西,从南往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运移趋势 奥陶系原油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法及在沙雅隆起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锦 郑伦举 +1 位作者 贾存善 席斌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改进后的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收集油气包裹体中气体、轻烃和重质烃组分。液氮快速冷冻法能将样品破碎至单个颗粒矿物,较好地保持了矿物晶型;球磨法打开包裹体,不会导致包裹体成分性质的变化。沙雅隆起9个储层样品游离烃、... 改进后的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收集油气包裹体中气体、轻烃和重质烃组分。液氮快速冷冻法能将样品破碎至单个颗粒矿物,较好地保持了矿物晶型;球磨法打开包裹体,不会导致包裹体成分性质的变化。沙雅隆起9个储层样品游离烃、吸附烃和油气包裹体全组分的制备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包裹体烃中气体和轻烃可大致判断样品的成熟度;3种赋存状态液态烃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沉积环境和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包裹体 球磨法 成分分析 轻烃 沙雅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饶丹 秦建中 +5 位作者 许锦 施伟军 张志荣 席斌斌 陶国亮 蒋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101,共7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成藏期次长期以来争议较大,有两期、三期、多期之争,对成藏期次认识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其烃源岩层位认识上的不同,从而给油气勘探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经过多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单体包裹体...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成藏期次长期以来争议较大,有两期、三期、多期之争,对成藏期次认识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其烃源岩层位认识上的不同,从而给油气勘探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经过多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单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从不同期次单个油包裹体中提取出其地球化学特征信息,直接获得了塔河油田东南部两期充注原油的有机成分信息,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东南部奥陶系油藏主要为两期成藏,第一期油包裹体以发黄色—褐色荧光、芳烃组分相对饱和烃含量高、正构烷烃分布完整(nC11-nC30)、轻烃缺失等为特点,成熟度较低,为早期运移产物;第二期油包裹体以发蓝色—蓝白色荧光、饱和烃组分相对芳烃含量高、正构烷烃分布较窄(nC8-nC28)、轻烃完整等为特点,成熟度较高,为晚期轻质原油充注的特征。结合古温度、古压力模拟,混源油比例判识研究,对不同期次原油充注的时间以及贡献作了初步探讨,这对塔河油田主力烃源岩的再认识以及进一步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包裹体 混源比例 成藏期次 奥陶系油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超深层油藏保存及影响因素: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强路 席斌斌 +4 位作者 韩俊 许锦 吴鲜 朱秀香 马中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33,共13页
超深层领域油气相态和成藏模式是勘探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包裹体岩相学、油气充注古温压恢复、流体成分、拉曼光谱等系统分析,结合油气藏地质条件,探讨顺托果... 超深层领域油气相态和成藏模式是勘探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包裹体岩相学、油气充注古温压恢复、流体成分、拉曼光谱等系统分析,结合油气藏地质条件,探讨顺托果勒地区超深层油藏的保存途径和影响因素。奥陶系储层发育含固体沥青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干气包裹体3种类型,其中跃进—顺北地区发育含固体沥青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顺南地区发育含固体沥青烃包裹体和干气包裹体。包裹体古温压恢复研究表明,顺托果勒地区至少经历两期油气充注,早期充注的原油在藏内热演化成轻质油和晚期轻质油的充注这两种途径共同决定了顺北地区超深层油藏的保存,该区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大于150℃)持续时间较短是控制油藏保存的主要因素,油藏介质环境对原油的热演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也利于液态烃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 超深层 原油保存 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参数特定边界值的旋转交叉眼干扰容限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松杨 董春曦 +2 位作者 朱颖童 赵国庆 许锦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6-912,共7页
在干扰平台旋转或者被不同方向的雷达探测情况下,该文对传统反向交叉眼和正交四点源反向交叉眼进行了容限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角度参数的概念,同时提出角度参数特定边界值(AFSBV)作为评估两种方案性能的指标。进一步推导得出角度... 在干扰平台旋转或者被不同方向的雷达探测情况下,该文对传统反向交叉眼和正交四点源反向交叉眼进行了容限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角度参数的概念,同时提出角度参数特定边界值(AFSBV)作为评估两种方案性能的指标。进一步推导得出角度参数特定边界值关于相位偏移和幅度增益的闭合解,在干扰平台旋转角取值不断变化时,得出角度参数特定边界值的最大值。这一结论能指导交叉眼干扰工程实践中相位和幅度的取值范围,使系统能满足所有干扰平台旋转或者被不同方向的雷达探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角度欺骗 交叉眼干扰 反向阵 容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克鲁克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仰云峰 饶丹 +2 位作者 付小东 申宝剑 许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2-697,共6页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野外剖面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钻井、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柴北缘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展布、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储集空间、含气性等方面特征。结果表明,克鲁克组页岩有机质丰度高, ...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野外剖面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钻井、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柴北缘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展布、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储集空间、含气性等方面特征。结果表明,克鲁克组页岩有机质丰度高, w(TOC)为0.28%~11.93%,平均值大于2%,Ro 为0.9%~1.44%,平均为1.12%,处于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阶段,页岩有效厚度为30~150 m,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微米—纳米级裂缝和孔隙发育,含气量为1.01~2.85 m3/t,平均为1.87 m3/t,尕丘凹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有利于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是克鲁克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成藏 克鲁克组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成因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永强 许锦 +7 位作者 倪春华 张毅 马中良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的研究,试图揭示原油的成因和勘探前景。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具有低硫、高蜡、中等成熟度特征,其甾烷分布显示以陆生植物为主,少量水生生物;Pr/Ph值为2.16~2.26,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原油碳同位素值为-27.7‰~-26.8‰,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前重后轻,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原油是由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陆相煤系地层中的暗色泥岩生成。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生烃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等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结合原油产出井的位置和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山西组暗色泥岩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暗示着该区的原油勘探值得重视,泊尔江海子断裂两侧邻区是原油聚集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 暗色泥岩 油气勘探前景 上古生界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裹体PVTx数值模拟恢复油藏古温压---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席斌斌 蒋宏 +2 位作者 许锦 陈强路 尤东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6-895,共10页
包裹体PVTx数值模拟是恢复油藏古温压的重要手段。由于无法精确地确定油包裹体的组成,以及油包裹体成分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次生变化,现有方法恢复的古温压存在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与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成分相对简单... 包裹体PVTx数值模拟是恢复油藏古温压的重要手段。由于无法精确地确定油包裹体的组成,以及油包裹体成分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次生变化,现有方法恢复的古温压存在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与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成分相对简单,且遭受次生蚀变影响的概率较低。因此,尝试将伴生的盐水包裹体作为独立的地质压力计在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SN1井进行了应用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SN1井高角度裂缝充填的方解石中,发育大量遭受过次生蚀变的含沥青烃包裹体及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包裹体古温压恢复显示,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呈现异常高的均一温度(超过170℃),均一压力波动范围大,且存在异常高压(39.1 MPa起,甚至超过165.8 MPa)。上述现象可能与热流体活动和原油充注后所经历的裂解增压过程有关。基于盐水包裹体均一压力的最低值,结合该地区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推测热液活动时间为海西期。上述认识与该地区NE向走滑断裂活动具有较好的时空匹配关系。综上所述,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作为独立的地质压力计,可以用来恢复油藏古温压的演化轨迹,并限定古流体活动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甲烷盐水包裹体 古温度 古压力 PVTx模拟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烃源岩生油气能力对比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彩明 郑伦举 许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5-671,678,共8页
通过对比研究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高压釜生烃模拟实验中油气产率及其演化过程与产物地化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模拟实验设置的边界条件不同,同样热解温度条件下地层孔隙模拟实验已生成的油气产率是高压釜模拟实验的两倍多,... 通过对比研究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高压釜生烃模拟实验中油气产率及其演化过程与产物地化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模拟实验设置的边界条件不同,同样热解温度条件下地层孔隙模拟实验已生成的油气产率是高压釜模拟实验的两倍多,但地层孔隙模拟实验残余固态产物的岩石热解自由烃、生烃潜力、氢指数仍然大于高压釜模拟实验的。分析认为,高压釜模拟实验所设置的热解实验条件加速了干酪根的过度裂解,生成了更多的"焦炭"、二氧化碳和氢气,偏离了烃源岩的自然演化过程;而在地层孔隙模拟实验的实验条件,有效阻止了干酪根的过度裂解,使干酪根向油气的转化率较高,所得油气产率较高压釜大。实验数据表明,地层孔隙模拟的已生成的油气产率不仅大于原始样品的氢指数,且生油后残余固态产物仍具有较高的氢指数。因此,烃源岩的氢指数和模拟实验的油气产率均不能正确评价烃源岩的真正生油气潜量,提出采用油气指数来评价烃源岩的最大生油气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孔隙模拟 高压釜模拟 边界条件 岩石热解 油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消息驱动跳频系统的同步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锦 吴皓威 杨力生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消息驱动跳频(MDFH)系统是一种以消息自身来决定跳频图案的跳频系统。本文对突发MDFH系统整体结构进行描述,制定引入突发消息驱动跳频系统同步方案,设计同步相关的前导序列、循环前缀,对帧同步、符号定时、载波同步方法分别进行设计,并... 消息驱动跳频(MDFH)系统是一种以消息自身来决定跳频图案的跳频系统。本文对突发MDFH系统整体结构进行描述,制定引入突发消息驱动跳频系统同步方案,设计同步相关的前导序列、循环前缀,对帧同步、符号定时、载波同步方法分别进行设计,并进行相关仿真,最后对系统在多径环境和高斯环境的误码率(BER)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的同步过程,系统误码率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息驱动跳频系统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逆变换 同步 前导序列 循环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付小东 饶丹 +3 位作者 秦建中 申宝剑 许锦 杨振恒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20-27,33,共9页
为研究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七段(J2d7)页岩油形成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与岩心观察、地质实验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对J2d7泥页岩发育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及含油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J2d... 为研究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七段(J2d7)页岩油形成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与岩心观察、地质实验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对J2d7泥页岩发育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及含油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J2d7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J2d7泥页岩段岩性组合类型多样,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发育多种储油孔隙类型;氯仿沥青"A"与S1等指数较高,表明J2d7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滞留油含量。综合研究后认为,柴北缘地区J2d7泥页岩段具备形成页岩油的地质条件,是该区大煤沟组页岩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层段,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等地区是页岩油勘探的相对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形成条件 大煤沟组七段 柴北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茅一段酸解气、吸附气特征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威 许锦 +3 位作者 夏文谦 王强 饶丹 陈强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烃源岩中酸解气脱附的是不连通孔隙和碳酸盐矿物晶格中吸附的烃气,吸附气脱附的主要是连通孔隙和表面吸附的烃气。对于究竟是用酸解气还是吸附气来进行气源对比,目前仍存在着争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 烃源岩中酸解气脱附的是不连通孔隙和碳酸盐矿物晶格中吸附的烃气,吸附气脱附的主要是连通孔隙和表面吸附的烃气。对于究竟是用酸解气还是吸附气来进行气源对比,目前仍存在着争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的酸解气、吸附气进行对比,探讨了酸解气和吸附气在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其在气源对比方面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酸解气和吸附气在成分和同位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吸附气的重烃组分相对较高、碳同位素值整体偏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甲烷和轻碳同位素更容易从吸附气中扩散散失,造成吸附气中相对富集重烃和重碳同位素;②酸解气是烃源岩在不同时期产出烃气的混合物,吸附气是烃气散失和供给达到平衡的产物,这也会导致二者在碳同位素值分布序列上的差异;③涪陵地区茅一段经过酸化压裂产出的天然气特征类似于烃源岩酸解气,而未进行酸化压裂产出的天然气特征则跟吸附气更加类似;④茅一段天然气藏是一个自生自储的碳酸盐岩气藏。结论认为,对于经过运移形成的气藏,产层未经酸化处理,产出的天然气应该跟烃源岩吸附气进行对比;而对于自生自储的碳酸盐岩气藏,一般需要经过酸化处理,其产出天然气则应跟烃源岩酸解气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解气 吸附气 气源对比 组分 碳同位素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中二叠世 茅一段气藏 自生自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生烃模拟排出油与滞留油地球化学对比Ⅰ:族组分及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静文 谢小敏 +4 位作者 文志刚 吴芬婷 许锦 马中良 张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下二叠统油页岩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的生物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为塔斯马尼亚藻,且成熟度较低,是热模拟实验的理想样品。为研究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特征,对其进行了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油页岩的...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下二叠统油页岩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的生物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为塔斯马尼亚藻,且成熟度较低,是热模拟实验的理想样品。为研究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特征,对其进行了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油页岩的生油高峰为340℃;各温度点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族组分相对含量对比结果显示,以生油高峰温度点340℃为界,饱和烃和芳烃含量在此温度之前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而生油高峰之后,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非烃与沥青质的含量则与饱和烃、芳烃的变化趋势相反。排出油中的饱和烃含量比滞留油高,滞留油中的芳烃含量明显大于排出油。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都发生了倒转,芳烃具有最重的同位素,饱和烃和非烃次之,沥青质一般具有最轻的同位素。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滞留油碳同位素皆重于排出油,芳烃碳同位素最为稳定,表明其可能是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如将模拟生烃后高压釜内含滞留烃的页岩作为页岩油系统,热模拟后高压釜内页岩样品的含油饱和指数(OSI)值在生油高峰附近最高,从一定程度上指示成熟度是影响页岩油勘探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模拟 排出油 滞留油 族组分 碳同位素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生烃模拟排出油与滞留油地球化学对比Ⅱ: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芬婷 谢小敏 +4 位作者 徐耀辉 林静文 张雷 许锦 马中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油页岩为一套特殊的富含单种浮游藻类(塔斯马尼亚藻)的烃源岩,原始油页岩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5%,是进行热模拟的理想样品。为对比分析不同模拟温度下排出油和滞留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页岩样品开展生排...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油页岩为一套特殊的富含单种浮游藻类(塔斯马尼亚藻)的烃源岩,原始油页岩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5%,是进行热模拟的理想样品。为对比分析不同模拟温度下排出油和滞留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页岩样品开展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原始样品抽提物与滞留油分子标志物指示还原环境,排出油则显示出还原与氧化的混合来源特征。(2)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_(29)甾烷20 S/(20 S+20 R)、C_(29)藿烷ββ/(αα+ββ)和Ts/(Ts+Tm)显示滞留油和排出油在350℃时为成熟阶段;在生烃高峰前(≤350℃)滞留油成熟度指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排出油中相关性较差;在350℃以后滞留油与排出油成熟度指标与模拟温度均无相关性。(3)油源对比参数,滞留油与排出油饱和烃甾烷分布特征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分布随温度的升高均表现出从反“L”型逐渐过渡为不对称近“V”型,再过渡到正“L”型的分布模式;同一温度下,滞留油与排出油之间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因此,同一成熟度阶段,甾烷分布特征能有效地进行油源对比;而不同成熟度下,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可对比性差异明显。该研究揭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排出油与滞留油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模拟温度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的影响;在用分子化合物进行沉积环境、成熟度及油源对比研究时,需要重视成熟度对分子化合物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在生油高峰以后,分子化合物参数指标可能难以有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滞留油 排出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成熟度生标参数 油源对比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校正法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超元 王双川 许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针对目前迫击炮外弹道仿真研究中精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法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以解算方法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外弹道模型进行改进和细化,构建更为精确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将线性多步法中的显式和隐式方法相结... 针对目前迫击炮外弹道仿真研究中精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法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以解算方法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外弹道模型进行改进和细化,构建更为精确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将线性多步法中的显式和隐式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实用的预测校正解算方法用于弹道解算,并将解算结果与射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龙格库塔法和线性多步法相比,设计的预测校正法具备较高的精确度,同时又能保持时间上的可接受性。研究结果直观揭示了几种弹道解算方法的优劣,能够有效指导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弹道仿真 迫击炮 预测校正法 龙格库塔法 线性多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